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成長作文 >分享作文 >

關於分享作文彙總9篇

關於分享作文彙總9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分享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分享作文彙總9篇

分享作文 篇1

又到了每年一次的傳統節日清明節,爸爸媽媽帶我回河南老家去掃墓,一路上,春光明媚,陽光燦爛,高速公路兩旁,有嫩綠的麥田、臘黃的菜花、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多美的春色呀!

河南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可隆重了,我們家的祖墳分佈在風景秀麗的清源上,清明時節滿山遍野都是上山掃墓的人,山上一片熱鬧。大人們準備了許多糕餅點心、水果飲料,一整袋一整袋用扁擔挑着,小孩們有的拿鋤頭、有的拿鏟子隨後跟着,一家人一起上山掃墓。掃墓活動可有意思了,每找到一處祖墳,我們就分頭忙開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會兒就把雜草叢生的墳頭整理得乾淨了許多,接着還要把五顏六色的墓錢插在墳頭的新土中,並用毛筆蘸上紅漆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描新一遍,這一來,日久未修的祖墳頓時面目一新了。

大人們取出供品擺在墳前,點燃香燭,還燒了許多紙錢,這些供品是給祖先吃的,紙錢是給祖先用的,表示我們後輩的孝心。最後大家要按從大到小的輩份輪流磕頭祭拜,有的口中還唸唸有詞呢,瞧,表哥念着:“祖先保佑,讓我高考多考五分!”多可笑呀。還有更有趣的事呢,爺爺的墓碑左列留有一行未曾描過的文字,我呢不假思索拿起筆就描,慌得爸爸一聲驚叫:“別動!”,原來這行字是留着給奶奶逝世後才能寫上的,我差點闖了禍,趕緊在爺爺墳前磕了四個響頭,大人們樂得呵呵大笑……

掃完了墓,我們都累壞了,下山的腳步一瘸一瘸的,但這一天過得真有意義,傳統節日清明節讓我對我們的祖先增添了幾分敬意,也密切了我和表哥表姐的親情。

分享作文 篇2

日也盼,夜也盼,天天扳着指頭算,終於盼來了過年的大日子。

除夕的晚上,人們都在忙碌着,有的貼春聯,有的燒香、燒紙、放鞭炮,有的準備年夜飯。家家户户門前都張燈結綵,燈火通明,抬頭望望天空,只見五顏六色的煙花不停地在半空中綻放,把星空裝扮得更加燦爛。我獨自漫步在村子裏各户人家的門前,品嚐着除夕之夜的歡樂。

到了大年初一,村子裏更是熱鬧非凡,每個人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臉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人們挨家挨户的拜年,把美好的祝福送給每一家。我們小孩子也跟在大人身後湊熱鬧,不一會兒,口袋就圓鼓鼓的,裏面裝滿了糖果和餅乾等好吃的東西,大家一個個歡天喜地的。

平時,人們總是忙裏忙外,不讓一日虛度,似乎總有做不完的事。現在過年了,人們總算可以歇口氣了,就是有再多的事情,也要放一放,就是有再多的煩惱,也不去想了。因此,村子裏沒有一個人去地裏勞作,大人、小孩都在盡情地玩樂,看電視,打牌,上網,玩遊戲,放火炮,。原本吵吵鬧鬧的家庭,現在因為年的到來,也變得安靜平和了。

然而,過年並不總是給人們帶來喜慶和吉祥,每年春節,總有因燃放煙花炮竹而引發的火災和人身傷害等意外事故,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為了避免“樂極生悲”,各大城市裏都先後“禁鞭”了,這的確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舉措。

在此新春佳節之際,我衷心祝願每個人都過上一個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吉祥年!

分享作文 篇3

今天中午,媽媽準備做餅給我們吃。做餅比較麻煩,得買麪粉和用來做餅餡的材料,要揉麪團、剁餡,要把剁好的餡個個包進麪糰裏,然後擀成圓餅,再放進鍋裏烙。

媽媽用來做餅餡的材料跟外邊買的餅不大樣,外面買的餅餡般比較單,什麼冷飯餅、土豆餅、菜乾餅、肉餅、葱餅等。媽媽做餅用的餡的材料比較豐富,她會把很多東西剁好後拌在起,有肉、豆腐、雞蛋、蝦皮、米飯、鹹菜、香葱等,還 會在餡裏拌上些豬油、黃豆醬,再放適量的鹽和糖。

因為媽媽覺得做餅比較麻煩,所以平時很少做餅;因為很少做餅,所以每次都會非常精心地做;因為非常精心地做,所以每次做得都特別好吃,而且都會多做幾個,讓我們吃個夠。

今天中午,媽媽做就做了八個,我們每人分配吃個任務後,還 多出了兩個。媽媽説:“餅要趁熱吃才香,冷了就不好吃了。”我連忙説:“那我們把餘下的兩個餅拿去跟人家分享吧。”媽媽説:“好的。”於是我就把這熱乎乎的餅個送給了林子翔,另個送給了蔣智雄,因為我和他們是同班同學,又住在同個小區裏,是近鄰。

送完餅後,我回到家繼續吃餅。我感覺中午的餅特別特別地好吃,真是越吃越香,比任何時候,任何山珍海味都要好吃,因為我還 吃到了另種香味──分享的快樂之香!

分享作文 篇4

驕陽似火,太陽越發毒辣,鳥兒都躲回了巢穴,只有風兒在“呼呼”作響。

我在家裏喝着椰汁,吹着空調,還不夠,隨手拿起遙控器,打開電視:“盡日一位貧苦農民的兒子僅三歲患上白血病,孩子僅三歲,請愛心人士給予幫助!”我見了這則新聞,思緒萬千想起了學校裏的一件事:

晨霧未散,鳥兒已在唱歌,太陽剛接過班,還睡意朦朧,小草上還沾着露珠,高鬆正在站崗。我走進了教室,打開書包,大事不好!鉛筆盒沒帶,急得團團轉,丁治丞見了:

“老吳?咋了?”

“筆盒沒帶!”

“我送你幾支!”

“啥!送……送我?”未説完,幾支筆就出現在我眼前。那天,我接受了分享。

現在,這已不是筆不帶的小事了,而是危及到一個家庭圓滿的大事。“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這話一直在我腦海裏迴響。別人送我東西,我不送別人?

於是,我叫來了爸爸媽媽,指着電視,説出了思考已久的話:

“爸爸媽媽,我們一起捐款吧!我可以用自己的壓歲錢!”

“什麼?”

“捐款!助人為樂,成人之美!”

“哦!好孩子!”

爸爸率先捐了,媽媽也不甘落後,幫我一起捐,手機馬上就有回覆短信發來:“謝謝你們,救了一條生命,非常感激!”我見了,美滋滋的。

一週後,電視又出現了那位白血病小朋友的後續報道:“三歲白血病小孩已成功找到骨髓,手術成功,病情好轉!”我看完,心裏比吃了蜜還要甜呢!

這次捐款,我們好比在呵護一顆生命之花,用分享讓它綻放,綻放出生命最美麗的光芒!這生命之光,讓我的成長添上一抹亮色!

分享作文 篇5

心中的理想如花,芬芳而美麗;

心中的理想如雲,純潔而輕柔;

心中的理想如光,温暖而耀眼。

心中懷着一個心中的理想,遙遠而美麗,朦朧而清晰。

小時候,看着書架上一本又一本色彩繽紛的書,聽着媽媽從書上講的一個又一個的動人心絃的故事。常常想:這些書是怎麼來的呢?媽媽笑着指着我的小腦瓜,説:“是作家從這兒想出來,然後寫的。”嗯?小時候的我聽了半信半疑,但卻堅定了一個信念:長大我一定要當一名作家,寫好多故事!

三年級時,剛邁進寫作大門的我,就迎來了無情的暴風雨。教師把我叫到辦公室,説:“你的作文太過於空洞,缺乏真情實感,寫作不是編故事。”聽了教師一番話,我感覺如同一道閃電劈來。放學後,我一個人坐在樹下,教師的話迴盪在耳邊。世界很靜,只有風的聲音和我的呼吸。落葉飄舞,如蝴蝶般輕盈的落到了我的身旁,葉離開了樹,是樹拋棄了葉,還是葉拋棄了樹?我的鼻子猛然一酸,眼淚如同洪水,一發不可收拾地流了下來。屢試屢敗的我沒有當初的英勇,動搖了心中的念頭。剎那間,我突然反問自己:你不是常把陽光總在風雨後掛在嘴邊嗎,它不是你的座右銘嗎?怎麼能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了呢?你不能放棄,要堅強!我咬緊嘴脣,點了點頭,是對自己的回答。於是,夜深人靜之時,那燈下苦戰的人羣中總有我的身影,也總能在參加少年宮作文培訓班中看到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隨着我不斷的努力,作文水平在慢慢提高,那是我努力的成果。

記得六年級時,我的一篇作文被教師當作範文在全班唸了一遍時,我捧着作文稿,彷彿它是一件無價的珍寶,是一件怎麼也不能交換的珍寶。那一天晚上,我又流下了眼淚,那是欣喜的眼淚。我的努力,我辛勤撒下的種子終於開了花,難道這不令人激動和欣喜嗎?

假如成功是一條船,心中的理想則是讓船前進的槳;假如成功是一片樹,心中的理想則是這片樹林裏的花朵;假如成功是一條河,心中的理想則是河裏美麗的浪花。

心中的理想伴隨着我成長,給予我力量戰勝困難,正如羅曼·羅蘭所説:“一種心中的理想,就是一種力”一樣,沒有心中的理想,心靈就會衰竭。

感謝這份成長的.心中的理想,它使我的生命更加精彩!

分享作文 篇6

每年春節回老家時,高速公路上都會堵成長長的車龍,成了名副其實的低速公路。但今年春節我們提前三天回老家,避開了車流的高峯,只用了二個小時就輕輕鬆鬆地回到了老家。

除夕當天,爺爺奶奶為年夜飯忙碌着,媽媽負責帶小妹妹,而我和爸爸則開始貼春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年春節都是我和爸爸一起貼春聯,我一直是爸爸的小助手,我計劃着等我長到一米六時,讓爸爸當我的助手。春聯貼好燈籠掛好後,滿院都是紅通通、喜氣洋洋的。我再往巷子裏瞅瞅,發現不知什麼時候左鄰右舍全都貼好春聯掛好燈籠,整條巷子頓時映紅了天空,讓上覺得渾身暖洋洋的。晚飯後,我們開始敬香、放鞭炮,整個村子不時傳來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天空也不時亮起絢爛的煙花。八點整我們全家開始收看春節聯歡晚會,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節目就是開車子那個小品,我們全家都被逗的哈哈大笑。當然,睡覺前,爺爺奶奶、父母都會給我我小妹妹每人包一個大紅包,並叮囑大年初一見人一定要講吉利的話。

大年初一我被鞭炮聲吵醒了,便早早起牀,穿上新衣新鞋,給爺爺奶媽父母拜年,講了好多吉利的話,然後洗臉刷牙後開始敬香、放鞭炮。吃過早飯後,我便把父母的手機搶過來開始搶微信紅包、發紅包,忙得我的手痠痛痠痛的。

大年初三,父母帶上妹妹和我一起去外婆家拜年。外婆、舅舅、舅媽每個人都給我和妹妹妹包了一個大大的紅包。我呢?當然少不了講了許多討人喜歡的吉利話。大我十五歲已經工作的哥哥也給我買了一大堆我愛吃的零食,我可開心呢!一晃就大年初九了,這個年過的可真快,我多麼希望每天都在過年啊!

我眼中的春節就是跟父母回到老家,跟家裏的人團聚在一起,喜氣洋洋,開開心心的玩、吃好吃的、收長輩的紅包、拜年。哈哈!

分享作文 篇7

今天是三八婦女節,是屬於我的媽媽的節日,我想平時我的媽媽那麼辛苦,今天她過節日,我應該幫我的媽媽做點什麼事情。

我想:“我該怎麼樣去幫我的媽媽做事情呢?”突然,我的媽媽説:“我去買菜了,你幫我看門口吧!不要出去玩。”我説:“不,不用了,你來看門口。我去幫你買菜吧!”我的媽媽奇怪地問:“今天怎麼這麼乖啊,幫我的媽媽去買菜。”我馬上説:“你忘記了嗎?今天是三八婦女節啊。”我的媽媽這才醒悟過來:“好,但是,這一次不用錢吧?不要像上次那樣,向我的媽媽要錢哦。”我回答説:“這你放心吧,這一次免費的。”於是,我拿着籃子,學着我的媽媽的樣子出發了。

到了市場,我首先買魚,我走到魚肉類哪兒,一陣魚腥味迎面過來,我一聞到就想吐了。於是,我捂住鼻子,走了過去。我選了幾分鐘,終於選中了一個魚頭,我買了下來。接着,我去買青菜,買青菜很容易,到了那兒,選了幾棵“上等”的白菜。接下來,我還買了牛肉、豬肉、排骨等食物。

今年的三八婦女節我雖然有點累,但是我很開心,因為我看到了我的媽媽快樂的樣子。

分享作文 篇8

漫畫,是讓人發笑的藝術形式,而昨天,我在老師的指引下讀了華君武老先生的《假文盲》後,卻怎麼也笑不出來。

在畫上,我看到了四個人,四個穿着棉大衣,戴着帽子和口罩的人。第一個人挺着啤酒肚,看樣子像一位商人,商人有不是識字的嗎?沒有,第二個人算是個子最高最年輕的,站得筆直,穿着軍用大衣,很像一位年輕的,有不識字的嗎?也沒有,再往後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戴着眼鏡好像一位機關幹部,幹部有不識字的嗎?更沒有,第四個人穿着大衣戴着口罩像一位醫生,但醫生有不識字的嗎?當然也沒有。但——同學們,再看看他們的左上方,"母子上車處”五個醒目大字寫在那裏,他們是婦女嗎?不是,那他們抱孩子嗎?也沒有,再看看道外,一個鄉下婦女抱着孩子,委屈的站在一邊,弱不經風的身體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眼裏滿是驚訝,恐懼,而那四個人呢?商人兩眼直射前方,年輕的“似乎”閉着雙眼,一副偶沒看見的樣子,幹部雙眼直視天空,似乎在想:我把多少青春獻給了國家,沾點小便宜也沒關係,反正前面也有人了。於是內心的一點點不安也消失的無影無蹤,。醫生也直射前方。他該站在這裏嗎?不該,那他們為什麼還要站在這裏,那是因為他們受到了那種損人利己,損公肥私,只圖自己利益,不為他人着想的惡魔的驅使。

是的,他們有很高的文學報告,他們有文憑,可他們的素質呢?難道他們的素質就被越來越多的金錢,越來越高的官位埋沒了嗎?那麼,他們還配做中華兒女還配做龍的傳人呢?

這幅畫是華君武老爺爺三十年前畫的,可三十年後的今天,假文盲卻仍舊隨處可見。在標有禁止倒垃圾的公共場所臭氣熏天,在老弱病殘的座位上坐着一位體格健壯的中年,而他的身邊卻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在禁止吸煙處仍有人吞雲吐霧;在歪斜的“請勿踐踏”邊仍有一串清晰又雜亂的腳印……

同學們,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是祖國的花朵,讓我們從小就學習講文明,讓文明之花遍地開放!

分享作文 篇9

看了《愛的藝術》這本書,感受頗多。書中,作者弗洛姆的主要觀點是愛是一門藝術,需要人們有這方面的知識並付出努力,同時,愛更多的是給予而不是得到。

當今社會所有人都在渴望愛,許多小説、歌曲都在稱頌愛,但為什麼這個世界有這麼多為愛煩惱的人。《愛的藝術》中,弗洛姆就説其實絕多數人沒有具備愛的潛力,又或者説其實多數人談的是愛的感覺,談的是被愛,透過看這本書明白愛其實是一種潛力,能夠學習,從哪裏學起,主要有三個重要元素,説起來簡單,但想做好並不容易。

首先,第一個需要學習的潛力是給予,你要主動的給予,給予很容易嗎其實不是,很多人會説,哦!我很大方,很慷慨。因為很多人的給予都帶有被動,都是因為某個因素促使他在付出,他的付出其實是有一個更大的目標,期望是要有回報的,這本書裏講的付出是不再需求回報,沒有被動、沒有社會壓力或者其他什麼方面的壓力促使他主動給予,主動給予是想要分享,我們能夠檢查下自己的給予是主動給予,還是被動給予。如果你不能去有主動給予,而是被動給予,説明你的愛的潛力是有限的。

第二個潛力是關懷。書中説到真正的關懷是本身要有勞動力在裏面的,平時當我們説,我們好愛自己的家人,卻從來沒見過你關懷、照顧過你的家人。説自己好愛自己的學生,也從來沒見過你關心過你的學生,那隻能説明你愛的是家人、學生給你來的感覺,所以,真正的愛中,你要有勞動性的關懷。

最後一個需要學習並具備的潛力是尊重,真正的愛中必然有尊敬,我們大部分人都覺得尊敬只是想由上到下。這本書就説尊敬其實在拉丁文中得意思是如實的注視對方,你是如何的,我就要如何的對待你,很多的父母以為他們愛孩子,其實他們只是期望他的孩子變成一個他渴望構成的樣貌,並沒有如實的尊重。只有尊重,你才會獲得真正的對方。

《愛的藝術》是心理學家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出版至今已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在全世界暢銷不衰,被譽為當代愛的藝術理論專著最著名的作品。這是是一本能夠簡單閲讀但又能引起思考的“小書”,很慶幸遇見了它,弗洛姆的文筆很流暢,思維很連貫,不是那種嚴肅的説教,也不是牧師般的引導,他不是要教會我們什麼,他只是在講述,就好像一個老者在講自己人生中關於愛的那一章節,每個聽眾各取所需即可。

標籤: 彙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changzhangzuowen/fenxiangzuowen/j2z8m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