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成語故事 >

來自歷史四字成語故事

來自歷史四字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澱,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在了來自歷史四字成語故事,歡迎大家閲讀。

來自歷史四字成語故事

博士買驢

北齊的文學家顏之推,着成一部《顏氏家訓》。在《顏氏家訓·勉學》篇中,記載了一則“博士買驢”的笑話。顏之推説,這個笑話是他到鄴城去辦事時聽到的。

當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滿肚子都是經文。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麼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子死了,不能沒有腳力,於是趕緊去市場上再買一頭。看好了驢子,講好了價錢,寫一份憑證才算交易妥當。博士要賣驢的寫,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了。

賣驢的當即借來筆墨紙硯,博士拉開架式,書寫起來,寫得非常認真。過了好長時間,三張紙上都密密麻麻的字,才算寫成。賣驢的請博士念給他聽。博士乾咳了一聲,就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過路人都圍上來聽。過了好半天,博士才讀完憑據。

賣驢的聽後,不理解地問他説:“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麼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只要寫上某年某月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也就完了,為什麼嘮嘮叨叨地寫這麼多呢?”在旁觀看的'人聽了,都鬨笑起來。

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幾句諷刺性的諺語:“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提驢字。”成語“博士買驢”,又稱作“三紙無驢”。

——《顏氏家訓·勉學》

平易近人

西周初,周公旦的兒子伯禽封於魯,太公望(姜子牙)封於齊,周公仍在朝攝政輔佐成王。三年後,伯禽入朝向周公彙報政務,周公説:“為什麼來得這麼晚?”伯禽説:“我變革禮俗,費力不小。比如服喪,必得服滿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齊之後,五個月就去彙報政務,周公説:“為什麼來得這麼快?”太公説:“我大大簡化了君臣禮儀,一切依從通俗簡易。”太公後來聽説了伯禽彙報政務的情況,長歎説:“魯國後世必定會北面臣服於齊國。政治如果不簡要平易,民眾就不願意接近。平易近民,民眾才會歸附。”

“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簡易。到了唐朝,為避太宗李世民諱(huì),凡言“民”處皆改為“人”,此語就改成了“平易近人”。這樣一改,意思也就變了,從指政治變成指為人處世的態度,有時也指文章風格淺顯易懂。

道不拾遺

春秋時,鄭國政治家子產由於平定貴族舊勢力的叛亂有功,成了鄭國的正卿(qīng)(官名)。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鄭國經濟發展;同時還主張依法治國,制定了嚴厲的刑法來處置犯罪行為,因此,國內沒有盜賊。“道不拾遺”(路上丟失東西,別人不會撿去);街上的桃樹、棗樹長滿了果實,也沒人爬上去摘。由於子產把國家治理得很好,鄭國富強起來了,雖然連續三年受災,老百姓也沒受凍捱餓的。

“道不拾遺”這個成語常與“夜不閉户”連用,形容社會風氣良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chengyugushi/v7dkn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