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300字作文 >

【精華】春節風俗作文300字錦集九篇

【精華】春節風俗作文300字錦集九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風俗作文300字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春節風俗作文300字錦集九篇

春節風俗作文300字 篇1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着一個有趣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非常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之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樑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春節風俗作文300字 篇2

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最有趣的就是春節。

按照家鄉的習俗,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被家鄉人稱為小年,這天,人們就開始打掃衞生,把房間的裏裏外外都打掃得乾乾淨淨

還要殺羊殺豬用來祭灶。從這天起,人們就開始辦年貨了:買對聯、買糖果......有些人家還要炸油果子。

到了除夕就更熱鬧了,家家都在包餃子,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門上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

這一天,出門在外的人都要趕回家團員。到了晚上,炮竹聲徹夜不絕,人們還要看春節聯歡晚會,吃年夜飯。

從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們走親訪友的好日子。人們都要相互拜年,祝福親朋好友來年快樂平安。

家裏來了客人,大人們都要拿出好吃的東西來接待客人,小孩子們也很開心,因為他們可以收到壓歲錢。

到了元宵節的時候,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燈火通明,有魚燈、有福娃燈、有火箭燈......。人們都從四面八方來湧來,圍到廣場上看煙花。

各種各樣的煙花將夜空裝扮的更加絢麗多彩。

過了正月十六,春節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

春節風俗作文300字 篇3

你們知道我的家鄉重慶過年的習俗嗎?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臘月一開始,家家户户都會殺年豬,醃臘肉,灌香腸。做好了這些,最後再拿去薰,薰好了一看,就會發現臘肉和香腸被薰得黑乎乎的,但此時卻時不時發出一陣誘人的香味。不僅如此,在這一天,大家都會大掃除,把每個角落都打掃得一塵不染。

臘月二十六開始,自己人開始吃團圓飯了。外出的人都會趕回家。大伯家吃了吃二伯家,輪流着吃,每家都少不了魚,表示年年有餘。

臘月的最後幾天,人們會抽空趕集購買各種各樣的年貨:糖果、餅乾、水果、、、、、、會吃到平常吃不到的美味零食。

除夕這天,人們都會放下手中的活兒,盡情地玩。下午,人們會貼春聯、年畫,晚上要守歲。到了除夕的最後一刻,人們都會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來。

大年初一,小孩要給長輩拜年,就會得到一筆豐厚的壓歲錢。人們早上必須吃湯圓和雞蛋,雞蛋一定是兩個,代表二紅喜。早餐後,一定要給去世的祖先拜祭,給他們報平安。中午的菜裏一定會有豬頭上的東西:豬舌頭、豬嘴巴、豬耳朵。初二一定是給外公外婆拜年。

十五元宵節,中午一定要吃豬尾巴,初一吃豬頭,元宵節吃尾巴,代表這一年有頭有尾。晚上還要吃湯圓,預祝家人團團圓圓,還要猜燈謎呢!

瞧,這就是我家鄉過年的習俗,跟我過年去吧!

春節風俗作文300字 篇4

我們期待已久的大年三十終於到來了,全家人歡天喜地辦好年貨,期待着即將到來的大年三十。

一天晚上,我們早早的包好餃子。我的爸爸在一個餃子裏還包了一枚一元的硬幣,測試一下我們的運氣。晚上八點,在開啟的.時刻,香噴噴的餃子問世了。我們一邊吃着餃子,一邊看着,在歡歌笑語中,我們吃的飽飽的。餃子們即將全軍覆沒,可是我們還是沒有看到那個包有一元硬幣的餃子,真掃興。

我的爸爸夾起了一個餃子,沒在嘴裏沒嚼多久,就吃出來了那枚硬幣,簡直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餃子吃完了,聯歡晚會也演完了。新年的鐘聲也敲響了。家家户户都帶着鞭炮和煙花到樓下去放。鞭炮的聲音使我捂住雙耳;在放煙花的同時我抬頭仰望那天上的煙花,他們是多麼得美麗,多麼的令人感歎啊!我看着這些飛向天空的煙花,心裏快活了許多。

過去的xx年是令人神往的,即將到來的20xx年更是令人期待的。我們在歡歌笑語中歡天喜地度過了又一個大年三十。

春節風俗作文300字 篇5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裏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盛放飛帖之用。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隨着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春節風俗作文300字 篇6

我們的祖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有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但是我最喜歡春節,因為春節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還可以得到壓歲錢,男孩子還可以放鞭炮呢!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節日。關於春節的來歷是這樣的: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這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裏的人們都要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後來有一位老人,告訴大家。“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燈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在我們的家鄉,人們在除夕前好幾天,就開始準備過年了。人們會買鞭炮、買春聯、準備年貨、買新衣服,人們還要徹底打掃衞生。除夕之夜,我們還要吃餃子,每年包餃子的時候,媽媽會在一些餃子裏包上硬幣,誰吃到了有硬幣的餃子,就代表着誰在新的一年裏會交好運的。吃完餃子後,我們都會守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

到了春節那天,我很高興,因為我可以穿新衣服,而且還可以收到很多壓歲錢,另外我發現別人也都很精神,也很高興,到處都充滿了歡樂的笑聲!

我喜歡春節!

春節風俗作文300字 篇7

在中國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還有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相傳至今。比如,掃塵、貼春聯、貼窗花、倒貼“福”字、畫年畫和守歲等等。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在古書《呂氏春秋》中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習慣了,此外,掃塵還有“除陳布新”的含義。

春聯也叫對聯、桃符,它以對偶、精巧的文字抒發美好的願望,是我們中國獨特的文學形式。春節貼春聯這一習俗起源於宋代,春聯分為上聯、下聯和橫批。

“福”字,指的是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是為了表達對親朋好友的一種祝福。可是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祝福,人們乾脆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倒’了”。

現在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已很是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家家户户帶去了興旺和歡樂的喜慶場面。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對聯:“焰火耀長空,色彩斑斕歡度除夕度,金龍騰大地,人聲鼎沸喜迎吉祥年”!

春節風俗作文300字 篇8

哎!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快過年了,我還記得去年一起去和姥姥做年糕呢!在我們這,每到快過年的時候都要做年糕,年糕的寓意是一年比一年高,例如:生活一年比一年高,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學習一年比一年高……

今年,村裏又開始做年糕了,我和姥姥早早的就把浸泡好的用三輪車騎到了做年糕的地方。“哇——”這裏的人可真多呀!真是所謂的“人山人海”一個接着一個排隊做年糕。在這裏我聞到了“年”的氣息,看到了熱鬧的過年景像。

過了許久,終於輪到我們了,師傅們的身手可真利落呀!看着年糕一節一節的滑出來,我和姥姥都來不及排年糕了,這一節一節的年糕一個接着一個滑出來,幾乎沒有一點停留的時間,慌得我們不知所措,都亂了陣腳。終於,年糕排好了,姥姥告訴我,年糕要涼了才能放進筐裏,要不然年糕會粘在一起。回家後還要把年糕排在沒有風的地方,要不然年糕會裂開。

今天真是有意義的一天!不僅我學到了關於年糕的知識,還聽到了關於年糕的故事。

春節風俗作文300字 篇9

我國一年中有一個最重要地節日,它就是古老地“春節”。千百年來,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地風俗習慣,如掃塵,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守歲,爆竹,拜年與春節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春節地眾多風俗至今都代代相傳地。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原古時代就記載着春節掃塵地風俗。因為‘塵’與‘陳’是諧音,新春掃塵有除舊佈新地涵義,用意是把一切貧窮,晦氣統統掃地出門,人們寄託着破舊立新地願望和辭舊迎新地祈求,借掃塵地方法去整理全年來地得失,嚮往打算新年地美好開始。用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等方式來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烘托出喜慶地節日氣氛,把福字倒着貼,意示着“福氣已到,幸福已到”。還有行行色色地年畫,窗花,春聯貼掛,期盼賜予福祿壽,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等待着辭舊迎新地時刻,當五彩繽紛地爆竹遍地開花,四處響起地時候,新年走到我們眼前,人們都會穿得整齊漂亮,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祝賀。長輩們給晚輩分發壓歲錢,真是其樂融融,新年新氣象啊!春節還有不得不説地食俗,大年初一吃紅豆,寓示着一年紅紅火火;吃年糕,寓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湯圓,寓示着全家都團團圓圓。春節地習俗還有很多很多,趣味樂事也説不勝説,祝福寓意講不勝講。試問有誰不喜歡這傳統地春節呢?試問又有誰不想傳承這古老地習俗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sanbaizi/rwpxw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