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單元作文 >八年級下冊作文 >

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00字集錦六篇

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00字集錦六篇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1

今天是端午節。

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00字集錦六篇

人們都忙活起來了。為了包粽子,有的摘蘆葦葉子,有的準備糯米,還有的去準備花生米、蜜餞和鹹肉等。

只有我一個人閒着沒啥事好幹,就跑去河邊玩,老家河邊長着一叢象茭白葉子似的植物,我就掐了幾株拿回去給爺爺瞧瞧。爺爺一看,説:“這是昌莆。你知道這種植物有什麼作用嗎?”我説:“這個我在網上查了,昌莆是一種可以驅蟲的植物,在端午節同艾葉放在一起可以驅邪。但我不懂這裏是不是有什麼傳説或故事?”

爺爺就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個無惡不作的老龍王,經常興風作浪,使天下黎民不得安寧。玉皇大帝聽説以後,龍顏大怒,就命魏徵在五月初五午時三分去斬了它。

龍王知道了,嚇壞了。立即趕到李世民宮裏去求情,並答應事成之後,給李世民無數珍寶。李世民滿口答應。

於是,到了五月五日這天午時前唐太宗就把魏徵早早請來,讓他陪自己一邊下棋,一邊喝酒。眼看就要到時間了,可他又不能在太宗面前暴露天機。由於有心事,下棋都輸了,酒就喝多了。結果醉倒在地。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拿着昌莆做的刀,艾葉做的馬鞭,終於按時殺了龍王,為天下民眾除了一大害。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端午這天把昌莆和艾葉掛在門前,用來驅邪保平安。

聽了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一個傳統節日的神話傳説。

下午,我們去曲江樓參觀。門前的宣傳欄對端午節作了詳細説明,不過沒有爺爺給我講的這個故事。而它讓我明白了在我的家鄉龍舟比賽已經移到四月去了,是為了紀念北宋抗金的英雄。成就了遠近聞名的溱潼會船節。

在曲江樓聽到服務人員的解説:“現在正是菜籽和麥子收穫的時間,鄉農開心地忙着收穫豐收的喜悦。節日的氣氛不是很濃,平淡祥和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幸福”。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2

端午節也不過才過去十天,又想起粽子,每年端午節,奶奶都會包上一鍋粽子,其中還要在這煮粽子的鍋裏放上醃好的鹹鴨蛋一起煮。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作家汪曾祺在《端午的鴨蛋》中寫了約摸十二種端午節的風俗,不過,那是南方,在我們北方,至少在我的家鄉,就沒有那麼多風俗了。

我們家鄉端午節的風俗也有幾種,例如系五絲,插艾草,包粽子,煮鹹鴨蛋,吃大餐等。

單説的是系五絲,就是將五種顏色的線搓成繩子狀,在天矇矇亮,還沒出太陽的時候,孩子還在睡覺的情況下,家長將它系在孩子的手腕上,等孩子醒來後發現彩色的絲線象手鐲一樣纏繞在自己的手腕上,感到很美,同時家長再教導孩子等下大雨的時候,記得講這五絲拆下來,壓在石頭地下,將來它就會變成彩色的蛇,保護着屈原和自己不受毒害。

插艾草呢,就是在五月初一的那天早晨,每家的爺爺們,家裏沒有爺爺的,就得相當於爺爺的長輩,早早的起來,趁着太陽還沒有升起來的時候,到野外去菜艾草,將才回來的艾草插在自己的大門口門楣頂上,沒有大門的就乾脆插在房門的房檐上,因為艾草是“愛”和“礙”的諧音,這表示家人最家的愛,表示家人對傷及家的阻礙。

端午節的重頭戲是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了。我想寫的人就很多了,它所寄託的傳統文化當然是為敬仰屈原了。

隨着時間的變化,家鄉的端午節的風俗也在跟着變化,由原來的祭祀屈原,變成了家人團圓的一個由頭,於是吃大餐也成了我們這裏的一個風俗了,不過這個大餐卻有點特別呢!

它是粽子的大聚會,兄弟姊妹們將各自包的粽子,帶到母親家中展示,從形狀來就有很多種;大姑包的是長方形的,兩半粽子合在一起的,成為夫妻棕,二孃包的是三角棕,只有大姑的六分之一大小,媽媽包的是四角的;小姑包的做好看了,既小巧玲瓏,又長方適中。從內容上來看和煮的火候上來分析,口感最好的是奶奶的二米相摻的黃白相間的原始棕了,這次我才明白的原始的食物該有多美了。

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嚐着自己包粽子,就這油黃黃的鹹鴨蛋,大人們喝着家鄉的密州春,拉呱着家中的變化,想想着家人的將來,真是其樂融融,幸福滿滿。

家鄉的端午節,有聲有色,有吃有喝,有喜有樂,有思念,有陪伴,我敬你,直到永遠。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3

端午節的習俗大致有吃粽子、賽龍舟、桂香袋、飲雄黃酒、用雄黃蘸酒灑在額頭上畫王字、接女歸寧(這一天出嫁的女子都要回孃家),採百草、插艾蒲、系五彩線各地往往不一。

端陽節碌忙人,剝粽蘸糖當早茶。莧菜落油和片粉,面築搗蒜拌黃瓜。每當端午來臨人們便芬芬包粽子,賽龍舟喝米酒、插艾蒲、系五彩線,這便是我們鄖縣人民的風俗。

包粽子

包粽子嘍,包粽子嘍,我興奮的叫着,可老媽不讓我包,氣也,氣也。就憑着我這三寸不爛之舌不到兩分鐘就把老媽説的無言以對了。(不是吹的)老媽讓包了,我又不會包,又想放棄,莫不包上一兩個怎能體現端午日的氣氛呢?恆心突起堅持要包上一兩個,左手拿着一片竹葉,右手拿起大勺,怎麼包呢?要不偷偷窺探一下OK!悄悄瞄兩眼Mygod,真簡單,偶會了。再次拿到竹葉感到輕輕摺疊成一個三角形,拿起大勺,挖上一勺糯米,倒入竹葉中,再放上棗、花生、葡萄乾,包好用線紮好放入鍋裏渚一渚,經過一夜的沸騰,一個個香噴噴的大粽子便出現在眼前,一聞,哇,真香,口水直流三千尺,不及粽子讓我吃。好詩,好詩,我在心中暗的想着,莫不嘗上一兩個大粽子怎麼對得起我的勞動成果。嗯,好吃。

賽龍舟

賽龍舟,嘿咻聽那不是龍頭在叫嗎(帶頭),看五條長七、八米的龍船在江面上飛奔、騰舞,一條比一條勇猛,船長可坐12至18個槳水,一個帶頭的,一個鑼手。槳手每人手持一支短漿,隨着鼓聲緩促為節拍,拼命的向前劃去。(我爸是槳手;三爹是帶頭的)帶頭人員雙手左右揮動大聲呼喊到:劃龍船,槳員人也跟着喊到:嘿咻,再加上岸上人山人海的觀眾,可想而知吶喊助威聲音有多大。

由於時間關係我就不一一介紹我們鄖縣的端午日了。

你把你們的端午日也告訴了吧,就這麼定了,OK!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4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現在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每家每户的端午節似乎都一樣,現在就由我來介紹我家的端午節吧!

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粽子,賽龍舟。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高手——媽媽。今天的早上,我跟媽媽學習包粽子。媽媽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然後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空心的圓雉形。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拿了三片子想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指點:“左手捏住粽葉的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接着,媽媽在空心圓錐形裏的粽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味勺舀了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我也在粽葉裏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的時候不是把粽葉刺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説;”搖動筷子的時候要輕一些,把粽葉捏緊一些。你看……”媽媽邊説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些樣子了。最後一道工序是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握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返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各宗字。隨之,第2個,第3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媽媽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了一會兒就上桌了!雖然我們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三十分鐘後,再泡在湯水裏一個小時左右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這些粽子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 我和爸爸着兩隻小饞貓一聞到香味就圍着鍋子,問媽媽:“媽媽,媽媽,什麼時候能吃呀?”媽媽總會笑着説;“你們這兩隻‘小’饞貓!”

瞧,這就是我們家的端午節!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5

初一吃糕;

初二吃粽子;

初三吃螺;

初四持艾草;

初五吃一天。

唱着這首不很和諧的童謠,又迎來了端午節。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麼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初一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初一開始,家家户户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鍾,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粽子比家裏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裏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緻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着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後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説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裏,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6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一個節日,而在這一天,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會吃上一個大大的裹蒸粽,而在我的家鄉,最興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粽了。

一個清晨,霧還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朧的。而符裏的人們已經開始忙活了,每一户人家都抬出一個差不多一個大人身高的大鐵鍋,而我們這些小孩子,望着這麼個大鐵鍋,都張大着嘴,發出“哇”的一聲,而過了幾年這樣的端午節,我們也就不驚奇了。

大人們在屋裏忙裏忙外的,廚房的灶放着幾個大圓盆,都是一些紅豆和糯米之類的。開始包裹蒸粽了,大人們把些冬也先洗得乾乾淨淨,然後把紅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間再放一塊甘香可口的豬肉,表面再鋪多一層糯米就已經完成了一半,而最後呢,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包紮這些可愛的金字塔壯的裹蒸粽了,如果扎得不好,那麼在煮的時候,裹蒸粽就會散掉,走失了裏面的精華,那就不好吃了,大人們拿出一條草繩,緊緊地捆綁着裹蒸粽,在最後,也要再緊緊地打上一個死結。

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接下來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着一桶桶的水,往剛剛的大鐵鍋倒,而我們這些小孩,也都來幫忙,提着小一點的桶,很快,大鐵鍋就已經裝了一半水了,開始往裏面剛裹蒸粽,每個人都從屋裏拿出一張小木凳,在大鐵鍋面前,這一刻,是最為温馨的,這一蒸,即使十多小時,而且不時要往鍋裏倒水,以免幹水,大家在鐵鍋前有説有笑的,火光中滿是大家歡樂的笑聲,等待着這些裹蒸粽的我們,或許享受的即使這一刻,這一個過程,而不時成果。

裹蒸粽蒸好了,一拉開大鐵鍋的蓋,那種香味真是無法言語,從村頭飄到村尾,整條村都是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着自己的勞動成果,這種美味是外面買來的裹蒸粽吃不到的。

已經好幾年沒回家過端午節了,真懷念啊!真想再過一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anyuanzuowen/baxiace/nzwvy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