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1000字作文 >

【精品】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4篇

【精品】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4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4篇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1

孔府年節

孔府年節有一些和民間不同的地方,

臘八。臘八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臘八粥進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户人”中的燒火户在這天專來燒火。支起大鍋,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裏。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粗的,給當差的喝,粥裏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類,喝粥時,一個還給一斤饃饃;另一種是細的,用薏米仁、桂元、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紅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這樣的粥是供內宅,本族以及上供用的。孔府在外面有很多香火院,都在臘八這天派尼姑來要粥,要“盆頭米”。

臨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動中最熱鬧的場面“蒸壯”就出現了,“蒸壯”就是為過年蒸各種饅頭、餃子、糕餅。這時“燒火户”又來燒火,蒸各式各樣的饅頭。

大年三十整夜包餃子。府內到處燃燈、燃檀香末、鋪地毯、院子裏搭綵棚、拉綵帶。午後去報本堂行禮,晚飯後去祖廟辭歲。大人給孩子送“壓歲錢”,裝在紅紙袋裏,上面寫有“長命百歲”的字樣,放在小孩子的枕邊,每人準備一個景泰藍食盒,其中放粘米麪做的如意、小柿子、桔子等物。

除夕夜晚衍聖公還要親自到安懷堂擺供,祭拜白鬍子老神仙,據説孔府中所有的精靈鬼怪都歸這個白鬍子老神仙管。

午夜過後所有的人起來拜天地神。在前上房院子裏用席子搭起“天地樓”。朝各個方向,東、西、南、北、東北、西南、西北,各擺一張桌子,桌子上擺放神的牌位,正中一張桌子上擺天地神牌位。“天地樓”旁,立“朝天竿”,點“天燈”,日夜不熄,一直要點半個月之久。

元旦早晨醒來,先不説話,用手摸摸食盒裏的東西和壓歲錢。起牀後拜廟、拜祠堂、接受僕人拜年。本家來孔府拜年。下午當地“龍燈會”的獅子舞等進孔府表演,孔府的當差和“花炮户”燃放焰火,慶祝新年。

寧陽縣

寧陽縣元旦吃餛飩,稱為“填倉“,黃縣、蓬萊一帶,元旦早起要照虛耗。由女主人手持紅燭,把家中各個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驅逐黑暗,然後將年前以麪粉做成的各種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牀後,要攀着門拴打三個鞦韆,據説可以長得快。有些地區煮餃子時要用芝麻秸燒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升,飯後在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味有“餘頭“。膠東的新媳婦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稱為“札根“。據説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會有離婚和早年喪偶之事。舊時還有初五“送窮“的習俗。當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趕五窮“。曲阜則在初五辦“文曲星會“,初五晚上,學生要到老師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師出題做一篇文章,完成後由老師它焚掉,叫做“文曲星會“。

嶗山

春節期間,嶗山村村鎮鎮扭秧歌、跑旱船、舞龍燈、踩高蹺……熱鬧非凡。元宵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燈節。嶗山沿海的漁村裏,鞭炮齊鳴,漁民在船老大的帶領下來到各自的漁船上送燈,預祝新的一年漁業豐收。

農曆清明節到穀雨期間,是嶗山漁民祭海的時節。祭海時,漁民們在海灘上擺設豬、雞、魚三牲供品,大面饃和糖果,點燃香燭鞭炮,舉行傳統的祭海儀式。祭海的日子裏,純樸豪爽的漁家人用好酒好菜熱情地招待前來觀看祭海的親朋好友,大家一起開懷暢飲。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2

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最有趣的就是春節。

按照家鄉的習俗,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被家鄉人稱為小年,這天,人們就開始打掃衞生,把房間的裏裏外外都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殺羊殺豬用來祭灶。從這天起,人們就開始辦年貨了:買對聯、買糖果......有些人家還要炸油果子。

到了除夕就更熱鬧了,家家都在包餃子,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門上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這一天,出門在外的人都要趕回家團員。到了晚上,鞭炮聲徹夜不絕,人們還要看春節聯歡晚會,吃年夜飯。

從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們走親訪友的好日子。人們都要相互拜年,祝福親朋好友來年快樂平安。家裏來了客人,大人們都要拿出好吃的東西來接待客人,小孩子們也很開心,因為他們可以收到壓歲錢。

到了元宵節的時候,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燈火通明,有魚燈、有福娃燈、有火箭燈......。人們都從四面八方來湧來,圍到廣場上看煙花,各種各樣的煙花將夜空裝扮的更加絢麗多彩。

過了正月十六,春節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

有人千般努力,卻終不成功;有人平常庸碌,卻好運連連,新的一年已經來到有些事不會因時光流逝而褪去,有些人不會因不常見面而忘記,在我心裏你是我永遠的朋友。...

大年三十,是辭舊迎新的日子,到處洋溢着熱鬧的氣氛.晚上大家都高高興興的坐在一起吃年飯,桌上有我愛吃的魚丸子,姐姐愛吃的糖醋排骨,還有哥哥愛吃的紅燒魚。吃完年飯後,我和哥哥、姐姐開始放鞭炮和煙花了。

家家户户過春節春節,家家户户都張燈結綵,喜氣洋洋。今年的春節,我過得特別有意思。直到今天,我還記憶猶新。早晨,我們一家人忙開了。媽媽在大門上貼春聯。映入我眼簾的是日麗春常駐,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

令人期待的元宵節來到了。早晨清脆的噼裏啪啦聲將我從夢中吵醒,新的一天又來到了,這也是春節的最後一天,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這一天。元宵節必須要吃湯圓哦!白白胖胖又香又甜。

在我一天天的盼望中,新年終於到了,人們頓時忙碌起來。賣煙花爆竹的小攤子也出來做生意了,大街小巷一片沸騰的景象。

新年到!新年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時間如白駒過隙,如指間流沙。冬姑娘速速離開,xx年即將向我們微笑地招手!在即將離開的xx年裏,擁有過歡聲笑語,也擁有過傷心的淚水;擁有過燦爛的陽光,還擁有過清晨的露珠;...

新春大吉!祝你人氣超越聖母,財氣敢當比爾蓋茨之母,英氣勝過薩達姆,帥氣直追貝克漢姆,國際超人非你莫屬!街街巷巷喜氣洋洋,家家户户彩燈明亮,老老少少爽爽朗朗,人間處處華章奏響,你來我往傳遞祝願,幸福快樂感受新春。

今天是大年三十,白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貼春聯,晚上我們全家坐在一起吃年夜飯,我們邊吃邊聊天,有説有笑。大年初一,我一早起來就對爸爸媽媽説:“祝爸爸媽媽身體健康,心想事成,工作順利,恭喜發財,紅包拿來。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3

在每個嶄新的日子裏,快樂的吶喊着。不經意間。猛的抬頭髮現世界變了。從昨日的簡單樸素變成了今日的絢麗和熱鬧。不知何時,那碩大的紅燈籠跳上了高樓,在風中調皮的搖動這發福的身軀;還有那一瀉千里閃着這金燦的亮光的'對聯,在各自比拼着這看誰更有才。不經意間,春節卻踏着輕盈的腳步到來。

逛廟會

拖着沉重的步子終於來到這美麗山村的小鎮上。老遠就聽到了叫賣聲。走近一看,傻眼了,眼前滿是奼紫嫣紅穿着豔麗服飾的人們在窄小的街道上移動着。既然來了,當然是衝啊。“老闆,這中國結怎麼賣啊”“這個,這個好看着咧,買個掛在家可以保一生平安,很便宜,五塊一個。姑娘買幾個吧!”“便宜點吧,老闆四塊一個怎樣,我買四個,大家都發財嗎!”“好了,賣你,下次再來!”“老闆,來幾串冰糖葫蘆!”“好咧,冰糖葫蘆好看,紅似火,來年一定紅紅火火!”“小哥,夾幾片臭豆腐試試!”“歐可,臭豆腐,十里飄香。”

廟會上,你不僅可以購物,品嚐小吃,各取所需,熱鬧非凡。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欣賞到獨具民間風情的説書和皮影戲。説書先生穿着大紅棉襖,繪聲繪色的將古典名着給你娓娓道來。時喜時悲,時緊時鬆,引得觀眾滿是喝彩。皮影戲我還是見頭回,挺有趣的。幾個小人兒互相叫囂着,時踢腿,時鞠躬,像是在給予觀眾們道祝福一般。

廟會上的一切洋溢着濃郁的鄉土文化氣息。

吃年飯

一波未來,一波又起。大年三十沒有一秒是平靜的,五點未到,炮聲四起。開飯了,在滿桌的佳餚中,有兩樣是必不可少的。其一,年年有魚—魚;預示着全家富貴吉祥有餘。其二,是閤家團圓的湯圓;預示着全家團圓美滿甜蜜之意。特製的大團桌上,父母兄弟圍着坐。我和幾個小鬼則草草的吃過飯,便衝出去放煙火去了;而那些好久不見的大人們,倒杯酒互相道唱着“兄弟,來,乾杯,祝你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好,我也祝你恭喜發財,乾杯”。“爹,我敬您一杯,祝您老身子骨越來越結實”!“我祝你事業有成,年年有餘”。;團桌上,乾脆響亮的酒杯聲預示着來年的興旺。大人們爽朗的笑聲和熱情的祝福預示着來年的燦爛。

飯間,家家户户又是放鞭炮,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成了連綿的一片,這一刻,過年的氣氛也就更濃了。

拜年

吃完飯,七點一過大人小孩便又全出動了,三五個大人一桌麻將,一桌牌到凌晨。而小孩則二三十人一起結伴而行,家家户户去拜年,從那橋的小道的開端一路走過穿梭在叢林的小屋中間,打着自制的小燈籠,走過一家,一個接着一個的道來“恭喜發財”,“恭喜發財”那麼這一家便會拿來大袋的糖果,依次發給每個小孩,頓時,他們臉上就洋溢着像陽光般燦爛温暖的笑容。偶爾,坐進去,女主人便會拿出自己家裏的果盤請不知名的小客人吃。泡茶,極盡地主之宜的熱情招待新年送祝福的小財神們。拜年的小朋友一路上吃着,玩着,叫着,鬧着,笑着,幸福的聲響一直延續到午飯。

許願

點燃一個個煙花,讓它們衝上雲霄。累了一天的我們靜靜的躺在草坪上看着煙花響徹大江南北。煙火色彩是美麗的,好像來年的日子美得讓人不及顧遐。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4

滿族的傳統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一致,所謂“奉省歲事,滿漢舊俗不同,久經同化,多已相類”(《奉天通志》卷九十八)。但“滿漢舊俗不同”,滿族年節有特殊的風情。

春節:節前要做滿族傳統糕點----薩其瑪,張貼對聯、窗花、掛箋(按旗屬分別貼紅、黃、蘭、白色)、福字(瀋陽市新民縣遼濱塔村瓜爾佳氏家中有印福字的桃木印板)。滿族喜戴荷包,春節節前宮廷要例行賞賜王公大臣“歲歲平安”荷包,民間也互相贈送。除夕下午和元旦上午要祭祖、祭天。除夕要接神,接神後在大門口放一橫木以阻鬼魅進來。除夕也掛門神,以驅邪避鬼,這是吸收了漢族風俗的結果,門神約分為“將軍門神”、“福祿門神”、“判子門神”、“娃娃門神”等。今瀋陽故宮藏有宮廷門神。除夕夜分發“神紙”,其後晚輩男子到族內各家“辭歲”。除夕半夜子時家家吃餃子,還要把幾枚銅錢暗放餃子中,吃到者則“終歲大吉”。接神、辭歲要燃放鞭炮。除夕夜家家院內豎燈籠杆,高挑紅燈,由除夕至初六,夜夜不熄。宮廷中於臘月二十四日掛“天燈”,每夕上燈,至次年二月初三日。

元旦,俗稱大年初一,人家皆早起,穿戴新衣冠,互相恭賀新春,謂之“拜年”。

吃餃子叫“揣元寶”滿族春節擷趣

滿族春節古稱“元旦”,滿語稱“阿涅業能業”,是滿族傳統的盛大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舉行。節期一般為三至五天,舊時有的地區延至正月十五日。流行於全國各地滿族地區。

滿族春節源於漢族習俗。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後,天命三年(1618年)起兵進入遼陽、瀋陽地區,在漢族經濟文化的影響下,滿族社會發展起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皇太極即位後,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山海關定都北京,大批滿族居民遷移關內,與漢族雜居共處,在經濟文化彼此交流,互相影響,關係密切。天長日久,漢族許多習俗文化被滿族人民所吸收,春節便隨之而成為滿族與漢族共俗的傳統節日。

節前,人們積極地置辦年貨,清掃庭院,張貼對聯、掛箋(亦稱掛旗)、窗花和福字,蒸年糕、烙粘水勺。初一凌晨子時,家家户户鳴放鞭炮,辭舊迎新。同時,在自家西牆祖宗板下襬設供品、點燃韃子香,叩拜祖宗,祈求神靈保佑全家大小在新的一年中平安無事,萬事如意。新年伊始,全家團聚吃團圓餃子,俗稱“揣元寶”。煮餃子時,家主要吆喝:“小日子起來了嗎?”其他人同時回答:“起來了!”他們把餃子從鍋底浮起來比作日子起來了。然後讓小孩爬上櫃子上蹦三下,以示新日子“蹦個高”。

這天晚輩要向長輩叩頭拜年(舊時女性行跪拜撫鬢禮)家長要給小孩守歲錢。宗族近親也要互相拜年,親朋好友則筵宴相邀,一起敍舊話新。男孩子成羣結隊鳴放煙花、鞭炮,玩耍木爬犁,或興高采烈地溜冰;姑娘和少婦們則身着盛裝,玩耍嘎拉哈(用豬或牛膝關節骨製成的玩具)。

歌舞是節日活動的重要內容。據《渤海國記》記載:官民歲時聚會作樂,先命善歌舞者,數輩前行,士女相隨,更相唱和,迴旋婉轉,號曰“踏追”。踏追即踩高蹺。至今,此俗仍沿襲不衰。初一至初五,人們都相聚一處,唱歌、跳舞、踩高蹺、盡情娛樂,有的地方,年輕人還自發組織演出隊,走村串屯進行表演,祝賀新年,節日氣氛更加濃郁。

滿族過年,習慣用精粉、雞蛋、糖、芝麻、青紅和瓜仁等原料製做“薩其瑪”,其色美、味香、可口,是人們喜愛的具有獨特民族風味的節日佳品。

標籤: 春節 習俗 精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yiqianzi/x8v8j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