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單元作文 >三年級上冊作文 >

【實用】植物觀察日記4篇

【實用】植物觀察日記4篇

植物觀察日記 篇1

暑假前,學校裏舉辦了小花農比賽,每個人都發了一袋種子,男生髮的是雞冠花種子,女生髮的是孔雀草的種子,暑假過完是要開展覽會的。

【實用】植物觀察日記4篇

回了家,把袋子拆開,我把孔雀草種子倒在手上細細查看。孔雀草種子又尖又細,前半部分為黑色,後半部分呈白色。

我和爸爸在家裏陽台上的空花盆裏裝了些肥沃的土壤,挖了個小洞,把種子埋進去,把上面的土輕輕壓實。我又提着水壺,給孔雀草澆了水,盼望着它能快點發芽。

過了兩天,我發現,原來埋種子的地方冒出了一根根細得像絲線一樣的小芽,紫紅色的,光禿禿的,頂端還有一個小黑帽。我又給它澆了水,用小木棒給它鬆了鬆土,心裏高興極了。

幾天之後的一個早晨,我驚喜地發現,芽芽前面的小黑帽變成了一片米粒大小的嫩葉,紫紅色的莖也長高了一點。

一週過去了,芽芽已經變成了小苗,嫩綠色的葉子也開始變為深綠,有中指指甲蓋那麼大了,紫紅色莖的顏色變成翠綠色,大約有豆芽的莖那麼粗了,看着孔雀草有這麼大的變化,我心裏可高興了。

可是過了幾天早上,我發現幾棵孔雀草倒伏在花盆裏,不知道什麼原因,爸爸也説不清楚。又過了幾天,倒伏的孔雀草都蔫了,枯萎了,我傷心極了。

雖然最終沒有養活孔雀草,可我見證了孔雀草的萌芽、成長,我能親手種植植物,還是覺得挺有意義的。

植物觀察日記 篇2

今天,已經是小蒜入住“五星水賓館”的第十五天了,它的生長速度依然讓人為之驚歎。從蒜頭裏發出的蒜苗葱綠,帶狀葉片的寬度已經達到了七毫米左右。長勢最好的一株蒜苗的長度居然突破了二十三釐米,讓我的小直尺已經望塵莫及了。這株蒜苗的葉片已經由原來的兩片增加到了三片。我發現,新生的葉片總是有序地從前一片葉子的葉芯里長出來。我問過媽媽,她説這種生長方式叫輪生。最讓人驚奇的是,最後發芽的那一株蒜苗果然實現了它後來居上的願望,它的長度已經超過了另一株蒜苗,長到了大約十四釐米。它的支撐芽好像已經停止了生長,長度依然保持在原來的兩毫米左右。根長到了大概六釐米,而且還在逐漸變粗。它們不停地向下擴張,越長越多,幾乎佔領了半個玻璃杯,把輕盈的蒜頭向上托起,好更多地接受陽光雨露。我還發現,因為神奇的光合作用,蒜頭的頂部已經開始泛綠了。

小蒜,我才時隔一週沒仔細觀察你,你就變化如此之大,難道清水裏的營養真那麼豐富嗎?

植物觀察日記 篇3

詩意江南,有着黛瓦白牆。微風細雨,正是蓮開的季節。安徽查濟古鎮,一如既往的古樸寧靜。青石鋪就的長巷,飄散着淡淡炊煙。偶有行人悠閒走過,把恍惚的記憶遺落在陣陣暖風裏。我們時常會被一些細小的柔情與感動潛入心底,就像那天……我們一家去查濟古鎮遊玩。我獨自穿過青磚砌成的街道,看那徽派建築上美麗繁複的馬頭牆,腳下的青磚上散落着棗花的花瓣,空氣中瀰漫着棗花那淡淡的香甜。

樹影婆娑,鳥鳴花香,我不知不覺中來到了一條小溪邊。溪水從一座拱橋下穿過,周邊是用大石塊圍起的。“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這句詩正是描繪這時的景色。突然,我在一個石縫裏發現了一朵紫丁花,紫色花朵,正笑得燦爛。根部彎曲,似是從石縫中長出__ __這是一個十分窄小的石縫。整個石牆上,只有這一株植物。我很震驚,也很感動。

我在想象,或許是不知什麼時候,有隻小鳥來溪邊喝水,無意間將這紫丁花的種子落在石縫中;亦或許是風起的時候,這顆輕輕的紫丁花種子隨風旅遊,風落時就在這裏安了家?亦或是……也不知道這小小的紫丁花種子,經歷了多少磨難,才綻放出這燦爛笑顏。或許他在大風裏險些跌入溪水;或許他在暴雨天中差點被衝出石縫;或許她在石頭隙中因得不到充足的陽光而奄奄一息;或許她不得不費更大的力氣,讓根努力向下生長,以免自己被連根拔起……可是,她挺過來了!

她硬是頑強地挺過來了!

不知有多少個日日夜夜,其它植物都在調笑嘻戲,而她卻在只有一縷陽光的暗洞裏奮發開拓;又不知有多少個日日夜夜,其它植物在肆意向四面八方招手,而她卻只能將自己扭曲,才從石縫裏探出頭;還不知有多少個日日夜夜,其他植物能互相倚着靠着,而她的小苗去要冒着被折斷的危險,在風雨中搖擺……可是,她都挺過來了!

她硬是頑強的都挺過來了!

終於,她可以在燦爛的陽光下,開一朵小花,綻一個笑臉。聽鳥兒歌唱,聞小溪呢喃,看石橋幽景,賞綠意盎然。但,這要經過多少磨礪和痛苦啊!

我被感動了!

也許她抱怨過,也許她不平過。可是,如果自己的起點比別人低,只要付出比別人更大的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優秀。人,不是也要如此麼?

如夢江南,永遠像夢境一般落在每個人的心裏。或許有一天,我會記得,我做過這世界上最柔情的`人,為一朵花低眉,為一朵花感動!

植物觀察日記 篇4

“韓老師,韓老師,我的花生髮芽了!”我應聲跑過去,黃灰色的泥土中長出了一顆楚楚動人的綠色植物,兩片圓圓的葉子左右對立,莖非常嬌嫩,似乎一碰就斷。圍觀的另一個同學説:“這不是花生,是小草。”一聽説小草,瑤兒急了,她漲紅了小臉和這個同學爭論:“誰説是小草,是花生,我在這個盆裏只播了花生種。”這個同學也不示弱:“是小草,科學課課上説鳳仙花長出來的是子葉,和真葉不一樣。花生一定也這樣,這不是花生的子葉,所以這是小草。”聽着他振振有詞地這麼一説,瑤兒沒有了底氣,她望着我,希望從我地方得到答案。

“彆着急,再等幾天就能知分曉了。”我説。真快,二天後,又一棵一模一樣的植物出土了,這下瑤兒理直氣壯了:“老師,這就是花生苗,不會那麼巧,兩棵草會一樣。”“有一點道理,但我看看也覺得像小草,和我家草地上的小草差不多。”“是的,老師,這就是花生苗,我網上查過了,花生的幼苗出土後,兩片真葉首先展開,再主莖上的第三片真葉展開,和這棵的情形一樣。我想不同的植物當然有不同的生長方式了,不一定都和鳳仙花一樣。”

第斯多惠曾説過,要給予兒童真知,更要引導他們主動尋求真知,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教人以漁。在真假花生苗事件中,孩子們親自實踐,前者同學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遷移,後者在知識有分歧時,主動從另一途徑獲得科學知識,鍛鍊了她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了科學的體驗。

標籤: 植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anyuanzuowen/sanshangce/v4e9v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