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成長作文 >反思作文 >

【精華】反思的作文4篇

【精華】反思的作文4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反思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反思的作文 篇1

作文評價,是寫作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評價能否激發學生再創作熱情,能否使學生保持昂揚的寫作興致,從而不斷提高寫作水平,這是老師們所關注的。

目前,老師們常用的評價形式是:眉批+總評+得分(或等級)。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漸漸發現,不論是量化法還是等級制,均屬於模糊性評價,其結果往往是“一刀切”:師生綜合某篇作文各方面的情況,給它判一個分數,或定一個等級。這就算是一篇作文的“身價”了。

學生最關心的就是這“身價”。

優等生是老師的高足,其大作深受師生青睞,身價倍增。他們幾乎每次都體驗到“收穫”的喜悦。因此,對寫作也樂此不疲。

對大多數中下游學生來説,一個36分,或25分,就把他們給打發了。儘管在評定時對他們使用了第二人稱(“你”)的鼓勵性評語,他們卻覺得這是冠冕堂皇的話,是“施捨”,無異於“鏡中花”“水中月”。最終因沒得到真正的全面認可,對此而不屑一顧。本來一番好意,卻很少有人領情,被“扭曲”為虛幻的東西。一張熱臉碰了一張冷屁股。這該是每一個評價者都不願看到的吧。久而久之,他們對鼓勵性評語也麻木了,客觀上抑制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及其潛能的發展。所以,我們得“網開一面”,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的長足發展提供機會,為寫作素養的全面提升拓展了更為廣泛的空間。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之為文,自然良莠並存。

俗話説的好,“打人不打面,揭人不揭短。”學生最怕自己的作文被判為異類——“醜小鴨”,動不動被別人吹毛求疵。既然學生都愛面子,就該先給他一個又一個面子。其實,這是師生給習作者提供的一個又一個進取的機會,搭建的一個又一個不斷攀升的平台。

每個學生的每篇習作,即使糟糕透了的,至少也有一兩處可取之處,即“閃光點”:如某個成語恰如其分的使用,某種修辭手法渾然天成的運用,某句名言天衣無縫的嵌入;抑或選材的獨到,倒敍的妙用,開門見山的點題,耐人尋味的結尾……不一而足。這些“閃光點”猶如“星星之火”,都是智慧的“燃點”。顯然,出於成見,對此視而不見,哪把壺不開提哪一把,簡直是愚蠢至極;只有對這些“星星之火”倍加呵護,千方百計吹氧助燃,使之形成"燎原"之勢。這才是明智之舉。

希望得到老師或同學的賞識,是每個學生的共同心理。作文交上後,學生急於知道老師或同學如何評價自己的作文,尤其是對某方面成功之處的認可。這種渴望指點迷津的的心理,正是激勵學生把作文寫得更好的良機。“橫看成領側成峯,遠近高低個不同。”對同一篇習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突破"藩籬",見仁見智,才能真正解放寫作教學。只要師生着眼於寫作能力的提高,抓住這一個或幾個“閃光點”,給予高度評價,使他們每次都能嚐到寫作成功的甜頭,切實感受到被賞識的喜悦,就能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寸進尺”,是人的一種本性。如果從多側面審視,發現學生習作的更多優點,就能讓他們如願以償,得到被賞識之“寸”,從而激勵他們不斷鍛造,打造出我們所期待的一“尺”,一“丈”……這樣,他們尤其是中下游學生,越寫越愛寫,產生強烈的寫作慾望,也許會一發而不可收。

在平時寫作教學中,作文評價的主要目的,不是甄別和選拔,而是發展每個學生寫作的諸多潛能。“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這才是我們通過評價要達到的理想境界:既讓習作者得到預期的實惠,又能認清完善自我的努力方向,真正激活"我能寫好作文"的自信心。

總而言之,學生在連續不斷被別人賞識的“風力”作用下,逐漸升起自信的“風帆”,使寫作之“船”乘風破浪,奮力駛向理想的彼岸。

反思的作文 篇2

今天起的很遲,我想即使再怎麼疲於奔命似的去學校也會遲到,於是索性不着急.

路上的車很少,這讓我有很好的心情去欣賞路邊的景象.突然發現,花兒在不知不覺中悄然綻放,葉子也在輕輕的抽芽,慢慢變綠.

我錯過了多少?我不知道.只是想起平時飛快的瞪自行車的景象,有些可笑.拼命的趕時間,只是因為徘徊在遲到與未遲到的邊緣.有一點希望,便不顧一切去爭取.不惜任何代價。其實大可不必,因為我突然發現,為了着幾秒,我失去了更多……

我告訴她,如果一個人有能力做一件事,那麼你就不要去幫助他.她笑笑,恐怕只有你這麼認為吧.

是隻有我這麼認為嗎?我不覺得.比如媽媽在教孩子走路,孩子不小心跌倒了,媽媽會去扶他嗎?不會.因為每個媽媽都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媽媽知道,要想讓孩子學會走路,就一定要教會他在那裏跌倒就要在哪裏爬起來.再比如毛毛蟲化蝶時,要經過艱難的蜕變,你不可以幫它剪去堅硬的外殼,否則它會因為翅膀不夠堅強而不能飛行.

這些簡單的事實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沒有誰是天生的弱者!我們要自強,要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不是等待別人的幫助;我們更要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並且做好.自信自強,才不會被別人看不起!

反思的作文 篇3

作文就是書面表達,表達什麼呢?當然是你看到、聽到和想到的東西。為什麼要把這些東西表達出來呢?原因很簡單,作為社會性的動物,人天生有一種表達的慾望。音容笑貌、言行舉止甚至衣着打扮等等實際上都是表達,都是在向外界傳遞着關於自身的信息;書面表達則以其超越時空限制和更為細膩、深刻、豐富等特點而成為一種最好的表達方式。然而,這不是一件人人都能勝任愉快的事情,它首先要求起碼的駕馭語言的能力,其次是基本的寫作技能。

歷史上任何偉大的文學家無不是語言藝術大師,也必然同時是思想家。這裏就引出了作文的`兩個基本要素,一是語言,一是思想。誰更重要?如果説作文就是表達,而表達就是交流,那麼,毫無疑問,當然是思想更重要。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際互動都是思想感情的交流,語言形式只是工具和手段,古人講“得意忘言”就是這個道理,進一步説,如果我們都能做到“心心相印”的話,甚至連語言都是多餘的,當然,我們在絕大多數時候不能做到,所以還需要這個“累贅”。

就中學作文教學來説,我們的目的不是培養文學家,事實上,文學家不是你能培養出來的,這個社會也不需要那麼多文學家;而主要是培養“思想家”,也就是培養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勇於探索、勇於創造的習慣、意識和精神,這種觀察和思考當然主要是指向人生和社會、歷史和現實、文化和精神等領域,這才是中學作文教學能夠而且應該做的事情,因為思想不僅是人的權利,而且是人的本質。沒有思考的生活是動物式的生存,不會思考的人只能喪失獨立人格和自主意識,從而淪為感性和知性的奴隸。

只是由於思考的成果也就是思想必須在物化以後才能更好地交流,才需要語言,需要恰如其分地組織起來的好的語言,書面語言的要求則更嚴格一些。事實上,在言語形式的交往中,更多的時候我們缺少的不是言語能力,而是思想!“話語”日益繁榮昌盛,而思想則逐漸淡出,這業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奇觀。再説,思想可以直接指導自己的行為,這時候壓根兒就不需要外部語言。

總之,如果兩者不能兼有,寧可要思想!

以上所説的道理都是極其簡單的事實,然而,正像馬克思以前的學者總是被紛繁蕪雜的意識形態所矇蔽而不能發現人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其他活動這樣一個簡單事實——馬克思正是從這裏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一樣,中學作文教學也是弄不明白自己的任務和目的究竟是什麼這樣一個最基本的問題而一直在黑暗中摸索。

中學作文教學的最大問題是過分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思想。通常情況下,我們只是要求學生把文章寫得像一篇文章就可以了。所謂像一篇文章,主要是指形式,如起承轉合的行文格式、通順規範而不乏生動老練的語言、必要的表現方法和手段乃至書寫的工整和卷面的整潔等等;儘管也有立意的要求,但不是學生從社會生活實際中分析思考出來的自己的見解,而是命題者事先寓於題目或材料中的結論且大多流於空洞,比如助人為樂啦,全面地看問題啦,追求堅韌的品格啦,新事物戰勝舊事物啦等等,這些觀點放之四海而皆準,根本無法證偽,當然也就不需要思考,只要舉一些現成的例子,然後説一堆大話、空話、套話就夠了。

為什麼不引導學生去關注和思考發生在他們身邊的“精彩紛呈”的“事件”?像企業改制、下崗分流、環境保護、西部開發、素質教育、農民負擔、腐敗現象、升學就業、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的泛濫、社會風氣的惡化、貧富懸殊的加劇、精神家園的喪失、黨風、行風、民風、貧困、失業、失學、民生、民心乃至國際政治的風雲變幻等等等等,所有這些我們天天看到、聽到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現實為什麼不能進入學生的視野,進入語文教學的課堂,進入學生的作文乃至高考的考場?

我們害怕什麼?害怕學生稚嫩的心靈難以承受?害怕他們的思考太幼稚或偏激?然而,他們已經並終將去承受這一切!然而,幼稚的思想總比沒有思想好,偏激的觀點勝過一切不假思索的結論!再説,他們總有一個從幼稚到成熟、從偏激到冷靜的過程,這正是人的成長規律。幼稚不可怕,可怕的是虛假的早熟;偏激不可怕,可怕的是麻木!更重要的是,只有讓他們真正去思考現實人生中的種種問題,才能真正培養起社會責任感、歷史憂患感和人生滄桑感,這是比什麼都寶貴的財富啊!

我們害怕什麼?説穿了,我們是害怕他們思考!害怕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傾聽,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頭腦去思索。我們掩蓋了真相而代之以假象,撤消了真問題真思考而代之以偽問題偽思考,就中學作文教學而言,則是放逐了真思想真感情而代之以形式和技巧的操練。我們錯誤地以為,這樣一來,學生的心地就變得簡單而又清明瞭,然而,在如今這個信息化社會裏,學生怎麼可能與現實完全隔絕呢?由於不會思考,他們對社會上流行的形形色色的淺薄惡俗的“文化”照單全收,並如獲至寶,奔走相告。

為什麼那麼多學生視寫作為畏途?因為他們沒話可説,因為他們不會思考。為什麼學生作文中沒有真情實感,缺乏個性張揚,而是篇篇四平八穩,人人千篇一律,個個異口同聲,因為我們早已把他們的思想輪空,然後塞進去我們為他們準備好的一些東西。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我們總是認為我們比他們自己更懂得他們應該如何生活並妄圖替他們安排好一切。

寫作又叫創作,是一種創造性的精神活動,創造什麼?當然,從語言形式到表現手法到文體都需要不斷的創新,但是,這顯然不是中學作文教學的目的和任務,中學作文教學也不可能承擔起這樣一個需要幾代文人尤其是傑出的文學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重任。不同時代的人面臨着不同的來自自身和外界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特定時代的個性,也有歷史的和人的共性,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是每一個人的權利。中學作文教學正是要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去思考這些問題,只是我們為了知道他們有沒有真正去思考和思考的結果怎樣,才需要物化形式的作文。所謂創造,主要是指表現在作文中的他們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對各種社會問題的見解:只要是自己的,就是創造;也只有是自己的,才是創造!

沒有懷疑和批判就不會有創造,沒有真思考就不會有懷疑和批判,沒有真問題就不會有真思考,不去關注現實人生怎麼會發現真問題呢?而沒有真問題和真思考,要作文教學幹什麼呢?再者,沒有思想,語言何用?不能“鐵肩擔道義”,怎會“妙手著文章”?

把真相告訴學生,把思考的權利還給學生,這才是作文教學的主要任務!

反思的作文 篇4

今天下午老師發語文期中考試卷,我的心情好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恐怕自己考不好,十分不安。當老師説:“這次我們班同學考試的成績比我的預料的還好,語文成績九十九分的同學有三位,董春江、孟心怡和陳延玉。”當聽到有我時,我的心裏暗暗高興。

我接過自己的試卷仔細一看,哦!原來我就錯了一個題:《望洞庭》中總寫洞庭湖秋色的詩句是(),應是前兩句,而我卻寫成了後兩句。課本里的知識錯了這一個,閲讀短文和作文還沒減分,錯的這一個題都是粗心大意造成的,真虧呀!要不就考100分了,咳!這個壞毛病我下決心一定要改掉。

我以後做到:1、要多讀書,課外知識也一定要掌握好。2、做題時要先把題讀三遍後,再認真仔細的做題。3、寫作文時要看清作文要求之後再寫文章,字數只能多不能少,把平時摘抄的好詞好句用上。5、檢查作業時要一字一句,認認真真的檢察,不能馬虎大意!6、要做到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的好習慣……衝刺100分!爸爸告訴我過這樣一句話: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意思就是在讀書、學習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也沒有順風船可駛,如果你想要在廣博的書山、學海中汲取更多更廣的知識,“勤奮”和“刻苦”是兩個必不可少的。

以後我要按以上要求認真去做,“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相信自己在期末一定能考出一個好成績。

專家點評:

結構不完整,不會描寫,中心不突出

標籤: 反思 精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changzhangzuowen/fansizuowen/vze2l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