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單元作文 >七年級下冊作文 >

戲曲大舞台作文10篇

戲曲大舞台作文10篇

戲曲大舞台作文1

戲曲對我來説是個陌生的詞,只是一個上代人愛看的節目,遠遠不及現代的動畫片,所以我從來沒有看過,根本不瞭解戲曲的所有相關資料。

戲曲大舞台作文10篇

小時候,在沉悶的假期裏,按動電視遙控器,不時地會發現有一些關於社戲的節目,但我卻毫不猶豫地跳過了,看那些搞笑的動畫片。

很多熟悉歌曲,都來自社戲。比如黃梅戲《天仙配》中的歌,常常在我媽媽嘴邊掛着,不時還會哼兩下: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從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雙雙把家還,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你我好比鴛鴦鳥,比翼雙飛在人間。

我十分需要認識社戲,恰好我上了一節關於社戲的課。

課上,我們先聽了一首歌叫《唱臉譜》,我覺得很搞笑,因為歌裏有現代的音調,也有古代的唱法。接下來是交流資料,因為我準備充分,自然也會學得很好。

社戲的主角分四大類:生旦淨醜,是按鬍鬚的顏色分的。生分為老生(鬚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分為正旦、花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彩旦(搖旦);淨分為做工和唱工;醜是扮演喜劇的主角。我國講究用唱唸做打四種藝術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種技術方法來表現人物。

我們還欣賞了幾種戲曲劇的簡介:崑劇中國戲曲之母;京劇東方歌劇;黃梅戲芬芳的泥土氣息。我們欣賞了我最熟悉的黃梅戲《天仙配》、粵劇《分飛燕》、豫劇《花木蘭》。

我們還學了京劇的臉譜:在人的臉上塗上某種顏色以象徵這個人的性格和性質、主角和命運。紅臉內含褒義、代表忠勇;黑臉為中性,代表猛智;藍臉和綠臉也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含貶義,代表兇詐;金臉和銀臉是神祕,代表神妖。臉譜起源於上古時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這天許多地方戲中都保留了這種傳統。

戲曲這個詞突然變新鮮了,我真想回到從前,看那古代的戲曲表演。

戲曲大舞台作文2

戲曲的角色分為四大類:生,旦,淨,醜,這還是我小學音樂參加公開課時,老師讓我們記下的,還別説,我真的知道關於戲曲知識的只有這些,因為我從不關心戲曲,對它的印象只是兩個無聊的熱門在無聊的説唱着,每次“掃蕩但是頻道時,看到它後,變好不猶豫的跳過了。

唯一的一次轉折還是在這次語文課上,是“戲曲大舞台這一綜合實踐課上,老師先放了一段段“討人喜歡的戲曲,這聲音可好聽呢!所以,我認為:反正都是學,還不如好好藉着這次機會研究一下,何況它還這麼好聽呢! 於是,我便真的好好學了。

上完這節課,我頗有感觸:難怪戲曲能從封建社會一直流傳了幾百年至今!因為它是古代勞動人民在閒娛時間創作出來的,內容多為人民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比如《天仙配》中的一句:“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澆園……你好好比鴛鴦鳥,比翼雙飛在人間。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心中對生活那淳樸的嚮往,因為戲曲“順民意,“得民心,所以才能流傳甚廣,所以才能格外動聽。可惜現在的青年只痴迷於流行音樂,一點也不重視這美妙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最為璀璨的明星——戲曲!

不管別人怎樣對待它,反正,我是愛上它了,單從這次語文課!

戲曲大舞台作文3

“書房門前一支梅,樹上鳥兒對打對……”

婉轉,悠揚——我這樣形容它。別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沒錯,就是它——戲曲。

也許你會笑我喜歡它。“戲曲?不會吧?你也太土啦。現在哪兒還有人聽這個啊!”原本,我也是這樣想的。但我今天才發現了真正的它,然後,喜歡上了它。你聽見了嗎?它在訴説。訴説着千古的絕唱,訴説着永恆的經典,訴説着世界的驚歎。我想,它需要聽眾,我願意聽它訴説,用心。

第一次真正打動我的戲曲是它。那濃烈的依依不捨之情溢於言表。無數次的暗示,而那木頭腦袋又屢敲不響,無奈於傷心離別。那顆心是火熱的。我能感覺,我能觸碰得到。而那股莫名的感動便也就通過我的指尖刺激了神經。

《梁祝》——一個不老的神話。人們驚異於它的悽美。又該怎樣讓它更廣為人知呢?戲曲便為它插上了雙隱形的翅膀,讓它飛躍了國界,在世界自由翱翔。京劇是中國的國粹,讓它來訴説這最初的神話,自然就成錦上添花,給予了它最好的詮釋。於是,便有了千古絕唱。

經典,何謂經典?依我看,能繞樑三日,使人齒舌留香,便是經典。而那兼容二胡的温宛、銅鑼的剛勁、琵琶的飛揚、月琴的優雅的戲曲又豈是“繞樑三日”?它是一種力量,穿透你身上的每個細胞;它是一股清泉,沁透了你的心脾;它是一縷陽光,貫穿於你的髮梢到足底。於是,便有了“永恆”的經典。

聞聲尋去,世界驚歎的源頭在哪兒?掀開那神祕的面紗,欣然,原來早已有種命定的情愫牽絆着你我。作為一箇中國人,早已有那潺潺的戲曲之流在血液中流淌。

於是,你找到了我,我也找到了你。欣喜若狂的打聲招呼,然後相伴一生。

戲曲大舞台作文4

至今我還想着那晚的戲,我在電視上也曾看過不少戲,但我卻再也沒看過像那晚有趣的戲了。

繁繁的星星圍着一輪孤月轉着,奶奶牽着我走在平坦的小路上,這是要去看戲,戲在奶奶心中的地位早已超過了一切節目,平時也常在電視上看,但像現在帶我去戲場看還是第一次。在路上,奶奶就説着自己看戲的歷史,她看過許多戲,像 (女駙馬)、(白娘子)等精彩的戲劇她總是百看不厭。

不知不覺地到了,奶奶懷着期待的心坐在座位上。兩邊的帳布徐徐張開,開場着是一曲荒涼的音樂,我對這似乎不怎麼感興趣,左右張望,奶奶極其認真看着,聽着,我再看着四周這些人,雖然沒有像奶奶那麼認真,但也是十分安靜,偶爾聽見旁邊的説話聲也是很輕的,沒有我想象中的熱鬧歡快,我一邊嗑着瓜子,一邊無趣地聽着,看着,台上出現了一個身着白衣女子,這個場面我也似曾相識,這應該是奶奶最喜歡戲的節目之一,(白娘子)吧!這時,響起了二胡的聲音"戲劇是我國一門獨特的文化,也是不可缺少的文化,不,它是歌唱,舞蹈,音樂,美術的結合"!奶奶的這一句話將我從睏倦中拉了回來,認真地看着,演員的每一個動作多有獨特的味道,一股古老而又經典,傳奇而又不失趣味的味道,在動的過程中,口中唱出一種震動心靈的悲涼,這和奶奶説的幾點正好相符。戲劇絕對是中國不可缺少的文化。

再次走在那平坦的小路上,沒有了好奇,留下的是一路的懷念。

戲曲大舞台作文5

戲曲源遠流長,是我國的經典,不同地方的戲曲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它讓人賞心悦目,其情節有的催人淚下,有的振奮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時候,看見自己的父母看戲曲時,我總認為他們實在太老土,趕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會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話説:“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親口嚐嚐。”不嘗不知道,一嘗嚇一跳呀!今天的語文課上,當我珍惜仔細欣賞了中國別具一格的戲曲時,我真是為之震撼,原來我們中華民族的戲曲是那麼的有藝術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這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外國人又怎麼能比得上?難怪呀,老一輩的人都是那麼的熱衷於這些戲曲,那麼喜愛戲曲。

我現在才感受到什麼是“不看戲曲的人,枉做中國人”。不是嗎?這些戲曲,就像我國的一部部歷史,只有懂得欣賞它的人,只有懂得關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中國人。因為他們深深地明白一個道理,戲曲是我們的國寶,戲曲是我們的國粹,戲曲是我們的國劇呀!我們怎能忘記它們?如今的社會,我們這些青少年們的視野,已經轉移到流行音樂、影視和網絡,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其實,當我們細心的欣賞我們的戲曲時,我們就會發現它們猶如一個個精彩的歷史故事,將歷史的畫卷一一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將我們帶入了歷史的隧道,讓我們身臨其境,讓我們感慨不已。

戲曲的藝術魅力,我們怎可忘記?我們要多去欣賞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讓它永遠永遠放光芒,讓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戲曲大舞台作文6

以前,我老覺得黃梅戲、京劇非常老土,而且只適合那些老年人唱。但是,自從那次排練後,我改變了我的看法。

一天,同學的奶奶讓我和同學一起去學唱黃梅戲。聽了這個消息,我猶如打了霜的茄子焉了,而且我從業沒有唱過這些戲,總認為自己唱不好。而這次卻讓我去唱,豈不是自討苦吃?

我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排練的地方,剛進門,只見裏面早已人山人海,把整個居委會圍了個水泄不通,都是老奶奶!我緊張地想:這麼多人,一看就知道是經過訓練的,我等會兒唱不好,豈不是出盡洋相!

開始上課了,由於我們這幾個插班生一點也不會,於是便傻呆呆地坐着,聽他們唱。慢慢地,我聽得津津有味、聽得如痴如醉,咦,怎麼黃梅戲也這麼好聽呀,我疑惑地想。不知不覺,我們也學着會唱了幾首。誰知,一位老奶奶竟想出了一個對我們來説的壞點子叫我們兩個小孩子唱。天啊,猶如晴天霹靂,我們兩人面面相覷,但在另一位老奶奶的幫助下,我咬了咬牙,起了頭

唱完後,大家情不自禁地為我們鼓掌,誇我們學得快、唱得好。漸漸的,我喜歡上了黃梅戲,而且越聽越喜歡,越聽越覺得黃梅戲好聽

原來黃梅戲也很好聽,以前小瞧了它,今後可不能這樣哦!

戲曲大舞台作文7

社戲的角色分四大類:生旦淨醜,是按鬍鬚的顏色分的。“生”分為老生(鬚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分為正旦、花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彩旦(搖旦);“淨”分為做工和唱工;“醜”是扮演喜劇的角色。我國講究用“唱唸做打”四種藝術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種技術方法來表現人物。

“戲曲”對我來説是個陌生的詞,只是一個上代人愛看的節目,遠遠不及現代的動畫片,所以我從來沒有看過,根本不瞭解“戲曲”的所有相關資料。

小時候,在沉悶的假期裏,按動電視遙控器,不時地會發現有一些關於“社戲”的節目,但我卻毫不猶豫地跳過了,看那些有趣的動畫片。

很多熟悉歌曲,都來自社戲。比如黃梅戲《天仙配》中的歌,常常在我媽媽嘴邊掛着,不時還會哼兩下: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從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雙雙把家還,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你我好比鴛鴦鳥,比翼雙飛在人間。

我非常需要認識“社戲”,恰好我上了一節關於“社戲”的課。

課上,我們先聽了一首歌叫《唱臉譜》,我覺得很有趣,因為歌裏有現代的音調,也有古代的唱法。接下來是交流資料,因為我準備充分,自然也會學得很好。

社戲的角色分四大類:生旦淨醜,是按鬍鬚的顏色分的。“生”分為老生(鬚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分為正旦、花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彩旦(搖旦);“淨”分為做工和唱工;“醜”是扮演喜劇的角色。我國講究用“唱唸做打”四種藝術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種技術方法來表現人物。

我們還欣賞了幾種戲曲劇的簡介:崑劇——中國戲曲之母;京劇——東方“歌劇”;黃梅戲——芬芳的泥土氣息。我們欣賞了我最熟悉的黃梅戲《天仙配》、粵劇《分飛燕》、豫劇《花木蘭》。

我們還學了京劇的臉譜:在人的臉上塗上某種顏色以象徵這個人的性格和性質、角色和命運。紅臉含有褒義、代表忠勇;黑臉為中性,代表猛智;藍臉和綠臉也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含貶義,代表兇詐;金臉和銀臉是神祕,代表神妖。臉譜起源於上古時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許多地方戲中都保留了這種傳統。

“戲曲”這個詞突然變新鮮了,我真想回到從前,看那古代的戲曲表演。

戲曲大舞台作文8

仙居古鎮的路是泥濘的,雨天幾乎難走人;仙居古鎮的路是狹窄的,小車幾乎難停靠;仙居古鎮的路是冷清的.,行路幾乎難遇人。

我獨自在古鎮走着,一座高大寬闊的古園吸引了我。

跨過半膝高的門檻,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別致的戲台。

“哦,是戲院。

五丈高的戲台,散發着神祕的而古樸的氣息,我忍不住東張西望,左摸右敲。

“喂,你幹什麼?!”

我猛一回頭,驀地發現戲台下已是人山人海。

喝茶的,嗑瓜子的,聊天的,拉二胡的……有頭髮花白的老人,身強力壯的青年,衣着高貴的富人,衣衫襤褸的窮人……戲台上方,依然人如雲煙。

很多人都在上方伸着腦袋,似乎在等待些什麼。

孩子們在人羣中嬉戲打鬧,一片嘈雜;鄰邊兒有個大媽,同樣在向外張望,還嗑起了瓜子,一個勁兒地往下吐。

台下的人都好不情願地看瓜子殼零零落落地往下掉,一下子翻了臉,吵得不可開交,到處是鬧哄哄的一片。

“嗆嗆嗆嗆——噌——”全場驟然鴉雀無聲。

我也慌忙後退了幾步,想探個究竟。

只見一個“紅眼”俏女邁着扭捏的碎步出場了。

着裝很是簡單,僅陳舊破爛的戲服,臉上幾抹淡淡的粧術,便繪成了一個角色。

她先是用手在臉上遮遮掩掩的,之後竟然在原地兜起了圈子,白色的大褂,跟着她飄。

耳邊響起一陣如雷掌聲。

台下一人大吼:“祝英台,好!”

原來是“梁祝”,我擦亮了眼。

祝英台蹺着蘭花指左一點,右一指,那表情極為誇張,紅色的粉底反襯着柳般細目,櫻桃小嘴念着歌樣的戲詞,慢慢吟唱着,一個字似乎拖上了幾分鐘。

那永遠捕捉不到的眼珠子羞答答轉着。

許久,“藍袍”俊生大模大樣從後台繞出來,和着祝英台的曲調唱起來,唱得剛強有力。

想必此人就是梁山伯。

若祝英台是柔美,他則是剛毅,兩者結合就是纏綿。

場下幾十個人都激動地吼起來,掌聲似乎從未停過。

“喂,孩子你在幹什麼呢?發什麼呆呀?”

我恍惚了一下,驟驚。

戲曲聲停了,掌聲停了。

台上台下所有人都似乎與梁祝一同“化蝶”了,就連那住大媽吐得一地的瓜子殼都不翼而飛了。

整所園子依舊冷清冷清的,泥濘泥濘的。

惟剩下眼前這個並不相識的百歲老人茫然的眼神。

我問這裏過去幹嗎用,他説表演越劇;我又問這裏現在幹嗎用,他説這是他們住的地方。

據説,留守下來的除上百歲老人便是不滿十歲的孩童,壯年男女都去了新城。

隨着時間的流逝,這裏的人越來越少。

沒人聽戲劇,戲台也成了沒用的東西了。

但是無論再殘舊、泥濘、冷清……久經歲月的滄桑的一磚一瓦見證了戲曲藝術舊時的輝煌。

台下現在只有一個年逾古稀的老人和一個年幼的我,在傾聽着若隱若現的吟唱聲……

戲曲大舞台作文9

戲曲,中國的文化源泉,卻正一步一步走向衰落。

戲曲,從前滿大街的戲迷,現在已後繼無人,從前人們耳熟能詳,現在卻一問三不知;從前的刀嗑話題,現在已無人問津。這一切都在訴説一個殘酷的現實——戲曲將會漸漸退出歷史的舞台。

戲曲這一個龐大的家族衰落不禁令我有以下的觀點:戲曲的衰落是社會發展中不可避免的現象,時代在發展變化,人們的精神需求也發生着日新月異的變化,就像流行歌曲一樣,過時了,不流行了,自然就會被淘汰。它雖然是中國的藝術瑰寶,但有一點不可忽略,它也是一種供人們娛樂的工具,如果有比戲曲更好的娛樂工具,人們自然會嚮往着好的。大自然有着一個法則——弱肉強食,也就是説如果戲曲不能超越那些如同雨後春筍般發展的新娛樂工具,那戲曲被淘汰將會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大自然還有一個法則——適者生存。戲曲作為古典文化,如果一直因循守舊在那個世界中,不敢走向新世界的話,迎來的是會消失。

想到這兒,我不禁多了幾分擔心,戲曲可以説是中華民族的信仰,試想,一個民族若沒有了信仰,那豈不是一團亂麻。於是,我又想到了一個拯救戲曲的觀點:戲曲在人們的印象中是十分古典的,場面小,表演的方式單一,而且在人們印象中是一成不變的,似乎從未發生改變。所以,第一,在戲曲內涵不變的條件下,要添加新的元素,讓戲曲是多樣化的,變化的,這樣會給觀眾帶來新鮮感;第二,在劇情不變的條件下,場面要變,要一改以往秀氣的風格,幾個人當千軍萬馬?不,至少要上百個,這樣才熱鬧,才能讓觀眾身臨其境,有親和感;第三,在內容不變的情況下,表演的方式要變,可以將戲曲的故事起源拍成電影、電視劇、卡通片或是動畫片,例如《梅蘭芳》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開端;第四,政府可以請些明星來唱戲、表演,這樣,我相信戲曲將不再孤單。

我想着,新的戲曲將掀起一股熱捧的浪潮;也想着,梅蘭芳在新戲曲前也只不過是班門弄斧;想着,外國人都會哼上幾聲京腔……我會一直想着。

戲曲大舞台作文10

《戲曲大舞台》全國許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劇中,可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每個地方的戲曲,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風情,如崑曲的典雅精緻,粵西的輕柔玩,可以説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戲曲。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民族文化的寶貝——吸取天地之中,去感受他撥打的內涵,去品味它悠長的韻味吧。

我國的戲曲,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據統計,全國現有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很多劇中,都有其獨特的演變過程。如大家都知道的京劇,就是由安徽的徽調和湖北的漢調及崑曲、秦腔糅合發展而來的;東北的吉劇,是由民間説唱藝術二人衍化而來的。 中國的戲曲和西方戲劇不同,他有自己獨特的審美觀念和表演體系。比如我們經常在洗禮看見的大花臉,那就是戲曲中的一個行當。戲曲劇種人物由生、旦、淨、醜等不同行當來充任。表演上也具有中國傳統美學的協議特點,比如用幾個龍套表演就代表千軍萬馬,舞台上開門關門等也往往用虛擬的動作來表下。 中國的戲曲,真是幾天幾夜也説不完。

“戲曲”對我來説是個陌生的詞,只是一個上代人愛看的節目,遠遠不及現代的動畫片,所以我從來沒有看過,根本不瞭解“戲曲”的所有相關資料。 “戲曲”這個詞突然變新鮮了,我真想回到從前,看那古代的戲曲表演。

標籤: 戲曲 舞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anyuanzuowen/qixiace/qym0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