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單元作文 >六年級上冊作文 >

【熱】身邊的藝術作文10篇

【熱】身邊的藝術作文10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身邊的藝術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身邊的藝術作文10篇

身邊的藝術作文1

今天的語文課上我們班舉行了主題為“藝術就在我們身邊”的作文朗誦比賽。這真的是一次有趣的比賽。

首先上場的是我們第四小組,我們表演的是第25課《伯牙絕弦》。伯牙有陳正東飾,鍾子期由魏子淳飾,道具由黎傑君負責,旁白由王老師君做。因為王老師君朗誦得很有感情,所以我認為旁白做的最好。我們的動作、神態表演地維妙維肖,老師、同學都對此讚不絕口。伯牙與鍾子期之間的友誼,是多麼深啊!他們互相瞭解,是真正的知音。而在現在,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看着看着,我不禁陷入了故事的情節之中。

接下來上場的是第五小組,他們表演的是第26課《月光曲》。皮鞋匠由馬炤康飾,盲姑娘由呂齊齊飾,貝多芬由蔡志航飾,旁白由林穎做。因為林穎朗誦得很有感情,所以我認為旁白做得最好。他們的動作、神態同樣表演得惟妙惟肖,但是卻比我們略勝一籌。動聽的鋼琴聲、清幽的月光、微波粼粼的海面、波濤洶湧的大海……我陶醉了,陶醉在了旁白那極富感情的聲音中。我想:貝多芬與盲姑娘何嘗又不是一對知音呢?

最後上場的是第二小組和第六小組,他們分別表演了第27課《蒙娜麗莎之約》和第28課《我的舞台》。雖然他們的表演都比較好,但是卻使我哭笑不得。因為他們是即興表演,所以大部分都是朗誦。在他們表演的同時,我認識了藝術的另一種美,這種美就是朗誦的美。

通過這次朗誦比賽,我發現藝術並不是跟我們普通人無關,其實我們的身邊處處是藝術。

上面的,通過開展藝術在我們身邊的作文朗誦比賽,使我明白了藝術就在我們身邊,藝術無處不在,用心去創造各種藝術。

身邊的藝術作文2

“藝術”這個詞,乍一聽起來好象離我們很遠。總以為它是屬於藝術家們的,是高雅的人的研究對象,很難與我們這些普通百姓掛上邊。可是,如果你真的留意一下生活,那些藝術,其實無處不在地存在於我們周圍。

如果你是位愛美的女孩子,每天出門前總要對着鏡子修飾一番:臉部的化粧,髮型的變化,再到衣服款式和色彩的搭配,這些都是藝術。不是有句俗話説:“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嗎”,這美,也是一種藝術。

如果你是喜歡泡咖啡店或吃餐館的人,那麼你一定會對某家或某幾家的店面和室內裝飾情有獨鍾,成為那裏的老客户。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已不僅僅滿足於到飯館填飽肚子,而更注重於進餐時的精神享受:新穎獨特的室內設計,一首優美的曲子或一幅別緻精美的圖畫可能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時的你也身兼“兩職“——消費者和藝術的欣賞者。

如果你是注重細節的人,會把手機套上精緻的手機套,掛上叮咚作響的手機掛鏈;把電腦顯示屏包上一層美麗的外包裝;把房間佈置的清新明亮;在書包上貼上幾張可愛的貼畫……

往往一些小細節不被我們重視,其實説白了,這些都是藝術。不過不是知名畫家手中的藝術,不是有名的歌唱家唱出來的藝術,也不是設計師腦袋中的藝術。這種藝術是專屬於生活的,是普通人的藝術。正是這樣的藝術,才讓我們的生活繽紛多彩,充滿快樂和平實。

身邊的藝術作文3

很多人都認為藝術跟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是掛不上鈎的,藝術是那些大藝術家們的專用詞,藝術是高雅者的生活方式,但是其實不然,身邊的藝術無處不在,只是我們都缺少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在我們身邊,一些愛美的人,不管男女老幼,每次出門前,都會對着鏡子打扮一下自己的髮型,女的描眉塗脣,前後顧盼自己穿着的服飾是否合體時尚,顏色是否美觀與搭配。不是有句俗話説:“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嗎,這種隨處可在的美就是我們身邊的藝術。

喜歡去西餐廳消費的人,一定會對某家西餐店中的裝飾風格情有獨鍾,那些具有異國風調的藝雕、典雅優美的壁畫和堂麗富皇的吊燈迷得人們陶醉其中。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現在去酒家飯店吃飯不太注重飯菜的口味價位,而更注重於進餐時的那種温馨舒暢的好心情。一種新穎獨特的室內設計,一首輕快悠揚的曲子或一幅精美別緻的圖畫,都會讓你有淋漓暢快享受的感覺。此時的你不僅是吃客,而且還是一位藝術欣賞者。

愛好時尚的女生,喜歡買一本精美裝飾的筆記本,在上面寫滿自己的話語,傾訴自己的心情;在書包上獨具匠心地掛上一兩個可愛的卡通人物,使書包雅緻美觀不再單調;給自己的電腦穿上一身彩色的卡通電腦套,讓房間增添了亮麗的暖色調,這就是身邊所發現的藝術。

藝術不一定是畫家畫出來的圖畫,藝術不一定是設計師設計的作品,藝術不一定是歌唱家演唱的歌曲……藝術更多是在我們身邊,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身邊,藝術隨處可見。

身邊的藝術作文4

藝術在常總是十分高雅而不可及的,其實它可以是一首歌、一次展覽、一段經歷有藝術的生活就有歡樂,就有美。

生活處處有藝術,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當我小學一年級的暑假時,媽媽帶着我來到了一個絃樂培訓班,當我還沒搞清楚是怎麼回事時,一個慈祥的老爺爺遞給我一把奇怪的東西,接着一個大哥哥手把手地教我怎麼拿,還告訴我這把奇怪的東西叫二胡,從此,我的二胡學習生涯便開始了,剛開始還真是十分的新鮮

那時候,只知道新奇,根本不知道學習絃樂的艱辛,每天一放學回家就拿起二胡,拉着弓,內外弦地拉換,覺得很有趣,可學了一段時間,新鮮癮過了,我便嚐到了學二胡的艱辛。先是找音很困難,因為二胡沒有像笛子、古箏那樣有個固定的音準,所以只能靠耳朵來找音調,在音準問題上是需要學者下許多工夫。接着,我天生就是個慢性子,對快弓的掌握十分吃力,一練幾個小時還得不到什麼見效。為此,我常常是邊哭邊學練了幾年,上了軌,也就不用那麼辛苦了,其實練二胡也是有技巧的,我也終於感受到了音樂、藝術帶給我的樂趣。

學二胡,不僅僅讓我有了這一技之長,更重要的,是使我收穫了克服困難的毅力與良好的心理狀態。至今,我已經逐步學會如何良好把握和調解心理,使釘在面臨重大事件前不會驚慌失措、緊張而導致沒能發揮自己應有的水平。不僅這樣,學一門樂器,還使我的樂感有了提高,陶冶情操。豐富了我的課餘生活,使我的生活中也飄滿了藝術的芳香。

有了藝術,生活才有美,有了生活,也才有藝術。生活處處都是藝術,不需要刻意發現。自然產生美,自然才有藝術。

身邊的藝術作文5

每個人都是藝術家。大藝術家的靈感都是來源與大自然。大自然是個藝術家,他能把世界的一切變得更美好。

春天。草原上的那一片綠色。宛若從仙界抖落的翠錦,延伸向無際的的天也。翠錦之上,零星的點綴這一些盡情享受着肥美的青草的牛羊。時而有俊美的野馬流星般地疾馳而過。圍着凝碧一般無線的綠添了一道鮮活的風景。悠然自得的白雲在藍水晶般的天空懶懶地漂移;映着太陽的光輝,折射出純潔而又原始的光芒。

湖泊。寧靜的夜裏,冷月伴着清風,把自己稀疏的冷影鑲入碧綠平靜,幽深的湖面。清風伴着冷月,用纖細的手撫過幽靜的湖面,去品味淡淡意藴蕩來的絲絲香味。幽綠的湖水使人探不到底,不可捉摸的臉龐下有一抹深邃、

雨後,松針穿着一串串雨珠,小草掬這三兩顆水珠,荷葉盛着幾滴水珠,樹葉舉着幾顆水珠,一幅美麗的景象展開來……

河流。流水輕輕地流淌着,不一會便“極速狂奔”他們猛烈地撞擊在石頭上,磨去了它們粗糙的一面,接着在歡樂聲中大笑而去。

……

自然的事最原始的,也是最美好的,他不虛偽,也不高傲,它是生活中最真實的,也是最美麗的。在這個台上,充滿情趣與美好,它不奢華,也不浮躁,所以,懂得了享受自然就等於享受了人生的美好。

身邊的藝術作文6

道路是彎曲坎坷的。我們的藝術人生也不會一路順風,其中總會有挫折。但當我們克服了困難,我們就到達了成功的被岸。

我的古箏技巧一直都受到老師的好評。這使我頗為得意。五年級的抽測,使我掉進試卷的陣營,整日我都在卷海中游蕩。漸漸地,我練琴的時間變少了。“暑假,要考八級的,你現在不好好練。怎麼考的過呀。”老師皺着眉頭嚴厲地批評我。

我如同一顆被暴風雨打垮的小草,從前那挺直的脊背被雨雪壓彎、打倒。放棄嗎?我不捨。堅持吧!我害怕再一次被老師批評。我在心中默默沉思。不行啊!我一定要堅持。以前的努力不能白付出,以前學到的點滴技巧不能被荒廢。在哪裏摔倒,就要在哪裏站起來。今年暑假,我一定要認真練琴,彈好那一音一弦。暑假中,我每天抽出2個小時練琴,汗水浸染着我的十個指尖。手上的膠布被汗水浸濕。當我揭開手指上纏指甲的一圈圈膠布時,揭下了的不僅僅是膠布,還有我手指尖上的一層層表皮,鮮紅的肉層露了出來。十指連心呀!伴隨着陣陣鑽心的疼痛,我的眼淚忍不住流淌下來。媽媽看了,心痛地説:“寶貝,別練了,養好傷再練。”我倔強地説:“上六年級後,學習可能更緊張,只有暑假時我才有充足的時間練琴,可以靜下心來提高古箏彈奏技巧,不然,上六年級後我就沒有時間再練琴了。

我的藝術生活,不僅帶給了我無窮的藝術享受,還讓我懂得了堅持,鍛鍊了我堅毅的性格。

身邊的藝術作文7

走進我的房間,最吸引你的眼球的是擺在我書桌上的一件工藝品。

家裏有許多工藝品,而我唯獨最喜歡的就是這件工藝品,兩年前爸爸在普陀山給我帶回的螃蟹沙雕。當我第一眼看見藝術品時我説了一句話“這螃蟹會爬嗎?” 這件沙雕不大,長二十公分,寬十五公分。螃蟹全身呈金黃色,遠處看上去好像撒了金粉,金光閃閃,螃蟹這一修飾,像穿上了金色的戰甲。螃蟹的眼珠凸大,看起來炯炯有神,目視着每一個接近他的人。它的倆只大鉗子,一直都舉着,隨時準備與來侵犯他的人進行反擊。其他八隻腳在沙灘上比劃着,在看戰地線似的。在螃蟹的身後有一片汪洋大海,海,不是風平浪靜的池塘,不是流水叮咚的河溪,海就是海,有一條跳動不息的脈搏,有一腔奔流不息的熱血。大海整體是用沙來作鋪墊,上面撒了許多藍色的金粉,用工具刻畫的波紋就像大海里翻滾的浪花。在汪洋大海還有一個泛着紅光、金光萬縷的太陽,充滿了寧靜、安詳的意味,在太陽的照耀下螃蟹顯得更生機勃勃,凝神看它的腳,彷彿還在動,向我打招呼呢。太陽射出萬丈光芒,海水把它折射成千萬條耀眼的光帶。大海與沙灘之間隱隱約約有一條線,仔細一看上面像有水——潮水。沙灘上的每一個物都有生命的。如果不看沙雕的'邊框,整的認為自己在沙灘上呢。

兩年後,我想我已找到兩年前我自己給自己出的那道題:“這螃蟹會爬嗎?”答案是:“這螃蟹有生命,它會爬的。”

身邊的藝術作文8

我的卧室裏,放着好幾個亮閃閃的獎盃,這都是我參加各類鋼琴比賽獲得的。每當看到它們,我就會想起學琴之初的故事。

六年前的一個下午,幼兒園老師為小朋友們播放動畫片《貓和老鼠》,小朋友們整整齊齊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我至今仍清楚地記得其中一集叫《貓兒協奏曲》:湯姆上台了,它像一位高傲的紳士,身着黑色的燕尾禮服,昂着頭,閉着眼,挺起胸脯大步邁上舞台。接着,它“嗖”的一聲撩起燕尾,端正地坐在琴凳上。在炫黑的三角鋼琴前,湯姆穩穩按下的第一個音符,就扣住了我的心絃。那忽急忽緩的琴音,像充滿了魔力一般,讓我的心隨之起起落落。

回到家裏,我就搬着小凳子,坐在電視機前,邊看邊學湯姆演奏的神態和動作。湯姆在電視機裏演奏,我就在沙發上舞動。由此我愛上了鋼琴,走上學琴之路,這一學就是六年。

一路走來,我的學琴之路有喜有憂,有苦有樂。別的小朋友在小區玩耍時,我卻在練琴,一練就是三個小時。如果遇到比賽,練琴的時間還會延長。我的努力沒有白費,這兩年時間裏,捧回了一個又一個獎盃。

日復一日的單調重複的練琴生活中,周杰林的《聽媽媽的話》也曾給我莫大的鼓舞。“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為什麼別人在看漫畫,我卻在學畫畫,對着鋼琴説話。”“長大後,我開始明白,為什麼我比別人跑得快,飛得比別人高……”

現在,我依然愛着鋼琴,心底的那個鋼琴家夢一刻也沒有改變過。真希望有一天,我能坐在維也納金色大廳彈奏鋼琴,把最好的音樂帶給全世界觀眾。

身邊的藝術作文9

很多人都認為藝術跟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掛不上鈎,藝術是那些大藝術家們的專用詞,藝術是高雅者的生活方式,但是其實不然,身邊的藝術無處不在,只是我們都缺少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在我們身邊,一些愛美的人,不管男女老幼,每次出門前,都會對着鏡子打扮一下自己的髮型,女的描眉塗脣,前後顧盼自己穿着的服飾是否合體時尚,顏色是否美觀與搭配。不是有句俗話説:“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嗎,這種隨處可在的美就是我們身邊的藝術。

喜歡去西餐廳消費的人,一定會對某家西餐店中的裝飾風格情有獨鍾,那些具有異國風調的藝雕、典雅優美的壁畫和堂麗富皇的吊燈迷得人們陶醉其中。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現在去酒家飯店吃飯不太注重飯菜的口味價位,而更注重於進餐時的那種温馨舒暢的好心情。一種新穎獨特的室內設計,一首輕快悠揚的曲子或一幅精美別緻的圖畫,都會讓你有淋漓暢快享受的感覺。此時的你不僅是吃客,而且還是一位藝術欣賞者。

愛好時尚的女生,喜歡買一本精美裝飾的筆記本,在上面寫滿自己的話語,出國傾訴自己的心情;在書包上獨具匠心地掛上一兩個可愛的卡通人物,使書包雅緻美觀不再單調;給自己的電腦穿上一身彩色的卡通電腦套,讓房間增添了亮麗的暖色調,這就是身邊所發現的藝術。

藝術不一定是畫家畫出來的圖畫,藝術不一定是設計師設計的作品,藝術不一定是歌唱家演唱的歌曲……藝術更多是在我們身邊,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身邊,藝術隨處可見。

身邊的藝術作文10

在我的記憶深處有這麼一件事令我記憶猶新,難以忘懷,它不是生日派對上令人奢望的大蛋糕;不是我夢寐以求的新衣服;不是過年時大把大把的零花錢;也不是中秋節上香甜可口的月餅。它就是我小時候學吹簫時的事。

我現在能有一身吹簫的本領,我在吹簫的背後可是下了一身苦功夫呢!記得小時候,每當哥哥無聊的時候,他都會拿起自己寶貴的簫吹上一番,過過癮,那時候站在一旁欣賞的我早已被他悠揚而美妙的簫聲陶醉在了其中。從這以後,每當我經過哥哥的房間都會情不自禁地停下腳步,站在門口聽哥哥吹簫。

時間長了,久而久之,我也慢慢地喜歡上了吹簫,有時候哥哥不在,我就小心翼翼地把他的簫拿出來,仔細端詳一番就吹了起來,可是每次吹幾乎都只有一種聲音,這種鬼哭狼嚎般的聲音,有時候連老鼠聽了都會趕緊溜回洞裏去。哥哥知道了這件事,看見我一臉的窘相,告訴了我吹簫的祕訣。我按照哥哥所説的日日夜夜的練着,儘管吹的口乾舌燥也堅持着練習。冬天寒風刺骨,人們都在被窩裏蜷縮成一團,我對簫的熱愛戰勝了寒冷,於是我拿着簫在房間裏練習,雖然我的手指已經被凍得通紅,嘴也已經吹裂了,可我從來不喊一聲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經過艱苦的練習終於能吹出美妙動聽的音樂了。

藝術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是這些各種各樣的藝術給人們帶來了多姿多彩的生活。假如人間沒有了藝術,那我們的生活會變得多麼枯燥乏味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anyuanzuowen/liushangce/mdgkl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