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500字作文 >

絲瓜作文500字3篇

絲瓜作文500字3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絲瓜作文500字3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絲瓜作文500字3篇

絲瓜作文500字 篇1

在我們學校的後院裏種了許多絲瓜,搭有絲瓜棚。絲瓜棚遠遠看去,好像是搭起一個個綠色的帳篷。

絲瓜的嫩葉像一條條綠色的毛毛蟲,摸絲瓜的嫩葉還可以看見嫩葉上面還有許多的白色的小毛毛。摸着葉子,手還能覺的非常癢,還有一些扎手。如果腿碰到絲瓜的嫩葉,嫩葉上的毛留到腿上,也會感到很癢。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的很。

不知不覺間,綠葉從中冒出無數的金色的花骨朵,金黃色的花苞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有的已經全部開放了,有的才開放兩三片花瓣,有的飽脹的要破裂似的。最有意思的是到了下午,這些金色的花骨朵都合起來,像是要休息似的。

花還沒有謝,一個個小絲瓜已悄然無息地來到人間。小絲瓜剛長出來像綠色的小手指一樣小,只要陽光充足,在雨水的滋潤下,小絲瓜會很快長大的。絲瓜有的像一個個綠色的棒子,有的像娃娃胖嘟嘟的胳膊。他們穿着帶條紋的衣服,在微風下跳起了優美的舞蹈。

看着一個個沉甸甸的絲瓜娃娃,我不禁產生了疑問?絲瓜的莖那麼細小,怎麼能承受那麼重的絲瓜呢?經過我仔細觀察,我發現絲瓜原來是有腳的,絲瓜的腳長在葉柄長葉的地方,反面伸出兩三根枝狀的細絲,這就是絲瓜腳。當細絲碰到竹竿時就緊緊的纏上去,細絲原來是直的現在彎曲了,像綠色的彈簧,把絲瓜的`嫩莖接一把,絲瓜就這樣爬到房頂上。

絲瓜真美麗啊!

絲瓜作文500字 篇2

這個夏天,我的爸爸在樓下的一株棗樹旁種了一枚絲瓜籽。他每天都去給絲瓜籽澆水、鬆土。不久,絲瓜籽“不負眾望”地長出了翠綠的瓜苗,我們都很高興。有一天,我和爸爸散步的時候,偶然在樓道門口發現了一棵“野生”的絲瓜,它的小芽頑強地從牆角的磚縫裏向上生長,它的根深深地紮在地下,從土壤裏汲取那少的可憐的營養和水分。我心想:在磚縫裏生長的絲瓜苗肯定活不了幾天,我倒要看看它們倆誰長得好!

從那以後,我天天去“探望”那兩棵絲瓜苗。一段時間後,出乎我的意料,野生絲瓜長的十分茁壯,它依靠自身的力量沿着牆壁、朝着窗户、順着排水管和電線向上攀爬着,它嫩綠色的瓜藤和巨大的葉子給窗户掛上了碧綠的窗簾,給牆壁貼上了生機盎然的綠色壁紙,其中還點綴着黃色的絲瓜花。相比之下,爸爸種的那棵絲瓜就遜色多了,它沿着爸爸給它搭的架子,爬到了旁邊的棗樹上。它的瓜藤又細又軟,葉子稀稀疏疏的,有的甚至變黃枯萎了,一個花骨朵都沒有。我心中充滿了疑惑:為什麼一棵無人看管、無人照料的野生絲瓜會比一棵被人精心照料的絲瓜長得茂盛呢?

經過一番思考,我明白了,原來爸爸的絲瓜所纏繞的棗樹雖然為它擋住了風雨,卻也擋住了能讓它茁壯生長的陽光;而“野生絲瓜”雖然飽受着風雨的洗禮,卻享受着充足的陽光和雨露,才能茁長生長。

兩棵絲瓜告訴我:只有經歷生活的風雨,才能獲得成功的陽光。

絲瓜作文500字 篇3

今天,老師帶我們去種絲瓜。我們興高采烈地跟着老師來到一塊地的前面。

種絲瓜前我們先整理了那塊地。那地上長滿了草。我們先動手把那些野草拔了。那些野草的葉子上面有一些刺,讓我的手感到有點兒痛。我忍着痛堅持着拔下去。終於拔光了那些野草。接着,我們男生挑選了一塊地方,先種了起來。選好地方以後,我和陸嘉豪就動手挖坑。我挖了一會兒就覺得手有點酸,身上也熱了起來。於是,我住手歇了一會兒。陸嘉豪看到了,就接過我手上的勺子挖了起來。看來,他挖得有點不像樣,老師指點了一番,他才開始幹得有點像樣了。坑挖好了,我立刻把絲瓜苗放到坑裏。這時,我看到絲瓜苗比旁邊的泥土要低點。我就把苗拿起,往坑裏放回一點泥土,然後再把絲瓜苗放下去。這時,我看到那苗比邊上的泥土稍微高了一點。我再將邊上的泥土往絲瓜苗的邊上放。我將邊上的泥土放回到苗的邊上,堆成了一個土堆形。

現在輪到女生種絲瓜苗了。她們總是碰到樹根,挖不下去,只好換一個地方再挖。吳佳蕾看到了地上的幾隻小蟲嚇得大叫起來。我看見了故意捉了只小蟲子來嚇她。其他的人鼓勵她還要害怕。她才停止了喊叫。五年級的那位大姐姐,挖了不久就覺得手痠了。我對她説:“需要我幫忙嗎?”“不用了!”説着,她繼續挖了起來。在她們種的時候,老師叫我回到教室去拿兩隻紙杯來。陸嘉豪聽見了,和我搶着去拿紙杯。紙杯拿來了,老師讓我們去拿點水來給絲瓜苗澆水。我們取來水,將水倒到絲瓜苗邊上的地裏。

種好了絲瓜苗,我還覺得腰有點兒酸,手也有點麻。種絲瓜苗真辛苦呀!但是這辛苦也值得,因為讓我知道了勞動的艱苦,吃絲瓜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wubaizi/zvnzo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