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哲理故事 >

哲理故事:慎始

哲理故事:慎始

導語:“知錯就改”,自我修正總比“一不小心踩在泥裏,從此再不顧惜,什麼地方都踩下去”要好,要好得多。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則相關的哲理故事,歡迎查閲,謝謝。

哲理故事:慎始

哲理故事:慎始

明朝督察院長官王廷相,在一次接見新任御史張瀚時説:“我昨天乘轎遇雨,有個穿新鞋的轎伕,開始他小心地循着乾淨的地方落腳,生怕弄髒了鞋。後來一不小心踩在泥裏,從此再不顧惜,什麼地方都踩下去。”王廷相接着説:“居身之道,亦如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張瀚極佩服此言,以後終生不忘,一直作為為官的信條。

可見,“慎始”,是一種定力,是一條“高壓線”。“慎初”關乎一個人的品德修養,關乎一個人的政治前程,關乎一個人一生是不是大有作為。在這個故事中,這個轎伕是一個悲哀的角色,下雨天,一不小心“弄髒了鞋”之後,本應該像沒有弄髒鞋一樣,甚至應該更加小心,選高一點的地方走,選乾淨一點的地方走,而不應該“一不小心”,就放鬆了對自己的嚴要求,就什麼也不顧忌。此時,再髒的地方也敢走,再渾的水也敢蹚,有泥的地方也敢踩。

“君子慎初”,固然難得。而一不小心,“破韌”後,仍不自卑、不自棄、不放棄原來的信仰和堅守,自修“破初”帶來的“傷口”,不是更難得嗎?過去,有一句話,叫做“浪子回頭金不換”;而對於只是不加小心,只是一時不小心,或者只是一時疏忽大意的“破初”,更難得的是及時回頭,及時改正,及時修正,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誰也沒有資格,更沒有理由對他們説三道四;恰恰是這樣的人,更真實,更值得人們尊敬,更能起到示範作用。

很多時候的`“破初”,就像窗户紙被捅破了一道縫隙。此時,若是能夠及時修補上,甚至只需粘上一層紙,就是沒有恢復原樣,也並不影響使用效果,也並不影響美觀。但是,如果對這道縫隙視而不見,或者不理不睬,不聞不問,任其發展下去,很快就會導致“破窗效應”。此時,就不再是“一道縫隙”的小問題了。看看那些讓人驚訝的“大老虎”,看看那些“小官鉅貪”,不都是自“破初”之後,像那位轎伕一樣對自己不再加以節制造成的嗎?

“破初”是人生中的“第一次”。不管你事先意識到沒有,還是事後自己察覺到了,都會有一種忐忑不安,都會處於一種不知所措的徘徊之中;此時,如果能夠覺悟、覺醒或者像“曹鼎不可”那樣畏懼法律的尊嚴,而收手,而回歸正道,是一種最好的選擇,最明智的選擇。沒有了第一次的“僥倖”,也就沒有了以後的第二次、第三次,“破初自修”有什麼不好?

在“慎初”引起人們高度重視和警覺的時候,我們也要理直氣壯地為“破初自修”的勇氣和做法點贊、叫好。“知錯就改”,自我修正總比“一不小心踩在泥裏,從此再不顧惜,什麼地方都踩下去”要好,要好得多。

標籤: 慎始 哲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zheligushi/pnl7n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