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400字作文 >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精選18篇)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精選18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400字(精選1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精選18篇)

端午節的作文1

每到端午節時,我就會纏着媽媽要吃粽子。每當這時家人就會叫我肇慶妹。

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我的老家在肇慶而肇慶的特產就是粽子。我們肇慶的粽子個兒大,有分量。就像肇慶人很實在一個粽子可定兩碗飯,每次我都會吃撐。

每次回老家,我的親戚們就會做好多的粽子讓我帶回深圳吃。小時候在親戚家住時我會盯着窗台上的粽子,當粽子的“守護神”。每當要出去走親訪友時我總會問媽媽“拿不拿粽子啊!”這是大人們會笑着説:“拿吧拿吧!”我會嘟起嘴巴不高興的説:“不要都拿完啊!給我留點。”大家都笑了。當要回深圳時我就會四處找粽子,大人們還以為我忘拿了啥。這時我會鄭重的問媽媽:“粽子拿了嗎?大家又哈哈的笑起來了。直到現在每當我們要回深圳時,我都會給在大人後面盯緊我的粽子。

我為什麼喜歡吃粽子呢?最大的原因在於它好吃。這也得到了表姐的認同。每次到奶奶家奶奶問我們吃什麼?我們會異口同聲的説:“吃粽子。“一般我們吃的都是蒸粽子可是奶奶”發明“了個蛋煎粽子。聽這名怪可很好吃。粽子一下鍋我和姐姐的口水就都要流出來了。順着香味“飄”到了廚房,我們使勁的想把香味全部吸進肚子裏。粽子一上桌,我們迫不及待的把粽子喂進嘴裏,粽子的火候正好,外香裏嫩。我們口中含着粽子,含含糊糊的叫:“好吃!好吃!”

這就是我和粽子的一段“姻緣”我喜歡粽子,因為它飄香着我家鄉的味道,因為我是肇慶妹!

端午節的作文2

都説屈原如何的有才,屈原自己也以有才而自居。

屈原步入官場,他直來直去,圓不來也通不去,可他又不屑那些忸怩和做派,因之,碰壁、失意、以至沮喪,因而一憤而做《離騷》,以此告知後人他的學識之博,見識之厚。

屈原官場不景氣,就寫書問世,由於他寫的內容偏激,文字苦奧,整篇洋溢懷才不吐的氣悶,居然銷售量極少,因之屈原窮的叮噹響。屈原苦啊悶啊!五月初五這天,屈原獨自一人在河邊散步,他想呀:自己學富五斗,站在了寂寞的文化巔峯,可是自己的政治主張就是不被採納,自己的文章除了幾個老學究欣賞外,幾乎沒有點擊率,而且愛情極不盡意,這是怎麼回事呢?屈原用他僵直的腦殼就這樣想着,想的腦殼酸酸的,肚子也酸酸的……忽然,河裏一條魚兒輕遊、仿若美人赤身裸體展開了的曼妙舞姿,心花怒放的屈原縱身跳進河裏,緊緊抱着美人魚,抱着抱着就被美人魚吸盡了陽氣,屈原從此就成了水下的丈夫,他的文字化作了浪花,時而有魚兒穿梭。

從此:因為屈原被美人魚吸盡了陽氣,所以五月初五就成了端陽節;端陽節在河裏划龍舟,以此超度水下寂寞的丈夫屈原;端陽吃粽子,吃盡粽子的花心,凝聚一家子心花的洋溢。

屈原死後,屈原的作品立刻風靡至今,他的才氣和思想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推崇,但他的憤世和厭世的悲觀行為卻頗有意味。

歷代的人,往往對活人刻薄,對死人温和,哪怕是悲觀的自殺,也大加讚頌那酸臭的美,就像臭豆腐一樣。

端午節的作文3

炎熱的暑假到了,今天,爸爸帶我去母親河看賽龍舟。

一到母親河邊,我就看見在平靜的水面上有兩艘彩色的龍船在水中搖來晃去,好像兩隻小鴨在走路。岸邊已經是人山人海了,大家冒着酷熱的陽光來觀看精彩的賽龍舟比賽。

過了一會兒,比賽就開始了。只見紅龍順利地游出了起點線,而青龍的人們一時反應不過來,所以晚了一步,被紅龍漸漸甩在了後面。

青龍中的人不甘心落後,努力向前追去,打鼓的人敲一下,划船的人就用力劃一下,他們同心協力,還不斷髮出:“加油!加油!的鼓勁聲。此時,岸兩邊的人,也拼命扯着嗓子喊加油。有的人還一邊喊一邊打手勢,紅龍中的人見青龍追了上來,趕緊向前劃。這時候,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紅龍和青龍的遊行速度不分上下,一會兒你前面,一會兒我前面,大家誰也不讓誰,岸上的喊聲響得快要震破了天:加油,千萬不能輸,打敗他們!

青龍似乎已感受到了人們對他們的希望,竭盡全力,終於,在觀眾的期待中,青龍遙遙領先了,紅龍不服輸,拿着船漿還在划行。一把把船漿一上一下,在他們的手中上下翻飛。可這時候,青龍已經到了終點,岸上的人們立刻歡呼起來,成功屬於青龍!

今天的賽龍舟比賽,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堅持不懈,同心協力,成功一定屬於他們!

端午節的作文4

在我們的中國有着許許多多古老的傳統節日,現在我為大家説説端午節吧!端午節又稱為端陽節,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前的舊習俗,直到現在人們還在過端午節,它是紀念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詩人屈原。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了,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還有有趣的划龍舟比賽呢!奶奶在家已經煮好了香噴噴的粽子,打開鍋蓋滿屋都飄着粽子的清香,讓我聞得口水直流個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粽子葉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真是回味無窮呀!

吃完粽子後,爸爸帶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這裏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的可熱鬧了!比賽開始了,各個隊伍都蓄勢待發,隨着一陣槍聲一條條龍舟飛快地劃過水面,猶如一支支箭向前飛去。在場的觀眾們興奮喊道着加油加油,在為參賽者加油鼓勵,參賽者們聽了心裏充滿了信心使勁地划槳,水花到處飛濺。各條龍舟你追我趕的,最後,落後的一號終於追上了遙遙領先的二號第一個衝過了終點,觀眾們不禁歡呼起來,到處都是一片歡樂的海洋。啊!這真是我最難忘的一天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呀!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等着你去找呢!

端午節的作文5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

端午節那天,人們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如:賽龍舟、吃粽子、吃五黃。相傳,賽龍舟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在端午節裏,"五黃"指的是: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但學者聞一多卻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五千多年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但最為廣泛的一種説法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許多習俗都於"五"這個字有一定的聯繫,比如:吃五黃、插五端、戴五色等。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還有插"五端"、戴"五色"。所謂"五端"是指:菖蒲、艾葉、蒜頭、石榴花、龍船花。所謂"五色"是指: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

端午節那天,人們會把房子打掃乾淨,再廚房裏撒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端午節的作文6

每到春節,我們家都要包粽子,今年也不例外。正月初一那天,我家開始包粽子。

包粽子的材料都準備好,以前我都是看媽媽包的,今年我想試試,媽媽開始不同意讓我包,在我的強烈要求下,媽媽勉強同意讓我參與包粽子,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我們開始包粽子。我先看媽媽做示範:首先,她先挑兩張比較小的粽葉,然後,舀一些糯米,均衡地鋪在粽葉上,再鋪上一層綠豆,放上一塊肉,再鋪上一層綠豆,最好蓋上一層糯米,接着把葉子包起來,用一根繩子把粽子的中間綁好,再依次把兩邊綁好。

一個漂亮的粽子就這樣做出來。我看便躍躍欲試。迫不及待拿出兩張葉子,學着媽媽的樣子包起來,我的心裏有點緊張,我的手有點抖,雖然按着媽媽的步驟去包,可是包出來的粽子看上去很彆扭,粽子都變成“雞腿”。媽媽説:“包粽子時要觀察,如果出現兩端大小不一樣,要抖動幾下,把大的那端壓緊,小的那端可以添些米,這樣包起來兩端大小就一樣”。聽媽媽的指點,我再包第二個,果然包起來的粽子比第一個好看。但我包的粽子仍然沒有媽媽包的好看。我再看看媽媽包的粽子中間是突起來的,像個小山坡,而我的像個小土坡。我再包第三個時,我仔細觀察媽媽是怎麼放米的。哦,我明白。

原來媽媽放米時,是讓中間鼓起來才包。我也學這樣做。這回我包的比前兩個好看一點。我心裏暗喜。我來勁,我接着包一個又一個,每一個都有進步。我媽媽也誇我包的有點像樣。我心裏高興,我總共包十多個。媽媽笑着説:“明年春節媽媽不用操心,全讓你來包吧!”

包完粽子,我用鍋來煮,兩個小時以後,粽子煮熟。我專挑出我自己包粽子來吃。我覺得我比任何時候都吃得香,吃飽還想吃呢!

端午節的作文7

充滿濃濃詩意的端午節到來了。

早晨太陽公公才露出了臉,我也正在睡大覺。可是,我突然睡着睡着就聞到了一股濃濃的香味,我被那股香味所叫醒,情不自禁地起牀了,想去吃一口。一起來,往廚房一看是:媽媽和姐姐正在包粽子,我就很感到疑惑,為什麼會有端午節?端午節為什麼要做這種事呢?帶着種種的疑問,我自己去尋找答案……

喔;原來是這樣啊:原來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叫屈原,他為了自己的國家,在國家亡敗的時候,他自己不願苟且偷生,所以就帶着滿懷的愛國之情跳下了江。

於是在每年的6月12日,人們就會到河邊包粽子,然後扔下去。想讓那些魚類吃掉粽子,不要吃屈原的身體。所以就因為流傳着這麼一個傳説,才產生了今天的端午節。

媽媽和姐姐把粽子放下去煮,鍋裏的香味飄出來很是宜人。大概過去了三十分鐘,粽子終於熟了。我和家人一起吃着粽子,我感到非常的開心,還有姐姐的朋友也來到了我們家,我們都過着一個開心熱鬧的端午節。端午佳節,粽香萬里……

端午節的作文8

我是江南水鄉的孩子,這裏有許多傳統節日,端午節就是其中的一個,這個節日傳説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和伍子胥的。

每到這個節日,我們這裏的習俗很多,有懸艾草、菖蒲,吃粽子,賽龍舟,往水裏扔粽子等。

記得奶奶總會裹好一大鍋的粽子。這些粽子呈錐形,穿這一件綠色的外套。還有一些“花紋”。像一個個綠色的金字塔。有的很大,有的很小,還有的中等。我想:這應該分別是粽爸爸、粽媽媽和粽寶寶。接下來就是把粽子放在鍋裏蒸。只要一會兒,粽子的香味就會飄出來,米香和粽葉的香混合起來簡直蓋世無雙。那味道保證可以讓你“口水流下三千尺”。過了級個小時,粽子就熟了,奶奶把粽子算出來,只見那粽葉上略帶些黃,還有點水,好像塗了一層蠟。我看見了雙眼直髮綠光,皮不急待地要嘗上一口。剝開粽葉,裏面是金黃金黃的,更像金字塔了。我趕忙抓起一隻粽子往嘴裏送,只咬了一口就不住地説:“真好吃呀”。不一會兒我就消滅了4只粽子,一隻白糖的,一隻豆沙的,二隻瘦肉的。

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我期待着哪粽子飄香的日子!

端午節的作文9

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是紀念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師人屈原的節日。不過,也有人説端午節是龍神的節日,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聽媽媽説,端午節的習俗都有“五”字有關。用紅、黃、白、藍、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雄黃河,無論在南方還是北方,這一天還要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本月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師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讓魚蚊蝦蟹吃飽了,不再咬食屈原的遺體。

打掃房屋,用端這天正午的陽光曬蒜頭,曬艾草恐怕是蘇北一帶眾所周知的習俗啦,媽媽説,那是為了驅蟲防病,吃了被正午的太陽曬過的蒜頭不宗鬧肚子疼。

海,端午節的習俗真是説也説不盡,這首兒歌對它做了一個總結,“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的作文10

一説起端午,我就端午節的兒歌"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端午又稱重五,買價也與"五"數字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獐在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是賽龍舟、吃粽子。相傳龍舟競渡是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是蟹,吃飽了去吃屈原的遺體。

聽説,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南方北方,天還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王”字,還要[轉自]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天,家家户户的門上懸插菖蒲、艾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五端”。到中午,孩子們大飽口福了,肚皮滾圓滾圓的。

端午節是星期天,那就更有趣啦!不光可以玩個夠,還可以聽老講屈原的故事,那才叫樂翻天呢!

端午節的作文11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傳統而古老的節日——端午節。我喜歡這個節日,因為我特別喜歡吃粽子。

聽爸爸説,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一位叫屈原的愛國詩人,他因報國無門,在這天投江而死。老百姓為了不讓江中的魚兒去咬屈原的身體,紛紛划着船把事先準備好的粽子投入江中。久而久之,各地有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了。

在我的家鄉,賽龍舟是組織不了的,但吃粽子的習俗是必不可少的。那也是我的最愛,大人們圍在桌子旁,七手八腳地包着粽子,而我站在旁邊,一邊看着她們裹粽子,一邊聽着老人講故事,像過年似的,非常開心。等到粽子下鍋,不一會兒,廚房便瀰漫着層層粽香,讓人垂涎欲滴;熟了,便迫不及待地剝開粽葉,一口咬下去,哇!那感覺沒得説啦!

除了吃粽子,那天飯桌上還有黃鱔、黃魚、黃瓜、鹹鴨蛋等菜,爸爸還要喝黃酒,爸爸説這叫“五黃”,因為端午節是五月天熱的開始,蛇蟲開始活躍,而傳説中“五黃”可以驅邪解毒,所以端午節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祈求防疫祛病、驅毒、健康長壽的重大節日,有的`地方還有佩香囊、掛鐘馗像的習俗呢!

真想不到端午節有這麼多的講究!我喜歡這個節日!

端午節的作文12

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啦!在端午節可以包種子和看賽龍舟!

今天就是端午節!我和媽媽早早地起牀一起包種子。再桌面上看到乾的河葉、糯米和包種子的材料。我們開始包。首先把材料放在河葉上,然後就包起來,最後再用乾的草把種子捆起來,種子就包好!一開始我總是包不好,媽媽説:“孩子一開始是包不好的,只要你能用心去包就會包的好的。”我邊包邊問媽媽:“媽媽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種子呢?”媽媽説:“因為古時候有位仙人每天都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事情。有一天這位仙人報告人間的事情,玉皇大帝不聽他的話,便把他掉職位。這位神仙決定跳進黃河裏,人們為紀念他在端午節裏做一些糯米飯給魚們吃希望不要把這位神仙吃掉。糯米飯就被稱為種子,所以端午節要包種子。”不一會兒我果然把粽子包好。

吃完種子我們到珠江兩岸看賽龍舟。珠江兩岸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我找到一個好地方看賽龍舟。只看一條條龍船在飛快地駛過江面。我看中一條龍舟,心裏想:“你快遊啊,快遊啊!”

愉快的端午節就過。

端午節的作文13

我喜歡熱熱鬧鬧的春節,喜歡團團圓圓的中秋節,喜歡張燈結綵的元宵節,但我最喜歡的是粽子飄香的端午節。

每逢端午節,人們都喜歡包粽子,吃粽子,聽説還有個感人的故事呢,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因為愛國投江自殺,人們為了不讓魚吃屈原的屍體,把飯糰扔進江裏,用這種方法去記住屈原。

每到這個時候,最熱鬧的就是包粽子,各家各户的包法,我最喜歡看奶奶包粽子了,奶奶先把綠油油的粽葉洗得乾淨,左手拿着粽葉,右手舀起糯米飯往裏面飯,還可以加些綠豆,紅豆或蜜棗等,放在鍋裏,煮出來的粽子的味道飄滿整個房間,再煮些茶葉蛋味道就更濃了,一切準備好後,父親帶我,姐姐,哥哥,還有弟弟出去玩。回到家後我急忙拿出一個大粽子,輕輕的扒開粽葉,裏面露出又白又嫩的粽子,忍不住咬一口,那蜜棗的甜汁,糯米的香味直往嗓子裏鑽,好吃極了,時間過得真快呀,終於到了開飯的時候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香甜的粽子,品嚐美味的大餐,説説笑笑開心極了,高興極了。

我喜歡端午節,更喜歡端午節香甜的粽子!

端午節的作文14

今天是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媽媽提前幾天就買好了粽葉、豆沙、糯米、蓮子、豬肉、蝦仁、蘑菇、還有鹹蛋黃。全家起了個大早開始包粽子,包粽子看起來簡單,包起來可有點難了,我好不容易包出了一個粽子,卻像個“受傷的兵”,東倒西歪,好不容易扶起來又給倒下了。媽媽看看不像樣子的粽子拿過棕葉教起我來:“包粽子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急,把葉片上下疊好,注意別拿反了,把粽子葉靠近葉尖的那一半折成三角鬥裝,手心向上用拇指壓住折過來的葉尖部分,其餘四指在葉子下面拖住,先放一顆豆沙把尖部堵嚴,再放入糯米蓋住豆沙,然後放入豬肉、蓮子、蝦仁、蘑菇、鹹蛋黃,再把棕葉長出來的部分折回來蓋住包嚴,在拿繩子捆好紮緊,最後把多餘的線剪掉。”

我聽了心想小小的粽子還有那麼多學問,還是乖乖學吧!我把兩個差不多大的粽葉按順序疊好,做成了漏斗狀,先放了一塊豆沙再放入糯米,然後放入食材,三繞四卷,哈哈!一位“大將軍”出現了,給他繫上“腰帶”他更神氣了!

中午,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裏美滋滋的,真實又香又甜啊!

端午節的作文15

今天是端午節,我早早的就起來了,看着餐桌上的粽子,我就非常開心的吃了下去。

我吃過早飯,媽媽和奶奶帶我出去玩。一路上,我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別提有多開心了。不知怎麼的,我發現今天大街上有好多人,他們都買了樹枝拿在手裏。我很奇怪準備問媽媽,卻發現媽媽和奶奶手裏也各拿着一捆樹枝,就連忙跑過去問:“媽媽你們買樹枝幹啥?啊!真香!”媽媽笑着説:“傻孩子,這是‘艾枝’。艾枝可以驅蚊子和蒼蠅,還可以避邪呢!我們把艾枝掛在自己家的門上、窗户上,不是很好嗎?”我點點頭。

中午,我們家的飯菜有豐盛又香甜,除了家常菜外,還有漂亮的三角粽子、雞蛋和鴨蛋,香氣撲鼻。我立刻拿起一個較大的粽子,剝開粽葉,津津有味地吃着白嫩的糯米,好吃極了!

爺爺告訴我,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人格。其實這個我已經知道了,嘻嘻……

端午節我非常的開心,增長了這麼多的見識,吃到了可口的粽子。

端午節的作文16

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這個節日,本是古人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而我們現在,只記得端午可以休閒,可以吃喝玩樂……因而忘記了設立端午節的本質。就算有人記得端午節的本質,那人數據多還是據少呢?

屈原——一代愛國詞人,中華歷史上一朵絢麗的奇葩,為文壇注入了一股全新的活力。知識淵博,深受重用,但只因楚懷王聽從了上官大夫和子蘭的一面之詞,而錯過了這個人才,最後也導致國家的衰敗。

然而,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屈原創作了《離騷》、《國殤》、《九章》、《九歌》、《天問》等大作。抒發了自己的一番愛國情懷,與一番對國君無能的悲歎。

最終,他看見國家日益的衰敗,國君的無能,自己的一番愛國情懷無法抒發等等原因,最後導致他無奈,投江自殺。

這樣一個愛國,傑出,深受人民喜愛的大詞人,人們怎能忘記他呢?因此設立了端午節。

而就在這樣端莊嚴肅,富有意義的節日裏,我們一心只想着要吃什麼,喝什麼,玩什麼……應該嗎?不應該。難道我們不應該為我們的行為感到羞愧嗎?

如果你真的忘了端午節的真正意義,請趕快覺醒,你説是嗎?

端午節的作文17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端午節,我們會吃粽子、賽龍舟。

你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古代楚國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被小人誣陷。楚懷王聽信讒言而將屈原流放。後來出國滅亡,在農曆五月初五,屈原最終投汨羅江而死。人們想把屈原的遺體打撈上來,但最終沒找到。人們為了讓屈原的身體不被魚蝦吃掉,於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就包粽子投進汨羅江。端午節就是這樣產生的。

端午節可不能少了粽子,我喜歡包粽子,更喜歡吃粽子。我們準備了粽葉、糯米、紅棗和粗線,糯米需要提前浸泡幾個小時。首先取3—4片粽葉疊整齊,再把粽葉捲成圓錐形,然後往裏面到糯米並放入幾顆紅棗,最後把粽葉折下來並用線捆好。這樣一個粽子就做好了。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裏煮,1個多小時後,香噴噴的粽子味道就會填滿屋子。打開煮熟的粽子,咬一口,又香又甜,真好吃。

粽子吃完了,龍舟比賽要開始了。“3、2、1,開始”裁判喊道,一條條龍舟像離線的箭,在水面上飛馳。你聽“咚、咚、咚”,還有鑼鼓加油呢。一號龍舟快到終點了,其他幾條龍舟也加快了速度,鑼鼓聲越來越急促,最終五號龍舟獲得了冠軍。

端午節可真有趣!

端午節的作文18

每月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午節、重五節。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説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説;紀念伍子胥説;紀念曹娥説;起於三代夏至説;惡月惡日驅避説;吳月民族圖騰祭説等等。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因此,紀念屈原説影響最廣。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跳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不僅端午節的傳説多,而且各地過端午節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鮮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我們家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姥姥便會早早的從市場上買來油綠油綠的蘆葦葉和雪白的糯米,還有那甜甜的蜜棗。然後把他們分別洗一洗,再浸泡。再由媽媽動手包粽子。當然,還要炸麻葉、包菜角。大門口懸掛艾葉,以此來驅邪趕蚊蠅。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節,我便會想起這首兒歌,便會想到那美味的粽子。

標籤: 端午節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sibaizi/n3dnq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