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1500字作文 >

有關三八婦女節的作文1500字三篇

有關三八婦女節的作文1500字三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八婦女節的作文1500字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三八婦女節的作文1500字三篇

三八婦女節的作文1500字 篇1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遊子吟》充分體現了母親對子女得關心和愛護。是啊,回想這十年來,是媽媽無微不至得關懷,才使我健康得成長。

曾記得是媽媽教我説得第一句話;是媽媽教我寫得第一個字;是媽媽給我織得漂亮毛衣;是媽媽在我生病時晝夜看守在我得身邊;是媽媽給我買大量得書籍,讓我遨遊在知識得海洋裏……媽媽給予我得太多太多,今天,是3月8日,是媽媽得節日,往事一件件得浮現在我得眼前,感動得淚水不知不覺得浸透了我得衣襟。我悄悄地在自制得賀卡上寫到:母愛是偉大得,媽媽,感謝您為我付出得一切,雖然您增添了白髮,但是在女兒得眼裏,您依然那麼年輕漂亮,媽媽,我永遠愛您,在今後得日子裏,我會加倍努力學習,長大後好好地孝順您。媽媽,節日快樂!

雖然三八婦女節只有一天,但是我對媽媽得愛卻會永遠。對媽媽得諾言也會一點點實現。

媽媽,您對我得愛,是一滴滴潤物細無聲得露珠,是一縷縷清爽怡人得春風,是一串串拔動心絃得音符,是一次次感動生命得詩句。它充盈着愛意,傳遞着真情,散發着美得芬芳……這種愛,不需要華麗得事物來點綴,僅是一杯水,一聲問候,便足矣。您是一縷陽光,温暖我得心窩;您是一股春風,撫慰我受傷得心靈;您是一盞指路明燈,照亮我人生得道路。

您不僅是愛得加油站,還是我信心和勇氣得源泉!

記得有一次,我發高燒人都燒糊塗了,淨説胡話,您急得像熱鍋上得螞蟻,直皺眉頭,臉上得汗不停地往下掉。我看見了,淚水像斷了線得珠子嘩嘩地直往下流。您不停地餵我吃藥,為我量體温。一夜都沒閤眼。到了第二天早上,您看我好了點兒,又從街上買來蛋糕、山楂片、米果等我喜歡得食物,又對我問寒問暖,直到我病好了,您才鬆了口氣,可我卻明顯得看到您得眼睛深陷了下去。到了您得節日,我僅僅只是為您送上一張賀卡。您就激動得熱淚盈眶。俗話説: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這不是滴水之恩哪!您那比山還高比海還深得愛是我一生享用不盡得財富!

今天是“三八”婦女節,我想,送什麼好呢?當然媽媽想要得最好禮物是希望我刻苦學習,將來100做對國家有用得人。可媽媽那麼辛苦,一天要做好多事情沒有一點休息時間。我想媽媽回來一定很累了,還要打掃房間。對了,不如我來打掃吧。於是我學着媽媽得樣子,先將物品擺放整齊,書籍歸類並放在書架上,整理牀鋪;然後掃地,擦桌子;最後拖地100板。經過我精心得打掃,我得家又變得整潔、明亮了。

母親啊!在悲傷時,您是慰藉;在沮喪時,您是希望;在軟弱時,您是力量,您是同情、憐憫、慈愛、寬容得源泉。

是母親給了我温暖,給了我親情,給了我生命,給了我整個世界。隨着歲月得流逝,時間得推移,我終於明白了沒有母親得鞭策,哪會有我優秀得學業;沒有母親得一次又一次得激勵,又哪會有我一次又一次得奮起,拼搏。我得成長是以您得衰老為代價得。

今天又迎來了一年一度得“三八”婦女節,可能對你們都十分得平常,可是對我有那麼一些特別。因為這是我在小學期間得最後得一個“三八”婦女節,所以我要有點兒特別得禮物要送給媽。

早上一放學,我就趕緊回到家從我自己得零花錢拿了20元為媽媽買東西。因為和好朋友唐瑜約定在3點半後一起去挑禮物。當3點半得時候,“胡藍心,我來了!”唐瑜走到我家門口大聲説。“嗯!”我趕緊把作業收拾起來,準備和她一起去挑禮物。當我們正準備出發時,媽出來問我:“藍心,你走哪兒去?”“嗯,這是個祕密,一會兒回來你就知道了。”我留給了媽一個密題,便走了。

我們來到老廣場(是我們那兒以前得廣場得地名),看到一個飾品店,便進去挑選,可是裏面得東西都不好看,不是太另類,就是太老土。離開了那裏後,我們又跑了許多地方去看,可是始終沒有看到合適得,稱心如意得。我和唐瑜有些不耐煩了,在走到流霞書店(我們那兒得一個書店)那邊得時候,唐瑜看到了一件禮物,那是一條手鍊,上面到處都是水鑽,説老實話,那根手鍊還是蠻好看得,如果是我先看到我肯定買了。可是我得眼睛沒有唐瑜那麼尖,哎!!一路上,唐瑜一直興高采烈地對我説:“胡藍心,你説我媽看到我給她買得禮物會是什麼樣子!”“我不知道!”我一臉得惆悵。“你怎麼了?”唐瑜這才觀察出我得不正常。“哎,我今天倒了哪門子得黴呀,走了這麼久都沒有找到合適得禮物。”“不要喪氣,一定會找到得!”唐瑜安慰我説。“嗯”我回答到。正當我得耐心快要消磨完時,我在一家飾品店發現了一條項鍊,那是一條水蘭色得項鍊,上面還有一條天使翅膀,中間沾滿了水鑽,在陽光得照耀下閃閃發光。我毫不猶豫地就買下了項鍊。當我和唐瑜都買了自己如意得禮物後,就回家了。

回到家後,我把項鍊拿給了媽,媽一看整個臉上充滿了笑容!

三八婦女節的作文1500字 篇2

人們常常賦予幸福過多的物質條件,結果也許你在苦苦追求這些物質條件的過程中,匆匆的腳步讓你錯過了路邊許多優美的風景。幸福有時很簡單,只要你有一顆善於感受幸福的心,你會發現生活中有許多不起眼的幸福。

我曾仿寫了《幸福在哪裏?》的歌詞,儘管我並沒唱它,但它是我內心真實的體會:“幸福在哪裏?我會告訴你,它不在抱怨歎息中,它不在無聊的閒談裏。它在平凡的工作中,它在巧妙的創意裏。它在一道道温暖的目光中,它在上課時孩子們專注的眼神裏;它在純潔的心靈中,它在善意的幫助裏。幸福在哪裏?我還要告訴你,它在母親的叮嚀中,它在兒子懂事的行動裏;它在愛人欣賞的目光中,它在同事們讚賞的話語裏;幸福在哪裏?幸福在不斷進取的腳步中,幸福在戰勝困難的勇氣裏;幸福在哪裏?幸福在生活的小事中,幸福在人生的智慧裏。”

在一般人看來,教師本就生活清貧,社會地位不高,工作忙忙碌碌,壓力山大,何談幸福?城裏教師尚且如此,何況條件艱苦的鄉村教師呢?我想:與其整天煩悶難熬,怨天尤人,度日如年,於事無補,倒不如把每一天當做人生的最後一天來過,這樣,你會很珍惜眼前擁有的一切,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工作,好好地做人,好好地對待家人,好好地孝敬父母,不讓生命有一點遺憾。你會拓展生命的寬度,讓生命增加一抹抹絢麗的色彩。你會變得更加自信,你的臉上會常常掛着迷人的微笑,你的身心會越來越年輕……

我曾經跟同學交流時戲謔我現在的生存狀態:“兩棲動物”——週一至週五住校,週末回城度假。還笑稱我過的是半隱居生活。雖然縣城的的老師工作家庭兩兼顧,物質文化生比我們豐富多彩,可對於個性好靜的我來説工作之餘能獨處一隅,無人攪擾,環境幽靜,空氣清新,有書、電腦、電視為伴,出門見到的是活潑快樂的學生,恭敬地一聲“老師好!”的問候,雖清淨但不同於離羣索居,我很習慣也很享受這種生活狀態,既免去了整天呆在城裏的枯燥單調,也省去了週末去郊遊爬山的調劑,還可以通過週末閒暇陪家人逛街,看望老母,做一頓美味犒賞自己,這樣的“兩棲”生活我很享受 。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雖然我的教學中有不盡完美之處,甚至是遺憾,但大多數情況下,憑着自己的知識積澱,嫻熟的表達,靈活的駕馭課堂的能力,面對着一雙雙稚嫩、渴求知識的眼睛 ,一張張微笑陶醉的面容,我由衷地感到快樂、幸福。

我的學校住所破舊、簡陋,裏頭的陳設灰暗、單調,但我把它收拾得簡潔、舒適、温馨、實用,我住在裏頭絲毫沒有降低幸福感,吃飯時打開電視或收音機,瞭解新聞時事;鍛鍊或娛樂的時候打開QQ音樂和音響,熟悉的旋律響起來,喜歡的歌我就跟着情不自禁唱起來,富有節奏的音樂我就舞起來,這時,身心放鬆,我覺得比健身房更自由,更自在。

讀書更是我半隱居生活的重要內容。宜人的夜晚,院外蟲鳴聲聲,而我這時很喜歡靠在牀上,打開書,我最陶醉的一天就在這書香中慢慢落下帷幕。書香中餘秋雨的《文化苦旅》讓我神遊於祖國的許多名勝寶地,驚異於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書香中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大師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以魔幻的想象,寫出了拉美的歷史和孤獨,讓我流連忘返;蕭紅的《呼蘭河傳》讓我看到了蕭紅的寂寞和孤獨,蕭紅對當時東北小鎮的真切描摹,對呼蘭河百姓的善良、愚昧、麻木的深刻精準的刻畫,讓我驚歎她的才華,更為她的遭遇和早逝同情和惋惜。白落梅文字的清淡、簡省讓我百讀不厭;王小波的 《黃金時代》充滿着睿智、理性的光芒。作品粗野中寓含荒謬,荒謬中不無理性,理性中浸滿幽默,幽默中沾滿譏諷,譏諷中蓄滿批判,不愧是中國的喬伊斯和卡夫卡。餘華的《活着》既像一個寓言,也像一部史詩。跨越了從民國初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這一段動盪不安、波瀾壯闊、改天換地的中國現代史。福貴的經歷代表了經過那段歷史的億萬中國人的經歷。人生就是一部悲喜劇,活着的意義就是去經歷、去體驗人生中的箇中滋味。

週末在家,我會把家裏收拾整潔,然後會去超市或菜市場採購,回家做一頓營養豐富、色香味俱佳的營養大餐,如紅燒帶魚、可樂雞翅、啤酒鴨、香菇燒雞、醬爆肉、水煮魚等等犒勞自己和家人。我還會擠出時間,去老家探望老母,為老母做做家務,陪她聊聊家常,看着她身體精神俱佳,我也帶着一份喜悦滿意而歸。

生活是個調色板,我們要把自己生活的色彩調配得美麗動人 ;生活也是七絃琴,我們要善於撥動協調的音符,奏出動聽的旋律。

三八婦女節的作文1500字 篇3

打從記事起,就是在媽媽的細語叮嚀聲中長大。那時媽媽年輕能幹,還是方圓百里的大美人,在以侍奉孔夫子為聖人的那個年代,外婆家隔壁就是一所讀着之乎也者矣言哉的私塾學校,悟性不低的母親居然隔牆學藝讀了四年私塾,老師便是那個滿腹文才的大哥哥。一個鄉下女子,能看書識字,吟詩作文,這在當時來説可算是一件令人矚目豔羨的事。我不知道母親的少女時代是否也曾有過雨濕鞦韆幾回首,芳心暗許千千結的初戀,和終於還是懷抱錯錯錯的遺

打從記事起,就是在媽媽的細語叮嚀聲中長大。那時媽媽年輕能幹,還是方圓百里的大美人,在以侍奉孔夫子為聖人的那個年代,外婆家隔壁就是一所讀着之乎也者矣言哉的私塾學校,悟性不低的母親居然隔牆學藝讀了四年私塾,老師便是那個滿腹文才的大哥哥。一個鄉下女子,能看書識字,吟詩作文,這在當時來説可算是一件令人矚目豔羨的事。我不知道母親的少女時代是否也曾有過雨濕鞦韆幾回首,芳心暗許千千結的初戀,和終於還是懷抱錯錯錯的遺憾,默默地嫁給了我父親,但在我的少女時代卻常聽到媽媽低吟着:“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的句子,因此,從小我便咿呀不清地學説着:自古紅顏多薄命的感歎。由少不更事到漸漸長大,開始有些明白了媽媽內心的孤獨與悽苦,朦朦朧朧的一種母子情愫,使我成了媽媽忠實的聽眾。

隨着我和姐姐慢慢地長大,媽媽的臉上開始露出明靜的笑容,在這笑容裏我看到了一種女人的自信,那是母愛的'希望之光,替代了那雙眼睛裏霧水般的憂鬱,媽媽不再對着春夜秋雨多愁善感地吟歎不已,而是燈光下一邊督促我和姐姐背書和做習題,一邊飛針走線地為女兒編織新衣鞋帽,嘴裏不停地給我們講着古人刻苦求學成才的故事,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我們的身上。那時候的媽媽簡直象是換了一個人,父親的沉默寡言成就了母親的能言善辯,無論走到哪裏,媽媽的能幹與口才總是讓人們刮目相看,鄰里鄉親以她為美譽,而媽媽卻以我們為驕傲,她要把我們培養得出色起來,以示她的能幹。而我和姐姐在這份沉重的母愛面前並未感到壓抑,猶如破土撥節的春筍,一副自然生機的狀態。

母親熟讀三國,也精於用人之道,記得她不止一次地給我們講述孔明揮淚斬馬謖的那段故事,所以姐姐在她嚴教慈導下,冬練四九,夏苦三伏,終於成了遠近聞名的女工巧手,大概就是現在的出得廳堂進得廚房的那種吧,當地的名望之家均以能娶到姐姐為榮呢。而我,隨着學業的升級,母親漸漸力不從心,在那些數理化習題面前,她再也不能象小學時輔導得那麼得心應手了。但母親會用古人的故事來鞭策我如何頭懸樑,錐剌股,那些窮得無錢進京趕考的書生,終於點中頭名狀元的故事竟然令我牢牢記住在心底,幼小的夢裏都想成為孟麗君。身為母親的女兒,怎敢不優秀呢。也許,正是母親深諳用人之道,才不會象孔明那樣等到痛失街亭後再揮淚割愛已晚矣。

母親有一顆博大的胸懷,寬厚待人,我看到愛在母親的心中昇華,她已不再在狹隘的情愛裏苦苦徘徊,這種愛向更深廣的地方走去:在那個沒有兒子便是無後的年代,叔叔堅持要把二弟過繼到我家,母親的確猶豫了一陣子,她並不是怕苦,而是養一個孩子容易,而培養一個人才很難,終於母親還是接受了這個與我家有着血緣與親情的弟弟,答應過的事,母親絕不含糊,親切教導,盼子成才,如同已出,要強的母親是不會讓鄰里鄉親説長道短的,她也要讓弟弟和我一樣,讀同樣多的書,受同樣的教育,如今,看着優秀出色的弟弟,我不得不為母親的成功喝彩。母親是我們的驕傲,她至少在用人之道這一點上比孔明還聰明的。

冬去春來,幾度風雨滄桑,母親終於不再精明幹練地叱吒風雲了,她老了。老了的母親開始由那時的諄諄教導變成嘮嘮叨叨,而長大的我們一個個地飛走了,象時間那樣匆匆忙忙得沒有一分半秒坐下來聽她口齒不清地喋喋不休。

回家過年的時候,我愕然發覺,母親,真的老了。在家人厭煩的眼神裏,在媽媽已不顧旁人的暗示而顧自訴説時,我悲哀地讀出了一種孤獨,空前未有的孤獨。或許孤獨也是一種宿命,就象母親年輕時從孤獨裏走來,如今在生命的盡頭又回到孤獨裏去,心開始一陣陣地疼痛起來,也不禁陷入深深的懺悔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yiqianwubai/098yr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