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優美句子 >

作文的細節描寫片段

作文的細節描寫片段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作文的細節描寫片段,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文的細節描寫片段

1、《我眼中的色彩》

開頭:天空是藍色的,點綴着白雲淡淡的閒散;大海也是藍色的,激起浪花的浩瀚深邃。心情也是有色彩的,火一般的憤怒,金光般的激情,半月似的憂鬱……

結尾:“最美不過夕陽紅,温馨又從容。”這是白髮的爺爺奶奶眼中的色彩。是的,不管追求哪一種快樂,最終都會成為夕陽的色彩,因為有過努力,有過奮鬥,所以顯得那麼鮮豔,那麼輝煌,那麼光彩奪目。

2、《温暖的時刻》

開頭:温暖是初春的河上泛起的第一道漣漪;温暖是夜晚的庭院滿溢的銀色月光;温暖是傍晚天際擦過的飛鴻;温暖是令你怦然心動的一抹温存。

結尾:我幾乎是躲在媽媽的懷裏穿上了衣服,這時候我才感受到我和媽媽的心貼的是那麼近。我一手推着車,一手挽着媽媽的胳膊,一股暖流傳遞過來,暖暖地激盪在我的胸口。

3、《澆灌一棵文學之樹》

開頭:如同春風攜來的種子想要和大地在一起,於是它便住進了大地的心裏;如同夏陽灑下的熱烈想要和大地在一起,於是它便擦亮了嘹亮的蟬鳴;如同秋夜飄下的期許想要和大地在一起,於是它便陶醉在大地的款款深情中;如同無聲的冬雪落下的潔白想要和大地在一起,於是它便將大地裝扮得冰清玉潔。文學,這個“智慧”的代名詞,也有其款款深情,使我決意和它生死不離。

結尾:我,如同春天的種子,想要埋進文學中;如同夏陽的熱烈,想要擦亮文學的鳴奏;如同秋葉的`期許,想要陶醉在文學中;如同冬雪的潔白,想要裝扮文學的色彩。

4、《成長的腳印》

開頭:在成長過程中,我悲歎,因為年少輕狂浪費我太多的時間與精力;我慶幸,慶幸每一次遇到挫折並把它戰勝之後,我又成熟幾分。暮然回首,是幾行深深淺淺歪歪扭扭的腳印……

結尾:成長如一葉扁舟,經過千辛萬苦,越過險灘,穿過急澗,繞過明明暗暗的礁石,終有順流直下的時候。多年之後,當一生的醖釀,終成醇香的美酒時,我會説:我無怨無悔!

5、《我是它們的寶貝》

開頭:他們的愛也許註定會被忽略,因為是那樣平常、那樣每時每刻都存在着。但他們依然義無反顧地愛我,給了我一個充滿愛的家。因為我是他們的寶貝。

結尾:我想,也許我是一條飛魚,可以騰空而起,卻離不開水,因為水是我的父母,而我是他們的寶貝。但我們都離不開大海,因為大海是我們的家。

6、《人類,你將走向何方》

開頭:我看到,天空中飄落着滾滾濃煙;我聞到,空中瀰漫着濃重的汽油味;我聽到,隆隆的機械聲震盪大地。我知道這是人類發展的必然結果。可是人類啊!你真要走向這不歸路?

結尾:人類,你將走向何方?是滅亡還是生生不息?不是説要保護環境,謀求發展嗎?對自然的打擊得到的是自然的報復,是緊接着的滅亡。對自然的尊重,善待,得到的是自然的愛撫於慷慨饋贈。人類,你將走向何方?

7、《時間,在那一刻凍結》

開頭:校園裏的玫瑰花開了,真豔真美,全校的同學都非常驚喜。一天早晨,幼兒園的一位四歲小姑娘摘下來一朵玫瑰,從容地往外走,恰好這時校長走來看見了。他很想知道這小女孩為什麼摘花,便親切地問她:“孩子,你為什麼摘花,能告訴我嗎?”小女孩説:“我昨天告訴鄰居老奶奶,學校裏開了很美的玫瑰。奶奶很想看,可她病很嚴重,走不動,我現在摘下來送給她看,看過後我就把花送回來。”聽了小女孩的話,校長……

結尾:真的,那些雖然一縱即逝卻潮濕我眼眸的那份對瞬間的感念,都會在心底漫長沉積,成為一份最凝重,最雋永的温馨,任歲月侵蝕,任心境變遷,都不會漠視,永遠地珍惜——那是因為愛讓時間凍結在了那一刻,永遠地凍結在了那一刻。

8、《永保生命的執着》

開頭:曾幾何時,我們沾染了“成熟”的字眼,稚氣未脱的臉上不知在何時竟出現了那種捉摸不透的茫然和神祕。曾經天真無邪的臉上卻又不知在何時表現出了那種成人才有的沉穩和老練。

結尾:莫讓生命隨着滾滾長江東逝水;永不回頭,灰飛煙滅,喪失了它應有的意義!希望永遠保持那生命的執着!

9、《每一塊都是嶄新的》

開頭:當一個生命降臨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他是嶄新的。我追求的是漫漫人生路上的每一刻都是嶄新的,都煥發着耀眼的光彩。

結尾:於是,無數個日子了。夕陽像剛摘的新鮮草莓帶着我的記憶悽美無比。我將帶着無悔的快樂體驗死去,在那一瞬間也許我才能感悟生命的真諦……

拓展閲讀:如何讓孩子具有強大的作文細節描寫力

每次發素讀寶貝們的佳作,家長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們普遍具有強大的細節描寫力。

的確,“細節”是最能體現寫作功底的。散文家林清玄説,寫好散文的要訣是“精準、精確、細膩”。作家李洱説,“精確是作家的第一美德。”

可是有些家長常常對我説,感覺我孩子沒心沒肺,每次寫點什麼都要想半天,語言也很直白;背過的書也不會用,寫東西不細緻,是不是讀書時不用心或者吸收不了?

其實,家長想的這些問題,也屬於細節。不過,我發現另一個很重要很重要的細節: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更關心,有的家長只是緊盯與考試有關的東西。

有的家長可能會説,“考試”不就是當前教育中家長和孩子要直面的東西嗎?對,這是沒錯的。但,教育,更重要的是育人,而非育才。我的意思實際是,有的家長有沒有注重培養孩子成為“細心”或有心的人呢?

《論語》中説,“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看一個人的所作所為,考察他處事的動機,瞭解他心安於什麼事情,就能瞭解這個人。這本質上就是從細節處識人。

《中庸》裏説,“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沒有比隱祕處更彰顯的,沒有比細微處更顯明的。這也仍是提示我們,細微處見人的高低。

這些話,用在我們自己身上也是一樣的。細節既是識人的要害,也是我們自修的關鍵,同時是教育孩子的妙門。

我們都聽過“細節決定成敗”,也聽過這樣的夸人技巧:要有細節。有細節,每代表我們是用心關注過對方的。

作為老師,我被這樣的細節打動過——有的孩子雖然學習不是特別優秀,但課後總是留下來等我,或者替我收拾好了課桌椅再走。有的家長曾悄悄地替我買了一張新課桌,替我彌補學習空間的不足。有的家長會特別緊密地按照我的要求讓孩子跟進學習並及時分享、幫助其他同學……説真的,我覺得這些孩子及身後的家長就是我的榜樣呀!之後我會自覺不自覺地把這些好的細節,在課上反覆説給孩子們聽,在家也把這些細節強調給我女兒聽。

平時在家,如果有朋友送嵐禮物,我一定會先故意誇張地表示羨慕,誇這位送禮物的同學多慷慨,然後也一定會提醒孩子要回饋什麼呢?所以,她現在每次收到別人禮物,就會惦記着回贈。

平時別的孩子身上有的優點,我都會細細地和她講述。記得有一次,孩子老和我抱怨某同學很煩人,不守規矩,老搞破壞。我就把這位同學的優點説給她聽,並告訴她,小時候他曾怎麼怎麼對你好。後來過了一段時間,再問及孩子抱怨的同學時,她就説,好多啦!然後冷不丁地冒出一句,就因為你老和我説他的好。

我覺得孩子的細心,首先和家長在生活中關注、誇獎孩子的細微長處有關。

其次,就是素讀的功力。素讀能建構孩子的精確記憶力。常有家長説,為什麼要讀背經典,讀了好像也會忘記不少。那是自然,我讀背過《大學》《中庸》《論語》《道德經》等,曾可以從頭背到尾。但現在要我一口氣背下又不行了。只不過,我很幸運,可以借和孩子們共學的機會反覆重温,不覺間,記憶總是不太差的。更何況,背誦經典的過程,就是增進記憶和理解力的過程,這種經歷只要有過,讀其它古詩文時,自然就更輕鬆了。這點,是眾多的素讀孩子家長都深有共鳴的。至於,有多少詞彙量的輸出,就只是建立於輸入量的基礎上了。

另外,隨着孩子們記誦量的加大及理解水平的提高,我在講課時,也慢慢會盡量和孩子們一起進行文學或文化方面的鑑賞,而且也要特地在細節上和孩子們一起欣賞。往往,一篇好的文章,就脱不開獨到的細節。比如《論語》中耳熟能詳的成語,開篇即有“巧言令色”、“三省吾身”等;《詩經》中流傳到今天的微觀文化點滴,如《關雎》中的“琴瑟和諧”……有的學者像李山就説,文學本身就是一種獨特的、有創造性的表達,它不會完全遵循客觀的確定性,可能一語雙關,一語多意,這本身就是文學的魅力所在。而這種魅力每每藴含在具體而微的遣詞中。

我想,家長朋友們平時和孩子親子閲讀時,也可以和孩子強調一些細節的美感,倒不用怎麼去逐字精解,只要告訴孩子,我特別喜歡這些句子即可;太刻意的説教,反而會削弱文學不言而喻的誘惑力和啟迪性。

歸根結底,我們家長要學會在生活中用心對待細節,於細處真誠讚美孩子,於細處幫助孩子在欣賞他人的同時有真善美的心靈,那麼他自是有心人。至於在文學上,如上,積累了該積累的,就大可放心,時間自有力量催得朵朵花開。

標籤: 片段 描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youyajuzi/3gpkn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