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700字作文 >

除夕的年夜飯作文700字

除夕的年夜飯作文700字

除夕的年夜飯作文700字
  【第一篇】   中國人的傳統裏有各種形形色色的飯局,但天字一號重要的當屬大年三十晚上的這頓年夜飯年夜飯代表着至高無上,古時的賢明聖祖在年三十這天也會特赦犯人們回家去吃頓年夜飯,因為這頓飯代表着一個人真實活在世上至高無上的權力,對於中國人而言這是無可替代的,前幾年導演張元拍了一部《過年回家》,通過女犯人回家吃年夜飯講述了一個人性寬容的故事,最後電影為張元捧回了一個"人道主義精神獎"。年飯早已超出了"吃"的範圍,年飯桌上的東西,早就不一定非得到過年才有得吃。年飯之意不在飯,而在於那份人與人之間的温馨。年夜飯象徵着幸福憧憬,再慘,慘不過楊白勞,但在年三十這天,楊白勞也要給喜兒買條紅頭繩,想辦法張羅着吃頓年夜飯,喜兒那段"爹爹帶回白麪來,歡歡喜喜過個年"的唱詞讓我的父輩在憶苦思甜的過程中知道了什麼叫"悲劇的鋪墊"。   年夜飯意味着根本的權力,海外的華人感觸應是最深,印尼曾經禁止華人們慶祝新春,直到印尼前總統瓦希德就任後,取消了華人公開舉行宗教信仰及民俗活動的禁令後,讓印尼華人在隔了30多年後獲准在不受限制下歡度春節,重新體現春節的喜洋洋氣氛,讓這頓年夜飯吃得輕鬆愜意。   年夜飯就是中國人最內核的向心力,年夜飯的温情正是這樣一種銘刻在民族的骨頭裏,温暖在一家人的問候中,沸騰在每一個人血脈中的温情。這種温情是大年三十母親嘮叨在燈下的叮囑,也是無數的遊子頂着寒風,踏着大雪往家裏趕的執着與真誠。中國人最講至親至情,受"禮儀之邦"的影響至深。但現代社會中很多家庭成員為生計、為發展,各奔東西,平時難得一聚。一起吃頓年飯,一家人酒餚相對,輕言細語,訴説別後離情,生活感悟,該是何等愜意之事!   我們對年夜飯的重視,也就是對傳統的重視,對自己身份的認知,《爾雅·釋天》中説:"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歲為名",把"年"當作收穫的象徵,於是大家聚在一起燒些好東西吃一頓,這種慶祝的活動也就成了年夜飯。   這頓飯更重要的在於一個形式,吃年夜飯時,家家都要有一道菜即全魚,取年年有餘之意。在我國南方,魚是整個宴席的最後一道菜,大家並不是真正的去吃,只是端上來擺擺樣子,留到明年表示日子有富餘。還有些地區,第一個熱菜就上全魚,直到宴會結束時,大家才象徵性地吃上幾口。除夕魚寄託着人們希望家業發達、年年有餘的美好願望。廣州人的年夜飯桌上通常會有"發財就手"、"發財好市"這樣的意頭菜,不過是件討口彩的事情,但大家還是認真虔誠地做了。   中國之大,各地風俗不盡相同,南方和北方有着明顯的差別:北方除夕夜多包餃子吃,以諧音取"更歲交子"的意思,有的在餃子中放糖,祈求來年生活更甜美;有的則在個別餃子中包一枚錢幣,誰吃到了誰就會在新的一年裏發財。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元宵又叫"湯圓"、"糰子"、"圓子",中間包糖為多,取全家團圓美滿甜蜜之意;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諧音取"年年高"之意。但這一天,普天下的中國人都不約而同地奔赴了這場盛宴,怎能不教人感動?   有一年春節我執意要獨自在異鄉過年,父親在電話裏告訴我,他會在飯桌上為我預留一副碗筷,第二天我就擠上了擁擠的火車。   【第二篇】   今年春節,我們家吃了一頓不同尋常的年夜飯。   那天早晨,我睡了一個大懶覺。剛醒來就聽見一陣悦耳的歌聲,伴着一陣“乒乒乓乓”的菜刀有節奏地作響。我連忙爬起來一看,原來是媽正一邊切菜,一邊哼着她最喜歡的歌曲:好日子。我詫異地問:“媽,你怎麼這麼高興啊?”媽忽然停下菜刀,驚奇地問:“什麼?!今天是什麼日子呀?嗯?”“今天又能是什麼日子呢?我不知道。”“你看你的腦子呀,塞棉花啦!今天是春節啊!”“什麼?!春節,”“哦——對!我怎麼這麼糊塗哩!把這麼重要的事都給忘了,腦子裏真塞棉花了!”我頓了頓,説:“這回可要看您的手藝啦!”媽擺出一副信心十足的樣子,説:“看這吧,我準讓你們大吃一驚!”   晚上,年夜飯好了,我興高采烈地走進廚房,想先睹為快,可一看,大吃一驚:“什麼?!我們年夜飯就吃……就吃這些”“是的!今天吃一葷,兩素,一湯,怎麼樣,豐盛吧!”“年夜飯哪有吃一盤白菜,一盤番茄,一條過了夜的魚和一鍋雞蛋湯呢?”我有些生氣。媽媽嚴肅的對我説:“你快吃吧!”我只好服從。可以前最愛吃魚的我,卻怎麼也不吃那條過了夜的魚,認為它不吉利。一心想讓它快點壞了,丟了。   媽一眼就看出了我的心思,語重心長地説:“孩子,這條魚可是漁業工人在波濤洶湧的江面上,不顧艱險不來的。我還記得你三年級時的那首詩:‘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可想而知,這是多麼艱險呀!你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至少要懂一點勤儉節約吧!聽了媽媽的話,我的眼睛濕潤了,我深深的感到自己思想上的差距……   過了這個春節,讓我深刻的感到期間節約是多麼的重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qibaizi/q07g2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