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名人故事 >

苗振水讓流動的黨旗分外紅的故事

苗振水讓流動的黨旗分外紅的故事

2008年以來,苗振水不斷探索農民工黨建工作方式,用流動的黨旗凝聚起農民工黨員的心。2012年,固始縣駐北京黨工委獲得“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成為獲獎名單中唯一的“流動黨工委”。下面就由小編為你們帶來苗振水讓流動的黨旗分外紅的故事,歡迎閲讀。

苗振水讓流動的黨旗分外紅的故事

甘當不要報酬的“光桿司令”

作為河南省第一勞務輸出大縣,固始縣有20萬人常年在北京務工。其中,800多名流動黨員不能正常參加組織活動,變成了“口袋黨員”“隱形黨員”。

如何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怎樣通過黨組織關愛引導在京的農民工?固始縣委在黨建工作上進行了新的嘗試。2008年,經上級黨委批准,固始縣委駐北京工作委員會成立。

誰來當“領頭人”?固始縣委經過認真研究,認為當時剛從原第二炮兵政治部副祕書長崗位退休的苗振水非常合適。

“對我這個有幾十年軍齡和黨齡的老同志來説,沒有任何理由可講,就是堅決服從組織需要。黨組織和家鄉需要我為在京的老鄉服務,我怎能推卻?”苗振水毅然接下這個重任。

苗振水向組織提出的第一個要求是:不佔編制、不要報酬、不要辦公經費。而實際上,這個農民工黨委經常就只有苗振水這個“光桿司令”。

“流動黨工委”讓黨員走到哪裏都有家

“流動黨工委”下轄的32個黨支部分佈在北京的8個區,黨員從業多樣化、居住地點分散化、文化程度參差不齊,組織協調這些黨員和支部面臨諸多困難。

為了方便管理,固始縣駐京黨工委以數字排序命名各個黨支部,除統一懸掛黨旗、統一規章制度、統一檔案管理不變,其他都隨實際情況變更。

黨工委的第一個創新就是開“流動會議”。雖然有固定辦公場所,但會議的安排要根據黨工委委員們的“實際工作”來確定,時間大多安排在晚上或雙休日。

“出來打工哪能有那麼固定的地方,都是跟着工作走,我們黨員走到哪裏都有家。”第一黨支部副書記王術華説。

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苗振水提議在黨委和支部委員中增設經濟信息委員和法律諮詢委員,做好信息服務工作和維權工作。

在苗振水的主持下,2010年,“中國農民工網”開通,這是一個以黨建為主的農民工網站。網站設立了流動的黨旗、農民工之窗、巾幗風采等專欄,圖文並茂、深受農民工歡迎。

“富了口袋,還要富腦袋。”在苗振水的奔走下,經濟、法律、黨建、財經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先後為支部書記授課,至今仍有支部書記和黨員自費前往清華大學、中央黨校學習。

做在京農民工兄弟的'“領路人”

2012年,一名農民工在一起公交車交通事故中不幸喪生,幾十名情緒激動的親屬聚集在公交車站討説法。苗振水得到信息後,立即派黨委法律諮詢委員、第28支部書記魏建合趕到現場,安撫死者親屬,協調解決這一突發事件。

苗振水常説:“我們黨工委既然在首都,就要把20萬流動羣眾凝聚成為維護首都穩定的積極力量。”在苗振水的帶領下,幾次“危機”都被化解。

入黨積極分子張偉經營一個佔地95畝的資源回收廠,因北京市治理霧霾搞風道建設面臨拆遷。按照現行拆遷賠償標準,張偉要損失一筆不少的資金,同時受損的還有300多户以收購廢品為生的固始農民工。起初,張偉想着通過苗振水找門路讓廠子避免拆遷,但最後在苗振水的引導下,張偉懂得要以大局為重,帶頭做農民工商户的工作,積極配合土地騰退。

苗振水説:“不管黨員怎麼流動,黨的組織怎麼流動,密切聯繫羣眾的作風不能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

近年來,固始駐京黨工委共幫助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2000多份,追回拖欠工資200多萬元,處理工傷事故31起,索賠金額156萬元,成為20餘萬固始籍在京農民工信得過的“領路人”。

“我們靠組織,我們相信黨!”在京務工經商的20萬固始縣農民工中,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mingrengushi/m8kd4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