當前位置:文書都 >

單元作文 >四年級上冊作文 >

世界遺產作文彙總九篇

世界遺產作文彙總九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世界遺產作文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世界遺產作文彙總九篇

世界遺產作文 篇1

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叫張卓文,是此程遊客的導遊。我將帶領大家瀏覽頤和園,希望大家旅遊愉快。

頤和園位於北京,是一個美麗的大公園。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了有名的長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着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那就是佛香閣。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鬱的樹叢,掩映着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硃紅的宮牆。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裏的白塔。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圍着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好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遊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獅子。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今天就瀏覽到這裏。謝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歡迎再來頤和園,再見!

世界遺產作文 篇2

北京西郊的西山腳下海淀一帶,泉澤遍野,羣峯疊翠,山光水色,風景如畫。從公元11世紀起,這裏就開始營建皇家園林,到800年後清朝結束時,園林總面積達到了1000多公頃,如此大面積的皇家園林世所罕見。

在西山園林中,最著名的是“三山五園”。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萬壽山。這三座山上分別有靜宜園、靜明園、頤和園,再加上暢春園和圓明園,這就是所謂的五園。“三山五園”獨立成園,各具特色,但又相互連接,浩浩蕩蕩次第展開,如此集中的園林也為世所僅見。金、元、明三代的主要精力在修建北京城池和城內的皇宮,因此,西山花園多為私家擁有。從清朝康熙帝開始,內城已無發展,皇家園林才開始湧向西山。現存的皇家園林多為清代中葉所建。

最初,皇家園林只是帝后宮妃們的消閒避暑之處,政務、祭祀和生活都在城內。清雍正帝繼位後,園林開始有了離宮的味道,最後乾脆就長期居住在西郊園林裏,政務、讀書、遊樂等都一併處理。園林成了政治的心臟。

“三山五園”中的頤和園是世界上最廣闊的皇家園林之一,總面積約290公頃頤和園大約有四大景區。最東邊是東宮門區。這一帶原為清朝皇帝從事政治活動和生活起居之所,包括朝會大臣的仁壽殿和南北朝房、寢宮、大戲台、庭院等。玉瀾堂是光緒皇帝的寢宮,後來又成為囚禁他的地方,現在還能看到當時修築的封閉通道的`高牆。

中間高聳的萬壽山前山景區,建築最多,也最華麗。整個景區由兩條垂直對襯的軸線統領,東西軸線就是著名的長廊,南北軸線從長廊中部起,依次為排雲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等。佛香閣是全園的中心,周圍建築對稱分佈其間,形成眾星捧月之勢,氣派相當宏偉。

最北部的後山後湖景區,儘管建築較少,但林木葱籠,山路曲折,優雅恬靜的風格和前山的華麗形成鮮明對比。一組西藏建築和江南水鄉特色的蘇州街,佈局緊湊,各有妙趣。頤和園的水面佔全園面積的四分三,特別是南部的前湖區,煙波淼淼,西望羣山起伏、北望樓閣成羣;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6座不同形式的拱橋掩映其中;湖中3島上也有形式各異的古典建築;十七孔橋橫卧湖上,既是通往湖中的道路,又是一處叫人過目不忘的景點,造型十分優美。

頤和園集中了中國古典建築的精華,容納了不同地區的園林風格,堪稱園林建築博物館。

頤和園中的主體建築是萬壽山上的佛香閣。佛香閣建築在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閣高40米,有8個面、3層樓、4重屋檐;閣內有8根巨大鐵梨木擎天柱,結構相當複雜,為古典建築精品。迴廊和角亭建築是園林的常用形式。頤和園的長廊長約728米,為世界長廊之最。廊上繪有圖畫14000餘幅,均為傳統故事或花鳥魚蟲。昆明湖東岸的8角重檐廓如亭,也是中國最大的。此外,萬壽山頂的無樑殿,全用磚石砌成拱頂,沒有一根支撐物,技術水平極高。

頤和園體現出的鑄造雕刻技術也是一流水平,如昆明湖東岸的巨大鎮水鐵牛,形態逼真,背上還鑄有銘文;湖北岸的巨大石舫,雕樑畫棟,精彩無比。

頤和園的建築風格吸收了中國各地建築的精華。東部的宮殿區和內廷區,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風格,一個一個的封閉院落由遊廊聯通;南部的湖泊區是典型杭州西湖風格,一道“蘇堤”把湖泊一分為二,十足的江南格調;萬壽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廟宇風格,有白塔,有碉堡式建築;北部的蘇州街,店鋪林立,水道縱通,又是典型的水鄉風格。

世界遺產作文 篇3

長城是一條巨龍,代表這中國華夏人民的一條巨龍,代表這中國是一條具有潛能的巨龍,它卧在高山,卧在沙漠,永遠捍衞這它的尊嚴。

長城用青磚築成,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衞所,烽火台等防禦工程組成,城牆約高8米,有些地段高達14米,底厚約7米,城牆寬約5米,無比威嚴!長城也有可愛的一面,春天,春姑娘降臨人間,一片嫩綠,樹木從枯枝敗葉變成了一個個綠色的小精靈草兒彈出腦袋,花兒張開笑臉,萬里長城的夏天是碧綠色的,樹葉從嫩綠變成了深綠,一簇又一簇,花兒像是貴族的小姐,藏在這羣樹葉保姆裏,悠閒的乘涼,萬里長城的秋天是金色的,金燦燦,紅彤彤,火紅的楓葉飄落,像在對我們打招呼!萬里長城的冬天是白的,紅色的。雪花飄飄,給大地穿上了白棉襖,而梅花點綴着白棉襖,可謂是“牆角嫩枝梅,凌寒獨自開”!

長城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司馬遷的《史記·蒙恬列傳》中有:“行觀蒙恬所為秦築長城亭障。”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從西周時期開始,連續修了兩千多年,自秦始皇之後,從春秋戰國時期到清代兩千多年未曾停止。

長城的佈局方面特別,秦始皇總結出了“因地形,用險制塞”的重要經驗,凡是要修築關城隘口都是要選址在兩山峽谷之間,兩千多年,人們還用紅柳枝條,蘆葦和沙粒建造長城,在玉門關,陽關和新疆境內都有遺蹟。

關於長城的故事還有很多,今天我就來説一説,“孟姜女的故事”。秦朝時期,秦始皇抓民工修築萬里長城,範喜良和孟姜女剛成親,三天後範喜良就被抓去修長城,幾天後,孟姜女見沒有了丈夫的音訊,就去工地找丈夫,得到了丈夫去世的噩耗,她哭了三天三夜,哭倒了一段長城,露出了丈夫的屍體,孟姜女投河而死。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誰會記得,當年這裏曾經狼煙四起,戰火連天,多少守衞它的勇士們長眠於此,歲月帶走了無數的沉痛,只剩下它,它見證者過去烈酒悲歌,誰會記得,這片土地埋着多少白骨,它們如埃及金字塔,是世界文明,是人民的不幸,這是用生命築建起來的輝煌,無人褻瀆。

長城是世界文明遺產,我為它而驕傲!

世界遺產作文 篇4

故宮導遊詞

大家好,我叫吳文倩,大家叫我吳導吧!現在我們要遊覽舉世無雙的北京故宮。

你們看,我們來到了雄偉的故宮,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羣,為我們國家最大的古建築羣。它使建於明永樂(公元1406年),14年才完工呢,有24位皇帝在此登基。“好了,我們現在準備去大殿裏,請遊客朋友們跟上隊伍,千萬別掉隊,否則走丟了,就找不到我們了!”好,現在跟隨我進入大殿,故宮有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大殿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遠望猶如神話的瓊宮仙闕。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築,俗稱“金鑾殿”,是皇上舉行大典的地方,這座殿高28米,東西63米,西北35米,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瀝粉金漆的潘龍柱。御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後面精雕細刻的圍屏。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中和殿是皇上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潘王公的場所。遊客朋友們先休息一下,觀賞下這三個大殿,可以摸一摸,等下我們去內延,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上平日辦事和妃子居住的地方。“好,今天的活動到此結束!祝大家玩得開心”

世界遺產作文 篇5

親愛的遊客們: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陳,你們可以叫我小陳。此時,我的心情非常高興。

中國安徽黃山是世界文化、自然遺產,也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中唯一的山嶽風景區。人間仙境般的黃山自古就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登黃山,天下無山”的美譽。

黃山以“奇鬆”、“怪石”、“雲海”、“温泉”四絕著稱於世。就説黃山的“奇鬆”吧,那不能不提到“迎客鬆”。迎客鬆挺立於玉屏風東側,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壽逾八百年。鬆名始見於《黃山指南》。樹高10米左右,胸徑64釐米,地徑75釐米,枝下高2。5米。樹千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來客黃山遊覽。此鬆被稱為黃山鬆的代表。姿態蒼勁,翠葉如蓋,剛毅挺拔,彬彬有禮,形象可愛。

親愛的遊客們,黃山的神祕、優美一定會讓你流連忘返的。

世界遺產作文 篇6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我要帶大家去頤和園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我要帶大家去頤和園遊玩,希望大家在頤和園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我叫黃嘉儀,你們叫我黃總導。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長廊。你們看,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八百米長,分成二百三十七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花,畫着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你感覺到了嗎?

大家看,我們現在走到了長廊的盡頭。我們面前就是萬壽山。大家抬頭向上看,那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

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去遊覽一下昆明湖吧!你們看,昆明湖多美呀!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頤和園的景色説也説不盡。你們看那,還有湖心島和十七孔橋,請你們自己細細觀賞吧!今天大家玩得開心嗎?希望你們下次來,我還是你們的導遊。

世界遺產作文 篇7

“不到長城非好漢,到了長城腿打顫。”長城一定又高又大吧,一個暑假,我們一家人到北京八達嶺長城遊覽。

我們漫步在長城上。長城是古代重要的軍事防禦工程,城牆一邊高一低,高的一邊是防禦敵人的,低的這邊朝着自己國家,低的這邊不修高,我想一是節約材料,二是不用自己人防自己人吧。

繼續往上走,一座烽火台屹立在眼前,並沒有因久經風雨而損壞。看見烽火台,我彷彿就看見了古時候的士兵,精神抖擻地立在長城上,要報效國家。烽火台裏面是清涼的,就算是擠滿了人也一樣。可外面驕陽似火、暑氣逼人,也不知道是為什麼。

越往上走,每一步台階也越高,有的到了膝蓋。道路也還是挺寬,大概能過四五匹馬了。汗水也是如瀑布般流着,這下“大自然牌空調”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城牆高的一邊,有很多方形的洞,把頭探出去,一股涼爽的風迎面而來,像空調一樣舒適。這樣給自己降温,盛過吃冰棍解暑。

吹完風往前走,不一會兒就來到了好漢坡,哈哈,我以後是好漢了,不過我並沒有腿打顫嘛。往下鳥瞰,在綿連不斷不斷的青山上,連接天邊的萬里長城彎彎曲曲,像一隻巨龍,蜿蜒盤旋,環繞在青山之上,前不見頭,後不見尾,壯觀極了。

看着眼前宏偉的景象,自然而然就想起了修建長城的人們,我開始腦補各種畫面。長城不只是城牆,還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等相結合,結構十分複雜。可當時的人們沒有火車、吊車等大型工具,他們是如何修建的呢?他們靠着一雙雙手,一雙雙肩,把一塊塊石頭壘起來,修建的人們有很多都死在了那裏,但他們修建的長城從未倒塌。

長城是中國軍事與文化上的奇蹟;是一條巨龍;是中國人民血汗與智慧的結晶,讓人無法忘懷。

世界遺產作文 篇8

親愛的遊客們: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參觀龍門石窟,我感到很高興。這裏就是位於中原地帶的“九朝之都”———洛陽。而龍門石窟在距洛陽南十二公里之處,是世界上著名的石刻藝術之一。

現在從我們眼前流過的是奔騰的伊水。橋上有陳毅同志親筆所題的剛勁有力的“龍門”兩字,它標誌着龍門已回到了勤勞勇敢的人民手中。

沿壁而走,我們現在已經進了千佛洞。洞有一間屋大小,高三四米。不論四壁還是洞頂,滿是高約二十釐米的小佛像。佛像上下頭腳相連,左右並肩而坐,相貌相同,神態安詳。抬頭望洞頂,那一個個佛像如夏日羣星,令人眼花繚亂。

千佛洞已參觀完,我們現在走出洞。大家看,那穿着各色服裝的遊人洞順水勢修築的石梯上下穿行,遠遠望去,猶如一條伏在山間小道上磷光斑斕的巨龍在蜿蜒蠕動。“巨龍”給這純然一色的千年古地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現在大家又望見了川流不息的伊水。它仍在嘩嘩地流淌着,好像在憧憬着未來,由彷彿在説:朋友們,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建設出成千上萬馳名中外的現代化“龍門”吧!

世界遺產作文 篇9

你去過長城嗎?你領略過長城的雄偉嗎?我有幸去過長城,因為它是令人驕傲的世界文化遺產,是凝結着我們,祖先的汗水和智慧的建築。

長城,它像一條巨大的龍一樣盤踞在我們中國的土地上;長城,它像一隻巨鷹一樣,展露着它雄偉的氣勢;長城,它像一頭雄獅一樣,屹立在中國幾千年內不倒。可見長城時,我心中油然而生了一種説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像是在自豪的什麼。沒錯,肯定是自豪,自豪着我們的長城。

遠遠看去,長城盤踞在青山之上,早晨的白霧讓長城有了一絲神祕的感覺,讓人忍不住想去揭開它神祕的面紗。我的步伐緩慢了下來,像是不忍心去打擾那安逸的場面。近了又近了,我們漸漸的靠近了長城的腳下,仰望長城,似乎離它的歷史又邁出了一大步。

我們行駛於長城之上,從瞭望口向烽火台望去。像是看見了白日裏居住在那個獨體建築的士兵正在警覺的巡邏;像是看見了夜晚中毒提建築不斷的漂浮着的烽煙;像是看見了士兵們堅定的臉和挺拔的身體……烽火台又稱狼煙台秉夜台,因為敵人多在夜晚攻打長城秉夜台這個名字早已被世人遺忘,可在長城外的孤墳,像是在訴説這個不為人知的祕密。因為長城外的孤墳民間一直流傳着這樣一個傳説:一位傾國傾城的女子,速來受當時男子的歡迎,她剛及笄上門者便可排成一條長龍,她眼光極高,從中沒有一個合適的人選。卻對一個普通人心中 暗許,幾個月後變成婚了,好景不長,戰國六年,她丈夫被強行帶走,孟姜女生怕丈夫吃不好,便日日去給丈夫送飯。今日後,她丈夫被崩塌的長牆壓死了,孟姜女日日來長城邊上哭泣,為丈夫守靈。

聽了這個故事,我內心感慨不斷,而此時陰雲密佈,不正像故事中孟姜女日日哭泣嗎?我一步步走下長城,眼睛卻從未離開那烽火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anyuanzuowen/sishangce/gw3dp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