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自然作文 >大自然作文 >

大自然的文字作文

大自然的文字作文

“文字”在本文這個地方不僅是指書面上的文字,它還暗含“大自然的文字”;同樣“很厚的書”不只指用紙印刷的書,它還暗指玄妙無比、變化無窮的大自然的這部大書、活書。這篇用親切、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很多自然現象,作者引領我們去認識、瞭解這些大自然獨特的“文字”。本文采用總一分一總的結構形式。作者多處使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如把星、雲、鳥、石頭等自然界的生物比作“大自然的文字”;把天空、大地比作一本有趣的大書;把“向左右伸出兩個尖頭”的雲山比作“鐵匠鋪裏的鐵砧”;把樹林中的花崗石塊披着青苔的樣子説成“披着毛皮一般”等等,這些形象生動的比喻既準確地介紹了自然界的現象,又增強了説明的文學性,從中也能看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伊林早在童年時期就對大自然、對科學、對詩歌發生濃厚興趣。他有時到鄉間去守在螞蟻窩旁,觀察螞蟻生活習性,一呆就是幾個小時。父親的工廠製造肥皂的過程使小伊林看得入迷。他把家裏的廚房當成試驗工廠,試製肥皂,居然成功了。他按照書上的配方製成皮鞋油,用它把皮鞋擦得鋥亮。這時,他高興得歡呼起來:“科學勝利了!”當然,也有失敗的時候,但這卻使他懂得,科學試驗需要付出艱苦的勞動。

伊林從小喜愛讀書,尤其喜歡讀普希金、羅蒙諾索夫等名作家的作品。他九歲時第一次嘗試寫過一首火星的詩。兒童時代的伊林還寫過火山、熱帶森林、美洲豹和鱷魚的詩。

還在上大學期間,伊林就開始為兒童刊物《新魯濱孫》寫化學方面的科普短文。1925年,伊林大學畢業,到列寧格勒涅瓦硬脂酸工廠擔任實驗室主任,業餘時間從事科普創作。1927年,他的第一部中篇科普著作《桌子上的太陽》(中譯本名為《不夜天》)問世。在這以後的26年間,伊林創作了近20部中篇和長篇科普作品。其中有一些是與他的妻子合寫的。

伊林的科普作品知識性強,內容豐富,文筆流暢,深入淺出,讀來使人回味無窮。

伊林説:“只有自己為所寫的事件感動並且不掩飾自己感動的人,才能引人入勝地描述這件事。”十月革命勝利後,蘇聯國內開展了熱氣騰騰的經濟建設。這使伊林深為激動,他不是旁觀者,而是滿懷激情的積極參加者。因此,他能寫出《五年計劃的故事》《山和人》和《人民──建設者》這樣一些激動人心的、反映蘇聯五年計劃建設的科普讀物。在伊林的筆下,枯燥的數字變成了一個個氣壯山河的故事,變成了一個個優美動聽的琴符。據我國科普界前輩、伊林著作的`早期翻譯者董純才説,在抗日戰爭初期,有些青年人就是在讀了《山和人》之後,對共產主義事業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奔赴延安去參加革命的。

伊林學識淵博。為了給自己的作品增添新的養分,他一生從未間斷過對知識的追求。伊林每寫一本書,似乎都是重新讀一個大學,要讀幾十本書和幾百篇科學論文。為了寫《人怎樣變成巨人》,他在幾年內學習了歷史、考古學、語言學等各種學科的書籍。他寫《人和自然》時,對氣象學和水文學研究了兩年之久。

伊林的創作態度非常嚴謹,創作時,先擬出提綱,描繪出大體輪廓,再着手寫。伊林出筆很快,但初稿寫完後,都要反覆進行認真修改。伊林説:“就是最有趣的內容和見解,要是用貧乏的、沒有表現力的語言來描述,也會是枯燥乏味的。”為了探求更好的表現題材的手法、形象和比喻,他絞盡腦汁,不斷構思,他的《十萬個為什麼》採錄了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提出問題,並以簡明、活潑的語言介紹基本科學知識,深受讀者歡迎。

對祖國建設的激情、廣博的科學知識、高度的文學修養和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使伊林成了科普創作的巨人。

標籤: 大自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ranzuowen/daziran/xlxpz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