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成語故事 >

歷史上與虎有關的成語故事(精選10則)

歷史上與虎有關的成語故事(精選10則)

2010年,俄羅斯聖彼得堡召開“保護老虎國際論壇”,13國聯合發表了《全球野生虎分佈國首腦宣言》,宣佈將每年的7月29日設為“世界老虎日”。那麼你知道中國歷史上有關虎的成語故事嗎?今天小編收集了歷史上與虎有關的成語故事,希望各位讀者喜歡。

歷史上與虎有關的成語故事(精選10則)

1、 狐假虎威

老虎尋找各種野獸吃掉它們,抓到一隻狐狸。狐狸説:“您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來做野獸的首領,現在你吃掉我,就是違背上帝的命令。如果你認為我的話不誠實,我在你前面走,你跟隨在我後面,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認為狐狸的話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獸看見它們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認為它們是害怕狐狸。

這是一則家喻户曉的寓言故事,説的是狐狸憑自己的智謀逃出了虎口。後來都用來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狡猾的狐狸憑藉老虎的威風,在森林中嚇唬別人,但是,狡詐的手法決不能使狐狸改變虛弱的本質。把戲一旦被戳(chuō)穿,它非但會受到羣獸的圍攻,還將被受騙的老虎吞吃。引申説明仗勢欺人的壞蛋,雖然能夠囂張一時,但最終決不會有好的下場。

2、虎踞龍盤

三國時期,劉備為了聯吳抗曹,派諸葛亮去吳都建業去遊説孫權。諸葛亮到了建業,看到秣陵的山勢地形,感慨地説:“紫金山山勢險峻,像一條龍環繞建業,石頭城很威武,像老虎蹲踞着,這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

這個成語説明了英雄一般都佔據在地勢險要的地方。一般形容一些有雄才大略的人往往是守着重要的地位。

3、龍騰龍躍

1.形容矯健有力,生氣勃勃。 王士美 《鐵旋風》第一部:“他剛要回頭再喚一聲,見 強小兵 已經猛策他的那匹龍騰虎躍的火焰駒,雷鳴電閃般地馳騁過去。” 柯巖 《她愛祖國的明天·“你的兵變了麼”》:“新成長起來的新一代輔導員也龍騰虎躍,起來接班。”

2.形容筆勢飛動遒勁。 馮夏熊 《背興的戀愛》:“這一幅字寫得蒼勁有力,龍騰虎躍,氣勢不凡。”

3.喻精神振奮,有所作為。 梁啟超 《志未酬》詩:“任龍騰虎躍以度此百年兮,所成就其能幾許?”

4、三人成虎

龐葱要陪太子到趙國去做人質,龐葱對魏王説:“有一個人説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嗎”魏王説:“難以相信。”龐葱説:“有兩個人説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嗎?”魏王説:“我有些懷疑了。”龐恭又説:“有三個人説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嗎?”魏王説:“我相信了。”龐葱説道:“您這樣不行,我怕日後議論我的還不止三個人啊!”魏王説:“我心留有數,你去吧!”

(1)這則寓言告訴人們,對人對事不能以為多數人説的就可以輕信,而要多方面進行考察,並以事實為依據作出正確的判斷。

(2)《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眾,蠱惑人心。

5、放虎歸山

東漢末年,劉備處境艱難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謀士程昱知道劉備不是等閒之輩,勸曹操儘早除掉劉備。劉備為麻痺曹操,裝做種菜不問政治。曹操滅了呂布後,劉備請求帶兵攻打袁術,曹操給了五萬軍馬,劉備離開曹操自立旗號。

6、老虎學藝

在我國民間童話中,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老虎學藝》的故事:儘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樣地走來走去,但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不會上樹。因為在很早以前,虎什麼本領都沒有,只好拜貓為師,學習各種本領。熱情的貓很快就教會了它縱、跳、躥、撲等諸般技藝,但也發現了虎兇狠殘暴的本性,就在傳授的過程中留了一手。當虎覺得自己已將貓的本領完全學會之後,便一反常態,恩將仇報,竟然猛撲過來,要把貓一口吃掉。貓卻不慌不忙,敏捷而靈巧地縱身爬上了樹梢,免遭暗算。虎蹲在樹下無計可施,便又央求貓把上樹的方法傳授給它。貓則不再上當,虎也就終於沒有學會上樹的本領。

7、虎頭蛇尾

頭大如虎,尾細如蛇。比喻開始時聲勢很大,到後來勁頭很小,有始無終,做事不始終如一。現在多指做事馬虎不認真。出處:元·康進之《李逵負棘》第二折:“則為你兩頭白面搬興廢,轉背言詞説是非,這廝狗行狼心,虎頭蛇尾。”

8、虎背熊腰

背寬厚如虎,腰粗壯如熊。形容人身體魁梧健壯。出自 元·無名氏《飛刀對箭》。

9、餓虎撲羊

像飢餓的老虎撲向食物一樣。比喻動作猛烈而迅速。【用法】主謂式;作定語、賓語;形容迅速兇猛貪婪【詞性】中性成語;當代成語【近義詞】餓虎見羊、餓虎撲食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五戒禪師麼紅蓮記》:“一個初侵女色,由(猶)如餓虎吞羊。”

10、生龍活虎

像很有生氣的蛟龍和富有活力的猛虎。比喻活潑矯健、生氣勃勃。另有同名電影。《朱子語類》卷九五:“只見得他如生龍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九:“我輩當如生龍活虎,變化不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chengyugushi/q7qk3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