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400字作文 >

遊記作文400字3篇

遊記作文400字3篇

遊記是對旅行進行記錄的一種文體,現在也多指記錄遊覽經歷的文章,遊記有帶議論色彩的,有帶科學色彩的,有帶抒情色彩的。

遊記作文400字3篇

旅遊_暑假遊記作文

這個暑假,我們一家人去了首都北京旅遊。

7月23日清晨,我們從合肥坐上去北京的動車,經過大約九個小時。我們來到首都北京。叔叔開車把我們接到賓館,安頓好後,稍作休息,我便迫不及待地叫爸爸快帶我去長城。

大約一個小時,我們來到長城腳下,我們這次參觀的是居庸關長城。哇,一下車,綿延萬里的長城便映入眼簾,我催着爸爸趕快買票。買好票,通過入口,我們直撲長城,爬呀爬……這裏的長城太陡,太難爬。’喂。。爸爸媽媽,快來看。“原來我發現一塊石碑,上面寫着‘不到長城非好漢’,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在此合了影。我們接着往上爬,長城兩邊是崇山峻嶺,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古建築羣……”“好高呀,好累呀”。我不停地叨嘮着。爸爸笑着説:“月兒,勇敢點,不到長城非好漢嗎。”聽了爸爸的話,我鼓足了勁,繼續往上爬,終於我爬到此處的最高峯。衝着習習的山風,望着一眼望不到邊的長城,欣賞着腳下的美景,我非常興奮。啊……我終於“征服”了長城。

第二天,我又參觀了天安門廣場,登上了城樓,來到了毛主席紀念堂,我還給毛主席敬獻了菊花。下午我們走進了故宮,在裏面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晚上,我們來到王府井美食街,品嚐着全國各地的小吃……

第三天,我們參觀了鳥巢,水立方,中華世紀壇……

第四天,我懷着依依不捨之情踏上了回家的火車。坐在車上,我暗暗下定決心,長大一定要考上清華大學,再次來到美麗的北京。北京,再見。

遊記作文

周圍是茂密高大的大樹,腳下是爬上了點點青苔的石階,眼前事蜿蜒而上、連綿不斷的小路。這時,在鎮江南山上登山的我們多想停下來、坐下歇歇、喘口氣呀。跟在導遊身後,我們一步步艱難地向上邁台階。要知道,我們已經走了近幾百級了。我那兩雙腿微微一抬便會酸酸的,像灌了鉛一樣,沉重無比,我恨不得當場就坐下,休息個夠。同學們也不是一樣,各個愁眉苦臉、互相攙扶。

到了山頂,我才感到,剛才辛苦地上山終於有一絲值得了。小路兩旁,種滿了竹子,高大挺拔,茂密翠綠。在它們腳下的竹筍則披着有着深褐色短絨毛的大葉子,有高有低。看着竹林中的小路,終於可以下山了。雖説是下山,可也並不簡單,都説“上山容易下山難”,我的兩條腿,一踩上石階,根據石階特有的坡度,彷彿腳下生風,一下子“滑”了下去,其他人也不例外。我的腿似乎不受控制,只好不停地下。兩條腿早已被不停地上山、下山給折磨軟了,又酸又累。這一顛一顛地下山仍在繼續,這可真是和一種口香糖的'廣告詞相符合——“根本停不下來”。下了山,我驚呼起來。只見眼前是一座泉池。池中有着設計獨特的石柱,有着嬌小美麗的睡蓮,有着清澈明亮的泉水,一切都是那麼美。原來除了山中那深沉的綠色,山後還有那麼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色呢。我身上原本的酸累全不見了,心情也好了不少。

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到彩虹,不爬過這座山怎麼能看得山後的美景。萬事都要經過努力和奮鬥才能獲得成功,有回報。

寧波漂流記

今天,我早早的起牀了,是因為我們要去寧波旅遊。

聽導遊説,我們要去寧波溪口漂流,導遊還向我們介紹了漂流時要注意的事情。

一來到那裏,我和媽媽連忙換好游泳衣,戴上安全帽,準備出發。汽車開了50米左右遠的路,終於到了目的地,我下了車,看見這條河十分的長,像一條龍在遊動一樣。

我迫不及待的拉着媽媽上了船,在這艘船上,恰是回到了從前,那時我和幾個小朋友也上了船,在船上開心地玩着,我腦子裏正在想着以前有趣的事,忽然,當那位叔叔用力一推後,我才回到現實中,只見那橡皮船就飛快的滑下了斜坡,我嚇得連左右都分不清了,一心只想着“放鬆”這兩個字,我的心怦怦直跳,生怕自己會掉進水裏。一浪接一浪的溪水,像一個個黑精靈,涼涼的溪水,不斷地撲打着我的面頰,時時刻刻都讓我害怕。

一次一次地衝擊,深深的打擊了我,溪水往船上湧了進來,船裏面都裝滿了水,沉甸甸的。我和媽媽把安全帽摘下來,把船內的水都舀了出去,一下子,橡皮船像一個小天使,輕飄飄的浮了起來。

“前面有個大斜坡”!我大叫道。我和媽媽緊緊地抓住橡皮船旁邊的扶手,把眼睛、嘴巴閉得牢牢的,摒住了呼吸,不讓水珠飛、濺進來。

過了很長時間,我和媽媽終於習慣了衝擊,我想:這種刺激的運動只適合男生玩,我拿起竹竿,用力划船,一轉眼我們就追上了好幾個家庭,我都對他們説:“拜拜”!眼看就要追上第1名了,由於用力過猛,穿側翻了,還好是淺淺的地方,我一下就站了起來,我和媽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船翻了過來,就這樣我們成了第2名,我們還得了幾個小獎品。

這次旅遊,我滿載而歸。

標籤: 遊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sibaizi/8q9o8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