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1000字作文 >

有關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彙編十篇

有關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彙編十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彙編十篇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1

剛剛過了世界公曆的新年,又迎來了中國農曆的春節.世界各國年的味道截然不同,過年的感受千差萬別.過了一年,我又長了一歲,我對中國春節風俗的感受更加深刻了.

進入農曆的臘月,歡度春節的氣氛就越來越濃厚了,我的心情也越來越興奮了.考完試,放了假,安排好寒假計劃,完成了部分作業,我也融入了紅紅火火的過年氣氛.

臘月的節點太多了.首先是臘七臘八凍壞腳丫、泡臘八蒜、喝臘八粥等等,老人説這就是過年的開始.

很快到了臘月二十三“糖瓜兒粘”,人稱小年,要祭灶,要吃一種乳白色、味很甜、還粘牙的東西,叫“糖瓜兒”.大人問我“粘不粘?”我説“粘(年)!”這是提醒大家要過年了!長輩要講許多過年的趣事和囑咐許多過年的忌諱.真好玩!有的我懂,有的我不懂,我總是好奇的聽不夠,問不夠.

接着臘月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吃谷薯,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這段時間每天都有很多説法,我可長見識了.現在急着過年,今天賣個關子,以後我可以仔細説説.

臘月三十,也叫除夕,是辭舊迎新、繼往開來的吉祥時刻,此時進入春節的高潮,也是我最期盼、最快樂的時候.

白天大人們都忙着過年的各種事情,放鬆了對我的管束,我就徹底自由了,吃我愛吃的食品,喝我愛喝的飲料,玩我愛玩的遊戲……開心極了!

晚上全家歡聚一堂.大家從廚房裏端出美味佳餚放在桌上.煎炒烹炸、雞鴨魚肉、特色食品、各種飲料……媽媽端來燉魚,説這是“年年有餘”;爸爸端來餃子,説這是“交子元寶”;姑姑端來拼盤,説這是“全家福”;姑夫端來米飯,説這是“團圓飯”;奶奶端來一盤水果,有柿子、蘋果、桔子、香梨,説取它們的諧音:“事事平安、人人吉利”;爺爺端來一盤年糕,有白米、黃面、雙喜、八寶,説借它們的字音“添歲增福、年年提高”,人的歲數和身體要長高、知識也要提高.哈哈!我靈機一動,端來一摞獎狀説這叫:“辛兔祥瑞、龍騰虎躍”(我屬虎)……全家人説這是一道最豐盛、最如意的大菜.

全家人説説笑笑,盡享天倫之樂,盡嘗美味佳餚.我不斷舉杯,給各位長輩敬酒並針對每人説上幾句不同的祝福話,大家再次誇我懂事,給我加菜,有時還給我鼓掌,我心裏美滋滋的,那個興奮勁兒就別提了!

酒足飯飽,全家人看春晚、包餃子、侃大山……零點整,電視裏的新春鐘聲敲響了,房間外的迎春鞭炮響成一片,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家人下樓放炮.姑姑和媽媽提着一大包鞭炮,姑父和奶奶提着一大捆煙花一起下樓了.樓外的鞭炮已是震耳欲聾、煙雲翻滾.開始我有點害怕,爸爸拿着鞭炮,爺爺領着我去點,鄰居説:“這叫雙保險”.我們幾人合作先後放了“一千響”、“坐地炮”、“竄天猴”、“夜明珠”.後來我膽子大了,也想過把真癮,讓爸爸放好花炮,爺爺護着我去點,點着了我就跑,在我哈哈大笑中花炮竄上了夜空,隨着一聲聲巨響,綻放出五光十色的禮花,有“百鳥爭鳴”、“吉祥如意”、“火樹銀花”、“萬紫千紅”,我高興地手舞足蹈、心花怒放.

“炮竹聲中一歲除”,我又長大了一歲.回到樓上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我給長輩一一磕頭拜年,他們給了我很多壓歲錢.我在興奮中一點睡意都沒有了.!

“無邊光景一時新”,新的一年開始了.龍年春節這是時間最長,內容最多,也是我最快樂的節日.

我的感受很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龍的傳人在龍年將會更加的幸福、美好……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2

伴着紛紛揚揚的雪花,我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聖誕節。側耳傾聽,新年已經邁着腳步走來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吧。

春節,稱農曆新年,俗稱過年,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其中,除夕和大年初一為高潮。春節的活動內容豐富,是我國最重要、最隆重節日,據記載,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剪紙也是我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它有着悠久的歷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樣式千姿百態,形象普遍生動而受歡迎;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閒暇製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羣眾的美愛好,並藴含着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民間剪紙作為中國本源哲學的體現,在表現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徵,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剪紙從色彩上分,有單色剪紙和套色剪紙。用一種顏色的剪紙刻出來的作品就叫單色剪紙,它如同版畫中的單色木刻一樣,是最常用的一種形式,這類作品顯得十分樸素大方。而套色剪紙則是用不同顏色的剪紙刻出來的作品,這種形式並不常用,但是看起來生動形象。

猜燈謎”是我國獨有的富有風格的一種文娛形式。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然後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

在南方,人們以年糕、元宵、鬆糕、粽子以及魚、肉、蛋、菜為美味。除夕多吃年糕和元宵,“黏”字與“年”字諧音,而“年”字本來是穀物成熟的意思。元宵也叫“糰子”、“圓子”即湯圓,取“全家團圓”之意。年糕多用糯米做成,取生產和生活“年年高”之意。正月初一,人們早早起來,相互祝福,吃黏糕寓意一年收成更比一年好,一年更比一年高。

春節人們通常會貼春聯,增加喜慶,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春聯,起源於周代懸掛在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説,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茶”、“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説:“春聯者,即桃符也。”

春節裏的一些習俗可真有意思,最後,我祝大家新年快樂!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3

孔府年節有一些和民間不同的地方,

臘八。臘八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臘八粥進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户人”中的燒火户在這天專來燒火。支起大鍋,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裏。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粗的,給當差的喝,粥裏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類,喝粥時,一個還給一斤饃饃;另一種是細的,用薏米仁、桂元、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紅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這樣的粥是供內宅,本族以及上供用的。孔府在外面有很多香火院,都在臘八這天派尼姑來要粥,要“盆頭米”。

臨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動中最熱鬧的場面“蒸壯”就出現了,“蒸壯”就是為過年蒸各種饅頭、餃子、糕餅。這時“燒火户”又來燒火,蒸各式各樣的饅頭。

大年三十整夜包餃子。府內到處燃燈、燃檀香末、鋪地毯、院子裏搭綵棚、拉綵帶。午後去報本堂行禮,晚飯後去祖廟辭歲。大人給孩子送“壓歲錢”,裝在紅紙袋裏,上面寫有“長命百歲”的字樣,放在小孩子的枕邊,每人準備一個景泰藍食盒,其中放粘米麪做的如意、小柿子、桔子等物。

除夕夜晚衍聖公還要親自到安懷堂擺供,祭拜白鬍子老神仙,據説孔府中所有的精靈鬼怪都歸這個白鬍子老神仙管。

午夜過後所有的人起來拜天地神。在前上房院子裏用席子搭起“天地樓”。朝各個方向,東、西、南、北、東北、西南、西北,各擺一張桌子,桌子上擺放神的牌位,正中一張桌子上擺天地神牌位。“天地樓”旁,立“朝天竿”,點“天燈”,日夜不熄,一直要點半個月之久。

元旦早晨醒來,先不説話,用手摸摸食盒裏的東西和壓歲錢。起牀後拜廟、拜祠堂、接受僕人拜年。本家來孔府拜年。下午當地“龍燈會”的獅子舞等進孔府表演,孔府的當差和“花炮户”燃放焰火,慶祝新年。

寧陽縣

寧陽縣元旦吃餛飩,稱為“填倉“,黃縣、蓬萊一帶,元旦早起要照虛耗。由女主人手持紅燭,把家中各個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驅逐黑暗,然後將年前以麪粉做成的各種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牀後,要攀着門拴打三個鞦韆,據説可以長得快。有些地區煮餃子時要用芝麻秸燒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升,飯後在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味有“餘頭“。膠東的新媳婦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稱為“札根“。據説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會有離婚和早年喪偶之事。舊時還有初五“送窮“的習俗。當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趕五窮“。曲阜則在初五辦“文曲星會“,初五晚上,學生要到老師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師出題做一篇文章,完成後由老師它焚掉,叫做“文曲星會“。

嶗山

春節期間,嶗山村村鎮鎮扭秧歌、跑旱船、舞龍燈、踩高蹺……熱鬧非凡。元宵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燈節。嶗山沿海的漁村裏,鞭炮齊鳴,漁民在船老大的帶領下來到各自的漁船上送燈,預祝新的一年漁業豐收。

農曆清明節到穀雨期間,是嶗山漁民祭海的時節。祭海時,漁民們在海灘上擺設豬、雞、魚三牲供品,大面饃和糖果,點燃香燭鞭炮,舉行傳統的祭海儀式。祭海的日子裏,純樸豪爽的漁家人用好酒好菜熱情地招待前來觀看祭海的親朋好友,大家一起開懷暢飲。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4

漢族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餈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跳鍾馗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中國人過春節還有掛中國結的習慣。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喬香閣請中國結的習俗,取喬香納福之意;温州人有去自己的信教虔誠祈禱,希望能夠在新的一年裏,與家人一起獲得幸福。其中,多為佛教。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衞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户户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裏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户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鍾馗、秦瓊、敬德)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説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麪,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説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儺舞跳鍾馗、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遊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過春節,燃放爆竹,在門窗上張貼字畫祈福、裝點居所,是這個節日最普遍的習俗。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5

春節時,大勝覺得平時很少與四鄰走動,為了增加一下感情,有必要串一下門走個節。當他把自己的這種想法告訴妻時,她極力反對: 現在的人住在一起誰跟誰聯繫?算了吧!別多事了,鬧不好會惹出事來的。 大勝內心裏一百個不信這個邪,走走節哪能惹出事來呢?真是女人見識淺。於是,決心偷偷地去辦。

大勝從東鄰開始,東鄰男人姓王,是一位警官。一進門,大勝的一句“新年好”? 還未落音。王警官説道:“真稀罕,三年了,您來我這裏可是第一次。常言説的好,無事不登三寶殿。咋啦?犯事啦?告訴你,現在正放着假,找人也找不着。待到過了年假上了班後再説吧!咱可是先説好,一般違規的事我可以管,讓我犯法的事我不辦……” 聽着他喋喋不休風馬牛不相及的話語,我搖着頭出了他的家門。

大勝又上了南鄰,南鄰是單位的張科長,大勝一進門,他不等説話,就欣喜異常地把大勝拉到屋裏:“你是來給我賠禮道歉來了吧?悔過就好啊!我早就知道劉科長不是個好鳥,他誰都整,我也知道你們早晚會鬧翻的,怎麼樣?捱整了吧?想當初,你還和他站在一派。我這個人還是大度的,知錯改錯就好。這樣吧!現在我們就研究如何給紀檢部門寫信告他! 説完,就開始找筆和紙。大勝怕惹麻煩落閒話,沒來得及説走節的事就趕緊逃了出來。

大勝又上了西鄰,西鄰是一位年輕美貌的女教師。好不容易敲開她家的門,她從門縫裏探着頭敵視着。當大勝説清走節的意思時,她冷笑着説道:“走節?哼!算了吧!誰不知道你們男人是屬貓的,想吃腥吧?可惜我不是那樣的人。你就是找的藉口再好,偽裝得再嚴密,我一下子就會把你看穿的!哼!你也不撒泡尿照照,你是什麼東西?還想佔我的便宜,真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登天妄想!請你收起你那野心吧!否則我會告訴你老婆的。”説完, “砰” 的一聲把門關死了。見狀,大勝灰溜溜地退了回來。

大勝在過道里抽了一根煙,穩定了一下煩躁的情緒,又向北鄰走去。北鄰是一位已退休多年的老局長,見了他,我吸取了以前的經驗,趕緊説道:“我是來走節的。祝您新春快樂!因為我先去了東鄰王幹警家,又去了南鄰張科長家,從西鄰才來到您這裏的,所以晚了點兒,望諒解。” 他的解釋並沒有引起對方的好感。他反而陰沉着臉説道:“年輕人,不是我説你,你處事也真沒水平。我可是老領導,你不先給我走節,而是先給他人走節,把我放在最後,看不起人咋的?噢!我明白了,他們都還正上着班有權。但是,你這樣做不怕落個勢利眼的罵名嗎?”聽着老局長批評的話語,我氣惱異常地回到了家。

進了家門,妻正氣呼呼地等着我,一見面妻就暴跳如雷地吵鬧開了:“哎呀!不能活了!怪不得你堅決要走節,原來是別有用心啊!我可是對你忠心耿耿的,誰知道你對我三心二意啊?告訴你!人家女老師可是給我打電話了。他的愛人是現役軍人,你這種行為可是破壞軍婚罪啊,要判刑的!要真走到那一步,我可是要堅決跟你離婚!”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6

照我們家鄉的習俗,春節的開端大約是在臘月二十幾吧,一過臘月二十,家家户户都開始準備過年的物品,孩子們也陸續放了假。歡天喜地的和夥伴們一起玩耍,大人們也忙裏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榮景象。

早晨,家家户户忙開了。人們在門上貼春聯。 “日麗春常駐,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 “ 福 字還要倒貼,就是 福 到的諧音,。春節帖春聯有喜慶、財氣、吉祥之意。”貼完了春聯,人們紛紛在大門口掛起了一盞盞紅燈籠。這紅燈籠不就代表着我們祖國的面貌在日新月異地變化着嗎?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時候。孩子們便跑到大街上看陸陸續續來往的行人,這些人可不是走着玩的,他們有的手裏拿着穀子秸稈,有的'拿着鞭炮,還有的手裏拿着香和蠟燭,他們是要去祖墳上放炮,把老爺爺奶奶請回家過年,這只是一種形式,用來表示對逝去老人的哀思,放完炮後拿着燒着的香便回家了,到家後把香插好就開始上供了。媽媽的廚藝在我們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嚐她為我們準備的豐盛晚餐啦!面對着一桌子香噴噴的飯菜,我們一大家子圍坐在桌邊,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吃完飯後,一家人齊聚一堂開始看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了,晚上八點整,我們全家準時打開了電視機,收看“春節聯歡晚會”。那悠揚的歌聲,使人陶醉其中;那優美的舞姿,使人讚不絕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話,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聲小品,使人開懷大笑……陣陣歡聲笑語盪漾在客廳上空。孩子們和大人們都要看到很晚才去睡覺,那是在守歲。

第二天,天沒亮,人們就要起牀包餃子,聽老人們説,還不能鬧出大的動靜,不能大聲説話,我也不知道那是為什麼,挺神祕的。不一會,天亮了,大部分的人都穿上新衣服去走親訪友給長輩拜年去了。 “噼噼叭叭”,陣陣清脆的鞭炮聲迎來了大年初一,你看,那些年輕的叔叔、阿姨,還有哥哥、弟弟一起去給親戚們拜年。走着走着,他們來到老奶奶家。叔叔一見老奶奶就像跪下給老奶奶磕頭,可是被老奶奶攔住了!“唉,你説你磕什麼頭呀!來塊吃點瓜子,抽根煙!”“不用不用,我不抽煙!”。拜完老奶奶家,他們又去給大媽家、叔叔家拜年!

迎來送往十幾天,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元宵節到了,人們紛紛走上街頭,點花燈、放煙火、玩龍燈、踩高蹺、扭秧歌、跑旱船、打腰鼓,盡情宣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各色各樣的煙花把天空裝扮得花花綠綠的,“禮花”直衝雲霄,“嘭”一聲炸開了,天空頓時變得五彩斑斕,那微弱的火藥卻像七彩花一樣綻放着。可好戲不長,“禮花”從天空中慢慢變淡,變淡,直至煙消雲散;那邊,一股衝擊般的銀光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努力的向上噴着,噴着。落下的便義無反顧跳出了銀光,就好像珍珠成千上萬從空中掉落,給人極美的感覺;“噼噼啪啪,噼噼啪啪”,這震耳欲聾的響聲一定是鞭炮!那熱鬧的的聲音,也足以給20xx增添許許多多的喜慶了。

那邊暖烘烘的,旺火燒了起來,而且愈演愈烈,橙色的火苗上下翻滾,好像在呼喚着什麼,也好像在喜悦地跳舞。人,物,中國,將春節愈演愈烈,帶來了20xx的新氣象!

一眨眼到了年正月十七,春節就結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軌道上,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去上學了。新的一年開始了,人們紛紛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標進發、努力了。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7

迎佳節,鬧元宵,為異鄉之客,不禁緬懷起家鄉四川久遠的元宵習俗偷青。

春節是堂而皇之FB的好時節,好酒好菜對胃構成威脅,久而久之,肥膩感驟生,搞點清淡適口,綠色環保的青菜尤如一股清泉,開胃清腸。並且在四川民風民俗中元宵晚上,看鬥哪家小菜長得爽口青翠順手牽羊代為摘之不算偷,反而是被光顧者的榮幸,來年預兆莊稼必定長勢迅猛,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在農村的廣闊天地裏,青菜蘿蔔等小菜也值不了幾個錢,倘若是看到你人心好,砍幾顆青菜蓮花白(苞菜)相贈,也夠一家人吃上幾頓的。

偷青一詞定格在童年的記憶中是那麼的清晰,時光的隧道帶你回到從前,光榮屬於八十年代的新一代“穿起喇叭褲,跳起國際舞”那是屬於哥哥姐姐們的神氣,流着鼻涕繫着紅領巾的我輩,成了前衞青年的跟屁蟲,指往哪跟往哪,説幹啥就幹啥。

春節是小孩子的天堂:吃喝玩樂盡情開懷。荷包裏永遠裝滿紅苕杆兒沙胡豆;手裏冒煙一扔便響的是“甩炮兒”叩首做揖討要紅包;走街串户吃的是“轉轉飯”;人山人海圖個看耍龍舞獅,穿街走巷數“柳蓮柳”(打連槍兒);追過幾村幾隊看露天電影;一家老小正月上玟祭老輩子;十五元宵吃完就算過完正月間,明朝“大的做生意小的撿狗屢”該幹啥子就得幹啥子去,錯,還有最後一項既刺激又安逸的活動偷青。

初春乍寒,夜裏漂起淡淡霧氣。三五成羣的偷青隊伍有備而發了。我匆匆的拎個菜籃子跟在大哥的後頭,二娃三娃已在鄰居的菜園子開工了。蓮花白,蘿蔔,萵筍,豌豆顛兒(豆苗),也管不了是不是青的,見一樣採一樣。有用背兜的,有用麻布口袋的,有用塑料口袋的(那時還沒有手袋)應用有盡有,五花八門。忙得不可開焦之時,一聲清脆的狗叫,立馬嚇跑幾個膽小的。畢竟是在做偷雞摸狗之事,確實心虛。好在是鬧元宵玩風俗之際,只當適可而止。夜半三更時清點勝利果實,小菜大葱一大堆,無需明日花錢買菜。不想幺妹半路跑脱鞋,李二麻子撕破褲兒之事不可闢免。

物質還不是很豐富的年代裏,人們盡情享受不很豐年但很滿足的天倫之樂,在坐着神六飛船,科技奔小康的今日,物質商品相當豐富滿足的網球時代,人們消費享受歡慶之佘,徒生節日變味的悲哀:平淡化,缺少過節的氣氛,年年過新年,新年只此過。

一方土養育一方人,一定的經濟基礎造就一特定的地方文化。歷史在向前,時代在發展,能夠留下的就是精華。樹時代新風,改革促發展,今天的繁榮富強的大好光景背後,一些極具地方特色的民風民俗正在衰敗,在城市化的進程中被遺忘。

科技知識產生的原動力,猛烈地改變了當代人的生活,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要的同時,卻在極大程度上破壞着我們的環境,資源,是史無前例的。只能無奈的歎息,因為科技的發展如離弦之箭,是人力無法竭止的。回想到八十年代説到情人節來臨和玫瑰花巧克力,可能不知為何物?還不如來幾斤豬頭肉和餈粑實在。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8

漢族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餈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貼剪紙、貼窗花、貼福……

漢族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餈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跳鍾馗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中國人過春節還有掛中國結的習慣。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喬香閣請中國結的習俗,取喬香納福之意;温州人有去自己的信教虔誠祈禱,希望能夠在新的一年裏,與家人一起獲得幸福。其中,多為佛教。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衞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户户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裏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户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鍾馗、秦瓊、敬德)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説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麪,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説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儺舞跳鍾馗、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遊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過春節,燃放爆竹,在門窗上張貼字畫祈福、裝點居所,是這個節日最普遍的習俗。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9

春節到了,大家都回家過年了,我們坐時光機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為什麼過年不叫“過日”或是“過喜”?也許,大家頭上都滿頭問號。

這也是由一個故事引起的,不,應該説是一個傳説。從前,天庭有一隻怪物,有鹿角、蝦鬚、鷹爪、蛇身、魚鰭,這隻怪物到處興風作怪,吃人、吃獸,人見人怕,獸見獸躲,天庭把它鎖在囚房,除夕之夜可以放它出來,神仙們叫它“年”。每除夕之夜“年”就出去吃人吃獸,誰見了它就倒。終於有一天,人們發明了煙花,紅對聯,紅紙。除夕之夜,人們放着煙花點着火把,把房子添上了紅傢俱,紅對聯。這時,“年”來了。可是,紅色刺的它睜不開眼睛,火把烤着了它的尾巴,對聯搞的它滿身都是,人們見它怕紅色,使用紅傢俱扔它,小孩子用火在它身上點煙花,搞的它頭咬尾巴轉圈。年氣憤的回到了天庭,人們就叫這一天過年,有時也叫春節。

春節大家都會包餃子,吃年飯,有時,一些較有錢的人家裏,還會回老家。

我現在在湖南過春,湖南都是一些唱戲的人來表演的。湖南人都是去賣對聯,對聯也是象徵幸福美好。春節大家都去看春節聯歡晚會,大家也會去包餃子。

東北,除夕,首先全家一起祭祖,依尊卑長幼,向宗親三代神主叩首辭歲,隨後舉行家宴,長輩們坐上了首,晚輩團團而坐,取“闔第團圓”之意。飯果必要豐富讓人有充實感,預示來年豐衣足食。飯後男女老少都要徹夜不眠,進行不同的娛樂,最後全家吃餃子,百十個餃子中,只有一個餃子有硬幣,吃到的諸事順遂。

河北:年初一,祭拜天地;年初二,家裏小狗過生日;初三初四,走親訪友,媳婦回孃家;初五,“破五”祭財神;年初六,百無禁忌,出門活動筋骨;年初七,吃麪條;年初八祭玉皇大帝;年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大吃大喝;年初十四,準備鬧元宵;年初十五,吃元宵,看燈火;年初十六,迴歸清淡;年初十七,春節落幕。

我們湖南人,先是去先輩墳上祭祖。除夕,一定會吃雞魚肉三樣,而且得是大魚,大肉!雞要整隻的清燉,要選公雞,燉到後,雞頭立起來放,魚蒸到後,上面撒滿紅辣椒,而且,三十晚的魚千萬千萬不能吃完,要留到初一吃,象徵年年有餘,五穀豐登,辣椒當然是紅紅火火了,初一早上吃點東西后,就可以做米酒了,也叫甜酒。

對了,春節父母親朋友家人都會給小孩子紅包,壓歲錢,傳説是除夕絡繹年的,年就不吃小孩子了。

除夕家宴菜都有自己的特色,舊時北京天津人一般人家家做大米乾飯,燉豬肉,牛羊肉,燉雞,再做幾個炒菜,陝西家宴一般為: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為炒菜和涼菜,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為主。安徽南部僅肉類就有紅燒肉,虎皮肉,肉圓子【歡度春節作文】,木須肉,粉蒸肉,燉肉,豬肝,豬心,豬肚製品,還有各種炒肉片,炒肉絲等,湖北東部為三蒸,三糕,三丸。

佔歲。舊時民間進入新日初幾日的天氣佔本年年成。謂歲後八日,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八日為谷,當日晴,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陽,所主之物不昌。

春節一般以吃年糕,餃子,餈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花生,蘋果,瓜子,糖為主。

春節,你快樂嗎?總之我很快樂。我們要把春節傳下來,它是我們的驕傲!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10

小時候對什麼都不感興趣,除了玩和吃——所以臘月到正月這段時間對我來説簡直是像在天堂。

説這段日子像在天堂,不外乎有兩個原因,一來是每天都能吃到好東西,二來時這段時間內,大人們都在忙着過年,自然就沒有精力管我,留下我和鄰家孩子們瘋玩,而且很多時候大人們回家時都會給我捎幾個小玩意兒。

這段時間裏,外婆通常在家裏包餃子,灌香腸,拌什錦菜。香腸之類的一做就做一大批,凍在冰箱裏,夠着吃一年,而什錦菜卻只有過年才能吃到,因為大人們説什錦菜是由於一的,什麼黃豆芽是如意,薺菜是聚財,芹菜是勤勞,黃花菜是前途似錦,香菇是和和美美,千張是千秋百代代代興旺……我是從來不講究什麼寓意的了,宗旨能吃就行,就這麼十來樣菜放在一起炒,色香味俱全。有時因為菜販子提前回家過年,少了個一兩種菜,外婆就買別的提上,所以年年的什錦菜都有不同的味兒,就有不同的盼頭。什錦菜一炒就是一大鍋,用鐵缸子盛着,從臘月一直吃到正月。

外婆在家裏炒菜灌香腸包餃子,我就在花園裏盪鞦韆和鄰居的小胖墩龍蛋玩。有時,外婆會給我幾個鋼鏰兒,讓我買點小東小西。這錢通常是用來買摜炮的,摜炮外頭用紅紙裹着,裏頭包一點火藥,一塊錢三盒,這是小孩子們最愛的玩具。把這個小炮仗往地上使勁一摜,就“啪”地炸響。最喜歡乾的,就是把摜炮朝電瓶車扔,就在離它不到一寸處炸開,熱的電瓶車驚恐得警報直響,調皮的我們就會慶祝似的歡呼起來。

每每當玩的正盡興時,外婆的聲音那個會就從窗子裏傳出“小玉!來嚐嚐這味兒怎麼樣?”有些需要“大批量”製作的年味兒,她通常先做一些給我嚐嚐,等我點點頭説好吃時,她就又會得意地用南京話自誇道:“嘖嘖,這是頂呱呱!好得一沓帶一抹!”又愉快地給我擦擦嘴,拍拍我的屁股,然後哼着小調套上棉襖淋上小寶帶我去“五條巷”買點小雜貨。

新年即將來臨,小巷子也年味十足。到處都裝點着紅色,就連再小的燒餅攤也掛上了紅燈籠。路邊的小販子們將各種各樣的“金童玉女”“招財進寶”“福“……大大小小色彩鮮豔的貼紙擺在地上,於是路旁邊多了一份如春花般的爛漫。除了賣紅貼紙的,小巷裏還有推着車子走來走去的賣韭菜盒子的,糖葫蘆的,酒釀圓子的……就是平時只能在山西路看到的買糖人的也來了。一時間,空氣中瀰漫着各種小吃的叫賣聲,使這大冬天裏的巷子頓然暖和了起來。

如果巧的話會正好趕上巷子裏頭那家做花生糖,那糖漿的香味能叫人被甜化了,誘人地瀰漫在空中,叫人聞不夠,吸不夠。他們把超好的花生均勻地灑在大砧板上,金黃的糖稀就這麼滾燙地澆上去,不一會兒便凝固成了一整塊,繫着圍裙的大嬸利落地又小心地將其切成薄片,這時的花生糖,脆脆的,還温熱着,入口即化,好吃得不行啊。

年味在臘月裏不斷的預熱升温,到了除夕,我便會異常的興奮,也許是興奮地有點累,我總是熬不過八點就睡了,比平時還早得多!因為睡得早,大年初一總是五點多就醒,不安分了起來,爸爸媽媽總叫我再睡一會兒,可實在是沒法睡了,我悄悄溜下牀,跑到廚房指望灶台,那裏的糖年糕我饞了好幾天了,家裏人總不給吃,説必須留到正月初一,這樣才“節節高”。待到家裏人都起來後新的一年就要在走親拜友中開始了!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在新城市裏過年的次數越來越多,卻越發懷念從前在故鄉老房子裏的年味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yiqianzi/jmwl2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