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成長作文 >人生作文 >

環境改變人生範文

環境改變人生範文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好的環境可以幫助一個人走向成功,壞的環境則會讓那個人走向深淵。今天小編就來分享環境改變人生範文,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環境改變人生範文

環境改變人生範文(一)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自叢讀了《小偷和他的母親》這則寓言,才讓我真正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

《小偷和他的母親》這則寓言主要講的是:一個小男孩小時候偷了同學的寫字板,他的母親不但沒有教育小男孩,反而還誇獎了小男孩。後來小男孩長大,膽子也越來越大了,到處偷金拿銀,盜竊、搶劫無惡不作。有一次,他正在偷竊別人的物品時,被當場抓獲,因作惡多端,被判為死刑。行刑前,他很想再見母親最後一面,和母親最後説幾句話,白髮母親來了,當他母親剛把耳朵貼在兒子嘴邊,就被他很狠地咬了下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長輩對孩子的教育是很重要的, 泥土和玫瑰相處,吸收玫瑰的芬芳,久而久之,就會有相同的味道,也能夠為別人帶來了香味。正如人也一樣,和一羣善良的人在一起玩,必會養出善良的心靈,和一羣品質惡劣的人在一起,不邪惡也難。 可見不良的環境能改變人的習性。

俗話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作為父母,要敢於承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以身作則,去感染孩子,為孩子樹立好榜樣,讓他們在沒有污染的環境下茁壯成長。

環境改變人生範文(二)

朋友們不知你們相信不相信,環境能夠改變一個人這句話,我是很相信的,這是我的親身經歷呦!

認識老公的時候,老公就是跑銷售的,常年不在家,一年在外邊9個月,談戀愛時因為常常出差,有時一個月也見不到一面,結婚後,老公依然還是那麼忙,記得蜜月就讓我守了20幾天的空房,新婚燕爾,思念、牽掛那不必説,很是自然的,每天都在期盼中度過的,隨着時間的推移,一個小生命來到了人間,給初為人父、人母的我們帶來了無窮的歡樂,但歡樂、幸福的同時,打破了我們寧靜的二人世界,家務負擔成幾何倍數增長,老公由於常年在外,心已經跑野了,也由於年輕,玩心很重,家務活一點也不願意插手,那是時真的苦了我了,我退去了做姑娘時的驕嬌二氣,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擔起工作、家庭兩付重擔,那時真的很苦、很累,既要撫育年幼的孩子,又要照顧體弱多病的父母,還要對公婆盡到贍養義務,想想那時真的好難,兒子一週歲的時候,我去讀中專,每天只有兩次的小火車,早上不到6點就要從家裏走,晚上7點才能到家,不到5點就要起牀,做好早上吃的、中午帶的飯,有時剛要出門,正趕上兒子醒了,摟着我的脖子,掖着我的頭髮不讓我走,兒子從小體弱多病,打針、吃藥吃是家常便飯,每個月最少要住院兩次,為了不影響上學,我就晚飯後到醫院找朋友幫着輸液,有一次真的很悲催呀!給兒子輸完液已經11點了,出來一看自行車讓小偷給偷去了,當時的心情太不好了,望着幼小的什麼也不懂的兒子,眼淚止不住的順着眼角流下來,這個時候真的太想念老公了,如果老公在家也能幫我一把,如果老公在家也有一個心理安慰呀!

環境真的能改變一個人,讓我在孃家不問世事的嬌嬌女,變得越來越堅強,越來越能幹,越來越能吃苦,承受能力越來越強,承受了痛失老父老母的傷痛欲絕的悲痛,承受了一夜之間下崗失去工作的恐慌,承受了沒有了工作,失去了經濟來源的窘迫,承受了為了生活背井離鄉四處謀生的艱辛,承受了遠離親人、遠離故里的孤獨和無奈,承受了職場上種種壓力,承受……。。。,往事不堪回首,一股心酸在心中,不爭氣的眼淚再一次流下來。

桃花年年開,楓葉年年紅,春來暑往,隨着時間的推移,苦去甘來了,終於過上了幸福生活,如今我真的很幸福、很快樂,兒子已經長大成人,很優秀也很孝順,每年的母親節、中秋節、生日兒子不但給我送來了祝福還給我匯錢,老公也很疼愛我,我真的很知足也很珍惜!這幾年隨着年齡的增長,老公越來越顧家了,越來越知道心疼人了,越來越知道體貼、照顧我了,由於老公工作比較清閒,我的單位又很遠,老公主動承擔了採、買、燒的全部家務,我現在在家裏幾乎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寄生蟲了,老公總説我如今變成了一隻貓,一隻饞貓,一隻懶貓,一隻無賴貓,我回報給老公的也只有一個笑臉,還就是一聲脆脆的“哎”,老公説你的一聲甜甜的哎,糊弄的我心甘情願為你服務,我嘿嘿的笑而不語。

環境真的能夠改變一切,如今真的變得越來越懶了,廚房都不願意進了,老公不在家也常常餓着自己也不願去做飯,嗯,長此以往我不知道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了,我真的應該改變一下了,讓自己變勤快一些了!

環境改變人生範文(三)

比爾蓋茨曾説過: 社會充滿不公平的現象。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只能先適應它。 人應該適應環境,改變自我。

適應環境,改變自我能成就一番事業。著名的文學家托爾斯泰曾經説過: 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觀望者,一種是行動者。大多數人想改變這個世界,但沒人想改變自己。 在古代哲人中,早有這種心態了。為官僅七十多天的陶淵明掛印田園歸隱山間時,他改變了自己。官場的黑暗,是他無法改變的,變的只能是自己。於是不為五斗米折腰,與菊為伴,雖然仕途不復,但他高潔的志向卻被歷史所賞識,為後人所銘記。 御用文人 李白呼喚自己放養於青崖間的白鹿即騎訪名山時,他改變了自己。朝廷希望他吟風弄月歌功頌德,而他卻只想一展鴻鵠之志,無法改變官場的他,只得改變自己的志向。於是寄情于山水,縱覽名山大川,雖然未能圓自己的經天緯地之夢,但卻造就了半個詩歌的盛唐,為後人所傳頌。他們改變自己,同時也改變了時代,雖不被時人欽慕,但卻被後人銘記,在歷史的蒼穹中閃閃發光。

適應環境,改變自我能使人走向成功。在我國流傳着愚公移山的故事。在古希臘,也有一位偉人能夠移山,他的名字叫柏拉圖。柏拉圖告訴弟子自己能夠移山,弟子們紛紛請教移山之術,柏拉圖笑道,説: 很簡單,山若不過來,我就過去。 弟子們一片譁然。這一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移山之術,唯一的一個移動山的方法就是:山不過來,我便過去。

適應環境,改變自我能實現理想。人生如水,如果不能改變環境,就改變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難,戰勝更多的挫折,實現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環境不利,從而把改變境遇的希望寄託在改變環境上,這實在是徒勞無益。也許,我們沒有莊周夢蝶的浪漫,沒有莊子那 泥濘中亦可 的超然;也許,我們無法像彷徨鬥士魯迅一樣以血薦軒轅,深刻揭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劣根性;也許,我們沒有海倫凱勒那雖然盲聾但卻以心靈探求未知世界的勇敢。但至少,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接受《莊子》的薰陶,讓自己接受《吶喊》《彷徨》的強音,讓自己接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洗禮,藉助書籍,讓心在潛移默化中沸騰,改變自己。

人不能要求環境適應自己,只能讓自己適應環境。雖然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我們用愛心和智慧來面對一切環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changzhangzuowen/renshengzuowen/k8m7w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