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900字作文 >

實用的端午節的作文900字9篇

實用的端午節的作文900字9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的作文900字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端午節的作文900字9篇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1

端午節,大家一定都開開心心地坐在餐桌前,美滋滋地吃着香甜可口的粽子。但是我在這個端午節,不僅吃了粽子,還體驗到了自己包粽子的樂趣。

昨天,我乘公交車來到外婆家,準備向外婆“討教”怎麼包粽子。一跨進家門,就看見外婆站在桌子前,兩隻手不停地上下翻動,不到兩分鐘,一個胖乎乎的粽子就在外婆手裏誕生了。見此情景,我不禁兩眼放光,恨不得馬上包出個更“胖”的粽子來。

於是,我急忙對外婆説:“外婆外婆,快點教我包粽子嘛!”

外婆露出了慈祥的笑容,説:“好好好,等外婆把這個粽子包好就教你噢!”

“嗯。”我興奮地點了點頭。

“好了好了,我來教你了!你想包白米棕還是肉粽呀?”外婆笑眯眯地問我。

“嗯……白米棕?肉粽?”我搓着手砸吧着嘴,暗暗地盤算着,“還是白米棕吧!”

“好。”外婆指指一鍋雪白的糯米對我説,“白米棕要用這種糯米,你先看我怎麼包的,然後你再包噢!”只見外婆先拿起一張粽葉,輕輕一卷,使粽葉變成了一個拖着兩條“尾巴”的錐形,再往這個缺了底面的錐形裏放進糯米和一顆紅棗,然後用那兩條“尾巴”蓋住錐形的缺口,最後,外婆拿出一根繩子把已經成型的粽子“五花大綁”,並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

“哦!原來那麼簡單的!下面看本天才的吧!”看了包粽子的整個過程,我不禁信心大增。可是,這世上有些事情,還真是説説容易做做難!我信心滿滿地上了陣,拿起一張粽葉,猛地一捲,隨着“嘎嘣”一聲脆響,新鮮的粽葉斷成了兩截。“失誤失誤,一次小小的失誤而已嘛!”看到這個不應該發生的錯誤,我一邊用冰冷的手捂住臉頰,試圖讓自己臉上的紅暈退去一些,一邊自己安慰着自己。

説罷,我又拿起了一張粽葉,吸取了上次的教訓,輕輕地一捲,一個完美的錐形在我手中誕生了!“耶!我真是個舉世無雙的天才!”我得意洋洋地歡呼起來。接着,我學着外婆的樣子,用右手拿了一點糯米,放進錐形裏,又拿起一顆紅棗使勁地塞進糯米里,誰知我塞得太用力,再加上原本就捏得不太緊,這個可憐的半成品粽子在我手中不幸“光榮犧牲”了。“Ohno!怎麼可以這樣?”我看着粘了滿手的糯米,鬱悶地抱怨着。

“哼,這點微不足道的挫折,怎麼打得敗本天才?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在一番自言自語後,我第三次拿起了粽葉,小心翼翼地把粽葉捲成錐形後,先往裏面放了一半糯米,放進紅彤彤的紅棗後,再拿起另一半糯米蓋上。“嗯嗯嗯,很不錯很不錯!還有最後一……兩步就完成了!”最關鍵的一步到了!我左手緊緊地捏住尚未完工的粽子,生怕一不小心再掉了,右手拿着“尾巴”把錐形包裹起來,我伸出第三隻手……咦不對,已經沒手了!“外婆,幫我拿條繩子過來!”我轉頭向正在忙碌的外婆提出要求。從外婆手裏拿過繩子,用彆扭而笨拙的手法勉強把粽子“綁”了起來。

把粽子捧在手裏細細端詳,只見此粽身軀歪歪斜斜,瘦不禁風,讓人心生憐憫之情也。不過雖然醜了點,但畢竟還是我包的第一個粽子,可謂是嘔心瀝血之作!迫不及待地放到鍋子裏煮了起來。十五分鐘後。啊嗚……砸吧砸吧……嗯嗯嗯……雖説外觀不怎麼樣,但是味道還是很好!

在此,我鄭重推薦同學們:自己去包一下粽子吧,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2

今年的端午節適逢週一,與週六周天連在一起又是三天假期,端午節一早,天還沒大亮,我的手機就響了,母親打來電話,讓我們回家過端午節。説已包好了粽子正煮着等我們回家吃,母親每年都包很多粽子,讓我們回家大快朵頤,臨走再每家帶上一包。為此她得提前好幾天就開始忙活,買上各種食材,買上糯米、香米、黑米等好幾種米。然後開始製作各種餡料,有豬肉餡、紅棗餡、蜜錢餡、果仁餡、豆沙餡等好幾種餡料。

粽葉是提前從老家買的,是大山裏採的一種香樹葉,大小比人的手掌大點,圓形的,從樹上採下來曬乾,用時再用温水泡透,有一種濃濃的醇香,有比荷葉、葦葉包的粽子有更加香濃的味道,吃過之後滿口留下一股茶香味,母親一直用這種香葉包粽子,來到城市20多年了,這個習慣一直未改變,城裏是買不到這種香葉的。

以前每年在端午節來臨前,母親都要回百公里外的老家買回一些香葉,近年來,母親年齡大了,加上我們不放心,我們不讓母親再如此奔波。加上現在村上也通上公交車了,於是就讓家鄉的叔買了,讓公交車給捎來,我們上車站去取。

母親的手藝很高,包的粽子香甜可口,味道好極了,我們都愛吃。可是,眼看母親一年比一年老了,體力已大不如以前,曾多次勸過母親不要再辛辛苦苦受這份累,現如今超市裏的粽子啥樣的都有,想吃去超市買些吃不就行了,可母親説,超市裏的粽子哪有自己包的好吃?

去年為表孝心,我就偷偷花二百多“銀子”從超市裏買回個大禮盒,煮了來吃其味一般,味如嚼蠟,根本不是正經味,大人、孩子都不願吃,最後,還免不了母親受累,還百花二百塊錢,落得母親好一頓埋怨。今年再也不敢擅自行動。

等我們回到家,母親子煮已將粽熟了。正好可以嚐個鮮。拿起一個醇香撲鼻而來,不用吃就勾起極大的食慾,輕輕剝去粽葉,紅白相間的光滑的粽肉呈現眼前,甜軟的糯米,再加上飽滿的紅豆,真是清香四溢;輕咬一口,滿嘴芬芳,味道極好。

兒子早就等不及了,攤開來用勺子插下一塊,放進嘴裏,又迅速的吐出來伸着舌頭,妻子説:“真有料,就不會等涼一下再吃!”母親忙問:“燙着沒?”兒子直搖頭,很快幾個粽子下肚,還要吃,母親攔住了,“不能再吃了,粽子雖然好吃,但難消化吃多了會漲肚子”。

兒子戀戀不捨的放下了手裏的粽子,母親接着説:“都給你準備好了”,然後提出一個袋子,裏面是滿滿一袋粽子,兒子一看抱住母親就親,滿嘴的米漿抹了母親一臉,母親假裝生氣,“去——嘴也不擦弄的我滿臉米渣,”臉上卻是一臉的笑紋。

晚上回到自己的家,妻子説:“明天早餐就吃粽子吧“,我説好呀!多好的早餐啊!一年之中,能有幾次這樣的早餐?”“粽葉清香裹糯米,紅豆其中惹相思”。吃着粽子,就想起母親日益顯老的面容,這已不僅僅是一枚粽子,這裏麪包着的是無盡的母愛,它映照着的是母親一顆疼愛兒女的心,讓你吃着香香的粽子,便別有一番甜甜的滋味湧上心頭,不覺間淚已模糊了雙眼。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3

家鄉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漢族傳統節日。在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説秦軍攻破楚國國都消息後,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入淚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在沒有結果時,人們只有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屍首方法表達對他懷念,此日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每年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粽子表達緬懷之情,隨着時間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為“端午節”,過節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粽子、燒高山等等。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裏看到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粽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着媽媽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着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我們孩子焦點在於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裏捧着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了,在回家路上就迫不及待搓起花繩來。回到家裏,與鄰里幾個小朋友圍着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收穫,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着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微笑……

興奮我就是睡不着,偷偷起來把花繩與荷包比劃了好幾次,因為姥姥説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在端午節這天戴上才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爸爸插楊柳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着戴荷包囉……以最快、最簡單方式洗刷完畢,在媽媽幫助下認真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着手腕、腳腕花花綠綠花繩,是弄着胸前各式各樣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小公主。帶着無比幸福心情,開始幫媽媽炒雞蛋、包粽子。

説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在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粽子。我便一個指揮官架勢喊來爸爸,指揮着他與媽媽抱起粽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糯米、大棗、葡萄乾、枸杞放入盆中掏乾淨,然後再加進去一定量白糖、蜂蜜與均勻,接着拿來竹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餡子後封起來,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後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紮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後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在我成功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後就是開灶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着自己花繩與荷包指揮爸爸矯正了爸爸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着豐盛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説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着自己親手做好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與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被這欣欣向榮日子陶醉了……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4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户户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裏藏着紅紅的粽肉,鹹粽子裏白白的粽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棒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裏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衝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划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裏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户户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划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儘管下着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裏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裏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裏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説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湧湧。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悦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粽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5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同時又有另一種端午節食,稱為“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為“角黍”的粽子,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説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食。

從《風土記》中記載的作法看來,當時的粽子是以黍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餘餡料。但在講究飲食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之下,今天我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論是造型或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錐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粽葉的材料則因地而異。南方因為盛產竹子,就地取材以竹葉來縛粽。一般人都喜歡採用新鮮竹葉,因為乾竹葉綁出來的粽子,熟了以沒有竹葉的清香。北方人則習慣用葦葉來綁粽子。葦葉葉片細長而窄,所以要用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異甚巨,有達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餡葷素兼具,有甜有鹹。北方的粽子以甜味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鹹多。料的內容,則是最能突顯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約可分為三種:一種是純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種是小棗粽,餡心以小棗、果脯為主。第三種是豆沙粽,比較少見。華北地區另有一種以黃黍代糯米的粽子,餡料用的是紅棗。蒸熟之,只見黃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紅豔豔的棗兒,有人美其名為“黃金裹瑪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質香軟,分為鹹甜種。鹹的以新鮮豬肉,浸泡上等醬油。每隻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餡。甜粽以棗泥或豆沙為餡。上面加一塊豬板油。蒸熟,豬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適口,“五芳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餡料都經過專人選擇,有八寶粽、雞肉粽、豆沙粽、鮮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鹽豆粽也別具特色。先將糯米、紅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麪、川鹽及少許臘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個小時,煮熟再放在鐵絲網上用木炭烤黃。吃起來外焦裏嫩,頗具風味。

廣東的中山蘆兜粽,特點是圓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鹹兩種。甜的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有鹹肉、燒雞、蛋黃、甘貝、冬菇、綠豆、叉燒等。

閩南的粽子分礆粽、肉粽和豆粽。礆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礆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軟、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漿尤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滷肉、香菇、蛋黃、蝦米、筍乾等。以廈門的肉粽最為出名。豆粽則盛行於泉州一帶,用九月豆混合少許鹽,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撲鼻,也有人沾上白糖來吃。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6

小時候的我們像是巢裏的雛鳥,總是揮動着翅膀,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嚮往,可現在的我們,反而是想回到當初那個窩巢,做一隻懵懂的雛鳥。

轉眼間懷寶寶已經九個月了,雖眼看終點在即,但後期的各種腰痠背痛也隨之而來,每天倒數着日子,突然發現五月快終結了,那六一兒童節不就馬上到了麼!想過兒童節的大朋友肯定不少,但挺着這麼大肚子還想過兒童節的人估計也就我一個吧!是啊,都想在這一天做回童年的自己,看看最喜愛的動畫片,用彩筆認真的勾畫自己的城堡,或者乖乖的守在門口,等待冰糖葫蘆和冰櫃的叫賣聲等等。動畫片、水彩筆、糖葫蘆、甚至各種冰淇淋,只要我們想要,可以去任意一家超市滿足自己,那我們懷念的是..?沒錯,是愛,準確的説是一種被愛的感覺,一種360°被全包容、全呵護、又全控制的愛。

我的童年就在外婆的愛中度過的,外婆有一雙被封建“束縛”過的小腳,那雙小腳經常顛簸在村裏大小道上,為的只是讓我回家吃飯或者午睡。在記憶中姥姥沒有特別給我慶祝過兒童節,但是她照顧我的那六年,在回憶裏是最美好和幸福的,外婆的手總是有一種神奇的力量,不但能變出各種美味飯菜,就連我磕疼了,跌痛了,生病難受了,只要她撫摸撫摸我的背,睡上一會醒來,一切就都安好了。在時間上兒童節和端午節總是相差不遠,但每逢端午節,我就會收到小腳老太的禮物,有時是漂亮衣服、有時是文具、書本,香囊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姥姥總是説端午節帶上香囊就能驅鬼辟邪、防病止痛,在還沒有上學之前香囊就像是我的護身符一樣,總被我掛在脖子上,直到又舊又髒,最後不知去向,然後再盼來年端午節的新香囊。上學之後我慢慢不太相信香囊的魔力,甚至覺得脖子上掛個香囊是小屁孩的標誌,就這樣香囊從我的脖子上失寵到我的衣兜裏,再到我的書包裏,最後徹底被我遺棄在家裏。再後來我上來初中,在自己看來自己完全已是大人了,不需要家人囉裏囉嗦的關心,更不需要香囊的庇佑,一副小大人的樣子,上初二那年的端午節,外婆還是拿着香囊往我衣釦上掛,熱情的她似乎沒有發現我對香囊的不感興趣,等到吃完飯,我又悄悄的卸下那個蝴蝶香囊,掛在門口衣帽鏡旁,推了自行車大步流星的往外走,誰知小腳老太竟然追了出來,“別急走,把蝴蝶帶上”我連忙蹬起腳踏,嘴裏喊着“不帶不帶,放家裏吧!”

這就是所謂的成長,成長既是學會和收穫,也是失去和遺憾,當童年離我們越來越遠時,童年的記憶也變得越來越發珍貴,如果再回到童年,我不會在她呼喚我回家時,躲到別處假裝聽不見;如果再回到童年,我想每天給我的小腳老太,説聲我愛你,每天親吻她的臉頰;如果再能回到童年,我想珍藏我的每一個香囊,不管多舊多髒。如果是沒有的,再怎麼如果我的小腳老太再也回不到我的眼前。

童年無知,少年任性,現在,正好!學會去愛、學會感恩、學會珍惜。兒童節也罷,端午節也好,對家人、朋友、身邊的同事都道一聲:有你們真好,謝謝每一次對我的陪伴、包容和支持,愛你們!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7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户户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裏藏着紅紅的粽肉,鹹粽子裏白白的粽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裏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衝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划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裏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户户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划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儘管下着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裏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裏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裏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説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湧湧。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悦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粽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20xx年,又一個新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我懷着一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你。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8

有一首民謠:“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我在故鄉過端午節時,常常能品味出舊時的味道。那是千百年傳承已久的鄉風民俗,每當此時,小鎮的上空飄蕩着粽子和艾草的清香,交融着親人們相聚時刻的温情。

南朝梁文學家吳均的《續齊諧記》雲:“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五月初五)投汩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賽龍舟,我的故鄉沒有這種習俗。只在清明節期間,裏下河地區四鄉八鎮數以千計的的會船雲集溱湖,舉辦規模浩大的“溱潼會船節”。最近幾年,在煙波浩渺的溱湖上也有了女子用槳划船的比賽,那是會船盛會後的延續,吸引遊子歸來的鄉音鄉情。

端午節不同於過年,也是故鄉人忙的時節。除了去看划船賽外,門口不忘插上菖蒲和艾草,配備中午吃“六紅”的美味佳餚,大有一種“舉玉箸遍嘗美味,約春風共聚雅舍”的興致。每年的端午節我都要回家,親口品嚐母親做的“六紅”菜。家裏的午宴吃“六紅”很講究,六個碟子是醬油燒紅、拌紅或自然紅的菜餚,如炒莧菜、燒黃魚、紅燒肉、燒龍蝦、炒鮮河蝦、用刀拍碎的糖醋蘿蔔、切開冒出紅油的鹹鴨蛋……有時候在節日那天,還能看到鄉下有幾個農人上街扮演判官的模樣,到各個商家門前跳判官舞,收點小錢或香煙。看見大人帶着蹦跳的孩子去浴室洗“百草湯”,我心中竟有一份悵然若失的感覺,人到中年,胸口空蕩蕩的,少了兒時頸上掛着一個用五色絲線編織成的蛋,少了胸前晃動着一個碩大雙黃鹹鴨蛋的自豪。

好在母親包裹的粽子還有從前原汁原味的模樣。浩瀚的溱湖有茂密的蘆葦蕩,有縱橫交錯的河汊水港。鄉人蕩着一條搖櫓小船,從湖蕩裏精心採摘碧綠的葦葉蒲草,到古鎮的小巷中或溱湖的大街上叫賣。母親包的粽子奇形怪狀,有草把頭、菱米子、斧頭狀、小腳形、腳爪形、小長方形……象是用粽葉包紮成的工藝品,精美絕倫。包粽子時,糯米中加入的餡料有紅豆、蠶豆、蜜棗、紅棗、蛋黃、火腿片等,用蒲草或棉繩紮緊粽子,放進鍋裏煮,看一眼青油油、水靈靈的粽子,十分惹人喜愛。出鍋時,空氣中瀰漫着撲鼻的粽香,常常能喚醒口中的饞蟲翩翩起舞。

過完端午節,我又要回江南。母親在我行李中擱上幾包沉沉的粽子,不須關照,不用解釋,粽子裏藏着舊時的情懷。我從小到大一直喜歡吃的光粽子和蜜棗粽子,母親對我們早有一個約定俗成。草把頭是光粽子,菱米子是蜜棗粽子,斧頭狀是蠶豆瓣粽子,小腳形是紅豆粽子……從母親的滿意的神態裏,我覺察到“兒行千里母不憂”。粽子裏包含着恆古不變的母愛,深沉的親情給予我前行的力量,無論我何時何地闖蕩天涯,胸中要常懷一顆感恩回報的心!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9

“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一個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民俗節日“端午節”,走過了浩瀚歷史的煙雲,傳承着一種歌唱民族和愛國詩章的文化氣息,在風風雨雨的歲月洗滌中,如一道絢麗的彩虹,映照着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最早記載於《荊楚歲時記》,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端午節還有很多的別名,如“浴蘭節”、“女兒節”、“菖蒲節”、“天中節”等,都是和民間習俗有關的一些生活細節而來。

而“端午節”能在泱泱華夏流傳至今,最大的因素卻是因了一位受人民敬仰的偉大詩人——屈原。他的愛國憂民的情懷,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與意志,使他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他首開新詩體——《楚辭》,後人將其與《詩經》並稱“風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他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一部部文學瑰寶在源遠流長的文化長河中如日月輝映,流光溢彩。在他有限的一生中,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以楚國走上富強的道路為己任。當他的祖國面臨滅亡的時候,他悲憤難捱,於農歷五月初五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歷代的文人墨客,到了端午節都要寫詩作賦,以表達對屈原的緬懷。“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代文秀《端午》詩歌讓人在節日的扼腕歎息中多了一份懷念。唐代褚朝陽也有“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的詩句,深切地表達了人們對一代愛國詩人的尊敬與紀念。

而民間的紀念活動更加豐富多彩,逐漸形成了一種遍佈全國的文化習俗。流傳至今的主要有“賽龍舟”,“吃粽子”等紀念活動。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江河盪舟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故稱“賽龍舟”。而“吃棕子”,則是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演變為現在的每逢端午節“吃棕子”的習俗。“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

“賽龍舟”和“吃粽子”,説明了中國人民對屈原的道德觀念和人生理想有着高度認同。因此“端午節”也是中華民族表達對優美詩歌、偉大詩人崇高敬意的一個節日。

感時懷古,撫今猶歎!偉大的詩人雖然在行走在遙遠的古代,但他的從“小我”走向“大我”的思想及人生理念,他那壯麗輝煌的詩篇,卻穿越的時空,以一個濃郁的民族節日的形式,與我們相連千秋萬代。

“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卧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穿越千古的荷風又吹過屈原故里,田野,麥黃杏熟,河畔,棕葉飄香。一個與詩歌有關的節日——“端午節”,又在疏疏的“黃梅時節家家雨”中向我們走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jiubaizi/lrrq8n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