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400字作文 >

介紹清明節400字作文(通用30篇)

介紹清明節400字作文(通用3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介紹清明節400字作文(通用3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介紹清明節400字作文(通用30篇)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是出自杜牧之手。反映出了人們在清明節的時候悲傷的感情。清明節的前一天是寒食節,是人們紀念介子推的節日。清明節主要就是掃墓、踏青、祭拜先人。

今天是清明節,陳武有交流會,在我爸爸的帶領下,我和三位同學一起去了陳武。沒到交流會,就已經開始堵車了,於是,我們便先去參觀了農博園,參觀了很長時間才去交流會。

到了堵車時,我們就下車,走到交流會。雖然我以前逛過交流會,但也有一年沒逛了,所以倍感親切。交流會還是跟以前一樣,吃的、用的、玩的應有盡有,各種物品五花八門,琳琅滿目,一條街都是小攤位,熱鬧極了。在交流會上,我還遇到了幾位老同學,我認得他們,他們卻不認得我,難道我這幾年變得很多嗎?我不覺得呀。逛了一會兒交流會,我們就去了高麗山。

在高麗山上,有一座“衞崗戰鬥勝利紀念碑”。1938年6月17日,由粟裕司令員帶領的先遣隊,在衞崗伏擊日軍,只有短短半小時,伏擊就結束了。這就是江南第一戰,也有此拉開了江南抗日的帷幕。

在清明節時,我們要紀念先烈、先賢、先聖,祭祀我們的祖先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2

星期六,我們全家去老家為祖先掃墓。

到了祖墳所在的山坡上時,我就拿起掃把,把祖墳周圍的落葉等垃圾掃得乾乾淨淨。接着又拿起抹布,沾上清水,仔仔細細地擦着墓碑。經過一番有力地擦拭後,祖先的墓碑祖先的墓碑新的一樣一塵不染,光亮如新。沒多久,祖墳就被我們掃好了,我們祭拜後,便走回老家吃午飯。

吃完香噴噴的午飯後,我躺在牀上,心中不由得想到:清明節是個祭拜祖先的節日,是我們大家應該做的,掃墓的我們要表揚,想來卻不能來的也要給予表揚。但從來沒有想過掃墓的人應該受到批評與譴責!

大家有沒有想過,祖先功勞有多大?祖先為我們留下了土地,讓我們有地蓋房,有地耕種……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祖先,就沒有我們,祖先的功勞不可沒啊!而現在有些人到了清明節,卻絲毫沒有掃墓的想法,把已過世的祖先冷落一旁,任憑野草長滿墳墓。這樣的人難道不應受到人們的譴責嗎?

又是一個清明節,這是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3

今天是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應該上山去祭拜我們的祖先。我們家也不例外。

走在陡峭的山坡上,路是那麼的熟悉。雖然我生在山村裏,但我並不是經常上山。雖然我不是經常上山,但小時候走過的路還是那麼記憶猶新。

一路上,看到了許許多多的墳墓,有的墳前有蠟燭燃燒留下的痕跡,可見死者的親人已經來祭奠過了。

我們來到太公墳前,擺上蠟燭和一些水果,就要開始拜了。只見奶奶一邊拜一邊念着保佑詞:“太公,保佑我們······”我也隨聲附和:“太公,保佑我們······”。

一段時間後,我們就帶上祭品準備回家了。陡然,我想起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沒做——放鞭炮。

“爸爸,我們今天好像沒有放鞭炮呀!”我立即叫住了爸爸。“對呀,怎麼了?”爸爸若無其事地答道。“可我們往年都放鞭炮的呀!這一次為什麼······”我不解地問。爸爸聽了,笑着説:“孩子,最近已發生了許多件山林火災,都是由鞭炮引起的呀!所以,我們應當儘量地減少那些不必要的災難,不在山中放鞭炮。”“哦,原來如此呀!”我恍然大悟。

是啊,山林是我家,安全靠大家。如果我們大家都文明用火,那麼安全的生活就在咫尺之遙。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4

有句古詩説得好“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是中華民族一年之中祭祀先人,緬懷先烈的特殊日子。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這一天,天氣不錯,春光明媚。一大早爸爸帶領全家經過一番顛簸,來到南象山公墓。遠遠地就聽到廣播裏在反覆“文明祭掃,不準燃放煙花爆竹”等通知。走進大門,只見一座座墓碑前青煙繚繞,熙熙攘攘的人們有的捧着菊花,有的捧着青團、糕餅等祭品在各自先人的墓碑前説着話兒

來到太公、太婆的合墓前,我們肅然起敬。爸爸點燃一根香,説到:“來,咱們一起為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三鞠躬。以表示我們對他們的敬意”。隨後,我轉身拿起早已準備好的花籃,恭恭敬敬地放在了太公、太婆的合墓前。花籃裏的花都是菊花,在幾片綠葉的襯托下,更加顯得莊重,肅穆了。

拜完之後,我們開始給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燒在陰間的鈔票,有一億的,有兩億的,還有一百萬的大鈔票,我們邊燒邊跟他們説:“放心吧,你們走好了,現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挺好的,不用擔心。”

走出南象山公墓,我感慨萬千:我一定要珍惜眼前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積極向上,長大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5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去掃墓,燒紙錢,祭拜去世的親人。我們家也不例外,媽媽提前很多天就開始在家折金紙元寶了,清明節這天早上,我們一家三口早早吃了飯,就出發回老家給奶奶上墳去了,一路上看到田野裏金燦燦的油菜花開的正是燦爛呢,空氣中瀰漫着一股甜甜的花香味,到處可見祭拜親人的人們正在燒紙錢,很快我們也到了奶奶的墳前,我和媽媽開始擺供品,爸爸把我們帶來的紙錢和金元寶往外倒,然後點燃,媽媽還在那唸唸有詞的不知道説些什麼,我和爸爸給奶奶磕了頭,感覺氣氛有點沉重。

掃完墓後,我們回到爺爺家,爺爺家今天也很熱鬧,大伯二伯他們也都回來了,還有爺爺的幾個妹妹也就是我的老姑們也都來了,大人們坐在一起説話,我們小孩子在院子裏做遊戲,媽媽和兩個伯母在忙碌給大家包餃子,很快,熱騰騰的餃子煮好了,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吃了飯,吃完飯我們告別了爺爺回城了,在路上我看着那一片片綠油油的麥田和金燦燦的油菜花,不禁對老家有點留戀,可是還得回到城裏那喧囂的環境中啊!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到了,這一天要去掃墓,去祭祀親人。

叔叔阿姨都回來了,給我帶了許多好吃的。下午我們要去上墳,我拎着一大袋子紙錢和幾根柳枝,母親拿着兩捆柴草和炮竹,父親扛着一把鐵鍬,我們拎着東西向山上出發了。

一行人步行來到爺爺奶奶的墳墓前,叔叔首先用鐮刀把周圍的雜草割掉,母親把柳條插在墳頭上。柳條上還掛一根又細又長的白紙條。母親把捆柴草放在地上,用打火機點燃,我和堂弟錦皓就開始燒紙錢了。

我拿出一沓子一百元的紙錢,拆開擺放在柴上,一邊燒,我和錦皓一邊呼喚:“爺爺奶奶來拿錢。”

我發現每一種紙錢的第一張都比較逼真,像是真的,其餘都很假,製造很粗糙。除了有紙錢,還有金條和元寶,這些還不算什麼,叔叔還買了一副紙麻將,還有一幢迷你紙房子,都做得惟妙惟肖。我想,以前爺爺很喜歡打麻將,這次送了一副麻將,他一定很高興。

紙錢燒完了,父親和叔叔去放鞭炮了,“咚”、“啪”,哇,這種炮竹好響呀,還是帶綵帶的那一種呢。

回到家後,我又和父親母親去外婆家去掃墓,大舅、小舅、姨媽等人都到齊了,我們帶着東西來到外公的墳前。這些雜草長的也忒快了吧,走來長這麼高了,姨媽還是要把它們給處死。我給外公燒了美元,好讓他老人家跟隨地府旅遊團出國旅遊。

“咚!”、“啪!耳邊傳來了絡繹不絕的鞭炮聲。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對於清明節有感而發的詩句。

今年清明節前幾天,父親和母親就買來”燒紙“自己在家裏折起了”金元寶“,我雖然覺得應該”文明祭祖“,但是還是不能説服父親母親的傳統觀念,沒辦法,閒下來的時候我也只好幫助折了一些”金元寶“。

4月5日清晨,父親母親和我早早就起牀,我們和大伯二伯一起約定好在奶奶那兒集合,然後集體去公墓祭掃。

我們8:30就到達了公墓,可現場還是”人山人海“我們在爺爺的墓前靜觀了好久,父親清理一下墓地周圍,二伯把很多”紙錢“擺放好了,大伯還點上了一根香煙放在了”案頭“我想他是想給爺爺也抽上一支。看得出來,奶奶和父親還有伯伯們都有點傷心。我雖然沒有親眼見過爺爺,但覺得自己生下來就沒有爺爺了,還是覺得很遺憾……今年的公墓祭祖我還是發現了很多不文明的行為。

事例一:一路上,我發現有許多掉落的紙元寶在地上。樹中間還有許多垃圾堆在一起,顯得很髒。

事例二:我們把元寶燒成灰燼。風一吹,灰燼全部飄在空中。不但會污染空氣,而且很不美觀。還有許多乞討的人們在別人傷心時來要錢,不給錢就不走,這明顯是”趁人之危“呀!

我提倡大家用鮮花代替紙錢,這樣就既環保,又讓公墓更加美麗了!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8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鬥指乙(或太陽黃經達15°)為清明節氣,交節時間在公曆4月5日前後。這一時節,生氣旺盛、陰氣衰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説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祭祖節期內。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過清明節,比如越南、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9

每年清明的時候,爸爸都會帶着我去給爺爺,奶奶上墳。今年也不會例外。每年到了清明這個時候,貴陽的天氣總不是很好。稀稀拉拉的雨下着,我總覺得下雨的時候是應該在室內休息,看看書之類的。不過還是會和爸爸一起,去上墳。也趁此機會感受一下户外清爽的氣息。

上墳的地方總是人特別多。每家人都會帶着對親友還唸的心情來到這裏,所以感覺人特別多。也會覺得特別熱鬧。我對爺爺,奶奶的印象,都是從長輩那裏知道的。我沒有見到過他們,也多麼想他們可以多疼愛我,看到我快樂,健康的成長。每次想到這裏,我都會有點哀傷。我也會看到旁邊也正在為家人上墳的一個小妹妹,她也是在給她逝去的外公燒紙。嘴裏默默道:“外公要保佑家人身體健康……”我也像模像樣的,恭恭敬敬在爺爺,奶奶墳前燒紙,也學她一樣,為家人祈禱。希望爺爺,奶奶可以保佑大家。

下山以後,爸爸都會帶我到山下的公園那裏坐鞦韆。爸爸每次都會在鞦韆後面推我,鞦韆蕩得好高好高。我開心極了,能夠感受到清風徐徐的拂面。我的爸爸很愛我。學習上,他會對我嚴格要求,生活上,他也會對我無微不至。所以我也很高興,我要快樂健康的成長,讓爸爸看到我幸福,我想他也會開心了。也要讓爺爺,奶奶在天之靈知道他們的孫女很開心。

今年,我們又會全家一起去上墳了。二伯家的哥哥也回來了,我想今年去上墳的時候會更好玩的。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10

我們家每年的清明節都會去掃墓,都是在國曆四月五日,從遠方各地的親戚這一天都會回來掃墓。會暫時在住對面的伯公家裏,休息一會兒,才會全家族一起去納骨塔拜拜。

清明節這一天早上天氣比較灰濛濛的,下起幾點雨滴,真的是清明節雨紛紛,所幸下午太陽就出來了,天氣還好,沒有下雨,比較方便多了。

奶奶一大早就在準備了許多要拜拜的飯菜和水果,先去市場買了許多菜和水果回來,另買了金紙和銀紙錢燒香拜拜用,奶奶煮了許多好吃的料理飯菜,我看了都想偷吃一點呢!要拜的地方還真多,像要拜廳堂供奉的土地公,祖先、外面的門口,地基主等。好複雜喔!我雖然不懂,還是一樣和哥哥幫忙奶奶端飯端菜的,好讓奶奶方便拜拜,還有幫忙摺冥紙錢燒呢?

中午吃了一頓飯好豐富的午餐和水果,吃的真飽,又吃的很滿足,看了一會兒電視,大家所有的親戚和奶奶爸爸一起坐車要去納骨塔拜祖先,也一樣是由奶奶準備了一籃飯,要祀拜祖先,追思懷念祖先。到達了納骨塔,看到了許多人全家一起拜他們的祖先,好讓人感動。平日人煙稀少,今天車水馬龍,人潮洶湧,我合十雙手拜了拜祖先,然後有一會兒,再和家人一起回去。

清明節每年的掃墓,是對祖先的一種懷念,也是中國人的一種美德。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11

表衣莫起風塵歎,猶及清明可到家。

彷彿如夢如幻,迎來了一個個的清明,都是潸然淚,都是遙寄悲壯,總在心間傳遞着自己的感情。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由於種種原因,今年未曾去掃墓,也就只能在心中默默懷念着那些人,亦有悲痛。但誰知那些親人,逝去人們的靈魂是否能夠在天國感受到深深的慰藉?希望像《尋夢環遊記》中的那樣,每個人都去思念去感動。

亦不同於往常,沒有以往的細雨垂落,只是一輪高陽懸掛在天空。告別了冷冷的雨,散發出四射的光芒,驅散陰暗。那或許就是冥冥中的一種暗示吧,讓我們去愛自己,愛世界,感受生活的美好。全身上下激發出一種活力,又不由得想起了這光,是多麼少人的付出方才給予的,也去放上一束鮮花,凝視許久,感受散發的光熱。

許多人,他們可能都已離去,但我們依舊生活在他們的籠罩之下,亦在他們的注視之下長大。為國做出了眾多的貢獻,品讀着他們的事蹟,學習他們的精神。人生處處是清明,我們應時刻的想起,就像千百年前去思念屈原一樣,永久常存。

清明具來矣,常人數風塵,不應天上語,此足留容深。

清明節,無亦於在悲痛思念之間徘徊,追求着早已悲然的景與人,共度今夜。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一個清明,一次深念,一次記憶裏的遊蕩,但願千里常絕,一切悲客似人家。清明覆清明。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1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杜牧的《清明》説明了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淒涼。

在清明節前,我們學校五、六年級的全體同學去烈士陵園祭掃。

首先是祭掃儀式,我們派代表上前敬獻花圈。看着面前的兩個花圈,心裏很難受。接下來,主持人以及學生代表講話之後,是全體默哀,那低沉的音樂彷彿可以讓我們看到那些英勇的烈士犧牲時的場面。儀式有條不紊地進行着。

接下來是參觀烈士們的紀念館。紀念館內陳列着烈士們的照片及介紹。令我感觸最深的,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曆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大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文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在中國發生的革命事件。廣義上則可指自19世紀末到辛亥年,中國的一系列以推翻滿清統治為目標的革命運動。

最後一項儀式是獻花。我們走過一個個烈士碑,將自制的小白花放在上面,以表達我們的敬意。

通過這次祭掃活動,使我明白了這些烈士的偉大,讓我知道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用當年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換來的。這種精神永垂不朽!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13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這一天,碧空如洗,萬里無雲,我和媽媽在家裏做青團,給我的外婆吃。

媽媽買來了艾草。先把艾葉摘下來洗乾淨,瀝乾水分,再拿來榨汁機把艾草榨成汁,然後過濾掉小渣渣,最後拿出糯米粉,舀兩碗在盆裏,輕輕倒進艾草汁,用手不斷攪拌,再使勁地揉搓成麪糰就好了。

做青團的餡料有很多,有豆沙餡的,有竹筍炒肉餡的、還有花生餡的……我媽媽做的是花生餡的,她揪出了一點麪糰,做成小碗的形狀,把花生搗碎,加點白糖,然後舀一勺放進綠色的麪糰裏,放進去以後再把麪糰搓成圓形的,光滑的小球,一個小青團就做好了,然後一個個的包起來,直到麪糰沒有了為止。

要蒸青團了,媽媽用的是蒸鍋,她在每個圓鼓鼓的青團下面放一小張油紙,放了油紙的青團就不容易粘住蒸鍋,對了,要在鍋裏放入水,蓋上鍋蓋,大約蒸上二十來分鐘,香噴噴的青團就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青團吃了起來,熱呼呼的青團吃起來軟綿綿的,像吃棉花糖一樣,入口即化,還有一點淡淡的艾草香,我覺得青團非常好吃,一口氣我能吃好幾個呢。那軟糯鮮香的滋味真讓人忘不掉。

我連忙拿了一個青團遞到了外婆的手裏,外婆咬了一口,對我説:“嗯,真好吃!這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青團了!”我望着外婆心裏想:只要外婆開心我就開心。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1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祖節日。

這一天我們全家一大早就起來,拿好掃帚、鐵鍬等工具就向新坊山出發了。今天要去為太爺爺太奶奶掃墓。

汽車在寬闊的公路上行駛約半小時就到了新坊山。隨着石階而上,我們來到太爺爺太奶奶的墓前,我拿了一個大剪刀把墓邊上的雜草給剪了,然後我和弟弟拿起掃帚,把枯樹葉、枯樹枝清掃乾淨,再用鐵鍬撮掉。我回頭一看,看見媽媽坐在後面的亭子裏摺紙錢,我也跑了過去,把剪刀放在椅子上。當時我還不會折,在媽媽的指導下,我漸漸的會折了。我折了一捆又一捆。

紙錢摺好了,我們要插香燭了,我先用打火機把它點燃,再把它給吹滅。我發現吹滅後的香燭上有一股白煙冒了出來。我們就雙手緊握香燭,然後舉過頭頂拜了三下。接着把香燭插在了太爺爺太奶奶的碑前的土裏。

開始燒紙錢了,我們蹲在墓碑的正前方,點燃了一張張摺好的紙錢,然後把紙錢放在上面燒!一張張紙錢代表着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裏默默的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和我們一樣快樂的生活着。

一天的掃墓結束了,我們一家人坐在車上。車上格外的安靜,誰都沒有説話,我的心裏多了幾分思念與傷感。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讓我認識到了生命的珍貴。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15

“清明節期間,雨下得很大,路上的行人都想死。請問,餐館在哪裏?牧童指着興化村每當我想起這首詩,清明就不遠了。

大約8: 30,我和父母從家裏出發。一路上,遠處的羣山蜿蜒起伏。附近茂密的冷杉林旁的幾片松林稀疏而清澈,潺潺的溪流清澈如畫。它就像一個天堂。

我們下了車,爬上了山。墳墓藏在雜草叢生的灌木叢中。高聳的墳墓似乎在期待着我們孩子的到來。當我們面對祖父母孤獨的墳墓時,我們的喜悦和悲傷一掃而光。

大約幾英里外,我來到了奶奶的墳前。然而,在過去的一年裏,只有一英寸長的雜草瘋狂地吸收營養,掩蓋了高高的墳墓,成為名副其實的灌木叢。

在清理了現有的雜草並疏通了旁邊的排水溝後,我們放了祭品,點燃了香和蠟燭,並拿出了摺疊的紙錢,為死去的祖母放了一個思念。我在墓前默默地磕頭三次,祈禱我能永遠獲得庶人學校的第一名。

在煙霧瀰漫的山野,我們走回泥濘的小路。掃墓的人,無論老幼,都可以三五成羣地獨自行走,每個人臉上都帶着嚴肅的神情。

“滴答,滴答”,不知何時,剛剛停止的春雨又開始下了。像牛毛一樣,像細線一樣,它密密麻麻地斜織着,半波半波,漫射的輕紗包裹着一種綠色、清新、水靈和如畫的顏色。雨滴像斷了線的珠子,一個接一個地落在雨水形成的水坑上。春雨傾盆而下,把山染成綠色,把水染成綠色,把綠色的石徑染成苔蘚。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向山林鞠了一躬,跑進了遠處的雨簾...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16

在清明節期間,下了很多雨,路人都快死了。問當地人在哪裏買酒並擔心?牧童笑了,沒有回答杏山村。

清明節讓人懷念祖先,讓人懷舊,讓人悲歎,讓人振奮。它包含了許多他們祖先的故事。當他們被埋在地下時,他們的故事將會結束,剩下的只會被記住。

據我所知,4月5日是中國的傳統清明節,始於周朝,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清明節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清明節一到,氣温就會上升,這是春耕和播種的好時機。因此,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種樹種樹,不過清明節”等農業諺語。然而,清明節也有一個習俗。在清明節,煙花是不允許的,只有冷食可以吃。

根據古老的清明節習俗,當人們參觀墓地時,他們應該把酒、食物、水果、紙幣和其他物品帶到墓地,在他們的親屬的墳墓前提供食物作為祭品,燃燒紙幣,為墳墓耕種新的土壤,折幾根嫩枝插入樹枝上,然後磕頭、敬禮和崇拜,最後吃了酒和食物回家。

“聽風雨”當然指的是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水多,路上行人慾死。問當地人在哪裏買酒並擔心?牧童指着興化村杜牧在這首詩中寫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17

今天是4月5日,轉眼間,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已到來了。清明節有許許多多的習俗,有祭祖,掃墓,踏青,植樹。清明節這天呢,要紀念逝去的先人,還要去給他們掃墓。

一大早上,奶奶買來“三生”——雞、魚、肉,奶奶把這些菜蒸好,準備了一些酒杯、酒、紙錢、香,還有剪好的清紙,就帶着我們就出發了。

一路上,我看見了小河裏面,一條條活蹦亂跳的小魚兒,在清澈的河水裏游來游去;看見了那盛開着的桃花,在春風中搖曳着、微笑着;還看見了那路邊的小花,在陽光的沐浴下還傳來一股清香,我便摘了幾朵小花兒,編成一個花環,準備放在老外公的墳前,來表達我對老外公的思念。這時我想起一首關於清明節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可今年的清明節卻意外地沒有下雨,反而豔陽高照。真奇怪呀!

當我們來到了老外公的墳前,奶奶便拿出菜和酒,舅公公掃掉墓碑上的灰塵,然後用刀砍了一根樹幹,插進墳旁的土堆裏面,把清紙掛上去,然後倒了三杯酒,用打火機把香點好,燒了一些紙錢,雙手合十的同時嘴裏還説了一些想念和保佑的話,最後我們都鞠了三個躬表示哀思。

掃完墓,我們收拾好東西,等紙錢燒成灰燼,才離開了老外公的墓地,清明節是我們可以拜祭和懷念祖先的節日,同時也可以欣賞和擁抱大自然。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18

清明節到了,我與其他同學一起在老師的帶領下,到烈士陵園去給英雄掃墓。

經過十幾分鐘的車程,我們到達了陵園大門口,下車後,老師先給我們每人發了一束鮮花,然後給我們講解了進入陵園後的注意事項,特別強調不能笑,要嚴肅一點。我忍不住問老師:“為什麼要一臉嚴肅?“老師説:”清明節是祭奠英雄的日子,表達對他們的懷戀和敬重,所以必須嚴肅!“聽完老師的話,我們便自覺排隊進入陵園掃墓了。

首先是向英雄獻花。同學們雙手捧着鮮花,一臉嚴肅的慢慢繞墓碑一圈,在每一座墓碑前都要深深的鞠一躬,以表達我們對英雄崇高的敬意,最後將鮮花放在烈士們的周圍。

獻花完畢後,我們又聽了守墓人陳伯伯給我們講了其中一位英雄的事蹟。英雄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為了將他養大,父母可是忍受了種種飢餓。後來英雄長大了,國家卻處於危難時刻,他毫不猶豫的報名參軍了,在戰場上,他總是在最危險的時候衝在前面,很不幸,在後來的一次戰鬥中被敵人俘擄並殘忍殺害了。聽完英雄的事蹟,我的淚水在眼眶裏打轉。

活動結束後在回家的車上,我的腦海裏不斷浮現出在陵園裏的每一塊墓碑,還有陳伯伯講的關於英雄的事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個先烈用青春和熱血換來的,我們不僅要珍惜,也要銘記歷史,以告慰那些在天堂裏的英雄。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19

今天是星期五,本是個上學的日子,可是我們卻來到了鄉下,哦,原來今天是清明節。

我們一家人吃完早餐,走進鄉下的山林中。我聽到了許多來自大自然的聲音,有嘩嘩的溪水聲;小鳥的鳴唱;微風在樹葉間的低語……啊,大自然的聲音真動聽!

終於我們來到了爺爺的墓前,大家都開始忙碌起來,爸爸在割爺爺墳前的雜草,伯伯在用鋤頭挖土掃墓,叔叔在爺爺墳前插樹枝,並且在枝上掛上白色的紙條,我和哥哥就在焚燒紙錢。

我問媽媽清明節是怎麼來的?媽媽給我講述了關於清明節來歷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介子推的人,他不顧一切的救了國王的命。但過了一段時間,那國王竟然忘了介子推救了他的命。在其他大臣的提醒下,國王非常慚愧,便派人去請介子推,可介子不想當官,也不想受賞,於是就逃往山林,不想見到那國王。可國王回想起介子推對他的恩德,不想放棄,於是派千軍萬馬搜尋介子推。但介子推執意不見國王,國王無法,只能用火焚燒山林來尋介子推。介子推寧願被活活燒死也不願見國王。國王為了紀念他,就設這一天為清明節。

我聽完這個故事,明白了原來清明節是為了紀念先輩們的豐功偉績。於是我跪在爺爺的墳前扣了三次頭,並心裏祈福:爺爺,希望您保佑我們全家幸福安康!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20

古人説:“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可今年的清明節卻很晴朗,天上還飄着朵朵白雲。

那一天,爸爸媽媽要帶我去草莓園摘草莓,路上,風景都很好,金色的太陽撒下閃閃發光的亮片——陽光,我感到很温暖。這時,一陣微風吹過,像媽媽的手一樣撫摸着我的臉。路兩旁的草地好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綠油油的地毯,草地上還長着一些不知名的小野花,有紅色的,有白色的,有紫色的,還有黃色的。有的花瓣呈水滴的形狀,有的花瓣又大又圓,還有的花瓣密密麻麻,好像在開會。它們的.姿態也各不相同,有的是一個花骨朵兒,像一個小寶寶,有的是半開的,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有的是全開的,像小朋友燦爛的笑臉。

一個小時過去了,我們終於來到了草莓園,只見白色的棚子密密麻麻,我迫不及待地鑽進一個白棚子裏,頓時,一股熱氣撲面而來,我熱得都快流汗了,不過,我還是拿着一個小籃子,蹲着身子,輕輕地撥開葉子,幾個又紅又大的草莓便露出了胖胖的身子,它們都挺着大大的肚子,似乎在説:“我最甜,快來摘我!”我選中了一顆最大的,最紅的草莓,輕輕一掐,一顆可愛的草莓就敗在了我的手下,這顆草莓紅彤彤的,像一顆水滴,表面還有墨綠的籽,好像粘滿了芝麻。後來,我還找到一顆比乒乓球還大一點的草莓,真高興啊!不一會兒,我就摘了一籃子草莓,傍晚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滿載而歸。

摘草莓真有趣,下一個清明節我還要來這裏摘草莓。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21

傳統清明佳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傳統清明佳節開始於周代,每年冬至後108天是傳統清明佳節。傳統清明佳節在每年公曆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傳統清明佳節又叫寒食節。

關於傳統清明佳節還有一個感人的由來。傳説晉文公重耳在逃亡中,一天餓昏了,他的隨從介子推毫不猶豫地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烤着給晉文公重耳吃。晉文公重耳執政後,重賞那些有功之臣,卻忘了賞介子推。有人提醒説也應賞介子推。晉文公重耳帶着大臣去賞介子推,誰知介子推已經帶着老母親躲在綿山上,有人提出燒山,因為介子推那麼孝順,一定會帶着母親出來的。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晉文公重耳和隨從上山去看,只看老母親和介子推在一棵大柳樹上燒死了。晉文公重耳非常傷心,下令從此以後不動煙火,只吃冷食。所以這一天叫寒食節,又叫傳統清明佳節。

關於傳統清明佳節有許許多多的習俗,有祭祖,掃墓祭祀,踏青,植樹。傳統清明佳節這天爸爸,媽媽還去紀念逝去的先人,去給逝去的先人掃墓祭祀。傳統清明佳節這天我們還要植樹,俗語説的號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前後,種瓜點都。傳統清明佳節後天氣漸漸暖和,農民伯伯也開始抓地了。

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們應該在傳統清明佳節這天去緬懷那些革命先烈讓他們在地下安息。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22

又是一年清明時,柳絮紛飛,桃花飄香,煙雨迷濛。千年前的今天,也是這番情景嗎?

那時,江南的三月,細雨柔長。杜牧漫步在街道上,飄飄揚揚的細雨灑在他的身上。這細雨,是文公對介子推遲來的道歉嗎?這細雨,是文公對介子推的懷念嗎?帶着親人的愁緒飄入每一方田地。

詩人在雨中停佇着,尋望去,路旁不遠處的山野下,一位蒼髮老婦人站在墓前,口中念唱着,似語似歌。火堆旁未燃的冥幣乘風而起,好似只只白蝶在空中蹁躚。碑前,一位少女跪坐着,以淚洗面。肅穆的墓碑旁,荊棘雜草悽迷。那冢裏的人,是婦人的兒,少女的夫吧?

漫山遍野的懷念與追思,在青冢上不斷地徘徊,旁人的淚水打濕了煙柳的枝頭,壓得詩人喘不過氣。只想討酒一碗,消這萬里愁容。一縷孤煙從遠處的村落升起,顯得格外孤獨。也許,此時只有酒才可以澆碎詩人那點點離愁吧?

詩人走向那正在吹笛的牧童,向他詢問酒家的位置。牧童輕輕放下手中的短笛,朝他笑了笑,伸出稚嫩的小手,指向不遠處的杏花村。詩人走進村中,一股杏花香撲面而來。放眼望去,不遠處酒旗飄揚。鳥兒啾啾地鳴,杏花灼灼地開,春雨潺潺地墜。

輕揚的紙鳶,新插的柳條,呢喃的燕子,倔強的新秧,蒼老的古樹,早起的流鶯,追逐落花的孩童,堤上如織的遊人……相遇在這個清明時節。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23

在我個人的眼裏,這世上所有的節日,都是歡樂的,可還有一個節日是悲傷的,它就是———清明節。

還有幾天,就是清明節了,我不像往常遇到節日那樣興奮,而是鬱鬱寡歡,因為我們要去上墳的是我的祖祖,祖祖生前最疼我了,什麼好吃的好喝的,都留給了我,可是就在昨年,這無情的病魔奪走了她的生命,從此,我就再沒吃過祖祖最愛吃的葡萄,因為,我每次吃的時候,都彷彿會看見,祖祖細心的給我撥葡萄吃,每次我都會流下這傷心的眼淚。

到了清明節這天,我就和媽媽爸爸拿着紙錢,來到祖祖墳前,我一來到墳前,就説:“祖祖,我們來看你了,你在底下過得好嗎?我們都很想念你,我想對你説聲,對不起,當你在醫院的那最後一刻,你説想見見我,可我卻在公園裏玩,連你見我最後的一面也沒見成,從此,我就決定我以後不準再貪玩了,祖祖,你知道嗎,我現在已經懂事了,不是一個讓爸爸媽媽操心的孩子了。”

這時媽媽,走進我,一手把我抱着,另一隻手不停地抹着眼睛裏流出的眼淚説:“奶奶,你看,州州現在多懂事呀,他再也不是以前那個胡鬧的小孩了,奶奶你一定要保佑他呀!你知道嗎?州州,在你不在的這些日子裏,常常提起你,説他當時因為貪玩,連你的最後一面都沒見着,他非常後悔,就在前幾天的晚上,他又提起你,他説多麼想再投進你的懷裏,聽你講故事,唱歌。”

媽媽説完,就點香,燒紙,上完了墳,我們走在回家的路上,可我覺得我的每一步是那麼的沉重……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24

清明節的第二天,天氣陰沉沉的,大家全家人帶着沉痛的心情來到了烈士陵園掃墓。英雄們的行為被上天感動了,此時上天留下了眼淚……

進入烈士陵園,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就是路兩旁的蒼松翠柏,綠草如茵。大家往前走,看見了一個大石碑,上面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接着我又看到了,許多烈士的小墓碑,大家一家手捧潔白的鮮花,在英雄的墓碑前深深的鞠了三個躬,並懷着無比沉痛的心情為烈士獻上了鮮花。

接着大家就進入了烈士紀念館,裏面有一堵牆,上面都就是各個時期的革命烈士在戰爭中犧牲的照片,旁邊還有人們用油畫畫的打仗時期的情景,走着走着,大家看見了用不鏽鋼做的名字叫“希望”的雕塑,還有用假的大炮、沙袋、還有小堡壘做的打仗時期的情景。我一一參觀了一下,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人民警察祝選朋叔叔。一個晴朗的下午,他在執勤,看見了一個小偷在偷一個阿姨的錢包。祝叔叔像離弦的箭一樣跑過去保護那位阿姨,阿姨平安無恙,可就是祝叔叔卻被小偷刺傷而光榮的犧牲了。看完這個事蹟,我的眼淚不聽大腦的指揮掉了下來。此時此刻祝叔叔的鮮血在我心目中染紅了藍天,染紅了國旗,染紅了紅領巾。

啊!親愛的叔叔就是你在人民需要的時刻,不顧一切,衝在前面,保護人民,而犧牲自己。作為少先隊員的我一定要要好好學習,助人為樂,向您學習,為人民服務,為祖國爭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4月5日就是清明節了,是祭祀和掃墓的日子。所以清明節也叫“踏青節”。清明節也是我們國家傳統節日之一,那大家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嗎?就讓我告訴您吧!

剛剛已經説過了,清明節又叫踏青節。那是在中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清明節是寒食節的後一天,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清明節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的詩句。清明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清明節本來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而已,慢慢改變成了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的節日了。在1935年中華民族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還叫做民族掃墓節。

《曆書》:“春風后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15天,一般是在公曆4月5日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説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是在2006年5月20日,中國文化部省報的清明節才經過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坦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節……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25

俗話説:"清明時節雨紛紛,街上行人慾斷魂。"可我們清明節的第二天,卻見不到一絲雨。

早上約十時,我們就準備好出發了,一人拿着一個大傢伙,往目的地前進。到了那兒,雖然是大晴天,可是地上還是濕漉漉的,成堆成堆的爛泥,好在我穿了水鞋。看看他們,都以為今天的路肯定好走,穿着嶄新的運動鞋,深一腳淺一腳地走着,嶄新的運動鞋都染成了"泥鞋"。我心裏經不住偷着笑,想:哈哈!好險我穿了水鞋。真是天祝我也!哈哈哈!~0~我看了看哥哥,只見他在那裏不停地埋怨:"怎麼這麼難走,真討厭,什麼鬼路!"説完,一隻腳狠狠地踩在了一堆爛泥上,只聽"哎呀"一聲,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原來是哥哥"偷雞不成反蝕了一把米",整個身上都見濺滿了泥水,邊成了一隻活生生的"落湯雞"。

我們休息了一會兒後,又繼續往前走,才到了半路,我們已經累得滿頭大汗了,我忍不住説了一聲:"今天怎麼這麼熱呀!"終於走到了太公太婆的墳墓前,他們都上去了,我一個人留在這兒,用手指甲撕下了一塊豬皮,擦起了墳墓。我往旁邊看了看。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26

在清明節,有很多雨,路上的行人想打破他們的靈魂。又一個清明節到了。早上,我們全家起得很早,去北山向那位老太太致敬。在她死後的一年裏,我們都非常想念她。這位老太太的生活充滿了艱辛和疲勞。老祖父很早就去世了。老太太用她那虛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獨自撫養她的祖母和叔叔。在每一代年輕人的心目中,老婦人代表着勤奮、勇氣和善良。

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家剛吃完晚飯,老太太就挽起袖子,伸出她那雙瘦削的綠色的手來幫我們洗碗。我問:“夫人,你的手為什麼這麼醜?”奶奶聽了,對我説:“我的孩子,我們可以長大了,上學了,接受教育了,都靠老太太的雙手來洗衣服為別人掙錢。”當我聽到奶奶這麼説時,我感到內疚,低下了頭。老太太説:“你趕上了一個好時代。你必須珍惜它,好好學習它,將來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在我的記憶中,無論什麼時候,老太太穿的衣服總是乾淨整潔的。衣冠楚楚,精神精神。

我將永遠記得我們曾在她臨終時去看望她。她虛弱地躺在牀上,眼睛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但我可以從老太太的眼神中看出,她對我們和幾個曾孫的美好期望是非常依戀的。

在老婦人的墓前,我們清除了雜草,蓋上了土,放上了花。我還把這位老人最喜歡的葡萄酒灑在了墳墓周圍。

我站在老婦人的墓前輕聲説:“老婦人,你在天堂還好嗎?””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27

“清明時節下雨。”是的,昨天下着小雨,我們無話可説,只好踩着泥濘的山地一步步艱難地攀登。

終於,我們來到了爺爺、奶奶和小爺爺的墓前。我們所有人都敬畏地站在他們的墳墓前。爸爸遞給我一根燒着的香。香火不時冒出。香味太濃了,當我聞到這樣的香味時,我立刻表現出一種壓抑和悲傷的感覺。看起來像。我們大家手捧香,在“九泉”下向爺爺奶奶、爺爺奶奶鞠躬九十度,以示對他們的崇高敬意。

我轉身拿起準備好的花籃,恭恭敬敬地放在了爺爺奶奶爺爺的墓前。花籃裏的花都是白色的,花籃上的花和花籃上還繫着幾條白絲帶。在幾片綠葉的映襯下,顯得更加的肅穆肅穆。

拜完拜後,我們開始在“九泉”下為爺爺、奶奶、爺爺燒黑道中的鈔票。爸爸知道他們打麻將很厲害,就給他們多燒了一些,一億對,還有兩億一百萬大鈔,他們説:“大家都有,別搶。”我聽説很好玩。他們有這麼多錢,一年都花不完,所以還是要搶。什麼?

爺爺、奶奶、小爺爺,你們這麼早“走”了,我沒有好好孝敬你們老人家,就離開了我的身邊。在那裏,只有孤獨和寂寞會陪伴你,不……不……不……那裏有“無情”的春夏秋冬和茂密的森林。如果你還在,我會向你致敬。

臨走時,我們再次向他們鞠躬,才勉強離開。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28

爺爺,您在天堂過得好嗎?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是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來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的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直到現在,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親人的習俗任然很盛行。

今年,我和我的家人去給爺爺掃墓。我們來到墓地,走進一幢白色的大樓。奶奶找到了爺爺的抽屜。

我“撲嗵”一聲跪了下來,淚流滿面。我從小到大,根本沒有見過我的爺爺,自從我記事以來,爺爺就走了好多年了。只是媽媽常常對我説:“你爺爺是個好人吶!”奶奶有時也會絮叨:“老頭子就是喜歡管閒事,從來不管自己個……”每當這時,我就會沉默。聽家人説,爺爺六十多歲時就拋下奶奶撒手走了。這十幾年來,奶奶是一個人獨守着自己的家。

“爸,您是否過得好?”媽媽抽泣着將水果擺了上去。

“老頭子……”奶奶沒有多説話,叩了幾個頭。

我叩了幾個響頭,説:“爺爺,我從來沒有見過您,但是您永遠是我的好爺爺!”

走出大樓,我輕吟了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此時,我顯得格外平靜。

我仰望湛藍的天空:“爺爺,您在天堂過得好嗎?”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29

都説清明時節雨紛紛,可今年的清明,晴空萬里。

當天春光明媚,我卻起得很晚,足足睡到了九點。我十分興奮,因為下午要去掃墓了。按理説,掃墓令人心情沉重,可是我一想到彎曲的山路、茂盛的雜草和登上“勝利的高峯”時要點燃的鞭炮,心裏還是有些小激動。

到了下午,我並沒有看到鞭炮,心中有些不快。於是去問爸爸。爸爸語重心長地説:“放鞭炮是一種陋習,這幾天網上對清明該不該放鞭炮看法眾多,但多數人堅持不放的觀點。”我低下頭,陷入了沉思,也想到了班主任吳老師在放假前囑咐我們:能不放鞭炮,就不放鞭炮。我抬起頭,看到了蔚藍的天空,也就釋懷了許多。

臨行前,爸爸囑咐我説:“找一根棍子,山上草多怕有蛇!”我聽了並不覺得害怕,因為就算遇到蛇,就把它捉了。我精挑細選,終於找到那傳説中的“打蛇棍”。

就這樣,吭哧吭哧地上路了。一路上,我拿着那根“打蛇棍”披荊斬棘。可未碰到那“可憐的蛇”。想必定是被我手中的“神物”嚇破膽了吧。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了奶奶的墳前。

面前很多樹枝、樹藤相互纏繞。正當我想使用“神物”時,只見刀大俠——爸爸,手起刀落。一陣陣刀光劍影中,可惡的樹枝、樹藤紛紛化作“浮雲”。

奶奶在我六歲時,掙脱了癌症的折磨,去了天國。我們非常悲痛。每當這時,我們向奶奶問好並向她祈禱,願她在天國保佑我們平安。

今年的清明節有點不一樣!

介紹清明節作文 篇3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遇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放假既是休息也是懷抱沉重的心去祭祀。我們家的習俗是:低於18歲的兒童是不能去祭祀,但是在清明的一天也不能太過開心了。

我只去過一回祭祀的地方,也只有那僅僅的一回。媽媽她們怕我害怕。之後,便不讓我去了。我只記得那天,路上到處都是人拿着紙錢,那時候是8點到8點半的時候。小賣店都已經是熱鬧翻天,在裏面的人並非全部都是買小吃的人。自然也有買紙錢的人。買紙錢的人佔據70%買小吃的佔據30%。所以這一天無論是哪個大人都會去祭祀。這種情景真對應《清明》詩裏的一句話(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路上的人雖不像詩裏的人那樣誇張。只是拎着許多東西在馬路上走,但也並非高興。

一年一年的清明,一年一年的牽掛,一次一次的想念,一分一秒的記憶。不會忘記,也不會離去,為了身邊的,離去的,好好努力,好好珍惜你身邊你愛的,和愛你的人千萬不要等到人沒了才想起後悔。清明時節,楊柳依依,既是念故人也可以笑對明天,今天沉痛,明天笑對會依然更好。每個清明節心一定會有疼痛,這種痛不曾消失過,只會在無人時更顯得真切。

清明裏總會有一些花開,這些意象世界裏清醇而多愁的花兒,一睜開眼睛和關閉視野都要流淚;也許這雨正是我無盡的傷悲的一場宣泄。宣泄後,一切都好。

標籤: 通用 清明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sibaizi/04z42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