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單元作文 >三年級上冊作文 >

三年級關於我國的傳統文化作文(精選10篇)

三年級關於我國的傳統文化作文(精選10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關於我國的傳統文化作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三年級我國的傳統文化作文1

我們國家有很多傳統文化,賽龍舟是一種傳統文化,是在端午節的時候才做的,也是一種比賽,誰先到終點,誰就是冠軍:端午節大家還要往河裏扔雞蛋和粽子,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不過我從來沒見過這種情況;元宵節要猜燈謎、吃元宵,可是我從來沒見過元宵節猜燈謎,幾乎什麼時候有燈謎都可以猜,有的地方把這習俗叫鬧花燈,鬧花燈上的燈謎不會太難,頂多就是謎語,元宵節還要放鞭炮;中秋節還要吃月餅,晚上還要看月亮,中秋節晚上的月亮最圓了;過年了要貼窗花、貼春聯,這是臘月三十,過年還要吃餃子,看晚會,大家還要一起唱新年好,一家人團聚在一起,一起吃團圓飯,長輩還要給小孩子紅包。

我們的民間工藝也很好,剪紙是一種民間工藝,一般都會把剪好的紙貼在牆上、窗户上;折風箏也是民間工藝,小孩子一般都不會做;寫春聯、做燈籠、扎燈籠牆、捏糖人、捏麪人。

我們有很多民間小吃,有灌湯包、粽子、餃子、湯圓、月餅、手擀麪、冰糖葫蘆、麻花、年糕。我最愛吃餃子,更喜歡全家人一起包餃子。

我們國家有這麼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我們要學習它們,並把它們發揚光大!

三年級我國的傳統文化作文2

我們的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剪紙啦!剪紙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禮花、鞋花、門筏、灣州布影、斗香花、剪紙團花、剪紙旗幡、剪紙漢字、剪紙圖畫等等。剪紙的內容包含着濃濃的生活氣息。魚蟲鳥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這些人們熟悉而熱愛的自然景物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

每逢過年過節或是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字、“喜”字等表示慶賀。剪紙圖畫就是在一張紙上剪出一副畫來。你先看看這幅“書生”,上面有一位正在拿着書在讀的先生,一看他的樣子就是一位書生;再看看這幅“鳳凰戲牡丹”,上面有一隻鳳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像一個小孩在玩耍……中國還有很多傳統文化,比如:書法、刺繡、戲劇等等。怎麼樣,我們中國是不是有很多傳統文化呀!

三年級我國的傳統文化作文3

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多彩!有詩、詞、曲、賦;有京劇、曲藝、書法、國畫;還有對聯、燈謎、歇後語等等。其中,最為有名的就要數中國的茶文化了!尤其是杭州的龍井茶更為著名。

龍井茶有四絕:色綠、香郁、味甘、形美。茶葉泡進水裏,顏色由深變淺,逐漸變成了翠綠。然後,就能聞到一陣陣濃郁的茶香味了!嘗一口,味道苦盡甘來。最後説説茶的樣子吧!茶葉有的性子急,一下子就沉到杯底;有的不急不躁,慢慢地沉下去;還有的十分固執,怎麼也不沉下去……

龍井茶不但有着四絕,而且喝茶對身體也十分有益。因為茶中含有多種礦物質,能提神醒腦,讓人精神振奮,增強記憶力。還可以消除疲勞,促進新陳代謝。

就因為茶葉有這麼多優點,所以中國人才愛喝茶,並逐漸形成了茶文化。

三年級我國的傳統文化作文4

我國有風箏、甲骨文、茶、皮影等很多很多的傳統文化……

我最瞭解的就是風箏啦!

有一次,我和爸爸一起去放風箏,那天風很大,風箏也飛得很高,那時我開心極了!就好奇地問爸爸風箏是誰發明的,為什麼會飛得那麼高呢?

爸爸告訴我風箏可是我們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呢,是我們中國的木匠魯班發明的,他是在公元前507—444年期間,魯班在當時的魯國,就是現在中國的濰坊地區,他用竹木製作了一隻喜鵲在空中連續放飛了三天也沒有掉下來,最後,他們用木頭製作一隻載人大鷹用來觀察敵情。

到了中國西漢時期,由於有了紙,風箏逐漸用紙製作,故稱紙鳶。

到了唐代,人們又在紙鳶上上系竹哨,風吹竹哨,聲如箏鳴,由此開始稱紙鳶為風箏。

我聽到後想:原來一個小小的'風箏有這麼深的來歷。

要不是這次我和爸爸來放風箏,還了解不了這麼多的知識。

三年級我國的傳統文化作文5

剪紙,是中華民族流傳藝術,瞧!這些色彩繽紛,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美不勝收的剪紙。這幅剪紙的畫面是這樣的:天氣晴朗,一個小孩騎在牛背上,雙手拽着一個腳受了傷的小男孩,他用盡全身的力氣,終究沒有把他拉上來,此時,他已經滿頭大汗。看着這幅剪紙,是我的思緒飄到了幾萬公里外的採山藥的山裏。

一天,一個叫小明的孩子騎着牛到山裏採藥,隱隱約約聽到有個孩子在喊救命,曉明跳下牛背從山上往下看,果然有個孩子跌倒在山坡上。曉明見此情況,趕忙騎着牛往山下走,經過小明的一番詢問,原來他叫小強,他和家人走散了,在尋找的時候,不小心腳底一滑,就滾了下去,小明安慰小強道:“小強,你放心,我會幫助你找到父母的。”小明先跳上牛背,然後雙手拉着小強,小明是用了渾身解數也終究沒有把小強拉上來,最後,老牛將一隻腿曲下來,這樣小明才上了牛背上,過了幾天,小強的家人來找小強,我們依依不捨的告別,可謂“友誼地久天長”啊!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紙,就能創造出如此豐富、精美的藝術品,這就是咱們中國的剪紙!

三年級我國的傳統文化作文6

暑假的一天,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剪紙的作業。這可是我最喜歡的,我一定完成得很好。

首先,要準備剪刀,紙,還有要剪的圖案。這三樣,是剪紙要用的東西。

我先選一個老虎的圖案,再拿一張紙,一把剪刀。我小心翼翼的剪:先剪老虎的耳朵,再剪頭,眼睛,鼻子,嘴巴;然後剪身體;接着剪腳;最後剪尾巴。好了,一隻完整的老虎剪紙出來了。

我又想:“我可不可以剪一個故事呢?”於是,我就剪一個“貓和老鼠”的故事的圖案。

一天,貓和老鼠搬家了,貓住在山上,老鼠住在山腳,因為,它們離的很近,經常來往。有一次,貓給老鼠送的信:“可以做我的好朋友嗎?”老鼠回貓的信是:“可以。”因為它們住在山上沒其他朋友,所以,它們只好做朋友了。有一天,它們發生了矛盾,老鼠哭個不停,貓也很傷心,於是,貓鼓起勇氣,就送信給老鼠,貓送的信是:“你還可以繼續做我的朋友嗎?”老鼠同意了,它們後來又成為了好朋友。最後,我把這個故事的剪紙也完成了,我挺滿意的!

開學了,我把我的暑假作業交給了老師。老師評出了優秀獎,我居然拿了一等獎。我的心甜滋滋的。

三年級我國的傳統文化作文7

今年春節,我吃了年夜飯、包了餃子……可是,我覺得最有意義的還是貼春聯。

對聯又稱楹聯,對子,它是我國獨有的一種文學形式,體現了我國人民獨特的生活情趣。對聯對仗工巧,音調和諧,內容豐富,為社會各階層所喜聞樂見。它始於五代十國,興盛於明清兩代,發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五代後蜀主孟昶在寢門桃符板上的題詞“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可以算是我國最早的對聯了。

對聯起源於我國古典詩詞,源頭可追溯到先秦典籍中的對偶句。商周兩漢的對偶句及魏晉南北朝辭賦中的駢儷句,為後來對聯的產生祭定了基礎。盛唐以後,律詩,律賦的結構已臻於盡善盡美,對偶句已經成為詩文的組成部分,並且其獨立性也在逐漸加強。對聯就是有格律詩中的對偶句和駢賦中的儷句發展而來的。

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把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代代相傳,這就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三年級我國的傳統文化作文8

我國有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其中,我認為舞獅最值得一提了。

舞獅由彩布條製成。總共是兩人來舞那頭“獅子”,一人舞頭,一人舞尾,舞獅特別適合在隆重的大節日裏表演。

有一次春節,我和爸爸媽媽去看舞獅表演,那場面真是壯觀啊!那頭獅子上竄下跳的,一開始,大家還有點害怕,後來大家就笑得前仰後合了。突然,“獅子”跳到了一根柱子(跟晾衣杆差不多細,差不多長)上,開始表演起雜技來,然後,它又蹦到了四根柱子上,頭開始搖來搖去,腳也開始跳來跳去,我那時心裏很害怕,忙對媽媽喊:“媽媽,咱們去另一個地方吧!這個節目太恐怖了!”媽媽笑着説:“沒事的,待會兒你就不會害怕了!”所以,我繼續看了下去,後來我覺得舞獅其實也挺好玩,挺威武的。

舞獅真是一種優秀的文化藝術,真是我國民族文化藝術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三年級我國的傳統文化作文9

這個星期,老師讓我們瞭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我在爸爸的幫助下蒐集了不少傳統文化的資料,有民間工藝,民族藝術和風俗習慣等。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它代表着團圓、幸福、平安。每逢新年來臨時,家家户户都在為新年的到來而忙碌。每逢年二十八,大家都會在家裏大掃除,把家裏打掃得乾乾淨淨。

我記得我也每年在家裏和媽媽一起擦桌子,擦窗户,還在家門口貼上一個大大的“福”字呢。在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吃過年夜飯,我們一家人就會去逛花街。花街很熱鬧。每年我們都會在花街上買一個大風車,代表來年順順利利。

我最喜歡過春節了,因為可以穿新衣服、收紅包。在大年初一的早上,我穿上新衣服和鞋子後,爸爸和媽媽都會在我的枕頭底下放一個紅包,代表對新年的祝福。

我喜歡過春節,希望20xx年的春節快點到來!

三年級我國的傳統文化作文10

清明節前夕,作為大隊委的我很榮幸帶領一、二年級同學為鄧仲銘烈士掃墓。

我穿着校服,戴着紅領巾,莊重地來到鄧仲銘烈士墓前。另一位大隊委先向同學們介紹了鄧仲銘烈士並宣誓。鄧仲銘,江西省興國縣人,1943年8月3日,鄧仲銘隨新四軍四十六團宿營在江寧祿口馮潭莊,忽然遇到敵情,在轉移中渡秦淮河時不幸犧牲在高橋渡口,時年39歲。講完後,我們來到仲銘亭,我把抬着的花圈放在亭子前。這是一個六邊形的小亭子,亭子正中有一個墓碑,墓碑正面寫有“鄧仲銘烈士之墓”七個大字,墓碑側面是一行行碑文。我們全體同學向鄧仲銘致敬,一、二年級的同學們把自己折的小白花放在了墓碑旁,以表敬意······

我們要感謝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沒有他們就沒有新中國。他們不屈不饒的可貴精神,永遠留在世人的心中。

標籤: 精選 我國 三年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anyuanzuowen/sanshangce/k3lj2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