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500字作文 >

端午節的來歷500字

端午節的來歷500字

端午節除是古代圖騰祭祀節外亦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小編整理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歷的作文,供參考!

端午節的來歷500字

端午節的來歷1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馬上我們又要過什麼節了呢?哈!馬上就要過端午節啦!咦?那端午節又是怎麼來的呢?你想不想知道?想知道的話那麼我就來告訴你:

這個大家可能都知道:為了紀念屈原。據説,屈原於五月初五投羅江自殺,死後被蛟龍所困,世人很傷心。於是,每到五月初五,便投五色絲棕於水中,以此驅散蛟龍;又有人説屈原自投羅江之後,當地老百姓立刻劃船撈救,一直劃到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屍體。那時恰巧下起雨來了,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到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大夫時,再次冒雨行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龍舟競賽。看來吃粽子,賽龍舟都與屈原有關。有人還做了首詩:“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文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志誠冤!”

為了紀念屈原是端午節的來歷之一我還有個關於端午節的來歷的故事呢!那就是惡日説。這個大家可能就不熟悉了那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據《史記》記載,孟嘗君生於五月初五,他父親曾讓他母親放棄田文,理當這一日生的孩子會害父的。為什麼呢?因為《風俗通義》中有“五月初五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説法。東晉大王鎮惡出生於五月初五,他祖父便給他起名為“鎮惡。”宋徽宗趙佶出生於五月初五,從小便寄養於宮外。可見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這樣在五月初五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以避邪是順理成章的。

端午節的來歷真多啊!

端午節的來歷2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説一説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説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端午節的來歷3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同學們知道這首詩寫的是哪個節日嗎?對啦!那就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指農曆五月初五,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關於端午節的由來,還有一個歷史故事呢!戰國時代,楚國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受冤,抱着石頭自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都紛紛划船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老百姓拿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的屍體免遭害。從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中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傳統節日中可以算是很隆重的'。那一天家家户户都會包粽子,掛香包,划龍舟和掛艾蒿等習俗。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全家都會到外婆家過。外婆都會包許多香噴噴的糯米粽子,粽子裏面放一大塊肥肥的大豬肉或甜蜜蜜的大棗就會更加香甜可口,耐人回味。吃完香噴噴的粽子後,外公就會拿些雄黃酒蘸在我們小孩子的額頭上和頭頂上。聽外公説,這樣夏天的時候就不會被蚊子叮咬了。

現在,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來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它是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發揚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wubaizi/qrnzn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