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1000字作文 >

實用的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集合九篇

實用的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集合九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集合九篇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1

初次邂逅竹林,是在清明的一場大霧裏。

曾祖父的墳墓在深山裏,要去祭拜需要走很長的山路。當天凌晨,大霧漫天,幾米外的景物已非常模糊。選擇在這樣的時候出門是有道理的,因為在今天得去好幾個山頭祭拜先人。只記得,當天早上,父親挑着祭品走在後邊,我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邊,如一隻脱籠的小鳥。嘴裏似乎還在哼着曲調吧,或許吧。

山路蜿蜒延伸,野草長到我的胸前。我們經過了田野,繞過了小溪,爬上了陡坡,又翻過幾個山頭,終於來到一條峽谷裏。父親輕輕喊了一聲:“別跑得太快,前邊是一片竹林了。”我應了一聲,卻一個勁地往峽谷裏跑。父親在後邊搖了搖頭,微微地笑了。他明知道我非常喜歡竹子的。

近了,近了。山風中吹來一陣沙沙的輕響,在彎角處我終於看到了竹林的身影。綠色般的潮水,從此在我的人生裏紮了根,再也無法抹去。

竹林上方的葉子雀躍地隨風傾倒,發出寒戰的聲音,宛如一片綠色的急流,所有的葉子都朝着一個方向。這修長而青翠的葉子,恰如急流中的扁舟,朝前爭渡。我站在萬千的竹子當中,只覺得自己已被綠色所征服。高大的竹子直聳雲霄,一直長到了峽谷的頂端,遮沒了天空,嬉戲着白雲。細小的竹子,剛剛破土而出的竹子吧,就似我的手指大小,嫩綠地,也在枝頭潑灑出一簇簇細小的舟子,加入這霧中的爭流。綠色的震撼鋪天蓋地,萬千的翡翠招搖在我的面前,我撫摸着大大小小的竹子,在林間繞來繞去,只覺得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妙。

父親放下肩頭的祭品,站在林間,也有點出神。

林間傳來清脆的鳥鳴聲,這是山雀吧,在綠色的枝頭上跳躍着,盡情地享受這天地的氣息。潺潺的聲響,這是從巖縫裏滲下的清泉吧,如珠玉一般的晶瑩。寒霧在竹子身上滲出一顆顆的水珠,有的順着竹節輕滑而下,留下溪流走過的痕跡;有的從葉尖晃了幾晃,便頑皮地蕩了開去,如流星般向大地急墜而去。

後來,或許是第一縷刺破林間霧氣的陽光喚醒了父親吧。他用一把小刀削下拇指大小的一根竹子,遞給了我。輕輕拍了拍我的小腦袋,喚道:“走吧,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或許是年幼吧,也或許是不對先祖們感情不夠深沉。荒山中的孤冢總讓我感覺陰森,要是沒有父親在身旁的話,我敢擔保我會嚇哭的。這年的清明沒有留下太多關於祖先的記憶,卻永遠銘記了這片竹林,這片綠色的,空靈的世界。也記得了父親削給我的這根竹子,這根在清明的夜裏削成了笛子的竹子,在父親脣邊吹響的竹子。這一縷悠揚而深邃的聲音,就這樣貫穿了我的整個童年,也貫穿了我的整個人生。

是的,後來我長大了。讀到了許多關於竹子的詩句,例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是蘇軾的吧,又讀到了“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是王維的吧。讀了很多很多,也見過許多人畫竹,如鄭板橋的畫,但卻總覺得失落。這片空靈的世界,沒有任何詩句,沒有任何畫筆可以替代的。是的,至少在我心裏是這樣的。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2

又是一個多雨的季節,抬起頭,只見窗外白茫茫一片,無數的虛線中偶爾閃過一兩個身影,漸漸消失在陣陣哀傷中。

一到清明天公便開始哭泣,望着窗外的情景,想起了那憂傷。

雨中!墓前!一個模糊的身影在哭泣——纖兒的外婆。多美的靈魂啊!卻只能被封閉在這小小的墳墓之中!

一個十六歲的靈魂啊!就這樣與我們永別了!

纖兒!我媽媽沒事的,我媽媽説過我擁有許多小熊,就擁有許多幸福。她努力安慰着自己那脆弱的心靈,看着病牀上母親蒼白無光的面容,心中頓時又沒了底,心中思緒萬千,想象着一千個,一萬個念頭。

進入手術室前的母親,嘴角上依然掛着一絲慈祥的微笑,那雙無神的雙眼透露出無限的牽掛,遠遠的看着迷人的微笑消失在盡頭......

異常安靜,一條走廊,充滿了刺鼻的毒藥水。親人是一切真情,都會被埋沒在人心的沙漠裏,不是所有的天使都甘願被折斷翅膀,纖兒也一樣,不願被折去唯一的一隻翅膀。

閉上眼睛默默祈禱,但上帝能聽到她的心聲嗎?當那扇通向天堂的門打開時,母親會進去嗎?她好睏,漸漸閉上了長長的睫毛......

看見那依舊美的微笑,在前方若隱若現,心中的迷惑,我媽媽!我媽媽!真的是你嗎?我一直這樣喚着可不管我怎麼叫,她都不再理而是離我越來越遙遠了......

突然,感到眼前一片光明,睜開眼,原來是個夢。醫院裏依然是浸着藥水的味道,眼前外婆疲憊,紅腫的眼角里閃着點點淚花,這便使我有預感,我是不是進了病房。一剎間,時間彷彿停止了轉動,空氣早已凝固,我媽媽......媽,此刻什麼也無法阻擋我的淚。

你真的困了嗎?你不是説我會擁抱幸福嗎?我有好多好多的小熊啊!可她再也聽不見了。

我媽媽離開後,可憐的天使,不幸的命運奪取了生命的一隻翅膀,纖兒不由的走到電話機前,下意識的撥下那個早已流封的號碼------父親

自從爸爸拋下她,離開我媽媽後,對父親留下的只有埋怨和恨意,此刻,她又有些後悔了,寂寞之中上天似乎明白了纖兒的心,電話嘟嘟聲迴盪在耳邊......

懷着憂傷的心情回那幽幽的山林中,下鄉里去,大口大口的呼吸這新鮮的空氣。

下鄉不久便是清明,穿着一襲黑衣來到母親的墓前。不知何時空中下起了牛毛細雨。雨中!一直的沉默,小雨珠兒灑在臉上涼涼的,在那片隱隱的雲霧中,一張熟悉的臉容,微笑着,帶着無限的牽掛。

清明過後,天氣很好,出現了彩虹......

彈指間,十六歲了,生日的那天晚上,外婆送了一個棕色的小熊給我,把它抱在懷裏可以感受到温暖,就像擁抱着幸福,我媽媽説過:擁抱小熊,就是擁抱幸福。

漆黑的夜裏,點上十六根蠟燭,閃碩着十六個小光點,看上去,真美!閉上眼睛許下願望,卻捨不得吹滅那照明四周的小小蠟燭,突然感到好睏,好累,好累......我想我抱在懷裏的幸福------小熊掉在地上的那一秒,天邊悄然劃下了一道奇異的光!

又有一個生命去了那個星星上嗎?

可誰也不知道她在人生的最後一個願望是什麼?就這樣讓它和一個美麗的靈魂一齊湧入地下吧!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3

初次邂逅竹林,是在清明的一場大霧裏。

曾祖父的墳墓在深山裏,要去祭拜需要走很長的山路。當天凌晨,大霧漫天,幾米外的景物已非常模糊。選擇在這樣的時候出門是有道理的,因為在今天得去好幾個山頭祭拜先人。只記得,當天早上,父親挑着祭品走在後邊,我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邊,如一隻脱籠的小鳥。嘴裏似乎還在哼着曲調吧,或許吧。

山路蜿蜒延伸,野草長到我的胸前。我們經過了田野,繞過了小溪,爬上了陡坡,又翻過幾個山頭,終於來到一條峽谷裏。父親輕輕喊了一聲:“別跑得太快,前邊是一片竹林了。”我應了一聲,卻一個勁地往峽谷裏跑。父親在後邊搖了搖頭,微微地笑了。他明知道我非常喜歡竹子的。

近了,近了。山風中吹來一陣沙沙的輕響,在彎角處我終於看到了竹林的身影。綠色般的潮水,從此在我的人生裏紮了根,再也無法抹去。

竹林上方的葉子雀躍地隨風傾倒,發出寒戰的聲音,宛如一片綠色的急流,所有葉子都朝着一個方向。那修長而青翠的葉子,恰如急流中的扁舟,朝前爭渡。我站在萬千的竹子當中,只覺得自己已被綠色所征服。高大的竹子直聳雲霄,一直長到了峽谷的頂端,遮沒了天空,嬉戲着白雲。細小的竹子,剛剛破土而出的竹子吧,就像我的手指大小,嫩綠地,也在枝頭潑灑出一簇簇細小舟子,加入這霧中的爭流。綠色的震撼鋪天蓋地,萬千的翡翠招搖在我的面前,我撫摸着大大小小的竹子,在林間繞來繞去,只覺得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妙。

父親放下肩頭的祭品,站在林間,也有點出神。

林間傳來清脆的鳥鳴聲,那是山雀吧,在綠色的枝頭上跳躍着,盡情地享受這天地的氣息。潺潺的聲響,那是從巖縫裏滲下的清泉吧,如珠玉一般的晶瑩。寒霧在竹子身上滲出一顆顆的水珠,有的順着竹節輕滑而下,留下溪流走過的痕跡;有的從葉尖晃了幾晃,便頑皮地蕩了開去,如流星般向大地急墜而去。

後來,或許是第一縷刺破林間霧氣的陽光喚醒了父親吧。他用一把小刀削下拇指大小的一根竹子,遞給了我。輕輕拍了拍我的小腦袋,喚道:“走吧,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或許是年幼吧,也或許是不對先祖們感情不夠深沉。荒山中的孤冢總讓我感覺陰森,要是沒有父親在身旁的話,我敢擔保我會嚇哭的。那年的清明沒有留下太多關於祖先記憶,卻永遠銘記那片竹林,那片綠色的,空靈的世界。也記得了父親削給我的那根竹子,那根在清明的夜裏削成了笛子的竹子,在父親脣邊吹響的竹子。那一縷悠揚而深邃的聲音,就這樣貫穿了我的整個童年,也貫穿了我的整個人生。

是的,後來我長大了。讀到了許多關於竹子的詩句,例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是蘇軾的吧,又讀到了“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是王維的吧。讀了很多很多,也見過許多人畫竹,如鄭板橋的畫,但卻總覺得失落。那片空靈的世界,沒有任何詩句,沒有任何畫筆可以替代的。是的,至少在我心裏是這樣的。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4

清明節的到來帶有一點傷感、沉思。那老天爺好像懂得人們的心,也哭起來了,柳條也無精打采地垂着頭,小鳥也帶着一絲悲哀唱起歌兒……我們全家人帶着悲傷的心情踏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頭,來到了爺爺的墳墓前,看着藍天中飄過的幾朵悠悠白雲,感受着那拂過山頭上青葱的小草的微風,我就知道我的爺爺在這裏一定會開心。清明來到,有誰不思念自己已故的親人?每當這時,爺爺那親切與藹的笑容便浮現在我的眼前,令我的雙眼一片模糊。

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與祝福,並在心裏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與我們一樣,幸福快樂地生活着。此時,我們就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與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悽然淚下。我的爺爺生前曾是一位農民,十分吃苦耐勞。在我的印象中,他總是忙碌的,不僅給兒女們無私奉獻,而且時常熱心地幫助左右鄰居。每當雙休日,我與姐姐他們都要到爺爺家吃飯。爺爺總是笑呵呵地迎接我們,慈愛地撫摸着我與妹妹的頭,説我們又長高了。吃飯時一家人其樂融融,談笑風生,我與妹妹搶着為爺爺斟酒……可當我聽到爺爺病倒時,一下怔住了。病牀上,我緊緊拉住爺爺的手,心中如刀絞一般又有無數蟲子在撕咬着。那還是爺爺嗎?爺爺的頭髮中多了幾根白絲,臉上血色全無,指骨分明,蒼白的好似一陣風隨時都能吹走,很難與平時健朗,活力十足的那個人相比,心又被再度揪了起來。爺爺很堅強樂觀地接受每一次治療,儘管已竭力治療搶救,可爺爺還是安然地離我們而去。下葬的那一天,天下起了濛濛細雨。我的心就好比這天氣,沒有一絲陽光,一種欲絕的悲痛痛徹肺腑,令人窒息。所有的人都沉默了,淚水如泉湧一般,我用力咬緊嘴脣,拼命把嗚咽聲壓下去,可無聲的淚仍然像斷了線的珠子滾滾滴落,眼前一片迷茫,寒風如利劍般扎入人心,臉上不知是雨還是淚。

種下一棵思念樹,只為心中的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寄託哀思何處去,種下新報思念林。又到清明時,爺爺,您是否能在天堂聽到我內心深處的呼喚?是否能感應到我對您的思念?我想,在不久的將來,您定會為有這樣的孫女而自豪,我會努力地朝自己的奮鬥目標拼搏,一定!爺爺走了,在無限的思念中,我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爺爺卻再也回不來了,以後陪我度過的將是常常的思念與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遠處春的景色漸入我的視線,鳥兒唱着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挑紅,遍地金燦燦的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又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甦的景象,這又昭示着逝去的人新生命的開始,一個充滿期望與祝福的開始。這是一個春的季節,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一個新的生命開始的季節。我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5

由於種種原因,我的曾外祖父和曾外祖母的墳不在同一座山上,曾外祖父的墳在一座低矮而又蒼翠的小山上,從山頂到腳是一片竹林,踩着有些殘破的青石台階步步而上,非常快就到墓旁,墓的兩旁是青草野藤,墳頭上有幾棵竹筍在成長,我們為墳鋤了草,清理了墳上的枯木,又祭奠了先人,便下了山,到曾外祖母的墳地去了。曾外祖母的墳在一座較高的山上,路非常窄,雜草叢生,媽媽告訴我她的奶奶是一個非常慈祥非常和藹可親的老人,媽媽兄妹三人都是她拉扯大的,在二十年前去世……祭奠完先人後,我們便下山了。

下山時,我們邊走邊拔艾草,媽媽説要給我們做清明餃吃。等我們走到停車的地方時,我們已摘了非常多艾草了,只是我的手已傷痕累累,都是在摘艾草時被野草割破的。到了家,我們先把艾用水煮一下,再用冷水洗乾淨,切碎,再煮糊,然後把它拿來和粉,弄好後,我也學着爸媽的樣子一起做艾餃,先是做了一頭活靈活現,大耳朵呼扇的小豬,可愛極了。不出一分鐘,我又做了一隻肚裏甜蜜蜜的糖餡小豬。接着我又做了一隻大公雞,因為皮薄餡多,所以被“撐”破了。

這是快樂的一天,是有意義的一天。清明節到了,我們學校放假三天。中午吃過飯,我問奶奶:“奶奶,我們掃墓了沒有呀?”“沒呢!”奶奶應聲道。“我們準備下就去。”準備齊祭祀物品,我迫不及待隨着家人去掃墓了。走到半路,我突然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清明要掃墓呢?”於是我詢問起爸爸來,爸爸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清明是農曆三月的第一個節氣,正是大地回春,一片天清氣明的時候。”爸爸頓了頓接着講道“清明節掃墓的習俗是從秦漢以後才開始的。一方面懷念亡故的親人,另一方面祭祀先祖,期望祖先保佑家族後人幸福健康。”

我看到人來人往前往掃墓,扶老攜幼的情形,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宋朝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今天,我和媽媽去姑婆家吃飯,回來的路上,看到有非常多的人在學校後面那條巷子裏燒紙,我過去問那位老爺爺為什麼燒紙?老爺爺説:“七月十四,俗稱鬼節,傳説會有非常多鬼出沒,今天燒紙是為了祭奠死去的親人。”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經過上網查詢,我知道了中國有四大鬼節,分別是三月三、清明節、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傳説,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冤魂厲鬼走出地獄,在人間遊蕩。每到這幾個節日,人們都會在一些較偏僻的地方燒紙,祭奠死去的親人,送去對先人的祝願,讓先人保佑自己和家人一輩子平平安安沒有災難。

鬼節還有非常多習俗。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燒紙、焚香、施食,還有大家不知道的施歌兒、水旱燈,等等。這些習俗都是為了祭奠或保佑。這裏面都包含着人們的美好生活的祝願和對死去親人的無限思念。祝願來年能健健康康,思念死去的親人朋友。

所以鬼節並不可怕,那些傳説都是不真實的。其實這個節日是個非常美好而又悲傷的節日。美好在人們許的那些願望,而悲傷在那些死去親人的生命無法挽回。鬼節,名字雖然可怕,但是它也藴藏着許多傳説故事。同時也提醒大家要珍視生命,愛護生命。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6

五年前,第一次拿到爺爺舌癌的化驗報告單時,我從醫院裏出來,淚流滿面地騎着自行車穿過市中心那條最繁華的人民路,街上川流不息的人們用怪異的眼光看着我,卻不能感受到我心中那種巨大的悲痛。那時候,整個世界像是被誰按了靜音鍵一般,除了自己的抽泣聲,一切都變得死一般的寂靜。而在20xx年的秋天,爺爺駕鶴西去,我坐在黑夜裏用一些力不從心的文字去總結爺爺一生的時候,眼裏卻一滴眼淚都流不出來了。

在我記憶中,爺爺瘦瘦高高,威嚴中透着仁慈,嚴肅中帶着和善。爺爺在小鎮上任教的時候,每天清晨都會拿着那個寫有“為人民服務”字樣的搪瓷杯去集市上買豆漿。爺爺一路走過去,用他沙啞的咳嗽聲喚醒小鎮寂靜的清晨。鎮上幾乎所有的人都認得爺爺,見他來了都會讓他先買,店老闆總是盛得比別人滿一些,而爺爺在最後付錢的時候總是會多掏一分兩分。説實在的,在我的記憶中,早年的爺爺也就只剩下這麼一點印象,我一直都不知道爺爺曾擔任過解放後梅江區校的第一任校長,而且還當選了浦江縣第一至三屆人大代表、蘭溪縣第四屆人大代表,所有這些都是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看到那些發黃了的證書和獎狀才知道的……

爺爺退休後又應邀去過好幾個學校,為他們管理一些基建項目,像一塊燃盡了的木炭雖然沒有激情的火焰卻仍然發揮着餘熱。回到村裏後,又一直熱心於村裏的公益事業,沒有一次不是帶頭捐錢捐物的。後來的舌癌手術割去了差不多1/5的舌頭,説話的時候顯得有些口齒不清,這使得本來就沉默寡言的爺爺話更少了,更多的時候他只是點個頭,或者發出一些鼻音來表示自己的看法或態度。

爺爺是在20xx年5月1日再次入院的。在這之前,他曾多次表示過疼痛,可是一直沒有去複查,以為只是一般的淋巴疼痛,自己到藥店裏買一些止痛膏貼着,以減輕疼痛。特別是在20xx年的秋天祖母去世後,爺爺形單影隻,生活中缺了個伴,身體也日漸消瘦。在大家的一再勸説下,他才同意來蘭溪治療。

醫院初步診斷是腫瘤轉移,要入院治療。鑑於爺爺年紀大,再做手術風險太大,於是採用化療。到第三次入院化療的時候,爺爺臉色蒼白,身體瘦得差不多隻剩一副骨架了,護士打吊針的時候都找不到血管了。由於淋巴的疼痛,爺爺已經沙啞得説不出話來了,曾經好幾次他向護士要來紙和筆,寫字給她們看,紙條上寫的卻是:請把我的講話醫醫好!

爺爺最後一次出院的時候,臉上煥發着孩子般的天真與喜悦,他跟同室的病友們一個個點頭微笑,向護士醫生們報以感激的笑容。在汽車離開的剎那,爺爺向身後陽光下的那座住院大樓投去最後深情的一瞥,或許,爺爺那時就已經知道自己不會再回來了,他在心中默默地向他所熟悉的一切作最後一次的告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站在爺爺的墳前,遠處的青山,近處的田野,漸漸變得模糊起來了。眼前的一切似乎都是那麼的熟悉,好像剛剛爺爺還在給村裏人寫着春聯,還在告誡村裏年輕人別把垃圾往清澈的小溪裏倒,還在為村裏修繕祠堂用心操勞……一轉眼之間,爺爺就已駕鶴西去,消失得無影無蹤,像雨中的水汽,無論我怎麼抓,都已經抓他不住了,空留下一片潮濕在掌心。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杜牧寫的清明古詩。

今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説:“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説:“誰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樣。”媽媽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個字都不敢説了。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媽媽的懷裏,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説:“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麼好怕的。”媽媽説:“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説:“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的人,可現在為什麼這麼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若的禍,那是我六歲的時候,我再玩的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當時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鄰居看見了我這副得性,馬上告訴了我爸爸媽媽,我爸爸媽媽聽了害怕極了,連忙把我送到醫院裏包紮傷口,從那時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時候聽到鞭炮聲就怕了。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着爸爸媽媽的樣子,先鞠躬,再説些什麼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説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説:“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才對的起父母“我知道我這樣只説説不做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最後,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裏,然後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説:“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着火嗎?”他們説:“當然怕啊!但只要小心點就行了。”

回到家中,爸爸拿出幾個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説:“我從來沒做過“清明果”,所以,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難吃很多。”我嚐了一口,我覺得不好吃,可是我還是吃了下去,因為我相信爸爸下次一定做得更好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歎,令人振奮,這裏面藴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又被稱為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聽風聽雨”當然是指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又一年清明節,你在緬懷着誰?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8

春天又是新的開始,萬物皆生,空氣中瀰漫着夏的氣息。清明節年復一年,寄予了人們對老一輩人的無限哀思和祝福,也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每逢這個時節,遊子們都充滿了對故鄉的眷戀和對家人的思念,有何嘗不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哥哥們也千里迢迢回到家來,為祖先獻上一份誠心。而我們的清明節也如往年一樣是一個登山之旅。

早上,爸爸媽媽,伯伯們早已準備好的大包小包的祭祀品和乾糧放滿了一車。幾輛車開上了咱的老家——寶石,那裏可是一個有山有水、風光秀麗的好地方,那裏大石頭廣佈,雖然也很普通,但身臨其境,你便快樂似神仙呀!一路上,爸爸跟我們説;“以前這裏一個寨子的人親如一家,幾户人一個廳吃飯,一起生活,一起勞作,後來才蓋了現在還算完整的小瓦房,大家富裕點了,才搬出去的,我們可是在這土生土長的啊!”我想爸爸、伯伯他們更能感慨這種“物是人非”的心境吧!

回到了老家,看到了那件舊瓦房,看到了那棵小時記憶中的小楊桃樹現在變得魁梧了。等到大人們忙好分祭祀品,安排了幾個人一個地方,咱們便興致勃勃的拎了幾袋東西,還扛了一個大鋤頭,跟着伯伯一起。説我們那時還真聰明,“我記得路,小的們跟我走,走嘞!沒錯,這條路走。”走了大半天,哥哥在後頭喊到;“一羣小傢伙,你們往哪裏走?”“天啊,走錯了,誰也不怪,就怪那幾個石頭長的一個樣,真是唬弄人!”前面一段路還是田間小路,後面到了爬山環節,可讓人膽戰又心驚,根本無路可走,只能用工具開闢道路,哪裏都是滑溜溜的,稍不走穩,就一屁股坐着,來個溜滑板!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呀!一番番曲折終於上到了,找着了墓地,上到氣喘吁吁,還有一些心有餘悸!弄得一身狼狽,我想,祖輩們看到我們這麼有誠意一定很高興吧,接着休息一會兒,我們不堪重負,便也學着大人們興高采烈的把那些長得密密麻麻的野草來個一掃而光,雖然很吃力,但看着大夥們一起也來勁兒,大家分工合作,你割,我鋤,他拔,這樣也就加快了速度,一下子,就敞亮多了。墓碑有的也很舊,只是一些黑石頭圍成的,大伯説;“這已經有200多年了,相隔幾十代,是清朝時的祖先。”哇!好遙遠哦!可見一切事物都隨歲月的變遷而變化着。還有那,那是爺爺奶奶的墓地,媽媽和伯母們又在一起訴説着爺爺奶奶生前的陳事,也許那就是情感的交接,他們的思想品質都在世代相傳,那又是一種多麼偉大的傳承精神。他們同樣是一個父親母親,而最後他們永遠也不忘留下給兒孫們一個堅定的信念和一個優良的品行。聽着聽着,好像看到了未曾謀面的慈祥的爺爺奶奶,他們欣慰地笑着,他們看到我們今天幸福生活而笑,看到我們健康快樂而笑……

接着就開始祭拜,擺滿了三牲、水果、?食、茶酒等,然後點燃香火,沒人手拿三支香一齊跪拜。此時,一切都好像變得莊嚴起來,我心中懷着深深地祝福和敬意敬上了三鞠躬,同樣我也熱切的祈求老祖輩們保佑我們每一個人都健康快樂的生活。然後是燒紙錢,我們不勝其煩,小傢伙們都可喜歡這個了,每個人手上都能分到陰幣,放進火堆裏,燃起了炎炎的烈火,隨着叢叢山風,灰燼也飄揚於空中,越飛越高,也許他會把我們心中一切的祝福和哀思都捎給祖輩們。

最後,我們託着疲憊的身心迎着山中悦耳的鳥鳴,帶着暖暖的心意踏上了回家的路程。難忘清明節。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9

清明節是中國三大鬼節之一(另外兩個鬼節是七月十五、十月一)。“鬼節”即是悼念亡人之節,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節日相對而言的。

清明祭祀的參與者是全體國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頭百姓,都要在這一節日祭拜先人亡魂。從唐朝開始,朝廷就給官員放假以便於歸鄉掃墓。據宋《夢粱錄》記載:每到清明節,“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墓,以盡思時之敬。”參加掃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數,往往傾家出動。這樣清明前後的掃墓活動常成為社會全體親身參與的事,數日內郊野間人羣往來不絕,規模極盛。

祭祀的對象。作為鬼節,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親人,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節屬於鬼節而通常不被冠以鬼節之名,就在於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親近者的亡魂,重在表達孝思親情。另外兩個鬼節則連惡鬼、野鬼也一併祭祀,重在安撫鬼魂,不讓它們作祟。但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地方也有清明節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上海舊俗就有在清明節舉行的專祭厲鬼的祭台會儀式,祭祀那些餓鬼、幽鬼孤魂,防止它們成為惡鬼作亂。這種祭台叫祭厲台。舊上海還有清明節的前一天迎請城隍神的做法。在清明節這天,城隍神要坐大轎出巡祭厲台,以賑濟安撫孤魂野鬼,其場面十分盛大熱鬧。

祭祀的時間。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後,各地有所差異。舊時,北京人祭掃墳墓不在清明當天,而在臨近清明的“單日”進行。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墓。浙江麗水一帶則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和後四天的範圍內掃墓,稱為“前三後四”。在山東,舊時,多數地區在清明當天掃墓,少數地區如諸城,在寒食這天掃墓,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內掃墓;現在,一般都在清明這天去掃墓。晉南人則將掃墓的時間分為兩次。一次在清明前幾天,是各家分頭去掃墓。第二次是在清明當天,一個村裏同姓的各家派出代表,同去墓地祭祀共同的祖先。上海人掃墓時間,新墳舊墳有別。凡是新近過世的,過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沒做過超度法事的,要在清明節這天請僧道誦經做法事或道場。如果是老墳並已做過法事或道場,掃墓不一定在清明當天,可以前後放寬些,但不能超出前七天後八天的範圍,俗謂:“前七後八,陰司放假。”意思是過早或過遲都會失靈。

祭祀的場所。清明祭祀按祭祀場所的不同可分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離祭祀對象最近,容易引起親近的感覺,使生者對死者的孝思親情得到更好的表達和寄託。清明祭祀被稱為掃墓,主要是由於採取墓祭方式。另一種形式是祠堂祭,又稱廟祭,是一個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後要開會聚餐等,這種祭祀是團聚族人的一種方式。還有一種情況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趕回家鄉掃墓,就在山上或高處面對家鄉的方向遙祭。

祭祀的方式或項目。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項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見的做法有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整修墳墓,二是掛燒紙錢、供奉祭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yiqianzi/xrq0r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