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1000字作文 >

中秋節的作文1000字9篇

中秋節的作文1000字9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的作文1000字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節的作文1000字9篇

中秋節的作文1000字 篇1

兒時,常常唱這樣的一首歌謠:“八月十五月兒圓,爺爺為我打月餅”,構想起來在腦袋裏就會有一副圖畫:“在一個有着明亮的大月亮的中秋夜裏,在一座小房子裏,有一位年邁的老爺爺正在為他的小孫女打月餅”,這樣看來在這間小房子裏,凝聚了多少親情、多少愛呀!

雅從小都在爺爺的呵護下長大,雅的父母在雅兩歲的時候便外出打工,以便養家。於是年幼的雅,便被寄養在了爺爺家。

雅的奶奶很忙,幾乎每一天都奔波在廚房和菜園子之間。在雅幼小的心裏,奶奶是世界上最忙的人了,雅的爺爺也很忙,不過,和奶奶不同的是,爺爺會在每天下班之後,抽出時間來陪雅,而雅最盼望的,也就是爺爺下班了。

每天爺爺下班回家時,總會先抱起從屋裏匆匆跑出來的雅,然後再在雅那粉紅色的小臉蛋上親一口,説:“想死爺爺了”,每天下午,爺爺都會教雅玩很多很多的遊戲,有放風箏、畫圖畫、疊飛機等“,每天的這個時候,就是雅最快樂的時候了。

每個週末,爺爺不上班,於是,他便會帶雅去爬山。在山上,他會摘一起很漂亮的小花、小草,再把它們紡織成一個個精美的玩具給雅,這時,雅就會高興的圍着爺爺跳個不停。

雅的父母很少回家,只是在每年過年的時候回一次家,過完年就出去打工了,雅對父母越來越陌生,在雅幼小的心靈裏,爺爺就是自己的爸爸,奶奶就是自己的媽媽,不過,和奶奶不同的是,爺爺也是雅的朋友。

後來,雅上了小學,再後來,雅上了中學。在生活中,爺爺是雅的老師,他教會雅應該怎樣做一個能為這個社會做貢獻的人;在學習中,爺爺同樣是雅的老師。他教會雅應該怎樣解那些複雜的證明題,雅常常在心中念:“爺爺是我的老師,也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的良師益友”!

日子就這樣平淡而又充實的過着,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神福”。雅的爺爺忽然在一次體檢時被查出得了肝癌。

雅的爺爺並沒有把這件事告訴雅,因為,他不想因此讓雅不開心,他不想因此讓雅耽誤學習;他更不想因此讓雅對生活失去信心。

可,雅還是知道了這一切,因為,爺爺已經卧不起,雅的心裏明白,爺爺可能活不長了,可,中秋節快要到了,雅希望能和爺爺一起再在人間過這個屬於爺爺的最後的一箇中秋節。

雅每次放學了都會守在爺爺身邊,跟爺爺彙報自己每一天的學習情況。爺爺的臉色雖然已經蠟黃,肝雖然已經疼的歷害,但,他卻仍然強忍着疼痛,面帶微笑的聽雅講述這一切。

中秋節一天一天的臨近了,雅的心情也一天一天的繃緊了,因為,爺爺的精神已經一天比一天差。

每次當雅掉了捷毛,她都會小心翼翼的用捷毛許一個心願,希望自己的願望能實現。

終於等到了中秋節的前一天晚上,雅寸步不離的守着爺爺,一分一秋的計算闐時間,“快了,快了”雅叫道,當時鐘敲十二點的鐘聲時,雅哭了,因為,她的願望實現了。

她握着爺爺手,看着爺爺,爺爺忽然笑了,嘴裏堅難的吐出了幾個字“中秋節到了”,雅聽完後點點頭,撲到爺爺的胸前哭了。

可,就在這天清晨5點,爺爺去世了,雅趴在爺爺的胸前嚎啕大哭。往事全在腦海中浮現,摘野花、疊飛機、放風箏。

這最後的一箇中秋節,成了雅終生難忘的中秋節。

“八月十五月兒圓,爺爺為我打月餅……”。

中秋節的作文1000字 篇2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總盼着過節。春節和中秋是家鄉最受重視的兩個節日。或許是因為那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只有過節時家裏才會改善一下生活;或許是一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鬆。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孩子。

春節的時候,雖然恰逢農閒,但總感覺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獨中秋,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別的想往。後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穫的積蓄,又是收穫的開端。説她是積蓄,是由於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説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着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着人內心即將收穫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

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嚐着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穫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媽媽做的月餅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裏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乾什麼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裏嫩,年輕人情有獨鍾。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均勻,那麼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因為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水平變遷。

你看,農家餐桌上,除家禽肉類,傳統的蔬菜等食品外,越來越多的餐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肉類、蔬菜、海鮮。

“無酒不成筵席”,喜慶的日子,中國人總要飲一點酒。過去,多是二鍋頭等高度白酒,現在人頭馬、茅台等國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這些都預示着祖國經濟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紅火。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為千家萬户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真。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穫。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秋節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或許,這就是我中秋情結的真諦。

中秋節的作文1000字 篇3

中秋節作文600字一:中秋之夜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終於盼到了,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去廣場賞月。

媽媽説:"今年的中秋節,天上的月亮是最圓最亮的,是每隔19年才會出現一次,出現月亮時,是21點49分,那月亮是最圓最亮的。當時,太陽、地球和月亮排成了一條直線。"

説着説着,我們來到了廣場,我們在池塘邊坐了下來,等待月亮的出現。天空還是一片暗藍,但是大節上掛着五彩繽紛的燈籠,張燈結綵。洋溢着節日的氣氛。人們的'手種拿着熒光棒,廣場的彩燈五顏六色,把廣場點綴的更美麗。在燈光下,人們有的在草坪上坐着,有的等月亮出來,有的坐在池塘邊盡情玩耍,有的再散步,還有的在跳舞。我手拿熒光棒,目不轉睛的忘着天空。但是,月亮像個害羞的笑姑娘,在和我們躲貓貓的遊戲。遠處的一兩顆星星發出微弱的光。

我看着看着,天空種有一點白色,好像月亮要來了。就在那一剎那間,月亮出現在人們眼裏,但是月亮還不圓,也沒有光。天空種的黑雲向月亮漫了過去,月亮經過一次又一次的風浪,終於照亮了整個天空,頓時,天空一片暗藍。整個廣場煥然一新,在月亮的光線下,池塘的水面變得波光粼粼一般了。草坪上也變成金光般的了。遠處的那幾顆星星也被月亮的光蓋住了,天空上除了月亮什麼也沒有。月亮像一個大銀盤。它看起來很孤獨,於是人們把氣球放飛了,讓氣球把人們的祝福送給月亮,陪伴着月亮。這時的月亮是那麼奪目。就在這時,人們放起了煙花,把天空打扮得更美。這是可真是花好月圓呀!月亮的光撒向大地,大地變得金光閃閃。這時,人們欣喜若狂。

中秋節,一個美好而又罕見的中秋節呀!

中秋節作文600字二:中秋賞月

中秋節開簾見新月,透過窗户,看見月亮從樓角慢慢上升,好像害羞的姑娘,升到了樓頂時,似乎大膽了,一下子跳出來了,頓時,月光灑滿了大地,月光照在杜鵑花的葉子上,在地面就能看到影子。我呆呆望着月光,彷彿看見了砍桂樹的吳剛,美麗的嫦娥,活潑可愛的玉兔。

在如水的月光下,我們一大家子又圍坐在圓桌旁一塊吃飯,滿桌的菜式各式各樣的,我夾起一塊牛肉在口裏嚼着,味道鮮嫩!大家吃得都很起勁,興高采烈的乾杯祝福。

又是一年月圓夜,詩情畫意是中秋。皓月當空,桂花飄香的日子裏,中秋的詩意便肆意散漫,自古文人為中秋明月吟唱了多少千古絕句,淡淡的惆悵與濃濃的相思輾轉了千年,流轉至今,愈發彌香。

中秋夜,月正明,花正好,酒正醇,情正濃,和家人在一起,盡情沉醉這一刻,還有什麼要比這個更重要。中秋節的意義是收穫的積蓄,又是收穫的開端。

今年中秋節晚上的月亮比以前任何一年的月亮都要圓,都要亮,這不正是代表我國的繁榮昌盛嗎?港、澳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神七即將昇天,大家庭團圓了,我國奧運會成功舉辦,這麼多的盛事景象出現在我國,就連我們這一座小城市也沉浸在歡樂之中。我想,這也許就是我與中秋情結的真諦。

中秋節的作文1000字 篇4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總盼着過節。春節和中秋是家鄉最受重視的兩個節日。或許是因為那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只有過節時家裏才會改善一下生活;或許是一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鬆。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孩子。

春節的時候,雖然恰逢農閒,但總感覺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獨中秋,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別的想往。後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穫的積蓄,又是收穫的開端。説她是積蓄,是由於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説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着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着人內心即將收穫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 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嚐着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穫的。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專業的站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媽媽做的月餅外觀像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裏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乾什麼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裏嫩,年輕人情有獨鍾。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均勻,那麼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 ,,中學生的好幫手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因為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水平變遷。

你看,農家餐桌上,除家禽肉類,傳統的蔬菜等食品外,越來越多的餐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肉類、蔬菜、海鮮。

“無酒不成筵席”,喜慶的日子,中國人總要飲一點酒。過去,多是二鍋頭等高度白酒,現在人頭馬、茅台等國宴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這些都預示着祖國經濟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紅火。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為千家萬户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真。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穫。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秋節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或許,這就是我中秋情結的真諦。

中秋節的作文1000字 篇5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裏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着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説,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民間拜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馬兒

明清時期月神形象發生了重要變化,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演變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藥玉兔並在的世俗形象。這個時期,人們供奉繪有月光菩薩的月光紙,也叫“月光馬兒”。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一九○六年)。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

兔爺兒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後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着獅、象等猛獸,有的騎着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叭噠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為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中秋節的作文1000字 篇6

中秋節的第二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在這一天裏,我們幹了很多活,打棗、挖花生、摘玉米,這些有趣的經歷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我的老家在河南省南樂縣樑村,我們到達的時候已經快到中午了。我一下車,奶奶便熱情地迎接我們。我們進屋後就把過節的禮品都拿了出來,奶奶見了十分高興,她也把月餅、蘋果、梨拿出來招待我們。我們一邊吃一邊聊,不一會兒,爺爺、姑姑和姑父就從地裏回到了家。奶奶説,現在家裏的棗長熟了,你們去打棗吧。媽媽問我去不去打棗。打棗?我當然去了!

我們興奮地上了三輪摩托車,向我們的另一個院子奔去。一起去打棗的有爸爸、媽媽、姑姑、姑父。一路上非常顛簸,我一直緊緊地抓住扶手,感覺坐車走這樣的路真有趣。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進了那扇矮矮的門,一棵高高的棗樹和滿地的紅棗映入眼簾。我們發現地上的棗都已經爛了,都是被蟲子吃了或是颳風落下來的。我們便把地上的棗都掃到了一邊,把場地打掃乾淨。姑父用事先準備好的鈎子搖晃着樹枝,”譁——“”啪——“,棗如雨點般掉了下來。可是,我們發現掉下來的棗依然沒有幾顆好棗。爸爸説:”先掉下來的都是壞棗,後掉下來的才是好棗。“果然,搖了幾次後就掉下來許多紅綠相間、個頭很大的棗。我們看見後,就連忙撿起,真是忙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兒,本來空空的袋子就鼓了起來。這棵樹的棗摘完後,我們就換了一棵。這棵樹比較高,並且搖下來的許多棗都在房頂上,爸爸和姑父決定到屋頂上去。爸爸在屋頂上撿棗,姑父繼續用鐵鈎子搖樹枝,”啪啪啪“哇,可真多!我們不停地撿啊撿,姑父不停地搖啊搖,這次真是大豐收啊!直到撿完,兩個袋子已經變得胖胖的了。我們又去了另一個院子,那裏讓我們大吃一驚,地上的棗好多都是好的,我們顧不得多想,趕緊撿棗。經過搖、撿,我們帶着許許多多的棗回去了。

下午,我和爸爸媽媽、姑父、爺爺去地裏挖花生吃。下了車,爺爺舉起鐵鍬往花生的根部用力一挖,再一翻,花生就出來了。我學着爸爸的樣子,抓住花生的葉子,把花生上面的土抖掉,然後把花生摘下來放在袋子裏。這些花生中有些還長得很嫩,還沒有長成果實,我們就不要了。過了一會兒,感覺累了,我就會在陰涼的地

方坐下來,吃一顆花生。新鮮的花生真好吃啊!好吃得讓我停不住口。到該回家的時候了,我還順便拿了幾顆花生吃,因為它實在太好吃了。

回到家裏,我們又去地裏摘玉米。這塊玉米地在一條河岸的上方,我們從河灘上開車進去的。剛開始,我和媽媽只是在玉米地的外沿摘玉米,後來我們就往地裏去了。裏面密密麻麻的都是玉米棒子,讓你一進去就分不清東西南北了,像一個迷宮。我進去後,和媽媽一起摘。摘玉米也需要一定的力氣,我剛開始總是摘不好,但是我越摘越好,越摘越熟練,我和媽媽很快就摘滿了一大袋子。媽媽要去拿一個袋子,我們繼續摘玉米,摘着摘着,便回到了地頭上。這時候,我發現姑父和爺爺已經用繩子把袋子繫好,把整袋的玉米推到了河灘下面。我也開始了,爸爸把袋子繫好後,我輕輕一推,袋子就下去了。它一會兒橫着,一會兒豎着,一會兒躺着,一會兒又跳起來,真有趣!一切都完畢後,我們再到河灘下把玉米裝上車,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轉眼間一天就過了,這一天既充實又有趣,我和爸爸媽媽依依不捨地離開了老家,我心裏暗暗想到,明年秋天我一定還來老家。

中秋節的作文1000字 篇7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怎樣度過一個難忘的中秋節,是我要帶給孩子們的。有想法就要行動起來,在準備了幾天之後,我終於設計好了中秋課程,我要帶給孩子們的中秋課程分為以下環節進行。

首先用神話故事《嫦娥奔月》開啟整個課程,我用PPT做出精美的圖片,孩子們邊聽故事不斷的發出“哇、哇。”的聲音,看來圖畫還是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的,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圖文結合。“中秋節和平時有什麼不一樣呢?”我將問題拋給孩子們。“中秋節要吃月餅。”孩子們齊聲回答。看來孩子們對吃還是比較注意哦。那就從吃開始講起吧,我出示不同的月餅讓孩子們欣賞。“為什麼月餅是圓圓的呢?”在欣賞的同時我不忘提問。“因為月亮是圓的。”有孩子喊道。“對,是照着月亮做的。”有孩子贊同道。“因為要過節,要一家人在一起。”不同的答案在教室裏迴盪。我趁機表揚大家並總結:“大家説的都對,中秋節是一家人團圓的節日,在外邊上學的、工作的人都要回家和家人團圓,所以呢,月餅圓圓寓意團團圓圓的意思。”

除了吃月餅,中秋還有“祭月”的習俗,“祭月”是孩子們最為陌生的,怎樣讓孩子感到有意思而又難忘呢,我為孩子們設計了“學古人祭月”環節,孩子們學着古人拱手一拜,那樣子真是活靈活現啊,親身去參與祭拜,即瞭解古人對月亮的尊敬與信仰,又加深了記憶,讓孩子在興趣中去了解去學習不是最好的教學方法嗎。

看着圓圓的月亮,想到遠方的親人,不僅惆悵滿腹,怎麼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呢?一首《靜夜思》將我們帶到了遠方親人身邊,孩子們稚嫩的聲音中透着滿滿的思念,表達着他們對親人的愛。

賞月、吃月餅中秋必不可少的習俗,有一種花也很喜歡秋天,很喜歡中秋這個節日,每到中秋時節它格外的香,為中秋節添上芬芳一筆,它是誰呢?大家請看它來了,這時我用PPT出示收集的很多桂花圖片,孩子們在欣賞的同時認識了桂花,並朗誦了“金桂銀桂”這首小詩歌

最後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將整個課程推向高潮,孩子們大聲歡唱着,跳躍着,那個興奮勁真是無法言喻啊。在歌聲中我們的月餅也拿出來了,孩子們大口大口的吃着月餅,好像從沒吃過似的,那個饞樣啊,真是讓人覺得又可愛有好笑。在吃月餅的時候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古繼宏忘了帶月餅,當我發現時我就走向講台準備給他拿一個,因為這個問題是我考慮過的,就怕有的孩子忘了帶,我準備了幾個等着給沒帶的孩子吃,當我走上講台時,我忽然想到,當孩子們看到同伴沒有帶吃的他們會怎麼做呢?於是我問:“孩子們,咱們的一個小夥伴沒有帶月餅,該怎麼辦呢?”孩子們有的愣着不知道怎麼回答,有點吃着自己的月餅沒有吭聲,這時,王紀翔從座位上站起來,快速的走到古繼宏身邊遞給了他一個月餅。其他的孩子見了也紛紛給古繼宏送上月餅。教育不就是這樣嗎?在靜悄悄中,愛的種子已經種在孩子們的心中。難忘孩子們可愛的樣子,燦爛的笑容;難忘孩子的友愛傳遞,這個中秋讓為人師的我真正的知道了教育的幸福在哪裏,更讓我明白整合課程是多麼的有意義。

難忘中秋,難忘孩子們的幸福笑容,也正是他們的笑容激勵着我,我要讓課程穿越孩子的生命,讓生命因課程而精彩。

中秋節的作文1000字 篇8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説:“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説:“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説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説,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為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也被視為撮合姻緣的大好日子。

説起中秋的來源,坊間一直流傳着多個不同的傳説和神話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遊月宮等故事。

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多個版本。在較早的記載中,嫦娥偷吃了仙藥,變成了癩蛤蟆,被叫着月精。

奔月後,嫦娥住的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一隻兔子,就別無他物。可是又有另一個説法是,在月宮裏還有一個叫吳剛的人。

唐明皇遊月宮,話説貴為天子的唐明皇對嫦娥非常的迷戀。一天他上了月宮,在月宮裏看到了一隻玉兔和一羣能歌善舞的仙女 。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間的傳説中是賴月餅作為通訊工具。朱元璋帶頭取義,把字條塞在每個月餅餡裏,呼喚眾人依時起義。

中秋節的起源,其中的一個説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還有就是應節的月餅和燈籠。祭拜的當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稱她為月娘。老人家説,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會被割耳朵

時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對於新的一代來説,中秋節最令人記取的是月餅和燈籠。當然,月圓當空的節日,是人們團圓的大好日子。

中秋節的作文1000字 篇9

八月十五中秋節,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如:拜月娘、盪鞦韆、遊“月娘”、燃煙堆、燒瓦塔、觀神。

盪鞦韆,預先在空曠的草地上搭起高達兩層樓的單雙座鞦韆和“十”字鞦韆。棚頂四周拉起一道道繩子,掛滿五顏六色的綢花彩帶。

當銀盤樣的月亮(俗稱“月娘”)升上中天,穿着節日盛裝的少男少女便紛紛聚集到鞦韆前。按這裏的風俗,女的不能盪鞦韆只能觀看。能大顯身手的,就是小夥子們了。他們爭着盪鞦韆,比賽誰蕩得高,轉得快。

在圍觀者的歡聲笑語中,單座和雙座鞦韆向月娘拋出一道道彩虹,“十”字鞦韆騰空飛旋箍着一個個花環。蕩得最高轉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漢,從而獲得她們的愛情。等到來年元宵,有的已雙雙上街觀燈,成了恩愛的小夫妻了。

天真無邪的童男童女們,自從訝訝學語,就纏着奶奶講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們金色的夢。於是到了中秋節大人們就用竹子劈成材蔑,紮成了腳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邊紙糊成一輪滿月。中秋夜,孩子們就在“月娘"肚子裏點上蠟燭,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遊在朦朦朧朧的深巷中。老遠看去儼然是月娘落下凡間。金色的夢變成童男童女們捉得住摸得着的現實,這就是有趣的遊“月娘”。

這天晚飯後,婦女們沐浴更新衣,忙着在能望見月娘的天井、門樓、廳前擺起桌子,紮上繡滿祥禽瑞獸富貴花卉的牀裙,把洗乾淨的水果、雲片糕、月餅擺上去;男人在一旁用紅紙剪成各式各樣吉祥物,一一貼在糕餅、水果上面。一切停妥之後,就點上紅蠟燭,焚上高香,開始恭候月娘升上中天。

最著名。範合盛號的綠豆沙,據説要盛於陶製大水缸埋於地下,“退火”至隔年方取上作餡。意溪朥餅皮薄而脆,餡滑膩清涼;包裝也很有特色,用陶缽盛 裝,上面用印有金字商號的大紅紙封口,顯得格外古樸人人喜歡把意溪朥餅當作拜月的佳品。一到中秋前夕,除了商店,大街小巷到處擺攤設點賣朥餅,街上的行人,無論籃裏盛的、袋裏裝的差不多都有朥餅。從前窮人省吃檢用也要買上幾塊,實在買不起的會感到羞愧難當,拜月娘時淚流滿面,再三請求月娘恕罪。供品除了水果、糕餅,還必須供蒸熟的芋頭。

除了拜月娘,有的農村還要燒瓦塔、燃煙堆。早晨,孩子們起牀之後,到處拾瓦片、磚頭,然後抬着、挑着、抱着送到長輩指定的曬穀場上集中,由富有經驗的大人把這些瓦片、磚頭砌成一座空心塔。塔高一丈餘,塔圍一人不能合抱,下面還留出塔門,只是上面沒有造塔剎。然後把各家各户派來的稻草、劈柴、青金樹葉填進塔裏。月上中天,當村裏婦女們在案前對月禱祝、火化元寶時,一位長輩就在塔門點起了火,慢慢地,塔頂躥出了一串串火舌。為了助燃和增加色彩,人們不時你一把我一把地往塔裏撒食鹽,爆發出一陣闢哩啪啦的響聲,不一會,火舌變成了火龍直衝霄漢,映紅了半個天邊。孩子們繞着火塔又唱又跳,大人們喝茶吃糕餅,談古論今,直到瓦塔燒成了通體透明閃閃發光的金塔。至於燃煙堆,就是各家各户把稻草、劈柴分別在村裏幾個地方堆成小山似的柴草堆,拜月結束時,也象燒瓦塔一樣把柴草堆點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yiqianzi/y24o4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