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1200字作文 >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合集9篇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合集9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合集9篇

清明節的作文篇1

二十四節氣當中,對清明的印象尤為深刻。深刻於它的字中涵義——清淡明智;深刻於那首流傳千年的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傷懷意境;更深刻於,這是一個緬懷紀念親人的特殊日子。

走進四月,暖暖的春意、淡淡的惆悵便在心中騰昇,輕煙般縈繞心頭。這是每年都要經歷的清明情結。於是,寧靜地把情緒安放於傷感與思念當中,卻也不想走出。

記憶中的清明節,總能看見雨,心想,是否因為悲傷,天也陪着落淚?今年有點例外,沒有雨,但仍是輕霧迷濛。一大早,家中的男丁已在通往陵園的路上,陵園的一處就是安葬先人的所在。幾年前,父輩們也把我爺爺奶奶的墳遷到了陵園。那裏,依山傍水,算是一塊風水之地吧。很遺憾,由於當地風俗,嫁出去的女兒或嫁進的媳婦是不能拜祭夫家與孃家的先人的。此刻,我只能在老家等待他們的歸來,只能將哀思寄託不太遙遠的那邊,我的先人們,我那已經長眠多年的爺爺奶奶。靜靜地佇立陽台,任由清涼的春風撫着臉龐,掠過髮絲、衣衫,帶着讓人心碎的温柔。滿目的黃花,如泉的思緒,就在悵然與懷念中濃濃地氾濫開來……

小的時候,爺爺奶奶並沒怎樣帶過我。父親年輕時就離家參軍了,部隊轉業後到了另外一個地方,接着與我母親建立家庭,再後來有了我和弟弟。在我讀小學的時候,才真正回到現在的家鄉。也許因為多年不在他們身邊的緣故,總覺感受的親情是那樣醇厚深切。是一種無法割捨的祖孫情,更是一種相互隬補的愛。

當時,大家住在鎮上,爺爺奶奶則住在村裏。每逢週末,就是大家的相聚日。到了那天,奶奶總會早早地到村裏的集市給大家買最喜歡吃的鹹鴨蛋和雞翅膀(當時已經是挺奢侈的了),逢人便喜滋滋地説,我孫子回來了,他們最喜歡吃這個。回家後,便不停手腳地忙碌開來。吃完豐盛的午飯,爺爺會帶大家去菜地摘菜去河邊釣魚去生產隊看蠶寶寶……還有好多好玩的地方。傍晚時分,要離開了,爺爺奶奶又會把大家送到村口,揮着手直至看不見彼此的身影。那時的週末,是我最嚮往最開心的,是我從星期一就開始盼望的日子。還清楚地記得,奶奶最喜歡我的頭髮,每次用佈滿繭子的手撫摸着,叨唸着,大家妞妞的頭髮好柔好順,快點長呀,奶奶要給扎漂亮的蝴蝶結呢。歲月恍如昨日,諄諄話語猶在耳旁,美好的回憶至今仍深藏我心,不沾一絲的灰塵。

後來,我到外面讀書了,再後來,我遠離家鄉當兵了。部隊四年,是我人生中的豐盈,卻也讓我生命中有了一個不可隬補的遺憾。在一個熱得讓人心煩意躁的夜晚,我接到了奶奶的病危通知書。離家幾千裏之外,等我請得假來,等我風塵僕僕地奔回家時,奶奶已駕鶴西去,我竟見不着她老人家的最後一面!跪。倒靈前,我淚如雨下,哭喊着,我聲嘶力竭。守靈時,媽媽拿出一罐未開封的餅乾,對我説:女兒,這是奶奶留給你的,前段日子,還念着這是你最喜歡吃的餅,不捨得吃,特意要在你年末探親時再給你,但如今……媽媽哽咽着無法成語。顫顫地接過罐子,撫摸着,我分明觸摸到了奶奶的氣息,那樣的温暖與熟悉呀。顫顫地打開它,和着迸流的淚水,我吞嚥着,吞嚥着奶奶的惦念與愛護。我,再也沒有機會對奶奶盡孝了!我,再也無法承歡於奶奶的膝下了!

後來,媽媽告訴我,奶奶病得很突然,但去得挺安詳,唯一的牽掛是沒能見着心愛的孫女。永遠的殤啊,十多年了,遺憾一直伴我至今,每每念起,心仍感刺痛。在那之後過了幾年,爺爺也走了,隬留之際,還説着,奶奶在那邊很寂寞,我要陪她去……如今,他們已經在天的那頭重聚,繼續着他們的相濡以沫……

天空,依然無淚,是否,不想再添感傷;清風,依然沁人心脾,鼓起了衣衫,潤滑了面容。仰起頭,我竭力把盈眸的淚珠隱忍。我要告訴爺爺奶奶,孫女生活得安然、快樂,並會一如既往……

此刻,一束黃花、一行垂柳、一懷清風,我面對陵園的方向,深深鞠躬。抬頭仰望,目光撥開雲霧,遠遠的天邊,爺爺奶奶慈祥的笑容在綻放……於是,我也努力綻開了笑臉,幸福的帶淚的笑臉……

清明節的作文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杜牧寫的清明時特有的景象。春天又是新的開始,萬物皆生,空氣中瀰漫着夏的氣息。清明節年復一年,寄予了人們對老一輩人的無限哀思和祝福,也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每逢這個時節,遊子們都充滿了對故鄉的眷戀和對家人的思念,有何嘗不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哥哥們也千里迢迢回到家來,為祖先獻上一份誠心。而我們的清明節也如往年一樣是一個登山之旅。

早上,爸爸媽媽,伯伯們早已準備好的大包小包的祭祀品和乾糧放滿了一車。幾輛車開上了咱的老家——寶石,那裏可是一個有山有水、風光秀麗的好地方,那裏大石頭廣佈,雖然也很普通,但身臨其境,你便快樂似神仙呀!一路上,爸爸跟我們説;“以前這裏一個寨子的人親如一家,幾户人一個廳吃飯,一起生活,一起勞作,後來才蓋了現在還算完整的小瓦房,大家富裕點了,才搬出去的,我們可是在這土生土長的啊!”我想爸爸、伯伯他們更能感慨這種“物是人非”的心境吧!

回到了老家,看到了那件舊瓦房,看到了那棵小時記憶中的小楊桃樹現在變得魁梧了。等到大人們忙好分祭祀品,安排了幾個人一個地方,咱們便興致勃勃的拎了幾袋東西,還扛了一個大鋤頭,跟着伯伯一起。説我們那時還真聰明,“我記得路,小的們跟我走,走嘞!沒錯,這條路走。”走了大半天,哥哥在後頭喊到;“一羣小傢伙,你們往哪裏走?”“天啊,走錯了,誰也不怪,就怪那幾個石頭長的一個樣,真是唬弄人!”前面一段路還是田間小路,後面到了爬山環節,可讓人膽戰又心驚,根本無路可走,只能用工具開闢道路,哪裏都是滑溜溜的,稍不走穩,就一屁股坐着,來個溜滑板!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呀!一番番曲折終於上到了,找着了墓地,上到氣喘吁吁,還有一些心有餘悸!弄得一身狼狽,我想,祖輩們看到我們這麼有誠意一定很高興吧,接着休息一會兒,我們不堪重負,便也學着大人們興高采烈的把那些長得密密麻麻的野草來個一掃而光,雖然很吃力,但看着大夥們一起也來勁兒,大家分工合作,你割,我鋤,他拔,這樣也就加快了速度,一下子,就敞亮多了。墓碑有的也很舊,只是一些黑石頭圍成的,大伯説;“這已經有200多年了,相隔幾十代,是清朝時的祖先。”哇!好遙遠哦!可見一切事物都隨歲月的變遷而變化着。還有那,那是爺爺奶奶的墓地,媽媽和伯母們又在一起訴説着爺爺奶奶生前的陳事,也許那就是情感的交接,他們的思想品質都在世代相傳,那又是一種多麼偉大的傳承精神。他們同樣是一個父親母親,而最後他們永遠也不忘留下給兒孫們一個堅定的信念和一個優良的品行。聽着聽着,好像看到了未曾謀面的慈祥的爺爺奶奶,他們欣慰地笑着,他們看到我們今天幸福生活而笑,看到我們健康快樂而笑……

接着就開始祭拜,擺滿了三牲、水果、粄食、茶酒等,然後點燃香火,沒人手拿三支香一齊跪拜。此時,一切都好像變得莊嚴起來,我心中懷着深深地祝福和敬意敬上了三鞠躬,同樣我也熱切的祈求老祖輩們保佑我們每一個人都健康快樂的生活。然後是燒紙錢,我們不勝其煩,小傢伙們都可喜歡這個了,每個人手上都能分到陰幣,放進火堆裏,燃起了炎炎的烈火,隨着叢叢山風,灰燼也飄揚於空中,越飛越高,也許他會把我們心中一切的祝福和哀思都捎給祖輩們。

最後,我們拖着疲憊的身心迎着山中悦耳的鳥鳴,帶着暖暖的心意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清明節的作文篇3

對於很多節日我其實是很麻木,沒有多少知覺的。一直不喜歡那些形式的東西,而節日於我總也認為那是人為痕跡太重的形式。

有次同事們閒聊時説到:這人啊,是不是年紀越來越大,心就會越來越硬,越來越麻木,越來越冷漠,有時甚至冷酷冰涼到讓自己都不敢相信。我突然心裏一動,是啊,我似乎也有這樣的感覺。

生老病死,這是人生的自然規律,是誰也無法逃避的宿命。但在沒有真正面對這些的時候,我想我們應該都是極少甚至不會去思考這些似乎離我們很遙遠的問題的。小時候,我很怕有人去世,完全是出於本能的害怕,害怕鬼魂。村子裏有人過世,我從來不敢去看,就是放過的那些鞭炮,我也不敢踩上面走過。有一次村裏有個奶奶去世了,她家人把她的衣服、被子都堆在一起燒了,下晚自習從那裏經過,我嚇得毛骨悚然,也只有撐着膽子裝着自然地從旁邊走過,可才走過那片灰燼,我就撒開腿,以百米衝刺的速度飛跑,回到家,很久,心還在怦怦地跳。

對於爺爺,我沒有任何印象,爸爸説,他6歲時就沒了父親。一直到大學畢業,奶奶,外公外婆都還健在,所以,我對於清明的感受也還僅停留在那首婦孺皆知的詩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而至於路上的行人是如何的欲斷魂,我仍然無法感同身受。

後來聽到一句歌詞:要不是痛徹心扉,誰又記得誰。我有的也僅是愛情上的感受:因為痛,所以記得。但是,大學畢業後的三年,對於生老病死,對於清明的感受,我卻是有了切身體會。

因為,畢業後的三年,我連續失去了我生命中三個重要的親人:先是慈祥可敬的外公,然後是疼我有加的外婆和至愛的奶奶。那段時間,我陷在一種深深的悲痛和恐懼裏,常常為人生的無常和無奈歎息。然後,清明這個詞在我的人生字典裏也漸漸立體起來,凝重起來。

再後來,婆婆去世,這是我第一次直面親人的離去。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種冰涼到心底的顫慄。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我看到了骨肉分離的痛心摧肺,我感受到了緣份的短暫,我感受到了人生有來無還的無奈。

清明前一天,朋友跟我聊到:父母皆不在了,傷心欲盡,感覺自已也不在了。兔死狐悲,他們能走,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走的,為他們難過,也為自己難過,今年我葬花,來年誰葬我。

我安慰他説,不要太難過,這是人生的自然規律,人生有限,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才要懂得珍惜。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對已故親人最好的懷念。

他總是這樣多愁善感,總是這樣憂鬱低沉。當然,他應該是個很重情的人,一個愛自己父母的人,一個愛自己家人的人,必定是個滿懷愛的人。百善孝為先,我認為沒錯。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是啊,清明,這是一個傷心的節日!

時近中午,大弟來電話了:“姐姐,我們已經到家了,要不要我去接你來吃午飯?”

一早起來就趴在網上的我,面對網海里瀰漫的濃郁得令人忍不住要流淚的清明氣氛,似乎有很多話要在空間裏傾訴,可坐得人都發麻了,結果一個字也沒擠出來。而頭晚又是熬夜很晚才睡,早餐都沒吃,人都發暈了,我對弟弟説:“不要來接了,我休息一下,下午我自己坐公交車回家。”

弟弟顯然覺得他們老姐有點不可理喻,但也習慣了,在他們的印象中,他們老姐就是個奇怪的人。

當然,下午時,弟弟還是來接我了。他知道,要等我回去,還不如他親自來一趟讓人安心。5分鐘的公交車,我也會拖成至少50分鐘的。

天知道,今年的清明,我又多了更多的感喟,添了更多的傷感。

清明節的作文篇4

傳統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説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傳統清明節。

傳統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要談傳統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説起。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煙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相傳是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返國即位,即晉文公。介子推便揹着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麼也找不到。於是他放火燒山,想把介於推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着一株大樹,寧願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傷心地下令把綿山改稱介山(即山西介休縣境內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以後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其實,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於古代的鑽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周禮?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可見當時是搖着木鋒,在街上走,下令禁火。這司煊氏,也就是專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時,人們就準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這樣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風俗了。以後,才與介子推的傳説相聯繫,成了寒食節,日期長達一個月。這畢竟不利於健康,以後便縮短日期,從七天、三天逐漸改為一天,唐之後便融合在傳統清明節中了。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鈎(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雲:“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莊季裕《雞肋篇》捲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於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於空中,謂之掰錢。而京師四方因緣拜掃,遂設酒撰(zhuan,飯食),攜家春遊。”

《荊楚歲時記》:“(寒食)鬥雞,鏤雞子(雞蛋),鬥雞子。”可見南朝時就有鬥雞與鬥雞蛋之戲了。鬥雞今多見,鬥雞蛋多是鄉間小兒互相撞碰雞蛋作為遊戲。在古代,用作碰撞爭鬥的雞蛋多是染色、雕鏤(1ou,雕刻)過的,十分精美。畫蛋。鏤蛋之俗,源於《管子》中所記的“雕卵”。無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術發展而來,成了寒食的節俗。今天民間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寒食打秋幹,據《藝文類聚》中記,北方山戎於寒食日打鞦韆。但這恐怕只是傳説而已。劉向《別錄》記打鞦韆是在春時,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宮詞》:“寒食宮人步打毯。”牽鈎與打毯等戲,也不一定在寒食舉行。

由於傳統清明節氣在寒食第三日,後世隨着時間的遷移,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後,寒食掃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遊、盪鞦韆等俗也只在清明時舉行。傳統清明節便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上升為重要的大節日了,寒食節的影響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變形的方式卻傳承下來了,並保存於傳統清明節中。

清明節的作文篇5

二十四節氣當中,對清明的印象尤為深刻。深刻於它的字中涵義——清淡明智;深刻於那首流傳千年的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傷懷意境;更深刻於,這是一個緬懷紀念親人的特殊日子。

走進四月,暖暖的春意、淡淡的惆悵便在心中騰昇,輕煙般縈繞心頭。這是每年都要經歷的清明情結。於是,寧靜地把情緒安放於傷感與思念當中,卻也不想走出。

記憶中的清明節,總能看見雨,心想,是否因為悲傷,天也陪着落淚?今年有點例外,沒有雨,但仍是輕霧迷濛。一大早,家中的男丁已在通往陵園的路上,陵園的一處就是安葬先人的所在。幾年前,父輩們也把我爺爺我奶奶的墳遷到了陵園。那裏,依山傍水,算是一塊風水之地吧。很遺憾,由於當地風俗,嫁出去的女兒或嫁進的媳婦是不能拜祭夫家與孃家的先人的。此刻,我只能在老家等待他們的歸來,只能將哀思寄託不太遙遠的那邊,我的先人們,我那已經長眠多年的爺爺我奶奶。靜靜地佇立陽台,任由清涼的春風撫着臉龐,掠過髮絲、衣衫,帶着讓人心碎的温柔。滿目的黃花,如泉的思緒,就在悵然與懷念中濃濃地氾濫開來……

小的時候,爺爺我奶奶並沒怎樣帶過我。父親年輕時就離家參軍了,部隊轉業後到了另外一個地方,接着與我母親建立家庭,再後來有了我和弟弟。在我讀小學的時候,才真正回到現在的家鄉。也許因為多年不在他們身邊的緣故,總覺感受的親情是那樣醇厚深切。是一種無法割捨的祖孫情,更是一種相互隬補的愛。

當時,大家住在鎮上,爺爺我奶奶則住在村裏。每逢週末,就是大家的相聚日。到了那天,我奶奶總會早早地到村裏的集市給大家買最喜歡吃的鹹鴨蛋和雞翅膀(當時已經是挺奢侈的了),逢人便喜滋滋地説,我孫子回來了,他們最喜歡吃這個。回家後,便不停手腳地忙碌開來。吃完豐盛的午飯,爺爺會帶大家去菜地摘菜去河邊釣魚去生產隊看蠶寶寶……還有好多好玩的地方。傍晚時分,要離開了,爺爺我奶奶又會把大家送到村口,揮着手直至看不見彼此的身影。那時的週末,是我最嚮往最開心的,是我從星期一就開始盼望的日子。還清楚地記得,我奶奶最喜歡我的頭髮,每次用佈滿繭子的手撫摸着,叨唸着,大家妞妞的頭髮好柔好順,快點長呀,我奶奶要給扎漂亮的蝴蝶結呢。歲月恍如昨日,諄諄話語猶在耳旁,美好的回憶至今仍深藏我心,不沾一絲的灰塵。

後來,我到外面讀書了,再後來,我遠離家鄉當兵了。部隊四年,是我人生中的豐盈,卻也讓我生命中有了一個不可隬補的遺憾。在一個熱得讓人心煩意躁的夜晚,我接到了我奶奶的病危通知書。離家幾千裏之外,等我請得假來,等我風塵僕僕地奔回家時,我奶奶已駕鶴西去,我竟見不着她老人家的最後一面!跪。倒靈前,我淚如雨下,哭喊着,我聲嘶力竭。守靈時,媽媽拿出一罐未開封的餅乾,對我説:女兒,這是我奶奶留給你的,前段日子,還念着這是你最喜歡吃的餅,不捨得吃,特意要在你年末探親時再給你,但如今……媽媽哽咽着無法成語。顫顫地接過罐子,撫摸着,我分明觸摸到了我奶奶的氣息,那樣的温暖與熟悉呀。顫顫地打開它,和着迸流的淚水,我吞嚥着,吞嚥着我奶奶的惦念與愛護。我,再也沒有機會對我奶奶盡孝了!我,再也無法承歡於我奶奶的膝下了!

後來,媽媽告訴我,我奶奶病得很突然,但去得挺安詳,唯一的牽掛是沒能見着心愛的孫女。永遠的殤啊,十多年了,遺憾一直伴我至今,每每念起,心仍感刺痛。在那之後過了幾年,爺爺也走了,隬留之際,還説着,我奶奶在那邊很寂寞,我要陪她去……如今,他們已經在天的那頭重聚,繼續着他們的相濡以沫……

天空,依然無淚,是否,不想再添感傷;清風,依然沁人心脾,鼓起了衣衫,潤滑了面容。仰起頭,我竭力把盈眸的淚珠隱忍。我要告訴爺爺我奶奶,孫女生活得安然、快樂,並會一如既往……

此刻,一束黃花、一行垂柳、一懷清風,我面對陵園的方向,深深鞠躬。抬頭仰望,目光撥開雲霧,遠遠的天邊,爺爺我奶奶慈祥的笑容在綻放……於是,我也努力綻開了笑臉,幸福的帶淚的笑臉……

清明節的作文篇6

今天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清明節,我起得很早,因為爸爸和媽媽要帶我和弟弟去踏青。

從家裏出發,大約開了20分鐘車程,我們來到了太公太婆的墳前,我們送上了兩束鮮花,並鞠了躬,禮畢後我們又去了下一站;

大約又開了一個小時,我們來到了稱為南嵩巖的景點。買好票後我們進入了景區,景區的路都是用石板鋪成的,我們向上走了約10多分鐘,聽到了山間清流的小溪,發出嘩嘩的聲音,兩邊的大山,就如兩個巨人,高高聳立。

我們繼續沿着山路往上走,山路很陡峭,但有護欄,我們走了很長時間,終於來到了山頂,我站在山頂眺望遠方,看見高樓大廈就像我玩的“積木”一樣的小,路上的汽車像螞蟻一樣在地上爬。山頂有一座涼亭,我們在涼亭裏坐了很久,後來大家決定回家,我們順着之前上來的山路平安地返回到地面。

今天爬山雖然很累,大家玩的卻很開心。

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天是清明節,天空下起了雨,但我還是要出門,因為外婆請我們到她家去吃飯。

我們一進門就看見了各種各樣的菜餚,有蘿蔔、麪條、海丁……但媽媽最愛吃的就是海蜈蚣,我和爸爸卻不愛吃,因為它長長的很可怕,有很多隻腳還有細細的刺。哥哥、舅舅和舅媽過來後,我們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來,一邊吃,一邊説説笑笑。我們把飯吃好了,大人們一起坐着談談工作,説説生活,我和哥哥一起玩跳遠,打仗等遊戲。多麼熱鬧啊!玩了很久我和爸爸、媽媽要走了,我們和外婆他們道別。

我覺得清明節對小孩子來説是快樂的日子!

今天,是清明節,媽媽帶我去永安公園春遊。我帶了許多東西有蘋果·火腿腸·香蕉·薯片·汽水可樂等等……

到了永安公園我看到有許多小孩子在放風箏,我看到了一隻很漂亮的燕子風箏,它拖着長長的尾巴,我看到很羨慕就想讓媽媽給我買。於是我很快就徵得了媽媽的同意買了一隻蝴蝶風箏。它有着美麗的外表翅膀上面有很多好看的花紋。頭上還有一對小觸角。甚是美麗!我開心的又蹦又跳媽媽看着我笑了笑。於是我就讓媽媽給我抓住風箏我拉着線跑啊跑啊!那天風很大風箏順利的飛了起來我看着風箏開心的笑着,不一會兒我就口渴了媽媽給我擰開了汽水,我喝了一口遞給了媽媽,繼續抓起來風箏線讓蝴蝶飛的更高。

但是不一會兒我的肚子又餓了,肚子咕嚕咕嚕的叫了起來,媽媽聽到哈哈的笑了起來順手給我遞了跟火腿腸和一包薯片。媽媽替我抓着風箏我邊吃邊看着自己放飛的風箏開心的笑着,漸漸的天色暗了下來。媽媽接到了爸爸的電話説要回家燒飯了,我收起風箏依依不捨的回家了!這就是我的清明節開心的一天

今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我們坐着大客車去美麗的沿海產業基地參加清明節活動,我可開心了。首先,我們舉行了開幕式。汪庭喜悄悄地對我説了一聲:紀念碑好高啊!好像要鑽到雲彩裏去了,我不禁點了點頭。

開始舉行簽字儀式了,我迫不及待地走到條幅前,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告別不文明行為,做一個現代文明的小學生。接下來我們開始活動,高年級同學放風箏,我最喜歡小鳥風箏,它飛得很高。老師又帶我們參觀了沿海產業基地的廣場。參觀完了,我們玩了老鷹捉小雞,我玩得真開心!沿海產業基地的燈、高塔、高樓太美了,參加今天的活動我真高興!

今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我們全體師生到沿海產業基地搞活動,我坐上了車特別高興。在開幕式上我們大聲地朗讀了小學生文明禮儀三字經。還在紅條幅上寫了自己的名字,我們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做一個好學生,我開心得不得了。

接下來,我們開始自由活動。高年級同學放風箏,有“蝴蝶”,“燕子”,還有“兔子”……美麗極了,它們飛得特別高,然後,我們玩了老鷹抓小雞,男生一組,女生一組。李雨?當雞媽媽,我們當小雞,王海雨當老鷹,我們玩得特別高興。產業基地那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特別壯觀,風景也特別美麗,小鳥在天空盤旋着久久不願離去……

清明節的作文篇7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今年,我沒有去陵園緬懷先烈,也沒有去公園賞花,我和爸爸媽媽外婆外公,去黃河邊踏青。

一路上,綠的柳,紅的花,青的草,把春天裝扮得明媚燦爛。我們來到一塊野地,那裏長有許多蒲公英,俗稱黃花苗。金燦燦的黃花開滿野地。外婆説:“這種帶花的蒲公英渾身是寶,用它泡水,清火潤肺,回家給你泡水喝。”我和媽媽開始拔黃花苗。媽媽對我説:“用鏟子把根弄斷就行了。”我拔了好幾棵,裝進提兜裏。外公在放風箏,風箏飛得很高。我走到外公旁邊,説:“讓我放一會兒吧!”我按照這外公的指點,讓風箏在天上高傲地“飛翔”。一會兒,風變小了,我們只好收線。

來到黃河邊,一條洶湧澎湃的大河映入眼簾。靠岸處停着幾條船,是船上餐廳,人們坐在船上享受着美餐。我們已在家吃過飯。我多想在船上吃飯啊!我們在黃河邊照了許多相,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時間真快,清明一過,一年就過去四分之一了。我要珍惜童年的好時光,加倍努力學習。

今天是清明節。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天氣也陰沉沉的,我們一家去慈湖踏青。

我們走在路上,看到那堅強的小草又憑着它頑強的毅力破土而出,對迎接春天不甘示弱,它換上了碧綠的新衣裳,綠草中鮮花片片,有紅的,有綠的,有黃的……我們又走了一段路,來到一片田野裏,眼前到處是一片賞心悦目的金黃,油菜花精神抖擻的肅立着,一顆顆珍珠般的露珠滑滑梯似的在金燦燦的小花上滾來滾去……慈湖邊,柳樹的一條條楊柳辮上還有綠葉和嫩芽裝飾,真是比任何女孩的頭飾品還要好看。

經過了慈湖陵園,我們情不自禁地走了進去。看着烈士們的墳墓,看着一個個花圈,看着純潔的"小白花,我的心中不由波濤起伏。我想了許多許多:我們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為我們創造出來的,也是用他們的鮮血換來的。於是,我的心中起了一個念頭:要繼承先烈遺志,發奮學習,努力成為建設國家的棟樑。

接着,我們又去了黃夾嶴,山上也人山人海,大家臉上都充滿着懷念,看着這景象,我的心中又有了一些惋惜。希望我的長輩們都能夠長命百歲,身體健康。

這次的清明節踏青給了我更多的感觸,還使我又一次瞭解了大自然柔美的一面,我的收穫好大啊!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基祭”之補。後來民間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成為中華民族一個固定的風俗。清明節的習俗除了掃墓,還有踏青等。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踏青的大好時光。我跟着媽媽一起參加了她單位組織的“黃河三峽一日遊”。

一路上,我們歡歌笑語,觀賞着沿途風景。特別是有一位美女姐姐,怕我們暈車,帶着我們做了一個好玩的遊戲,叫“狼人殺”。這是我第一次玩這個遊戲,心裏有點兒緊張,既害怕自己抽到“狼人”,又害怕自己被“狼人”莫名其妙地殺死。真是刺激呀!

我還沒有玩夠,就到了景區。在黃河三峽,我們遊覽了鬼斧神工的孤山峽、雄偉壯觀的八里峽、九曲十折的龍鳳峽和奇妙幽深的玄龍洞。我最喜歡的是坐纜車,看着下方碧綠的黃河水,感覺自己猶如小鳥一樣飛在高空中。

清明節,既有有思念逝去的親人的感傷,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真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

清明節的作文篇8

陰雲佈滿天空風時才住,細雨和着淒涼灑落我的心裏。

我把思念淚滴融進細雨飄回老家——農安。

思緒紛飛在回憶的網裏捕捉到那年清明節父親帶領我們去母親墳前祭掃。那是母親去世三十年的清明節,我們姊妹都奔回家裏,大哥和小弟説父親今年要好好祭奠母親,大哥還説將來要給母親立一個石質墓碑,父親説讓我給母親寫墓誌銘。當時我心很亂理不出該寫什麼,等將來立墓碑時再説,因為我覺得只有那些名人才可以寫墓誌銘,因為她們有很多事蹟可寫。

那天也是陰雲密佈細雨如絲,父親大早騎車去縣裏買了果品紙錢煙酒香燭。我們走到墓地時雨卻停了。也許是上天賜給我們一次可以從容拜祭母親的一個機會。

父親在母親的墳前鋪一塊塑料布把貢品一樣一樣擺在上面,在墳頭壓好紙然後倒了兩杯酒,點了一支煙放在母親墳前,點燃了香燭後父親才回過頭説;‘你媽活着時愛抽煙,她一抽煙卷就咳嗦我怕她肺病加重就不給她買,她就生氣’。説完就跪了下來我們也跪在父親的後面。

‘媽,我們來看你了’話音未落我的淚先落。我心潮起伏淚如雨下。

父親一邊燒紙錢一邊説話,是在和墳裏母親訴説什麼。我止住哭聲也示意妹妹們不要哭出聲。我屏住呼吸想聽父親説什麼。

‘老伴啊,是我對不起你,不該不讓你抽煙,不該惹你生氣,不該和你吵架,更不該因生氣而離家去外地做工,把一幫孩子扔給你,掙錢有時開不出支你又要着急上火,我回來你不免罵兩句,那時你一罵我我就特別生氣,可是現在想聽你罵也聽不着了。’

父親絮絮叨叨地説着我的眼淚涓涓地流着,我雖看不見父親是不是也流淚我感覺到父親心裏在流血。我今天才理解父親母親的愛,雖然在我童年的記憶裏父親只有過年了才回家,回家了首先是給母親治病,母親性格急脾氣大凡事愛較真兒,父親卻是做啥都差不多就行。母親得了肺氣腫冬天冷常咳嗽,尤其臘月。於是父親就把母親送醫院住一個月過小年才接回來。

母親的病怕油煙嗆父親就下廚房,煎炒烹炸做一桌菜。父親的廚藝還不錯做的菜色香味俱佳,一家七口人圍坐,我們幾個孩子海吃起來。父親倒一杯酒遞給母親,兩人對喝。

父親的廚藝好母親的手巧,做的一手好針線,尤其鞋做的好,父親穿的新鞋要樣有樣要型有型,屯裏的嬸子大娘都誇母親的活兒好,父親也以為傲,母親有時還會做一雙送人,送誰誰都特別感謝母親。

父親每年春節回來都要母親給他做鞋穿,母親去世後父親就再也沒有穿過布鞋,他説賣的鞋都沒有母親做的舒服。我知道他是看到布鞋就會想起母親,母親是在春節前去世的,那個春節過的讓我現在想起了還揪心,父親依然做一桌菜但是一邊吃一邊聽‘張富貴思妻’那時父親的淚如小溪。我知道父親的心都碎了。

今天父親也像‘張富貴’一樣在思念死去的妻子。父親買了母親生前愛吃的果品又給點了香煙,是不是對墳裏的母親的補償,他絮絮叨叨的訴説是不是那些年在外地很少和母親交流話語和感情的補償?

可惜這些補償已經沒有意義——太遲了。

祭奠母親回來的路上,哥又提起給母親修墳立碑的事情,把還沉浸在對母親追憶中的我拉回來。

看着蒼老憔悴的父親我心裏很難過,母親去世都三十年了,父親對母親還是那麼難以釋懷,他想給母親彌補,從生活到感情,可惜都只是慰藉他自己的心靈,他現在做的再多母親也不知道。我們也一樣,沒有在母親活着的時候去孝順,都很任性時常惹母親生氣。現在就是給母親修墓立碑也只是擋別人的眼睛。母親走得早想孝順沒有機會了。如今父親雖然已經老了但是盡孝還來得及。

想到這我對哥哥説‘咱把給咱媽修墓立碑的錢給爸讓他喜歡吃啥買啥,別像以前那樣捨不得花,還有從今天開始我們都該接受老爸給咱找的後媽。’

清明節的作文篇9

窗外的楊樹有些惆悵的發了新芽,大概是冷的時間太長,就近些前幾天人人還都穿着棉衣,如今連野貓都開始歡快了。只是那樹上的新芽確有些勉為其難,一個長冬,光禿禿乾癟慣了,某過一夜,添了點新綠,心裏固然欣喜,又有些笑不出。

活該這陽光灼眼的媚,無奈我依然會打着瞌睡。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很幸運又固執的堅持着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我們有了那些自以為是幸運,固執就要有人受傷,高雅讓人不願去觸碰。這多少是自我戲謔一番,做了罷。還不能埋怨些生活的不如意麼?不是懷疑,是無奈。又突然欣喜起來,塵土撲面,大風起兮,與預料般如出一轍。壯觀而靚麗的失落感錯綜的傷害着我們的每跟神經。

我的神經同樣被傷害,若愛這春天,實是勉強了點。若説不愛,當真辜負了揚州的煙花夜月好韶光。可我是不喜歡高雅的,灼眼之媚的陽光使我昏睡不堪,可惜找不到合適的牆角。當然,即使生了抓蝨子的豪情,也只能作罷。我甚至發現,許多生活開始倒敍,這樣的奇妙並非幻覺。這讓我對春天有所警覺,生活一旦倒敍起來,有太多的驚喜,亦有太多的大悲痛。走入這樣的倒敍,亦另我度過了一個痛苦不堪的時節,楊絮飄落之前,我開始清楚春天沒有遲來,反倒是我們,開始時便遲到了。雖然頓有了“我言秋日勝春潮”的惺惺相惜,卻也並不喜歡秋天。這樣的矛盾也像是倒敍,關於前後的問題上,寫滿了滄桑的歲月早已不知被誰付之一炬,無處可查了。

臨近清明,之於春天,我在灼眼之媚下“刻舟求劍”。從老家回學校的路上,許多墳上多了新土。風實在大,無名的小白花竟着桃李瘋狂又一如既往的盛開着。春天的村陌上很少有人會在意這些白色的小花,弱小的總是太普遍,普遍的總是不被人提起。然而它們在風中飄曳起來,似是微笑。人初生是攥拳,應是追逐而來;人仙去是敞着五指,才懂得放下。就人生而言,有一種幸福叫倒敍,同樣有一種悲哀也叫倒敍。墳裏的人是幸運的,死在人生之前,真的讓生活都變得簡單純粹了。可這根本不合邏輯,或許我們可以杜撰一個主人公死在故事的前面,真正的人生誰又配得高尚呢?高尚是自己説別人、別人説自己,“高尚”只因我們太世俗卑微常常互相吹捧又不想歷史太平淡才被人們冠以這些冠以那些。這樣看來,“高尚”讓歷史失去了真實,也讓人失去了真實。

真實使得苦難常在,苦難就像頭上的蝨子,你很難捉摸它會在何處。苦難不是癢,是蝨子未能除掉。自己頭上的蝨子自己抓,這有“各掃門前雪”的意思。當然這春天不該有那麼多“雪”掃,倒是該有不少花開。我們享了盛世,就也該受這盛世的苦難。苦難和蝨子,這讓我有了“捫蝨話良圖”豪邁與激情。我憶起阿Q把蝨子咬的啪啪響的時候該也是豪邁的,那我們就理解他要嫉羨王胡竟能抓到更大的蝨子的緣由了。又或許他只是單純的嫌棄自己身上的蝨子小罷。是啊,那些苦難算什麼,那終究會算什麼呢。就像一些自然的死亡並沒有太讓人傷感,我們有“喜喪”的説法。然而太多的非正常死亡還是會發生,於是,其實春天是讓人傷感的季節。

傷感的春天,新墳看舊墳,安靜佇立。雨水肆虐後的早晨,鳥兒不合時宜地早早叫醒了喜歡忙碌的人們。東方天際慢慢泛黃,太陽照常升起了。我忖度着一些懷疑似乎是多餘的,美好還遠遠在後面,只是確實不願意在多等。長長的等待,會毀滅人的心性,猜忌也總是接踵而來。人生呃,該是一段多艱辛的旅程,不僅僅是能依靠寬容和堅韌就安穩度過的,還需要太多。

看着遠道而來的春天,惶惶不能終日。春天也需要太多,我們給不了它,只能又是長長的等待。還好,快了,明兒清明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yiqianerbai/mmlye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