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600字作文 >

張家界之行作文

張家界之行作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張家界之行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張家界之行作文

張家界之行作文1

阿爾卑斯山谷有一個標識語,“慢慢走,欣賞啊!”提醒人們別忘了路上的風景。走的太快就會忘記自己本來的夢想。

我是個自幼喜歡到處玩耍的男孩子,喜歡秀麗的江山,美麗的西湖……出行遊玩在我看來,就是靈感。而那次張家界之行改變了我對出行的理解。

來到張家界,映入眼簾得是峯巒疊嶂綿延無邊的山羣,那綠色彷彿要滴落下來,美得無可挑剔我們即將去張家界的極限運動勝地——天門洞。這天門洞據説是當年蚩尤慌亂逃竄撞出的一個大洞,它的形狀像極了兩座大山間架起的一座天然石橋,每年都有許多外國人來這裏進行“自由落體”和“翼裝飛行”。二十世紀初英國人馬克傑瑞成功在空中穿越天門洞。它就像一個通往仙境的大門,其中有九十九道灣,曲曲折折的小路將美的景色彎進遊人的心裏。

張家界還有一絕,那就是他的九百九十九道台階,傳説每走一階就能漲一歲,他直接從天門洞腳下直達山下,可這麼高的距離不免讓人望而生畏,只見許多人像剛學走路的寶寶一樣緊緊抓住欄杆一步一個台階向山下挪去,我和爸爸也踏上了這段無比崎嶇的道路,在家中,走一些高樓梯是一點感覺都沒有,可這天階不僅給人帶來身體上的虛弱,也給人帶來心理上的壓迫感,讓人喘不過氣來。我先是緊貼着地面,彷彿一隻大大的壁虎趴在懸崖峭壁之上。隨着時間的推移,我離地面越來越近,膽子也越來越大但後來甚至是蹦跳着下來。我到了地面抬頭仰望着高聳入雲的天門山,那麼雄偉,那麼壯觀!

生活的快節奏,總是讓人們太追求結果,而忽略了過程的美麗。人生也是這樣,不能事事如意,但求無愧於心。張家界之行,我會一直成長下去。

張家界之行作文2

不知從何時開始,就總覺得一定要去一趟張家界,現在,總算是如願與償。

不知聽誰説過“看山張家界,看水九寨溝。”又聽説過“自然風光張家界,人文景觀在北京。”也許是期盼太大,或許是聽聞太多,又或許是在《索溪峪的野》中就神遊了張家界……當我面對着西海峯林的時候居然是那樣的泰定,仰望乾坤柱時是那樣的必然……,沒有驚歎,沒有興奮,這裏的一切竟是這樣的熟悉,心中想説的就只是:“心中的畫活了,我在畫中。”

面對張家界的山水,每個人都不得不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她一會雲霧繚繞,讓人彷彿在仙境之中,一會羣山巍峨,令人深感江山多嬌。不管你是什麼時候,從什麼角度去看,每一眼看到的都是不同的美,每一處景物都讓人留戀不已。站在觀景台上,聽到的都是:“這山真美!呀,這相機不行,太差了,照不出效果。”是呀,張家界的山讓人看不厭,讓人總覺得山的那邊還有山,讓人覺得看不到的那邊還是這樣美……這相機怎能拍出這樣的效果呢?

在山上的農家旅館住了三個晚上,早晚與霧氣相伴,吃的是山雞野菜,洗的是山泉玉漿,聽的是天籟之音。和大山親近了三天三夜,好像早就忘卻了城市中的一切瑣事,感覺自己快成為神仙了。後來在揹着行李下山時才發現自己還是皮肉之軀。呵呵…現在想起來還覺得好累,好辛苦!當然,走過來了,還是好樣的!

張家界之行作文3

景色優美的張家界一直是我向往的旅遊勝地,今年暑假終於得以成行。

經過了四個多小時的車程來到了張家界第一站黃龍洞,沿着一條蜿蜒曲折的小石路進入了黃龍洞,一入洞口炎熱退卻,涼爽無比,小路旁有一條小溪流潺潺流淌,溪水微寒,洞裏有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石鐘乳和石鍾筍,走路時一定要頭上腳下都顧好,否則時時刻刻都有可能摔跤或碰頭。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張家界森林公園,一入大門清澈見底的金鞭溪一路隨行,溪邊兩旁綠樹掩映,野花爛漫,讓人頓時心情舒暢。更有那可愛的猴子們時時跑過來跟遊人討要吃喝,那憨態令人忍俊不禁。隨着人羣走走停停終於爬上了黃石寨山頂,遠遠望去,只見千姿百態的奇異山峯一座挨着一座,有的像是刀砍出來的,有的像是小孩子疊的積木,有的像是從天而降…在這裏會油然而生一種敬仰,對大自然的敬畏。

第三天大清早就來到了天門山索道上山站,遊人如織,在這裏競然排了兩個小時的隊才得以坐上上山的纜車,儘管早有心理準備,可在纜車往天門山頂滑去時,一顆心也提到了嗓門口了。山下的公路就像一條條白色的繩子。提着一顆心終於來到了山頂,儘管是夏天可山頂居然寒意襲人,雲霧繚繞,隱隱約約看着奇嶧羅列,宛如披上了一層輕紗,讓人感覺置身於仙境一般。走在玻璃棧道上讓人心驚膽戰,天門洞前讓人感慨萬千。坐在下山的車上順着山路盤旋而下,心裏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

張家界之行讓我真正體會到了大家説的看了張家界的山才是山,看到了大自然這位無與倫比的藝術家的傑作!

張家界之行作文4

早就聽説張家界有黃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桂林之秀麗。今天我和媽媽就跟隨旅遊團來到了張家界,親自體驗一下張家界神奇美麗的自然風光。

一大早,我和媽媽就起了牀,坐上了前往張家界天門山風景區的大巴車。通往天門山的路是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車輛轉彎的時候,我感覺到身體失去了平衡,好像隨時都有可能掉下山下那深不見底的萬丈深淵裏。車在路上不停地轉彎弄得我暈車了,胃裏翻江倒海難受極了。40分鐘後,我們終於抵達了山頂。下了車,我還沒從暈車的狀態中解脱出來,就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高聳的山峯被濃霧籠罩着,從山頂朝下望去,山下的'霧更濃,濃的像牛奶,一座座山峯矗立在濃霧中,有一種説不出的美感。隨後,我們跟着導遊來到一個叫迷魂台的觀景台。導遊説;“大家看,那下面就是著名的電影《阿凡達》的取景拍攝地了。”我們順着導遊指向的方向望去,只見一座座柱子一樣又細又長的山峯聳立在我們眼前。山峯之間雲霧繚繞婉如童話中的仙境一樣美麗。看到這麼美麗的景色,我們都興奮地大叫起來;“哇,好美啊!”我們又看了一會兒就跟導遊前往下一個景點。

啊!這個景點就是我期待已久的玻璃棧道!我十分開心又激動不已。我們陸續穿上鞋套,走上了棧道。當我站上玻璃棧道,就像站在半空中一樣,一想到腳下就是萬丈深淵,我就無比緊張。我緊緊地抓住媽媽的手慢慢地向前挪動。遊客們也表現各異,膽子大的就扶着欄杆,大步向前走。膽子小的跪在玻璃棧道上,蝸牛似得向前爬,逗得遊客們哈哈大笑。玻璃棧道真是太刺激太好玩啦!

夕陽西下,整座天門山都被日落的餘輝籠罩着。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雄偉巍峨的天門山,離開了這風景如畫的張家界。

張家界之行作文5

俗話説“看山張家界,看水九寨溝”。張家界有着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變化,廬山之秀麗。今年暑假我和父母一起去探了個究竟。

一到張家界腳下,我驚呆了,那羣山一座挨一座好像永不分離。進去了才知道這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我們進入了真正神奇的童話世界。金鞭溪是一條自然形成的小溪,它的“金”字是因為水清澈見底,河底的黃沙看的一清二楚。溪兩旁的樹木林立,看着溪裏的魚和五彩的石我想到了人們所説的“人在畫中”。

沿着長長的金鞭溪走,路過了一片充滿生機活力的地方。一羣一羣的猴子從我們身邊竄過。看着他們靈活的身影從樹枝上蕩過,彷彿給我心中增添了力量!很快平路走到了盡頭,開始爬山。爬山的人很少,一路上暢通無阻,台階兩邊沒有欄杆,茂密的樹林做好了天然保護。三千多級台階不容易啊,走了二分之一嗓子就冒火了,好不容易到了山頂。

到了賓館放了放東西,接着馬不停蹄去看阿凡達懸浮山拍攝地。張家界以前是汪洋大海,所以那兒有很多化石。我們站在平台上,望着對面的山柱子,心裏不禁為張家界的奇特而讚歎。所有的山都是倒過來的奶瓶狀,上半部分還蓋着植物,其中還有兩座山植物連植物搭成了橋。我不經意間往下看了看,兩腿抖了起來,是萬丈深淵。離開的時候,我回頭看了看,立了千萬年的山峯像士兵永遠守衞張家界。

我們還去了驚險的烏龍寨,刺激的猛洞河漂流,有點失望但不失奇趣的大峽谷。

乘天梯下山的時候,我回首望了望那羣山,把千山萬水盡收眼底。千姿百態的山峯,有的像高大的樓房,有的像壯觀的城堡,有的像刺破雲霄的利劍,有的像翩翩起舞的少女......

張家界之行作文6

在我國南方的湖南省,有一個美麗、神奇、、令人嚮往的地方,它有着獨特的地貌,周圍羣山環繞,這個世界聞名的地方,它就是-張家界。

去年國慶節期間,由於媽媽的單位組織職工旅遊,所以便帶我光顧了這裏。瀏覽的時間短又倉促,但是這裏卻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

早就聽説張家界有着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變化、桂林之秀麗、所以一聽到這個好消息,我高興極了。因為我終於可以目睹這仙界般的景觀了。在這迷人的仙界又有誰不會忘記憂愁變得快樂起來呢?真正的來到這裏,你才會發現它的魅力。導遊阿姨重點向我們這些來自大草原的遊客介紹了黃石寨、並説黃石寨是我們張家界羣峯中最高的山峯。

在黃石寨上有十多個觀景台,在觀景台對面往往是一塊或幾塊巨石組成的千奇百怪的樣子,人們便給它們起了名字,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時那“仙女散花”至今我清楚的記着,在那個"大籃子"裏竟盛開着鮮花和小草,我才發現了大自然的奧祕。

在半山腰上,有一條涓涓細流的小溪,它就是金鞭溪;所以在它的旁邊有一塊高大聳立的巨石叫金鞭石,我聽着導遊阿姨的講解,心想;原來是這樣的。仔細看看金鞭溪,這溪水清澈見底,周圍青山環抱,可謂是胡天一色。金鞭溪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見湖底的沙石;金鞭溪的水真靜啊;靜的像一面鏡子。金鞭溪的水真綠啊;綠的像一塊無暇的翡翠。彎下腰、低下頭看看那細流中的小蝌蚪和小魚,它們是那樣歡快的遊着。

金鞭溪的水石一條天然形成的溪流,它是那麼美麗,溪水彎彎曲曲的自西向東流去,即使久旱也不會斷流,在金鞭溪旁邊的樹林裏散一會步,頓時覺得心曠神怡,難忘的張家界之行,它留給我的時美好的回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liubaizi/odd7y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