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自然作文 >黃山作文 >

有關黃山作文彙編六篇

有關黃山作文彙編六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黃山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有關黃山作文彙編六篇

黃山作文 篇1

今天我們要去登黃山。一大早,我們來到買票處,媽媽説:“黃山太高了,還是乘索道吧?”我自信地説:“我不坐索道,我要爬上去。”

我和爸爸來到登山口,我們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一條小溪邊,我和丁露丹在小溪邊戲水,然後又往上爬,我們倆走在最前面。過了一會兒,我們看不見爸爸的影子了,我和丁露丹走走歇歇,還喝了幾口泉水。過了很長時間,終於爬到黃山的光明頂了。我們看見眼前是連綿起伏的山巒,真美啊!

第二天,我要下黃山了,真有點捨不得離開黃山。我下黃山後,坐車回到學校,還做了一首詩呢:

登黃山清晨太陽上山頭,徒步迎溪登黃山。

山上景色美如畫,俯看大地腿發抖。

我覺得黃山真美啊!正如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所説:“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黃山作文 篇2

初識黃山

最初的相遇似乎不經意,就像一次偶然的邂逅;黃山的風景美輪美奐,就像一座人間的仙境。作為遊客的我,初見黃山美景,頓覺眼界大開,感慨萬千。

我們一行跋山涉水,來到黃山腳下,隨即領略了這裏的煙雨朦朧;對於初來乍到的我們來説,這裏充滿着神祕的氣氛,四周能見度很低,白茫茫的一片,天上地下渾然一體,就像盤古開天地之前的樣子。我猜想黃山好似一位內向的國學大師,你若不走近他,他不會與你相識相知,並展示其博大的胸懷。雖然大霧瀰漫,山上大片的林木仍然隱約可見,只覺得那樹木綠的異常深沉。

披着雨衣,我們開始攀登,山路兩旁滿是挺拔、蒼勁的大樹,一棵一棵,像筆直的哨兵,護衞着我們前行。拾級而上,山路愈發陡峭,只見怪石嶙峋,最奇的卻是那大石縫隙中掙扎而出的松柏。一根根盤旋的樹枝就像壯士的堅強臂膀,一道道遒勁的脈絡便是他們的鋼筋鐵骨。手扶蒼老、粗糙的樹幹,我不禁低頭沉思:一粒種子,落於險境,面對不可能,不抱怨不放棄,懷揣偉大的夢想,一點一點根往下扎,一寸一寸葉尋覓太陽,就這樣經年累月的堅持,居然劈開巨石,傲立山峯!山谷中狂風肆虐,他們卻勝似閒庭信步,正所謂:“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面對這些松柏,自詡為萬物之靈的我們,是不是也有些汗顏呢?

繼續向上登至半山腰,黃山的壯麗景象便初露端倪;四下望去,雲霧繚繞,眾多山峯聳立於雲海之中,真好似人間仙境。那傳説裏的神仙便是居住此地吧?一陣陣山風吹過,怪石顯露崢嶸,有的像海豹,有的像手持枴杖的老者,有的像跳躍的海豚,千姿百態,不一而足……令人興奮的,兩隻小巧玲瓏的松鼠在山石林間跳來跳去,更增添了別樣的靈動,黃山顯得更可愛了,我們的疲憊也一掃而空。

最終我們攀上了頂峯,臉上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汗水,雖已精疲力盡,卻大開眼界,大呼過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眺望起伏的羣山,俯瞰變幻的雲海,人已陶醉其中,心也更加寬廣。一路

走來,驚險不斷,一步一景,黃山教會我:不付出汗水怎能領略壯美的景色?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果然如此!懷着留戀我依依不捨的下山,心卻留在了那奇鬆怪石與羣山雲海之間。初次相識,卻深交已久,雖是初見,卻一見鍾情。黃山,後會有期!

黃山作文 篇3

大人們早就計劃要自駕去黃山。國慶節,我們一行十六個人,浩浩蕩蕩地上路了。

我們坐纜車到半山腰,來到一個酒店。在酒店旁,我第一次看到了迎客鬆。這棵樹好奇特啊!它一邊沒葉子,一邊枝繁葉茂。站在陡峭的山峯上,像指揮交通的警察,又像忠實的士兵一樣守護着黃山。放下行李後,我們決定去爬天都峯。

天都峯是黃山第三高峯,有1829米,一條狹窄的道路彎彎曲曲通向山頂,看了就讓人膽戰心驚。有的人退縮了,結果只有十個人去。爬了一小段,宇珩哥哥執意不爬,在大家的勸説下,他終於鼓起勇氣往上爬。山路很窄,最窄的地方大概只有30釐米寬,階梯筆直筆直的,非常陡。“衝啊!休息區就在前面啦,加油!”我給自己打氣。宇珩像狗一樣趴在階梯上,手腳並用。這方法還真管用,他趕上了我。來到天橋前,宇珩走在我前面。天橋只能容一個人通過,而且只有一邊有繩子,宇珩走一步,繩子就搖一下。我握着不斷搖擺的繩子,怕得要死。到了一個稍寬的地方,我果斷地越過了他,快步往前走。終於過了天橋!耶!第一個到達山頂的是我!

“黃山,我來了!”我們對着高山大聲喊,“天都峯,我來啦!”山上的景色真是美不勝收,放眼望去,對面的山峯上,全部是石頭。石頭有大有小,顏色有深有淺,有的像大象,有的像獅子,有的似小狗……有趣極了!石頭上還長着鬱鬱葱葱的松樹。這時,月亮掛在了天邊,有人舉起了手,“托住”了月亮。我們在山上留了影就趕忙下山,要不天就黑了!在回來的路上,我看到了美麗的晚霞,太陽在一座山的旁邊,漸漸的被大山遮住了。我想:這美麗的晚霞,就是對我勇敢爬上天都峯的獎勵吧!要是遲一步,就看不到了。

第二天,我們幸運地看到了日出。剛開始,山邊的天空中,有一大片橙色的雲。慢慢地,天邊出現了一絲絲金光,金光漸漸變紅,變亮,變大。太陽探出了頭,可是它像害羞的孩子,一忽兒往上,一忽兒往下,從山尖不緊不慢地升上來。過了一會兒,太陽火紅的圓臉全部露出來了!太美啦!

永遠不能忘記,那一天,我站在高峯上,對着黃山大聲説:“黃山,我來了!”黃山的秀麗和奇險,深深銘刻在了我的心裏。

黃山作文 篇4

在安徽,有一座美麗的山,它高聳入雲、綠樹葱籠、風景如畫,是人間天堂、世外桃源,它就是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自然遺產的黃山。

進入黃山景區,就像進入了一幅畫裏一樣。百年古樹數不勝數,松樹像一條條巨龍衝入雲霄,我們乘坐的纜車在雲海中穿越。出了纜車走了幾十米,就會進入一個人流如潮的地方,為什麼這個地方會人流如潮呢?哦,原來是黃山奇觀之一的迎客鬆,大家爭先恐後的要一睹它的風采,臨走時還不忘和它合影留念。觀賞過了迎客鬆我們又到了一個叫“蓮花峯”的下面,抬頭望去山峯高聳入雲,上面的遊客就像一個個小木偶,這可是黃山的`第一峯,應為上山峯的路太陡,所以我們就沒上去。但是後來我們登上了第二峯“光明頂”,站在上面遠眺周圍,風景如詩如畫,山峯形態各異,頂上的大石塊彷彿搖搖欲墜,賦有着一種大自然的神奇感。繼續前進就到了“飛來石”的景點,這塊大石頭立在懸崖上彷彿就像是從天上飛來的。讓人們產生無限的想象。

黃山的巨鬆,黃山的怪石,黃山的奇峯讓我產生了無限的想象。我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謝它把黃山留給了我們。

黃山作文 篇5

提起黃山,我最先想到的便是徐霞客的名句:“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黃山的異石奇鬆,你也許要到了那裏才能體會出來,黃山的名鬆有很多,迎客鬆,送客鬆、黑虎鬆等等,但我主要想説一説黃山不知名的小松,它頑強的生命力令我敬佩。

我爬上天都峯,小心轉過一處絕壁,看到了黃山絕壁上的一棵小松,它的枝幹微彎,針葉亮綠,這真是一棵年輕的小松,也許是一陣風將一顆小小的松子送到這裏,於是它便在這裏安家落户。我驚異於它頑強的生命力,為了生存,它竟然將堅硬如鐵的石頭鑽出一條長長的裂縫,還有什麼生物能比得上這絕壁小松樹的生命力呢?有一個當地的人告訴我,松樹的根部可以分泌出一種可以腐蝕石頭表面的液,將裏面一點點微弱的養分吸到自己體內。我再次大吃一驚,一塊石頭裏能有多少養分呢?可是黃山的鬆就是依靠那麼一點點養分活下來了,這是怎樣的一種生命啊?

我不禁對黃山絕壁上的松樹肅然起敬。它們比山谷裏的那些鬆要堅強多了,山谷裏的那些鬆啊,個個長的幹粗壯筆直,枝嫩葉肥,哪像山頂石縫裏的這些鬆呢?在山谷裏的這些鬆,腳下是肥沃的土壤,身邊流過的是和煦的風,它們一直過着安逸的生活,不像山頂的那些鬆,每天吸取石頭裏的一點點養分還要隨時抵禦風雨侵襲,日曬雨淋。但它們失去了生命洗禮的機會,也失去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與大氣,它們永遠無法領略“無限風光在險峯”的美景。山谷裏的那些鬆,有一場狂風暴雨,就可能摧毀它們的枝幹。我寧願做出頂石縫間的小松,他們即使有一點養分也會奮力向上生長,根系牢不可破。我邊走邊想,走到了送客鬆跟前,黃山之旅就要結束了。

黃山歸來,我似乎成長了許多,我體會到了兩種不同的人生,也更加確定了我的人生的方向和人生態度,只有經受磨鍊,才有精彩人生!

黃山作文 篇6

人們都説黃山有四絕:“奇鬆,怪石,雲海,温泉。”黃山還有被人遺忘的一絕:“黃山挑夫”

爬過黃山的人都知道,黃山的山路又陡又長,連續的台階很高,就算是輕裝空手登黃山也不是容易的一件事,所以現在大多數人都選擇纜車上山。

我們也同樣選擇纜車上去黃山,徒步下山。

下山時,一位位挑夫陸陸續續的走在山路上······當我經過挑夫的時候,一股酸酸的汗臭味迎面撲來。與黃山的清新青草味夾在一起。

他的扁擔足有山路一樣寬,上山時路人都要退讓一邊,以免被扁擔摞倒。稍顯彎曲駝背的身體,赤裸的上身,凸顯出一塊塊肌肉,發亮,油光。兩邊的肩膀與眾不同,兩塊巴掌大的皮膚顯得格外黑紫,發暗,長了幾十根黑黑的毛。那是長年累月的挑夫生活留下的印記吧!腳上的青筋就像一條條小龍盤在腿上,快要爆了似的。精瘦的身體如同蝸牛一樣,在山路上緩慢地移動着。每一步都邁的特別艱難,走一步,停一下,再走一步,再停一下。每到一個小平台,就會拼命的喘氣,喝一點點水。瓶子裏水只剩一點點了,可是山路還很長,挑夫就怕喝多了水,不夠了。偶爾會向路人要點水喝,再繼續前進。沉重的擔子壓得他喘不過氣來,登山的台階一層又一層,望不到盡頭,生活的壓力迫使他拼命的往上邁。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挑夫這一行裏,山上的挑夫很累,但黃山上的挑夫更累!作為黃山第五絕,他們仍在辛勤勞動着,為黃山增添了又一絲壯麗風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ranzuowen/huangshanzuowen/gg02z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