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自然作文 >景色作文 >

雲南景色作文

雲南景色作文

景物的特點指的是該景物與其它景物的不同之處。找出景物的特點之後,再進行具體的描繪,不可一筆帶過。用什麼方法把景物寫具體呢?充分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把景物寫得更具體,更生動形象、真實感人。不妨看看小作者們是如何寫好相關作文吧。以下僅供參考!

雲南景色作文

【篇一:雲南景色】

清新的空氣,美麗的山水,各族的服裝,不同的語言,這是哪兒?這就是雲南。

我看過波濤洶湧的大海,玩賞過波光粼粼的洞庭湖,卻都比不上雲南令人難忘的耳海,船慢慢開動了,向湖中心駛去,柔和的陽光照耀着湖面,涼爽的風不斷地吹來,輕輕地撫摸着湖面,漂亮極了。向遠處遠眺,遠處的羣山在雲霧的包裹下若隱若現,彷彿一位位穿着白紗的少女在借耳海作鏡子梳粧打扮。耳海的水真靜啊,靜得像一面巨大的鏡子,供人打扮;耳海的水真藍啊,藍得好像染上了顏料似的;

耳海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仔細地看見魚蝦在海底遊動;耳海的水真亮啊,亮得像是誰在上面灑了一層碎金紙,金光閃閃。

我攀登過怪石嶙峋的黃山,遊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都不及雲南的玉龍雪山。還在山腳下,我就已經感覺到襲人的寒氣,看來要登上雪山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玉龍雪山真壯觀啊,翻滾的雲海纏繞在山腰,白茫茫一片,好不壯觀!玉龍雪山真高聳啊,海拔五千多米,連登山隊也沒將它制服,玉龍雪山真秀麗啊,灰白色的石頭與翠綠的樹木形成了完美搭配,再加上雲霧迷濛,顯得更加美麗、迷人。

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還有空中雲霧纏繞,山間綠樹翠草,海上游船小舟,真是“人在雲南遊,猶如畫中走。”

【篇二:雲南景色】

在我那如詩如畫的家鄉,有一個美麗無比的廣場,名字叫做滇紅園廣場,它彷彿是一幅優美動人的畫卷,讓人陶醉。

走進滇紅園廣場,映入眼簾的便是那寬闊的廣場了。廣場四周生長着千百棵古樹,這些從鄉間移栽而來的古樹高大挺秀,儘管初春的陽光還不是很強烈,但古樹已展現勃勃生機。突然間,我聽到幾聲鳥語,清麗而婉轉,非常動聽,讓我想起鄉下的外婆家門外,那些青青的山,那些綠綠的樹。這時,太陽就要墜入西邊的山巔,留下奇麗的雲朵,有的似霞,有的如煙,有的像飛奔的馬羣。仍然是小鳥,在天空疾飛,彷彿想回家一樣。此刻,廣場上便熱鬧起來,不論大人、小孩,甚至老人,都不約而同地來到廣場上。一些中年婦女開始在廣場上跳舞,優美動聽的民族歌曲吸引着越來越多的人羣加入其中,跳舞的人圍着廣場中央,成為整個滇紅園廣場的亮麗風景。老人們有的在散步,有的在聊天,有的帶着小孫子放風箏,好不自在!一些青年人則在廣場上悠閒地打着羽毛球,小孩子們三五成羣地在一起玩耍嬉戲。這是一幅和諧的畫。

再往前看,古老的水車吱吱嘎嘎轉動着,給滇紅園廣場增添了幾絲古老的氣息,清澈的流水,被水車帶到高處落下,現出五彩的紅霓。周圍葱翠的樹木和一座座中國結綵燈,使廣場到處都瀰漫着富有傳奇色彩的中國風。這是一幅古老的畫。

那翠綠色的小山丘,鋪滿了那綠得可愛,綠得耀眼的小草,幾位辛勤的園丁正在給小草澆水,夕陽下的水珠,猶如一顆顆珍珠。一條條石板小路彎彎曲曲地穿梭在小丘之中,我走在上面,恍然間,又想起鄉下的那些山徑,總是讓我留連忘返。這是一幅自然的畫。

滇紅園廣場四季優美。春天,是迎春花事先通知的,接着有柳絮泄露了春的美麗;夏天樹木葱鬱,陽光經過樹葉篩選,連一縷縷風,也清涼無比;我最愛滇紅園廣場的秋天,這時,金色的落葉鋪滿林間小路,慢步其間,總覺得是在步入鋪着地毯的宮殿。南國的冬天,沒有童話般的雪花落下,但一層銀霜會在一夜之間鋪張開來,使整個廣場呈現出一種詩意……所有的美景只對你説一句話:“茶鄉歡迎您!”

【篇三:雲南景色】

我們乘火車經過四天四夜的長途跋涉,終於到了雲南的省會昆明,一到昆明便聽説滇池畔的海埂新建起了一座民族村,彙集了雲南二十六個少數民族的特色於一地。從建築外形到室內佈置,從村寨環境到民間工藝,都是少數民族生產,生活的濃縮和再現。它成了中外人士旅遊的勝地,於是我們也欣然嚮往。

來到民族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村頭那幾棵千年的古樹,它們高大挺拔,枝繁葉茂。吸引了許多遊客。進入民族村的大門我們看支各種奇異的民族建築和五顏六色的鮮花,綠油油的草地,尤如走進了仙境,使人心曠神怡,浮想連篇……

白族村是我們到的延續一站,這裏有一個寨門,一進去一股民族氣息,撲面而來。雕刻繪畫的牆壁上寫着大大的“白族村”,畫前面有幾位身穿民族服裝的白族姑娘正笑臉相迎。我們應邀來到寨子裏,那玲琅滿目的紀念品,深深地吸引了我一個也不肯放過,我細心地觀賞,正堂我看到一尊佛像盤腿而坐,許多遊客在佛像前許願,乞求家人平安,幸福。我也學着游泳池人的樣子為你母及老師和同學們乞求平實,求得一帆風順。

離開白族村,遠遠地就望見了傣族村內的風情塔。銀色的塔尖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耀着奪目的光彩,風送銀鈴的清脆聲動聽悦耳,真是誘人。我們快步和前走看見碧波上的風情橋,還有一幢幢美麗的小竹樓,就連人造的水井都那麼逼真。瞧,在風情塔下,中外遊客穿着民族服裝,跟着傣族姑娘歡度着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我們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你灑我,我灑你,衣服濕透了也沒關係,大家都沉浸在歡樂和幸福中。

接着我們來到了阿詩瑪的家鄉——彝族村寨,寨子門口幾位彝族小夥兒,吹打着民族樂器,彝族姑娘阿詩瑪們則用甜美的歌喉,歌唱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還給我們表演了茶藝,他們用普通話給我們講解,請我們品嚐了香茶,泡茶唱茶的每一道工序,小茶王呢!

觀看了許多村寨,已經是下午三點了,我們大飽眼福,肚子卻餓了,隨着人流們來到民族餐廳,品嚐了具有傣家風味的食品:竹筒飯,飯是用糯米菠蘿裝進竹筒裏做成的,雖然味道並不是很我的口味,卻很清香,我吃了不少。

該走了,這時,我回頭再望望那一座座村寨,綠油油的草地,美麗的鮮花,我真的不想走,可還是懷着依依不捨的心情告別了難忘的雲南民族村。

【篇四:雲南景色】

雲南山美、水美、人美、風景更美。雲南最令人驚訝、有趣的就要算雲南十八怪、三十六怪、八十一怪、一百單八怪等,這些怪裏有:大象逛大街,老虎遊郊外;堂屋中間劃國界;四季鮮花開不敗;火車沒有汽車快,不通國內通過外;獨樹成林大家愛;姑娘叫老太;雞蛋串着賣等等,多的數不清楚。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雲南那裏最普遍的“仙山”吧!

雲南的“仙山”很多,很有名,因為它山底是炎熱的夏天,山底長着彎彎的香蕉,甜甜的菠蘿,黃黃的芒果等一些各種各樣的熱帶水果,真是應有盡有,樹木密密麻麻的,長長的枝條和大大的樹葉把樹林封得嚴嚴實實,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遮住了碧藍的天空,蓋住了火紅的太陽;半山腰是春天,山上的樹木抽出了新的枝條,長着嫩綠的小葉子,樹林裏的小鳥們在枝頭嘰嘰喳喳地唱動聽的歌,小動物們在如地毯似的草地上開心、快樂的玩耍;山頭是涼爽的秋天,遍地都是金黃的落葉,就像地上撒滿了黃金一樣,小動物都在忙着尋找食物過冬了;山頂是寒冷的冬天,潔白的小雪花從蔚藍的天空中翩翩飛舞着,還有一點兒缺氧,小動物們不得不躲進各自的洞穴裏,老虎捕到一隻羚羊當野餐,黑熊只好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大腳掌,小松鼠靠秋天收藏的松子過日子,有時還到枝頭散散步,看看春天是否快要來臨……這些“仙山”真是太神奇了!

雲南真是一個好地方,雲南一年四季很難分,都如春,一山有四季,十里不通天。雲南在我心幕中就是:上有天堂,下有云南!美麗的雲南是我有生以來去過景點最漂亮的一個!

我愛這有趣而美麗的雲南!我每走一步就是一個奇怪、奇特的景點!

【篇五:雲南景色】

在新城和老城交界處——大水車正吱吱地轉個不停,熙熙攘攘的人流慢慢湧進麗江古城。

眼前,古樸的四方街清新實在。一座座小橋,靜卧在波光粼粼、繞山而行的溪流上。岸邊,小路逶迤,綠樹成蔭,涼風徐徐。

五花石板路旁的店鋪門庭若市,經營着各式各樣的當地手工藝品。東巴文字羊皮畫,木板現場燙畫,銀製特色首飾,令人目不暇接。

四方街的神奇魅力在於它那鮮明的情調,邊陲的風光,特有的色彩。

大理的蒼山由南向北綿延幾十裏,最高峯海拔4200米,山頂終年積雪,白雲繚繞;19座山峯溝壑相連出18條山溪,溪溪山泉清澈甘甜。溪水常年不斷,浩浩蕩蕩流入大海,形成一幅山不離水、水映羣山的美景。

蒼山的顏色不僅僅是蒼翠,走近了才發現它是五彩斑斕的。

白的雲朵繚繞,紅的霜葉飄落,背景卻是郁郁青青的山崖。霜葉林的後面,會不期然出現一片草坪,讓人懷疑是誰不小心在這裏打翻了一桶綠顏料呢。草坪的不遠處,泛着一汪醉人的湖水,藍波湧動,晃動着五顏六色的鵝卵石。

在這藍藍的山間碧泉邊,眼波也像水波般靈動,感受到了鮮活色彩的誘惑。

美麗富繞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地處西南邊陲,州內三分之一以上人口為傣族,另外有哈尼族、布朗族等十多個民族。各民族間的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都有差異,使這個多民族的地區更令人神往。

西雙版納城郊到處是茂密的森林,鬱鬱葱葱,有高聳的棕櫚和椰子樹,有成片的竹林和橡膠園,有被枯藤纏繞的榕樹,有叫不出名的奇花異草,有精美的竹樓。西雙版納也是動物的王國,是珍禽異獸棲息生養的地方。在叢林裏,經常有成羣的亞洲象在河邊戲水、散步。另外還有金絲猴、野孔雀等。

黑夜來臨,當我坐在旅館大廳中,欣賞楊麗萍主演的《雲南印象》時,那一幕幕難以忘記的美麗畫面一一浮現。或許,它們就這樣“完美的、躍動着”存在於我的記憶中了。

【篇六:雲南景色】

在素有“彩雲之南”美稱的雲南,處處令我向往,在二零一三年的七月份,我跟着爸爸,和許多朋友一起,來到了“彩雲之南”——雲南。

在到達雲南之後的第二天,我們坐着中巴車來到了洱海附近。洱海是一個與別的海不同的海,她,沒有金色的沙灘,卻有天藍色的海水,清澈、湛藍、清新,就像用只天藍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有着説不出的美麗;她,沒有美麗的貝殼,卻有綠油油的小島,處處樹木葱蘢,人們在小島上快活地玩水,掀起一層層的浪花。洱海可是大理“風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據説因形狀像一個耳朵而取名為“洱海”。洱海水質優良,水產資源豐富,同時也是一個有着迤邐風光的風景區。在風平浪靜的日子裏泛舟洱海,那乾淨透明的海面宛如碧澄澄的藍天,給人以寧靜而悠遠的感受,讓人領略那“船在碧波漂,人在畫中游”的詩畫一般的意境。洱海、藍天、小島、綠樹,組合成了專屬於洱海的自然仙境。

離開了洱海,我們慢慢來到了雙廊,雙廊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小鎮,雙廊鎮地處大理市之東北端,是“南詔風情島”所在地。鎮域三面環山,一面臨海。西跳蒼山十九峯,門臨洱海萬傾碧波,東靠“佛教勝地”雞足山,南接“蓬萊仙島”小普陀。雙廊在洱海東岸的“蓮花曲”和“蘿時曲”美景之上,古稱“栓廊”。放眼望去,秀麗的玉幾島、小金梭島猶如一對鴛鴦,浮在碧綠的洱海之中,兩島位於兩廊之間的麗玲峯下,清咸豐年間,人們認為“二島”、“二曲”皆為“雙”,所以將“拴廊”改為“雙廊”。雙廊風光以背……雙廊鎮地處大理市之東北端,是“南詔風情島”所在地。鎮域三面環山,一面臨海。西跳蒼山十九峯,門臨洱海萬傾碧波,東靠“佛教勝地”雞足山,南接“蓬萊仙島”小普陀。雙廊地處洱海東岸的“蓮花曲”和“蘿時曲”之上,古稱“栓廊”。放眼望去,秀麗的玉幾島、小金梭島猶如一對鴛鴦,浮在碧綠的洱海之中,兩島位於兩廊之間的麗玲峯下,清咸豐年間,人們認為“二島”、“二曲”皆為“雙”,所以將“拴廊”改為“雙廊”。雙廊風光以揹負青山,面迎洱海、緊連雞足、遠眺蒼山而獨秀。既有漁田之利,舟楫之便,更擁有“風、花、雪、月”之妙景,享有“蒼洱風光在雙廊”的美譽,登上南詔風情島,更可目睹十七米高的漢白玉觀音拜彌勒佛山的奇觀。雙廊旁邊的店鋪一家連着一家,裏邊的商品琳琅滿目,洱海里的蓮花爭奇鬥豔有白的,有黃的,有粉的……美麗極了!

晚上我們還去了大理古城,雲南之旅的第二天就讓我見識了美麗的洱海,古色古香的雙廊,讓我流連忘返、回味無窮、依依不捨!

【篇七:雲南景色】

昆明湖簡稱滇池,位於雲南昆明市西南,方圓300平方公里,海拔在1800多米,平均水深5米左右。周圍名山、名寺、名園無數,池上煙波浩淼,湖水碧綠,景緻極佳。因此,被譽為雲貴高原上的一顆明珠。滇池的形成是滇中的底層由於斷層的陷落,形成湖泊。四周羣山起伏,連綿不斷。地下溶洞不計其數,遼寧的本溪水洞和桓仁的望天洞,瀋陽的藏軍洞與其相比,如同蝸牛和大象。

美不勝收的大觀樓,就在湖畔。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幅長聯出自於此,受到毛主席的推崇。四周的西山險而壯觀,海埂公園、鄭和公園聞名於世,聶耳墓讓人肅然起敬,石寨山、白魚口、觀音山秀麗多姿,古墓羣遺址讓人聯想這裏古時的繁榮。

登高一望,湖光山色,盡收眼底,那份心情極爽。湖上帆影點點,養殖業也發展很快。近年來,修了山路和旅遊服務設施,遊人如雲。碧雞山和金馬山很形象,在湖的兩岸夾侍,樹茂林密。隱現的古寺一座又一座,尤其是嚴華寺僧人唸經洪亮的聲音和着晨鐘暮鼓,迴盪在山野,是一幅怡人的圖畫。

當地少數民族很多,如白族、傣族、撒尼族,服飾精美。攤牀前是不貴的民族工藝品,如蠟染的服裝和裝飾物。風味小吃很多,我索性午餐和晚餐不回會議吃,一樣嚐點就飽了。

明代詩人楊滇有詩曰: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就是讚美這裏的氣候和美景,看來又彌補了遊山玩水的一處空白。

【篇八:雲南景色】

我們伴着炎炎烈日走進了石林就如同進入了石頭的“大花園”。跨過一灣碧色的湖水,岸這邊柳樹垂綠,草坪青青;對岸的石頭被千百年來的雨水侵蝕的滿目滄桑,像一幅水墨畫。放眼望去,景色使人震撼。草坪之中,叢樹之間全是石頭,大的、小的、橫着的、豎着的、高聳的、山石齒齒、千石百態、形象怪異……他們或向你微笑,會向你招手,好似歡迎我的到來。如此景色,不由得讓我想起“山中只一日,人間以千年。”親臨其中,用心的觸摸着這些石頭,感受着這壯觀的景緻,不得不讚歎它的奇特,我愛那石林的形態奇特之美。

大自然真可謂神奇,造就了這形態奇特的石林,所到之處讓人嘖嘖稱奇。順着小道走去,野頓時豁然開朗,遠遠望去,那石峯石柱拔地而起,直刺青天,如同一片莽莽森林,似壁壘森嚴的城堡、像馳騁疆場的千軍萬馬,蔚為壯觀,又像飛禽走獸,如同人間萬物,惟妙惟肖,我彷彿看見了極具神韻的畫卷在眼前展現。這就是大自然的千古傑作,這就是千萬年風雨雕塑的結果,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這奇觀不知使多少人“到此寸心折”“留戀不能去”,我愛那石林巧奪天工之美。

步出迷宮般的大石林,來到相鄰的小石林,這裏的石林舒朗、秀氣,大都挺立在較為寬廣的綠草地間。瞧!眼前的石峯,就像頭戴紗巾,肩背揹簍的少女,挺秀獨出,風姿卓越,亭亭玉立。那俊俏的臉蛋,挺值得鼻樑,為凹的眼窩,甚至一根頭髮絲都被大自然這個傑出雕刻家刻得栩栩如生、清晰可辯。走近她,似乎在輕輕地訴説這什麼,這美麗的傳説將我帶進如畫的境地,我愛那石林民族風情之美。

我愛石林,它是我心中最美的奇蹟!

標籤: 景色 雲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ranzuowen/jingsezuowen/29nq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