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1200字作文 >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精選10篇)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精選10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精選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精選10篇)

清明節的作文1

季節就像一把記憶的鑰匙,一次又一次地開啟了我童年的回憶。這個寒冷的冬季已經過去了,又到了那萬物復甦、草長鶯飛的春天。我知道,清明節即將來臨,這使我又想起了記憶中的那次難以忘懷的清明節。

小時候,每逢到了清明節,媽媽總會帶着我來到紹興老家去上墳。我依稀記得,我跟着媽媽和外公外婆到鄉下去。我們乘着汽車一路顛簸了幾個小時,還走了好長的一段路。歷盡了千辛萬苦,我終於跟着大人們來到了兩個土包前。當時的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樣子像是小山坡,還像在幼兒園裏用沙子堆成的“珠穆朗瑪峯”似的……

到底是怎麼啦?我看到外公和外婆先是仔細地把土包上的雜草拔乾淨,接着又將帶來的一些水果和菜放在那兩個土包前面的石板上,嘴裏還不知在小聲嘀咕着些什麼,大家的神情都十分嚴肅,氣氛也是那樣的沉默。“呵呵!”不懂事的我覺得很好玩,忍不住笑了一聲。可是不知為什麼,只見媽媽生氣地看了我一眼,還讓我對着這兩個土包拜兩下。“為什麼呀?”我當然不樂意,這是什麼東西呀,又為什麼要拜呢?可是,我見媽媽好像不太高興。我覺得很是奇怪,不知道媽媽為什麼會這樣。“媽媽,這兩個是什麼東西呀?”我奇怪的問。只見媽媽神情嚴肅地看了我一眼,接着輕輕對我説:“這兩個小土包裏埋着媽媽的爺爺和奶奶。”“媽媽的爺爺奶奶?”我心裏頓時覺得很難過,媽媽的爺爺奶奶為什麼會埋在這裏的呢?年幼的我,彷彿什麼事情也不懂。但是最後,我卻還是毫無怨言地對着墳墓拜了兩下,因為我知道,媽媽心裏也很難過,儘管我很是不解。

回到家後,我將埋在心裏的疑惑通通對媽媽説了出來。“媽媽,為什麼今天你們要這樣啊?你的爺爺奶奶又為什麼在兩個土包裏呢?”我問媽媽。媽媽沉默了許久,對我講述了她小時候的故事。原來,在媽媽小時候,爺爺奶奶對她有着深深的愛。媽媽一個星期才回家一次,可每次回家,爺爺奶奶都會將他們保留已久的最好吃的菜帶給媽媽吃,而他們自己卻十分省吃儉用。有一次,他們為了將一塊餡餅留給媽媽吃,由於時間放得太長,餅都發了黴。可是,卻只好冒着風雨將餡餅送到媽媽的學校。媽媽雖然沒有吃這塊餅,但心裏卻是那樣的感動。……聽完了媽媽的故事,我終於知道,媽媽為什麼如此敬愛他的爺爺和奶奶了,但是我還是不懂,媽媽那時候為什麼沒有東西吃呢。現在,我明白了。

我的爺爺奶奶也從小陪在我的身邊,時時處處關心着我、愛護着我,處處都為我着想。我呢,也對爺爺和奶奶有着很深厚的感情。我想,媽媽一定也跟我一樣愛他的爺爺和奶奶。

隨着我年齡的增長,我已漸漸開始懂事起來,我懂得了許多,我也知道了小時候的所有的疑惑。每當我想起小時候的這件事,我都會不禁覺得當時的我是如此無知。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即將來到,這是一個充滿生機的節日,又是一個懷念親人的節日。正如杜牧的《清明》中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更是我最難忘的節日。我知道,這次清明節,媽媽還是回去紹興看望爺爺和奶奶。到時候,我一定也會誠心誠意地跟着媽媽一起去上墳,我也要向媽媽的爺爺奶奶獻上我的那一分誠心。

清明節的作文2

春風拂煦清明節,踏青祭祖念先人。每逢清明時節,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客居他鄉的人紛紛趕回家鄉,緬懷先人寄託哀思,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庭共同記憶。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人們又稱它為踏青節,祭祖節,掃墓節,掃墳節,鬼節等。除了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習俗,許多地方還有放風箏,插柳枝,等習俗,為節日增加了許多歡樂的氛圍。

我生在農村,在我的家鄉,清明節也有許多習俗。仍記得小時候,村子裏有一個殘疾但手巧的老爺爺,他住在離我家不遠處的一個陰暗小房子裏,房子裏堆滿了他扎的紙房子,紙電視等,堆的好高好高,長短不一的掃帚杆散落一地。我常常跟着爺爺去他那裏坐坐,爺爺陪他聊天,而我就自己在旁邊擺弄他扎的五顏六色的紙房子,很是精緻。每臨近清明節,老爺爺就開始忙活起來,一個又一個漂亮的小樓從他那雙粗糙而又靈巧的雙手中完美編制出來。小樓雖多,但樣式從不一樣,還有那電視機,簡直跟真的一樣,有時候我差點戳下假的但又逼真的按鈕,看我喜歡的動畫片呢。

在清明節前,爺爺奶奶就煮一大塊豬肉,買一些燒紙,用一張嶄新的毛爺爺在燒紙上象徵性地印下許多印子。清明節當天,一大早起來就看到門上插了柳條,桌子上放着爺爺奶奶準備的豬肉,水果和饅頭。爺爺奶奶在地上點兩支蠟燭,拿出一部分印有毛爺爺印子的燒紙燒掉,説着話好像在和已故的親人聊天一樣。每到這時候,我總會感到異常害怕,但不久這種感覺就煙消雲散了。

到了傍晚,晚飯前,各家各户都會在籃子裏裝上吃的,蠟燭,鞭炮,抬着在老爺爺那裏買的紙房子,帶着鐵秋去墳地上墳添土。家鄉的習俗,女人在清明節是不能去墳地上墳的。在我的記憶中,爸爸有次帶着年幼的我去了墳地,我只知道那是我記事以來唯一一次在清明節上墳。依稀記得我在太爺爺墳前瞌了頭,沒敢説一句話。

小時候的我貪玩成性,一般吃了晚飯和小夥伴一起玩好久才回家。但在清明節我出家門會有一絲害怕的感覺,好像離開家就失去了保護的屏障。我們稱清明節為鬼節,據説當天晚上鬼魂都會來到人間,但它們害怕紅色的東西,身為孩童的我對這個説法深信不疑,每到這天我會穿上紅襪子我才安心。但小夥伴們每每在我身後幽幽地説鬼來了的時候,我仍然害怕的不知所措。

清明節正是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節,放風箏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家的雜物間裏仍然保留着一個破舊的爸爸給我扎的風箏,小時候爸爸教我放風箏的歡樂畫面扔深深烙在腦海中。風箏飛在天空,我們心中的煩惱也隨之飛去。

除了放風箏,幾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個自己編織的鞦韆。午飯過後,抱着自家的的鞦韆到樹林裏,綁在樹上綁結實了。大人們坐在鞦韆上聊家常,我們這些孩子們就在空地上做遊戲,玩夠了,跑累了,就坐在鞦韆上搖起來。

如今,我已上大學,遠離家鄉。小時候和小夥伴互相以鬼來惡作劇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和小夥伴一起做遊戲的畫面也漸漸模糊。遠居他鄉的年輕人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業,有的在清明節也沒時間回鄉祭祖,看看父母。如今的清明節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祭奠先祖,清明節也成為兒女們回家看望父母的機會。

這就是家鄉的清明節,平平凡凡的清明節。

清明節的作文3

“寒食雨傳百五日;花信風來廿四春。”

又是一年清明節到來,清明節作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有各種習俗,這一天大家都在進行各種活動。

我來到外公家,外婆正在製作清明果,看着就叫人眼饞。我和媽媽去洗完手後,也就參與進去了。

前部分由於我笨手笨腳的,也不會做,就在旁邊記着做法:先準備各種味道的清明果餡;再把艾葉用熱水焯,壓出苦汁,後又放入涼水沖洗,反覆兩遍;然後加一點調料,將艾葉在鍋裏煮爛。

然後我便可以動手製作了,將艾葉連汁一起和糯米粉反覆攪拌、揉勻。之後再將其搓成條,分成很多小塊,將餡填入,最後便可以按自己的意願捏成各種形狀了:外公外婆都將其捏成餃子形狀,我不斷嘗試,總算有一些餃子的形狀了,到後來,一個比一個好。外公外婆也都誇我聰明,我都不好意思了。

之後我又繪聲繪色地講述了我在網絡上查詢的關於清明果由來的傳説:

沒多長時間,清明果便蒸好了,我挑了最喜歡的芝麻味,也許是自己做的吧,特別好吃,特別香,心裏也特別高興。

空飄起雨點。彷彿一個個調皮的孩子,大的小的在空中斜斜地密織着,朦朧了視野,也朦朧了人心。清明節也是個朦朧的時節吧?掃墓、踏青,落淚或欣喜,其實我們緬懷失去的,又追求新的是否矛盾呢?

冒着雨,坐上車出發去掃墓。車窗也成了一片朦朧,透過它向外望去,一片綠的,一片紅的,一片黃的,模糊的顏色上加了一層灰。看到形狀卻看不到輪廓,景物正如心情一樣淡雅。隨着一點點事物地逝去,目的地也越來越近。堵車了,是的,這一天所有人都不由自主不約而同地奔向一個目標,一種思念。下車步行,道路是泥濘的,鞋子被迎面而來的雨滴弄得潮濕,望着遠方的小土堆,土黃色的泥土,高低不平,有一個巨大的窪地,蓄積了一大潭清水,呈現着淡青色。人頭攢動,各種雨傘像是花朵,是這個朦朧的夢中唯一的鮮豔。也有沒打傘的人,頂着雨,潮濕得溶進了景物之中。

走進墓園,一塊塊墓碑林立,大理石莊嚴肅穆,鴨子在清水中雨中成羣地遊動,拔動人們的心絃,是不是一種前奏?打着傘,鞠躬三次,心中卻是一片空白,並不是對離去的人不想念,只是想更加堅強,老人落淚了,抽泣或默默地哭着,他們的追逐即將停止。我望着他們的皺紋,蒼白的臉上紅腫的雙眼,蒼老的背影,那些還沒有刻完的墓碑,等待和自己相伴一生的人,死後再去長相廝守,也許恍惚之間明白了清明節的真諦。

清明一如既往不變的追尋。離去的人找到了最安靜的歸宿,緬懷他們就是回憶過去,尋找自己原來的方向與目標,也許是一種停歇整理心情後再決絕地走下去。

那麼還是為了更好的明天,還是為了追尋未來。在眼淚凝聚的那一瞬間忍住並停止傷痛,過去和懷念並不是為了沉溺,還是為了更美好的明天。讓這場雨撫慰你並清洗你,因為明天還有更加漫長的路要走下去。我們的目標仍舊在心中從未丟失。清明,是休息而不是停止。總有一天要比現在更加努力地走下去。

清明節的作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杜牧寫的清明古詩。

今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説:“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説:“誰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樣。”媽媽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個字都不敢説了。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媽媽的懷裏,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説:“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麼好怕的。”媽媽説:“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説:“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的人,可現在為什麼這麼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若的禍,那是我六歲的時候,我再玩的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當時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鄰居看見了我這副得性,馬上告訴了我爸爸媽媽,我爸爸媽媽聽了害怕極了,連忙把我送到醫院裏包紮傷口,從那時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時候聽到鞭炮聲就怕了。

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着爸爸媽媽的樣子,先鞠躬,再説些什麼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説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説:“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才對的起父母“我知道我這樣只説説不做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最後,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裏,然後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説:“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着火嗎?”他們説:“當然怕啊!但只要小心點就行了。”

回到家中,爸爸拿出幾個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説:“我從來沒做過“清明果”,所以,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難吃很多。”我嚐了一口,我覺得不好吃,可是我還是吃了下去,因為我相信爸爸下次一定做得更好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歎,令人振奮,這裏面藴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又被稱為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聽風聽雨”當然是指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又一年清明節,你在緬懷着誰?

清明節的作文5

今天是清明節,説好了今天要上山去掃墓祭拜先輩的,所以我早早就起牀洗漱了,做好掃墓的準備。

爸爸媽媽比我起牀得更早,他們早就將要去祭拜的東西放一個大籮筐裏。“酒,有;蛋糕,有;香,也有;紙,還有;香蕉,準備好了,蘋果,也準備好了;蠟燭……”我故意一樣一樣的大聲地數,媽媽也樂得旁邊看我數。“好,準備齊了,我們向山裏出發了!”我叫道。我前邊引路,爸爸挑着祭品跟後頭,媽媽也一併隨行。

剛出門,就覺得不大對頭,滿天的烏雲,那一朵朵黑沉沉的雲彷彿是吸滿水的大海綿,飽脹得就要滴下來似的,難道老天爺也是有靈性的,要祭拜了也非常傷感?我也不禁擔心起來,對媽媽説:“看來,天要下雨了,真是麻煩。”媽媽説:“是啊,不過東邊的天還好,比較亮。我看了天氣預報,説今天只是雷陣雨,應該不會那麼早下吧。走,快點,我們去叫上你奶奶。”奶奶今天也要一起去祭拜,她自己一個人住村子東頭。我們走向奶奶家。進了奶奶的房子。咦?怎麼奶奶不家呢?我叫了起來:“奶奶,您哪裏?”從後面的菜園傳來了奶奶的聲音,原來,奶奶田裏種菜啊!媽媽也趕緊走去幫忙。真是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啊!三下五除二,奶奶媽媽匆匆忙完,我們就去墓地掃墓了。

我們來到墓地。啊,這裏的景色真美啊!羣山起伏,連綿不斷,那遠處的山峯上還繚繞着淡淡的雲霧呢,峯頂若隱若現,彷彿是天上的仙境。山上樹木茂盛,滿眼的葱綠,像是給山上穿了一件綠色的連衣裙。山腳邊那不知名的野花,不正是給裙腳鑲上了花邊嗎?再看看近處的小草,草尖上掛滿了晶瑩的水珠,是不是昨晚做了個美夢流下的羞澀的眼淚啊。聽,還有清脆的鳥鳴聲,一唱一和,是不是歌頌這裏的美景。我情不自禁的張開雙臂,做擁抱狀,大喊:真美啊!惹得一旁的爸爸媽媽都哈哈大笑。

我們結隊走到爺爺的墓地,放下祭品。媽媽對我説:“熙熙,你和妹妹先到那邊去玩,讓媽媽和爸爸好好除掉這些雜草。”説完,媽媽和爸爸就開始動手拔草。爸爸將較大的樹木砍倒。我問爸爸:“為什麼要砍倒呢?這不是濫砍亂伐嗎?”爸爸笑着説:“這不算是濫砍亂伐的,墓邊的樹要砍掉,就像家裏打掃衞生一樣。要不砍掉,到時連墓哪裏都找不到了。”我點點頭,閃到一旁,和妹妹一起坐木板上玩手機。過了一會兒,墓地清掃乾淨了,奶奶把東西擺好,插上香,點着火,又手合一放胸前,嘴裏唸唸有詞,也不知説什麼。我見了忙把手中的手機放下,問爸爸,奶奶念什麼。爸爸微微一笑,擺擺手,意思是叫我這時候不要説話。五分鐘左右,奶奶唸完了就叫爸爸去放炮燒紙,然後也招呼我也去拜四拜,説是許許心願,那些列祖列宗會保佑我的。我聽了,半信半疑地照做了。我是希望我們全家幸福如意,我的成績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

我們許完願,就開始放爆竹了。那劈啪劈啪的聲音山裏顯得格外的響亮,連小鳥的聲音也停止了,樹木也站立不動了。

天,又下起雨了,我們不得不趕緊收拾東西回家。一路上,我們還看見了很多人也來掃墓呢,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啊!

清明節的作文6

又是一個清明,又是一個多雨的時節。

天空中飄着零星的小雨,我們踏着沾滿水珠的草葉兒,沿着彎彎曲曲的田埂,來到了墳地。

我們第一個拜祭的是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在我出生前已經相繼去世,他們的經歷我只能從爹媽姐姐姐的口中知道,他們最大的輝煌是養育了有三兒三女,以致繁衍了眾多的孫子、孫女、重孫、重孫女。爺爺是個勤勞而又老實巴交的農民,奶奶是一個善良能幹的女人。姐姐和我説得最多的是奶奶的重男輕女。媽媽在生了四個姐姐之後終於有了第一個男孩——我的哥哥。把老太太給樂壞了,顛着小腳從大爹家往我家趕,路上還摔了一跤。哥哥是在她68歲出生的,所以哥哥的小名叫“六八子”,小時候還留着小辮兒。在奶奶彌留之際,姐姐、哥哥到她的病榻前看望她,姐姐們叫她,她理也不理,她的眼睛只是盯着哥哥,用她的手輕輕的一遍一遍的扶着哥哥的臉。

爺爺的三弟、三弟媳和爺爺奶奶安息在一個小山頭,拜祭完爺爺、奶奶,我們來到他們的墳前。我的三爺爺是個讀書人,這説明在下江南之前,祖上還是有點實力的。三爺爺做過館,也在鎮上開茶館多年。懂得一些中醫,書法在一方小有名氣,寫一筆漂亮的柳體。我曾經看到他在過年的時候給人家寫的“福”字,寫了十來張,大小和筆畫一模一樣,象是印出來的一樣,疊在一起,從上到下,沒有絲毫的分差,可見功夫了得。大大小小的人都叫他“先生”。聽三爺爺説,日本人佔領南京以後,老三團的新四軍在橫山建立了根據地,山上的人到鎮上活動,就把他的茶館當作聯絡點,也把他發展成為了聯絡員,給新四軍送情報,打打掩護什麼的。和《沙家浜》描寫的春來茶館很是相似啊!三爺爺和三奶奶沒有子嗣,我三叔就過繼給了他們。

太奶奶和大爺爺的墳在另一個小山頭。太奶奶在山的最高處,,緊靠着她的低一點的墳頭,就是大爺爺的。不知什麼時候,太奶奶的墳上長出了一顆樟樹,一年四季,青枝綠葉,現在已經有水桶那麼粗了。他們去世得更早,但父輩們向我説得最多的就是有關大爺爺那段夭折的愛情故事。也是因為他,我們的祖上才會背井離鄉,來到了江南。父輩們向我説得都是些零散的事情,我也不敢枉加揣測。大致是:當年大爺爺和一個富家女定了親,但女家想悔婚,而女孩是願意的,他們那時行“搶親”,太爺爺,大爺爺約了同族的人就去了,誰知女方早有防備,請的人更多,人沒搶到,雙方動手傷了人,於是對簿公堂。女家有權有勢,祖上輸了官司,太爺爺冤死在牢裏,家裏的家當因為官司而弄得一無所有。每説這件事媽媽總喜歡引用這句話:“我們這是雞蛋往石頭上碰啊”,是我奶奶説的,算是對這件事的一個總結。所以太爺的葬在了老家,這裏只有太奶奶一個人,好在有他的幾個兒子陪着她,和她捱得最近的就是我的大爺爺。這件事情之後,他沒再娶親,雖然聽父親説,大爺爺非常能幹,對人也非常好。

在祖輩們安息的小山前,是幾隴田,再就是我們的村莊。我想我們都是在這些先人關注的目光中長大,再從這個村莊中走出的。我們給他們祭拜完之後,下了小山,當我回首的時候,我看到那一座座墳塋被那濃濃的雨霧籠罩着,已漸漸模糊……

清明節的作文7

記得五年前,第一次拿到祖父舌癌的化驗報告單時,我從醫院裏出來,淚流滿面地騎着自行車穿過市中心那條最繁華的人民路,街上川流不息的人們用怪異的眼光看着我,卻不能感受到我心中那種巨大的悲痛。那時候,整個世界像是被誰按了靜音鍵一般,除了自己的抽泣聲,一切都變得死一般的寂靜。而在2xxx年的秋天,祖父駕鶴西去,我坐在黑夜裏用一些力不從心的文字去總結祖父一生的時候,眼裏卻一滴眼淚都流不出來了。

在我記憶中,祖父瘦瘦高高,威嚴中透着仁慈,嚴肅中帶着和善。祖父在小鎮上任教的時候,每天清晨都會拿着那個寫有“為人民服務”字樣的搪瓷杯去集市上買豆漿。祖父一路走過去,用他沙啞的咳嗽聲喚醒小鎮寂靜的清晨。鎮上幾乎所有的人都認得祖父,見他來了都會讓他先買,店老闆總是盛得比別人滿一些,而祖父在最後付錢的時候總是會多掏一分兩分。説實在的,在我的記憶中,早年的祖父也就只剩下這麼一點印象,我一直都不知道祖父曾擔任過解放後梅江區校的第一任校長,而且還當選了浦江縣第一至三屆人大代表、蘭溪縣第四屆人大代表,所有這些都是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看到那些發黃了的證書和獎狀才知道的……

祖父退休後又應邀去過好幾個學校,為他們管理一些基建項目,像一塊燃盡了的木炭雖然沒有激情的火焰卻仍然發揮着餘熱。回到村裏後,又一直熱心於村裏的公益事業,沒有一次不是帶頭捐錢捐物的。後來的舌癌手術割去了差不多1/5的舌頭,説話的時候顯得有些口齒不清,這使得本來就沉默寡言的祖父話更少了,更多的時候他只是點個頭,或者發出一些鼻音來表示自己的看法或態度。

祖父是在xx年5月1日再次入院的。在這之前,他曾多次表示過疼痛,可是一直沒有去複查,以為只是一般的淋巴疼痛,自己到藥店裏買一些止痛膏貼着,以減輕疼痛。特別是在xx年的秋天祖母去世後,祖父形單影隻,生活中缺了個伴,身體也日漸消瘦。在大家的一再勸説下,他才同意來蘭溪治療。

醫院初步診斷是腫瘤轉移,要入院治療。鑑於祖父年紀大,再做手術風險太大,於是採用化療。到第三次入院化療的時候,祖父臉色蒼白,身體瘦得差不多隻剩一副骨架了,護士打吊針的時候都找不到血管了。由於淋巴的疼痛,祖父已經沙啞得説不出話來了,曾經好幾次他向護士要來紙和筆,寫字給她們看,紙條上寫的卻是:請把我的講話醫醫好!

祖父最後一次出院的時候,臉上煥發着孩子般的天真與喜悦,他跟同室的病友們一個個點頭微笑,向護士醫生們報以感激的笑容。在汽車離開的剎那,祖父向身後陽光下的那座住院大樓投去最後深情的一瞥,或許,祖父那時就已經知道自己不會再回來了,他在心中默默地向他所熟悉的一切作最後一次的告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站在祖父的墳前,遠處的青山,近處的田野,漸漸變得模糊起來了。眼前的一切似乎都是那麼的熟悉,好像剛剛祖父還在給村裏人寫着春聯,還在告誡村裏年輕人別把垃圾往清澈的小溪裏倒,還在為村裏修繕祠堂用心操勞……一轉眼之間,祖父就已駕鶴西去,消失得無影無蹤,像雨中的水汽,無論我怎麼抓,都已經抓他不住了,空留下一片潮濕在掌心。

清明節的作文8

過去的清明節是值得懷念的,因為清明節有着多重意義。

首先清明節是天氣轉暖的標誌,在過去沒有供暖條件、沒有保暖衣物的情況下,冬天是漫長難熬的。那時候人們脱了棉衣就是單衣,沒有適合春天穿的毛衣絨衣等,所以春天的温暖是人們最期待的。俗話説“清明斷雪穀雨斷霜”,過了清明才是真正的春天,人們可以脱掉纏繞了一個冬天的笨厚棉衣,一身輕鬆沐浴陽光。此時春暖花開,燕雀歸來,記得有一句諺語是:一百五,燕子來到青州府,説的就是清明前後。走出家門,楊柳吐綠,春風拂面,那春花柳帽的童年,至今記憶猶新。田野裏麥苗返青,野草野菜陸續長出,給人們帶來了希望。布穀鳥聲聲啼叫,提醒人們勿忘農時,適時播種,於是人們出欄備糞,整好土地,準備播種高粱、穀子、地瓜了。“九九八十一,家裏做飯坡裏吃”,正是對春播大忙的生動描繪。休閒了一個冬天村民們,脱掉棉衣,開始了新一年的耕耘,美好夢想從此開始。

對孩子們來説,清明節是一個值得期盼的節日,因為過清明節能吃到雞蛋,喝高粱米飯,那時生活困難,吃穿都不能滿足,能吃個雞蛋,喝上高粱米飯是一年中最大的奢望。記得小時候每逢清明節,母親都會煮上雞蛋,分給我們,但都捨不得吃,裝在口袋裏拿給小夥伴們炫耀一番後才吃掉。“打一千罵一萬,清明吃頓蜀黍飯”,大概的意思是,那時候家家孩子多,生活艱難,孩子不聽話時,難免被父母打罵,但過後又很後悔。清明節熬上一鍋高粱米飯,讓孩子們盡情喝個肚兒圓,也是父母對孩子們的一種補過。記得紅彤彤的高粱米飯盛滿碗時,孩子們的眼睛就會瞪得滴溜圓,於是,喝了一碗又一碗,那種香甜的滋味似乎比今天的大魚大肉還香。

清明節打鞦韆據説是由古代屈原的故演變而來的。那時候家家都會在自家院內打上鞦韆,供孩子們玩耍。生產隊時,村裏會搭上很高的杆鞦韆,讓青年們比賽盪鞦韆,一般是兩人合夥,一男一女。杆鞦韆能有近十米高,蕩得好的,能蕩平上面的橫樑,蕩不好的,也會摔得鼻青臉腫。但青年人都會躍躍欲試。此時全村的人都聚在一起觀看比賽,人們的歡呼聲,孩子們的嬉鬧聲,讓一年一度的清明節變得其樂融融。所以,清明節也是村子裏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

清明節是祭祖的節日,家家會在清明節為先輩添土掃墳,擺上供品,祭拜祖宗,以繼承中華民族感恩尋根,傳遞香火之美德。上學時,每年清明節學校都會組織師生到烈士陵園給為國捐軀的烈士們掃墓,臉上留有長長傷疤的老縣長董萬祥,向大家講述着當年為消滅日本侵略者,英勇的壽光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同日本鬼子浴血奮戰慘烈的戰鬥故事。英雄們的愛國壯舉,為一代一代的年輕人做出了榜樣,奠定了國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的情懷。

清明節還是植樹的最好季節,此時種的樹成活率高,生長茂興。古人對植樹的季節很有講究,比如清明節前種的香椿樹,香芽是紅的,味香撲鼻,而清明節後種的香椿樹,則是綠芽,味道遠不及紅芽。所以清明前後是植樹綠化的大好時機。

記憶中的清明節是多彩的,是值得懷念的。

清明節的作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濛濛細雨而至,它總給人一種憂愁的感覺。

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伴隨着濛濛細雨來了。

星期六,一放完學爸爸媽媽就把我和弟弟接回了老家。一路上,細雨濛濛,路旁有很多的油菜。遠遠望去,一排排的油菜花就像一條美麗的“星河”。

我望着下着濛濛細雨的天空,一想到今天是清明節,我的腦海裏就閃過“婆婆”的這個名字。聽到“婆婆”這兩個字,我的眼淚就在眼眶裏打轉轉,心裏非常的心酸。心想:婆婆,你已經去世三個多月了,可是隻要一想到您的名字,我的腦海裏就會浮現你為我做的一切。小時候,你為我剝瓜子吃,我們一起照相、一起聊天……

以前那些失去婆婆的人,都説我好幸福還有一個這麼健健康康的老婆婆。但是過了一些日子,我的婆婆也走了,她不在我的身邊了。現在我也和那些失去婆婆的人一樣心酸。

第二天,又是下着濛濛細雨,雖然下着濛濛細雨但是阻擋不了我去祭拜祖先和公公婆婆的決心。我帶着雨帽,穿着雨鞋上了山。因為公公婆婆的墳墓都葬在山坡上路很陡峭,所以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了山,來到公公婆婆的墓前(因為公公婆婆的墳墓是葬到一起的)。

我看到了有叔叔阿姨拿着鐮刀把墳墓上面的雜草除乾淨,栽上了很多野菊花,還找來一根細細的木棍插在墳墓上,樹棍上面還插了一條掛墳的紙,我不解的問爸爸:“爸爸,墳墓上為什麼要插一根彩條呀?”爸爸微笑的對我説:“那不是彩條,那是掛墳的紙。意義嘛!就是代表我們來祭拜過了。”

有一個爺爺拿出兩個蠟燭,還擺了雞、豬肉、還燒了黃紙。還有一個叔叔拿着一卷鞭炮,拿煙點燃“碰、碰、…。”這猶如雷聲音,耳朵都震聾了。“該拜公公婆婆了”一位爺爺説。

我小心翼翼的來到墳前,心裏對在天上的公公婆婆説:公公婆婆我是你們的外孫女我叫禹佳懿。

今年10歲。你們在天上過的好嗎?有一次,我問奶奶我説:“奶奶,公公長的帥不帥?婆婆長的好不好看?”奶奶像一朵百合花一樣微笑着説:“公公長的很帥。婆婆長的可好看了。”我雖然沒有見過您們,但是我能從奶奶的笑容裏感受到了公公婆婆是兩位很慈祥的老人。

公公婆婆我現在在班上是擔任班長的職業,我們全家人都很健康平安,你在天上一定要保佑我們。我們明年的清明再來拜見您們二老。

就這樣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公公婆婆的墳墓。下山的過程中,我看到很多墳墓,我對着天空説:天空、白雲,有的人能活的到一百多歲,為什麼有的人卻活不久呢?

有的人説:因為老天爺只給了他(她)那幾年的幸福,甚至是幾天。

而我卻不這麼認為我覺得一個人的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自己不珍惜生命,死神就會來臨。生命在於運動,在於生活飲食是否有規律。

在煙霧瀰漫的山野中,我們踏着泥濘的小路往回走。路上扶老攜幼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羣,或一兩個姍姍獨行,不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

清明節的作文10

又是一年清明。

獨自坐在教室,我與一個冷冽的中午相偎相依。這種時候照例是有雨的,細細的,輕輕地敲在薄薄的玻璃窗上,雨的形體被鏗鏘地擋住了,但那份靈氣和清氣卻猛地透了過來,像是傳説中的靈魂與軀體的脱離。雨也是有靈魂的,要不然它就不是我們數千年來所吟詠的那種氣息了。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一個“奇”字,蘇東坡先生!我拍案叫絕。

我從來就喜歡雨,喜歡雨同時帶來的那份朦朦的意境,因為雨的到來同時也與霧同行。霧的籠罩昭示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同樣的迷濛,霧迷在表象,生活迷在內層。這樣兩重的結合會使人徹底地放棄思想,只剩下了視覺,嗅覺和觸覺,人類自以為高深的思想再無用武之地。這也便是“奇”的所在了,奇在它的絕美,奇在它的無法參透。人對於神祕的事物總是充滿了嚮往,而這種嚮往便造就了美的存在。就像一曲神祕的紅樓夢,也許正因為後半部稿子的遺失,才掀起了一派的紅學去探究美的存在。人一開始就是一個謎,猜不透自身的謎底,面對這蒼穹奈若何?我們只消靜靜被它包容,滲透。

我喜歡雨,所以我並不拒絕雨。就像我對雨傘沒什麼特殊的感情。如果沒有街上沒有行人和疑惑注意的眼光,我會騎着我的自行車盡情地徜徉於雨的情意之中。用雨的温柔濕潤我的頭髮,讓雨親暱地溜進我的襯衫,細細地拍打我的臉頰激起陣陣的涼意。衣服濕了又何妨?頭髮濕了又何妨?人原本便從自然而來,其他只是身外之物。

這樣一來似乎有些“飄飄然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了。

雨是如此的詩情畫意,置身雨中,濛濛的雨絲點滴消融,周圍的喧譁開始盪漾朦朧,慢慢地便浮現了唐宋的西湖,湖邊的櫻桃綠柳飄揚而立。雨與霧的交融能拉短年代的距離感。因為現代的高度文明被淺化,整個世界似乎都被幻化成一片空白,等着我們的帶着情愫的記憶去彌補。記憶可以經過遙遠的遺傳。我們可以從遠古牽起西子的纖手,使其盪舟於眼前的河上。從五千年的積澱中請出偉大的詩人,在此高歌一曲。隨你的意,只要你願意,你儘管飄起一湖的青花瓷,撒起漫天的楊花,趁着我們什麼都沒看清,趁着我們難得的糊塗。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的意境令我心馳神往。這種扁舟一葉的典雅與古樸自非飄揚過海的大輪船所能比擬。是夢中之雨乎?抑或雨中之夢?輕輕的雨絲拍打着甜甜的夢境,蕩起微微的漣漪。仿若遙遠年代裏的慈母,輕輕拍打着淺淺欲睡的幼嬰,從暖暖的氣息中緩緩馳入童話的古堡。夢中有位女子向你回眸一笑,那笑容像是冬日之陽,西湖邊的桃花,或者是濃濃的雨霧,沒有年代,沒有目的,只剩下美。你醒來,卻沒有遇見,只剩下滿艙沙沙的春雨。艙外,明月當空。於是你將她歸結為今夜的雨,在落滿浮萍的湖上邂逅。

雨有點憂鬱。難怪有霧。

雨開始在玻璃窗上瀰漫起了白氣。哦,要上課了。我不由得想起了愛爾蘭的咖啡還有它背後那個悽美的故事。威士忌加咖啡,交融了眼淚與思念的味道,可這愛情終究凋謝。像一句Farewell,以及杯上兩條平行的金線。或許雨也是呢?為了一個故事,她開始了一場持續千年萬年的哭泣。

標籤: 精選 清明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yiqianerbai/qvd0l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