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哲理故事 >

有關寬容的哲理故事

有關寬容的哲理故事

寬大

有關寬容的哲理故事

一個越戰歸來的士兵從舊金山打電話給父母:「爸媽,我回來了,可我有個不情之請。我想帶一個朋友一起回家。」「當然好啊!」他們回答「我們會很高興見到的。」兒子又説「可他受了重傷,少了一條胳臂和一條腿,他現在走投無路,我想請他回來和我們一起生活。」

「兒子,很遺撼,或許我們可以幫他找個安身之處。」父親又接着説「兒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説些什麼。像他這樣的人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負擔。我們還有自己的生活要過,不能讓他這樣破壞了。我建議你先回家然後忘了他,他會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的。」

就在此時?兒子掛上了電話,他的父母再也沒有他的消息了。

幾天後,父母接到舊金山警局的電話告訴他們親愛的兒子已經墜樓身亡。警方相信這只是單純的自殺案件。於是他們傷心欲絕地飛往舊金山,並在警方帶領之下到停屍間去辨認兒子的遺體。的確是他們的兒子沒錯,但驚訝的是兒子居然只有一條胳臂和一條腿。

朋友,您一路看下來後一定很有感觸吧。那麼,在對別人有所決定與判斷之前,請想想這是否是一個「誤會」,然後,考慮您是否一定要釘下這個「釘子」,如果可以的話,請「且慢下手」。

因為,當您對別人「寬大」之時,即是對您自己寬大。

寬容,創造機會

春秋時期,楚王請了很多臣子們來喝酒吃飯,席間歌舞妙曼,美酒佳餚,燭光搖曳。同時,楚王還命令兩位他最寵愛的美人許姬和麥姬輪流向各位敬酒。

忽然一陣狂風颳來,吹滅了所有的蠟燭,漆黑一片,席上一位官員乘機揩油親澤,摸了許姬的玉手。許姬一甩手,扯了他的帽帶,匆匆回到座位上並在楚王耳邊悄聲説:“剛才有人乘機調戲我,我扯斷了他的帽帶,你趕快叫人點起蠟燭來,看誰沒有帽帶,就知道是誰了。

楚王聽了,連忙命令手下先不要點然蠟燭,卻大聲向各位臣子説:“我今天晚上,一定要與各位一醉方休,來,大家都把帽子脱了痛快飲一場。”

眾人都沒有戴帽子,也就看不出是誰的帽帶斷了。後來楚王攻打鄭國,有一健將獨自率領幾百人,為三軍開路,斬將過關,直通鄭國的`首都,而此人就是當年揩許姬油的那一位。他因楚王施恩於他,而發誓畢生孝忠於楚王。

寬容的力量

有一位部門經理,在一次外出時,手提包被盜,裏面除了常用的錢物外,還有公司的公章。當她又內疚又擔心地站在總經理面前講完所發生的事情後,總經理笑着説:“我再送你一隻手袋好嗎?你前段時間的工作一直非常出色,公司早就想對你有所表示,但一直沒有機會,現在機會終於來了。”

那位沒有暴跳如雷的總經理,用寬容的態度處理了這件事,使部門經理心懷感激,後來任憑其他公司有多麼優厚的待遇聘請她,她都不為之所動。

這就是寬容的力量。

寬容是人和人之間必不可少的潤滑劑。它和誠實、勤奮、樂觀等價值指標一樣,是衡量一個人氣質涵養、道德水準的尺度。寬容別人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一種接受、一種愛心,有時候寬容更是一種力量。

寬容本身也是一種溝通、一種美德。假如生活中,我們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或自己身邊的人做錯了什麼,千萬不要生氣憤怒,而應學會寬容。生氣憤怒是人類最壞的毛病之一,它是在用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是一種徒勞的、於己於人無益的活動

清朝初葉的李紱做過一篇《無怒軒記》,他説:“吾年逾四十,無涵養性情之學,無變化氣質無功。因怒得過,旋悔旋犯,懼終於忿戾而已,因以‘無怒’名軒。“李紱”無怒″,我們“寬容”如何?

寬容並不等於懦弱,這是在用愛心淨化世界,而決不是含着眼淚退避三舍。寬容不是天平一端的砝碼,不停地忙碌,維持着不斷被打破的平衡,而是人世間永恆的愛與被愛。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把寬容插在水瓶中,她便綻出新綠;播種在泥土中,她便長出春芽。

學會寬容吧,互相寬容的朋友一定百年同舟,互相寬容的夫妻一定千年共枕;互相寬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麗。

標籤: 哲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zheligushi/j88kd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