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中考素材 >

關於冬至:冬至節的由來與傳説

關於冬至:冬至節的由來與傳説

冬至,又稱日南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冬至:冬至節的由來與傳説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説:“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説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冬至傳説一:女媧與冬至餃子

傳説盤古開天闢地 時,有位人頭蛇身的女人叫女媧,看到天上有個窟窿,就用煉就的五彩石補天。她又用黃泥做人,一年到頭不停地做。到了冬至那天,氣候寒冷起來,黃土人的耳朵總被凍掉。她就在一個個黃土人的耳朵上都穿個小孔,用一條線通過,一頭打個結紮住,一頭塞進黃土人的嘴裏,讓黃土人咬住,這才保牢耳朵沒被凍掉。以後就演變成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冬至節,人們就包耳朵形狀的餃子,意思是讓女媧做的黃土人咬住帶線(餡)的'耳朵,不致於凍掉。

冬至傳説二:冬至餛飩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説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户户吃餛飩。

冬至傳説三:冬至餃子

河南南陽名醫張仲景,醫術十分高明,不管是什麼樣的疑難雜症,只要經過他的治療,都可以迅速痊癒。人們都尊稱他為醫聖。

張仲景原本在長沙做官,告老還鄉後回到河南老家。還鄉的時候,正是酷寒的嚴冬。他走到白河岸邊,發覺河面都凍成了冰。來來往往為生計奔忙的鄉親們,穿著單薄的衣服,面黃肌瘦,連耳朵都凍爛了。張仲景看了,心中感到相當不忍。

等他一回到家,登門求醫的人接踵而至。門前車馬雜沓,全是鄉里官宦富豪人家。張仲景從早忙到晚,可是心中仍記掛着那些凍傷耳朵的窮鄉親們。到了冬至那一天,他就把家中的工作交給弟子們,自己到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給窮人舍藥治療凍傷。藥方的名字叫做「祛寒嬌耳湯」。

做法是先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等煮熟後,將羊肉及藥材撈起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再下鍋煮熟。來乞藥的人們,每人都給一大碗湯,兩雙嬌耳。大家吃了祛寒嬌耳湯後,只覺得渾身温暖,兩耳發熱。張仲景一直舍藥到年三十,終於把鄉親們的耳朵全治好了。

張仲景舍「祛寒嬌耳湯」的事一直在民間流傳着。為了紀念他為人們治病的恩德,每到冬至這一天,人們都要包嬌耳吃。「嬌耳」又稱「餃兒」,也就是現在我們所吃的餃子。傳説吃了冬至餃子,包管耳朵不會凍傷。

冬至傳説四:冬節圓

很久以前的一年冬至,閩南的一個城裏來了三個衣衫襤褸的乞丐,他們是一對夫婦帶着一個女兒。在天寒地凍的嚴冬裏,乞丐的妻子終於因體力不支而一病不起。為了籌錢埋葬妻子,老乞丐只得忍痛把女兒賣給人家作奴婢。一想到要離開相依為命的老父親,女兒傷心得暈了過去,老乞丐連忙討了一碗米湯,一口一口的把女兒灌醒。老乞丐又討來了幾個糯米圓充飢。可是父女兩個互相推讓,誰也不肯先吃。老乞丐就對女兒説:「今日離別,就像這粒糯米圓分成兩半,咱們團圓的時候再吃圓子好嗎?」説完,兩人含淚吃完了圓子,就依依不捨的分手了。

自父女兩人分手後,又過了三年,老乞丐卻毫無音訊。每年到了冬至,女兒就更加的思念父親。她想,也許父親現在仍窮困潦倒,不願見面,那該如何相認呢?她就想了個辦法,對主人説:「今天是冬至,家家都吃圓子,那門神也該敬敬他。」主人同意了。她就搓了兩個又大又圓的糯米圓粘在門環上,她想,這樣一來,父親回來,看到門環上的冬節圓,一定不會找錯門。誰知道,老乞丐還是沒有回來。第二年,女兒又把冬節圓黏在窗門、豬舍、牛舍、牛頭上,寄託對父親的思念。左鄰右舍取其團圓、吉利的含義,也照樣去做。這個習俗就這樣傳遍了閩南、潮汕一帶。

冬至傳説五:冬至湯圓

從前有個木匠叫墨斗公。在他所住的村子裏,土壤十分肥沃。農夫們只要將稻籽撒在田裏,就可以坐下來靜待收成了。因此這些莊稼人整天閒着沒事,就聚集在墨斗公的木匠店裏聊天。墨斗公被他們吵得無法靜下心來工作,就交待他的徒弟拿一包經他施過法的鋸木屑,每天早上抓一小掫撒到農夫的田裏去。這些鋸木屑只要一灑到田裏,就會變成雜草。墨斗公的原意是要農夫們養成勤勞的好習慣,天天下田鋤草。沒想到這個徒弟嫌天天撒太麻煩,就一口氣將整包鋸木屑都倒光了。於是,所有的田裏都長了茂密的雜草,稻子反而枯萎殆盡,急得農夫們叫苦連天。

墨斗公眼看着他的徒弟闖下大禍,就罰他變成一頭牛,來幫助農民耕田除草。為了使徒弟工作方便,墨斗公又設計了牛犁耙,碌碡等農具供牠使用。

墨斗公的徒弟變成牛後,惰性依然不變。主人要牠耕田,牠就想出許多推託之辭:「我今天我太累了」、「我生病了」或是説「你還不餵我吃東西,我怎麼替你工作?」牠甚至和主人約定,耕田時每走一趟就要喂牠吃紅龜粿或湯圓等食物,否則牠就罷耕。

在天上的佛祖看到這頭牛如此的狂妄,就在牛的下巴釘了一顆釘子,使牠再也不能開口抱怨(如今每頭牛的下巴都有一顆突起像痣的東西)。因為牠喜歡吃湯圓,人們就選擇冬至這天作為牠的生日。除了喂牠湯圓外,還在牛角、額頭上都粘上一顆「圓仔釘」。同時,為了感謝牛一年來的辛勞,冬至這天一定讓牠舒舒服服的休息一天。

標籤: 冬至 由來 冬至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zhongkaosucai/wr4k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