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歷史典故 >

歷史典故: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歷史典故: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我們在歷史劇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這句話,那麼這句話説的是什麼歷史典故呢,出自哪裏呢,一起來看看!

【典故】

魯莊公姬同有三個弟弟:慶父、叔牙、季友。慶父最為專橫,並拉攏叔牙為黨,一直蓄謀爭奪君位,並與其嫂——魯莊公姬同的夫人哀姜私通。魯莊公於其在位的第三十二年,生了病,因為夫人哀靖沒有生子,既無“嫡嗣”,便從“庶子”中議立。莊公與三弟叔牙商量,叔牙因受了其二哥的買囑,主張立慶父;與四弟季友商量,季友力主立魯莊公與其寵姬的生子公子斑,並逼叔牙以死表明擁立斑。當年八月,魯莊公病死,姬斑繼位。慶父甚不甘心,便與哀姜密謀,欲暗殺姬斑。恰好有個叫犖的養馬人,很有力氣,也很魯莽,因受過魯莊公的責罰懷恨在心,慶父就唆使犖乘喪期打死了姬斑,另由慶父立了哀姜妹妹叔姜的生子姬開,為魯閔公。慶父更加肆無忌憚,與哀姜打得更是火熱,並越來野心越大。魯閔公二年,一對姦夫婦又指使一個叫齮的人殺了閔公,欲立慶父。季友趁亂領着魯莊公的另一個兒子姬申逃到邾國,發出文告聲討慶父,要求國人殺慶父,立姬申。國人響應,慶父畏懼,逃亡到莒國,哀姜逃到邾國。姬申得立,季友買通莒國押回了慶父,慶父於途自縊;因為哀姜是齊公室之女,所以齊桓公很生氣,將哀姜召回,也殺了。在魯莊公死後的幾年裏,由於慶父串通哀姜連殺了兩個國君,而且極度荒淫無恥,作威作福,橫行無忌,不但造成了極大的混亂,也給國人帶來了極大的.災難。故齊國的仲孫湫到魯國弔唁回去後,曾歎息地説:“不去慶父,魯難未已。”

成語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拼音】

qìngfùbùsǐ,lǔnànwèiyǐ

註釋】:

不殺掉慶父,魯國的災難不會停止。比喻不清除製造內亂的罪魁禍首,就得不到安寧。已指無法了結,停止的事物。

【出處】:

《左傳·閔公元年》:“不去慶父,魯難未已。”

【例子】: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戰犯不除,國無寧日。這個道理,難道現在還不明白麼?(《南京政府向何處去?》)

【用法】:

作賓語、分句;用於壞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lishidiangu/3dwjr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