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自然作文 >長城作文 >

八達嶺長城作文通用11篇

八達嶺長城作文通用11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達嶺長城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八達嶺長城作文通用11篇

八達嶺長城作文1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峯,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毛爺爺曾經這樣描寫過長城,是的,長城的確很美。這次,我真正地看到了長城!

坐上旅遊車,那導遊就忍不住了,一會兒説長城這兒好,一會兒説長城那兒好的,講的是斑馬的的腦袋頭頭是道啊!聽導遊在那妖言惑眾了半天,終於到長城了。一下車,導遊又在那兒嘰咕了半天,才讓我們解散,自由活動。

我們是坐滑車上去的,一路上風雨無阻,可好玩了!到了長城上,那可是人山人海啊!一路上除了人頭,還是人頭。我們走了半天,發現了許多有趣的東西,例如説:我們發現了,每一節長城的下面,都會有一個小洞,爸爸説是以前打仗時候,狙擊手用來放槍的獵洞,這時,媽媽跳了出來,説:才不是呢!這麼大的一個洞放槍,那不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嗎!一定是用來排水的。爸爸又不同意了,兩人便爭了起來,哎!這時候,又該我這個狗頭軍師出場了,才將這二人勸阻下來。我們爬了好大一會,才發現,前面的路,還遠着呢!

嘿咻,終於爬到了好漢碑面前,我們拍了張合影,作為留戀。爸爸一時沒壓抑住自己的感情,一下子爆發了出來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爸爸慷慨激昂地説,這下子,我們豈不是成了毛主席口裏的‘英雄’了?是啊!爬到這兒也不容易。媽媽以一種穆桂英上陣的口氣説。看到氣氛這麼緊張,我趕忙拿出餐布,鋪在地上,將帶來的零食全部灑在布上,一邊欣賞着風景,一邊大口吃零食。

這兒的風景美得要命,害得我都沒有心情吃零食了。四周全是山和長城,一望無際,這得有多大啊!如果坐在直升飛機上看這風景,猶如一盤五子棋,棋子是綠的和黃的。在這盤棋裏,黃的棋和綠的棋一一間隔,猶如一幅半展開的風景畫,山只用綠色渲染,長城用黃色的墨汁刷上去,再用勾線筆勾勒。讓人陶醉在,這如詩如畫的風景之中。

要回去了,我們也是坐滑車下去的,只是這感覺,讓人有種得意洋洋的快感。直到今天,這種快感依然未消失……

八達嶺長城作文2

中國長城的一段。位於北京市延慶縣西南部。八達嶺地處居庸關關溝北口 ,地勢高峻險要,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八達嶺長城修築得格外堅固。其關城有東西兩座關門,東門額題“居庸外鎮”,西門額題“北門鎖鑰”,建於明弘治十八年嘉靖、萬曆年間曾加以修葺。兩門均為磚石結構 ,券洞上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連接關城城牆。京張公路從城門中通過,為通向北京的咽喉。從北門鎖鑰城樓左右兩側,長城沿山脊延伸,依山而築。城牆高低不一,平均高度約7。5米,牆的下寬約6。5米,頂上寬約5。8米。可容五馬並騎,或士兵十人並行。城牆下為條石台基,上部為巨磚牆殼,內部填以黃土和碎石。牆頂地面鋪砌方磚,頂部內側為宇牆,外側為垛牆 ,垛牆上有垛口(望口)和射洞,用以鎡望和射擊敵人。

城牆上每隔米或米,於險要處築一堡壘式堡台。堡台建築于山脊的高處、城牆的角處或險要之地。堡台有高有低。高的叫作敵樓,上層有垛口可以鎡望射擊,下層有券洞、射口可以住宿、射擊 、屯儲火藥和糧食。低的為牆台,高度與城牆差不多,但突出於牆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邏放哨的地方,原來上面還有房屋建築用於士兵休息,現僅存地基。

在八達嶺城牆向外眺望,遠處還有零散的煙墩,上築垛口 ,是守衞八達嶺長城的警戒設施 。出北門鎖鑰關門不遠,有明隆慶五年築成的一座磚城,名岔道城,是八達嶺前哨指揮處所在,可駐軍餘人,並可儲備大量的軍械於此。八達嶺長城在明代盛極一時,到清代後就失去其防禦的歷史作用,不再修葺。經多年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而日漸荒蕪年以後曾多次整修八達嶺關城、關門及南北各4個敵台年又重建了居庸關外鎮的城樓。八達嶺居庸關,翠嶺重疊,花木葱蘢,早有居庸疊翠之稱,古代燕京八景之一,是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同學們,你們有時間就去八達嶺長城看一看嗎?看我寫的是真的嗎?

八達嶺長城作文3

你看你看,寂靜的天空中已拉開了深藍色的大幕,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你瞧你瞧,那風姿綽綽的月亮姑娘還是一襲白色衣裙,蒙着一層白色的面紗,盛裝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這是要幹嘛呢?哈哈,原來是月亮姑娘今晚要開她的粉絲招待會呢!

7點10分,我早早地等在門前的院子中,準備着和月亮姑娘的見面呢!只見天空中已沒了星星的蹤影,而月亮姑娘還躲在家中化粧,還是在天上梳洗,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

7點10分,7點15分,7點20分……時間一點一滴地過去了,漸漸地,天空的背景也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調的暗些,再暗些,只為了月亮姑娘那震驚四座的閃亮登場。我望着那漆黑的夜空,陷入了無盡的沉思。這時,爸爸的一聲呼喚:“歆歆,快看紅月亮!”才把我的心緒喚了回來。只見此時的月亮像被抹上了紅胭脂似的,閃爍着迷人的紅光。在紅月亮的映照下,那黑瓦白牆的古徽州建築顯得更加幽靜,神祕,塗抹上淡淡的紅暈,平添了朦朦朧朧的神祕感。月光自樹枝上透下來,斑斑點點細碎的月影與徽式建築形成了一幅絕美的水墨畫,時而濃墨塗彩,時而細筆勾勒,到處被渲染上神祕的胭脂紅,到處是美輪美奐的水粉畫,在這麼美的景色中,我彷彿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到處是紅月亮的粉絲,他們靜靜地看着着,欣喜地拍着拍着,激動地叫着,嚷着……

漸漸地,漸漸地,月亮逐漸復原了。我望着即將消失的紅月亮浮想翩翩:天狗吞月的傳説重臨我的心頭,敲鑼打鼓趕天狗的場面浮現在我的眼前……那麼,為什麼會出現一輪紅月高掛天空的迷人景色呢?原來,月全食是自然界的一種現象,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和復原。當太陽,地球,月球剛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線上時,太陽到地球的光線大多都被地球掩蓋住了,只留一種紅光調皮地照射到月球上,產生了神奇的月全食。

不一會了,月亮姑娘的粉絲見面會也結束了,半晌,我才依依不捨地回到了家中,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帶回了這一輪神奇的'紅月亮……

八達嶺長城作文4

早就聽説長城的雄偉壯麗,直到前幾天,應舅舅的邀請,我們全家才領略了他“廬山真面目”。

一大早,我們從北京北站出發,乘坐小火車,開往八達嶺長城。八達嶺長城是北京地區長城中最雄偉、險峻的一處。八達嶺是燕山餘脈軍都山中的一個山口,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路從此分,四通八達”,故名“八達嶺”。火車到站了,我們步行前往。天空飄起了小雨,加上山中的霧氣,我能明顯感到水氣向我撲來,濕潤潤的,有些涼意。

爸爸買了票,我們便進去了。我們從南邊拾階而上。一開始,還算平緩,我像小兔子一樣跳躍。走着走着,就覺得越來越來高,腳下稍稍帶了點勁兒。再向上,坡度加大了,有些地方竟似垂直,我只能弓着腰,扶着旁邊的鐵欄杆,一步一步向上爬,每一步都落得特別紮實,生怕滾下去。終於爬到了最近的烽火台,坐下歇息。趁着間隙,舅舅向我們介紹,長城基部全用花崗巖條石築成,每塊條石重量達半噸以上,牆上部由大城磚砌成,當中填有碎石和土塊,頂部鋪方磚,平坦寬闊,可任五馬並馳,或十人並行。烽火台是長城必不可少的部分,每五里到十里一座,遇到敵情,白天可燃煙,夜間可點火,迅速將情況報告給指揮機關。

聽完舅舅的介紹,我更加佩服古人的勇氣和智慧。那祖先身上揹着巨石,走在這懸崖峭壁上,是何等艱難啊!想到此,我堅定了自己的腳步,向上爬,豆大的汗珠滴落下來,全然不顧。終於,我們爬到了最上面的“好漢坡”。這時,霧氣已經散去,向下望去,真不敢相信自己能爬上來。這時的長城盡收眼底,連綿起伏,曲折蜿蜒,像一條巨龍穿行在山間。

回到住處,我們都覺得不虛此行。我們的人生不也像爬長城嗎?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儘管是爬,還在向前,到達那最高處,飽覽無限的風景。

八達嶺長城作文5

這個暑假,我有幸去了北京,遊覽了不少風景名勝,回想起來,還是記憶猶新,意猶未盡,久久難忘。最讓我震憾是八達嶺長城!八達嶺長城真是太雄偉壯觀了!

我和爸爸媽媽站在八達嶺長城的入口處,只見巍峨的長城猶如一條巨龍彎彎曲曲地盤在山上。望着遠處的山頂上黑壓壓的螞蟻般的人們,心裏不由得驚訝:真是人山人海!長城上的風景到底是怎樣的呢?我的心裏充滿了疑問,帶着這個疑問,我向長城邁開了腳步。

長城的階梯很陡,沒有階梯的地方都是陡坡,非常難爬。於是我就抓住扶手一點一點往上挪。長城的整座城牆用花崗巖條石和特製城磚砌築而成,高大堅固。牆頂分段設置敵台、垛口和射洞,還特設有排水系統。我還看到了我身後爬過的那幾段長城,現在它顯得那麼渺小。彎彎曲曲的城牆,一直到山的最遠處——不管我怎麼踮腳,怎麼蹦怎麼跳都看不見盡頭,只能看到若隱若現的烽火台。八達嶺地區山勢險要、城關重疊,作為軍事防禦可謂固若金湯。古代的人們可真是了不起呀!

據導遊介紹:長城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軍事工程,也是中國人的驕傲和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象徵。它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蜿蜒一萬兩千多裏,故以“萬里長城”聞名於世。中國首建長城於公元前7世紀,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後耗費巨大人力物力,以“修萬里城,築萬里人”的代價完成了這一宏偉工程。從此萬里長城巍然屹立於世界東方,經歷了千百年的風霜雨雪。八達嶺長城是北京地區的長城制高點,是居庸關範圍內的北口。因“出居庸關,北往延慶州,西往宣鎮,路從此分”,故名八達嶺……

快到中午了,頭頂的太陽火辣辣的烘烤着大地,我們滿頭大汗。每上一個台階都要用盡全力,腿好像灌了鉛,抬都抬不起來。可一想到“忍耐和堅持是痛苦的,但它會逐漸給你好處”這句話,我就又開始爬。

歷經千辛萬苦,我們最終終於氣喘吁吁地爬到了我和爸爸自己的終點。“不到長城非好漢”,我高聲大喊,“我也是一個好漢啦!”

八達嶺長城作文6

在去北京的第4天,我們便去遊覽了世界上最長的古代防禦工事——八達嶺長城。

俗話説:“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我就要來噹噹這個好漢。

我和爸媽站在八達嶺長城的入口處,只見巍峨的長城猶如一條巨龍彎彎曲曲地盤在山上。望着遠處的山頂長城上黑壓壓的螞蟻搬的人們,心裏不由得驚訝:真是“人山人海”!

這時,迎面吹來一陣寒風,我不禁被凍得哆嗦。雖然昨天預報説今天會降温,而我也是“有備而來”加厚了衣服,但沒想到是這麼冷!好像一下到了南極,風颳在臉上像刀似的,真疼啊!在這麼惡劣的天氣爬長城還真是一種挑戰啊……但願我能活着回去,。我這樣想着,向長城邁開了腳步。

長城的樓梯很陡很陡,每上一個台階都要用盡全力,腿好像灌了鉛,抬都抬不起來。四周的城牆上每一塊磚都刻滿了各種名字,連地上都有。我想這是遊客來時留下的紀念吧。長城上沒有樓梯的地方變成的陡坡,幾乎是90°,非常難爬。爬到一半甚至有可能滑下來。於是人們就抓住扶手一點一點往上挪。扶手只有兩邊有,所以就形成了兩遍擠滿人而中間空蕩蕩的奇特景象。因為人太多,實在擠不上去了,於是我只好後退幾步,從中間衝了上去,不過撞到了不少人。

爬到中間的時候,我回過頭向山下俯視。因為是冬天,所以山上的樹葉都掉光了,只剩下張牙舞爪的光禿禿的樹幹了。偶爾有一兩隻鳥飛來飛去,叫幾聲。顯得孤零零的。我想到了“孤樹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白樸大概想描寫得就是這番景象吧

我還看到了我曾經爬過的那幾段長城,現在它顯得那麼渺小。不過上面的人還是黑壓壓的擠來擠去的樣子。這長城彎彎曲曲的,一直到山的最深處——不管我怎麼踮腳,怎麼蹦怎麼跳到看不見了為止,只能看到藏在樹林裏的若隱若現的烽火台。我回過頭來,看着那個最高點——終點,離我不遠了信心更加十足了。

終於,歷經千辛萬苦,我爬上了長城等終點。這時我驕傲的喊了一聲:“我是好漢了。”

八達嶺長城作文7

我終於有幸登上巍峨雄偉的八達嶺長城。

頂着烈日的暴曬,我們來到了八達嶺長城的腳下,想一覽長城是如何宛若一條長龍蜿蜒陡峭地盤旋在八達嶺上的雄姿。但我卻嚇了一跳,電視上的長城再陡也沒有這麼陡啊!這幾乎和直上直下差不多了!天,爬到那紅旗哪兒有多累啊?我不禁這麼想着。

踏上了長城的台階,第一個感覺就是太高,然後就是感覺太險,一個台階可以讓一個人得把大腿抬平才能踏上去,光上前面的小台階就耗了我大半的體力,但是才到起點呢!離紅旗還差得遠呢!該上正式的台階了,那台階高低不平,走上去那叫一個懸,由於毒辣的太陽日復一日的暴曬和人們日復一日的踩踏,台階滑溜溜的,有的台階還被踩的高低不平,這更使得長城增添了一分險峻。

我們來到了一個烽火台,爬上去準備休息一會兒。風譁一下差點兒沒把我的帽子吹掉,呼~終於可以休息一下下了。那烽火台,中間是一個大坑,傳説皇帝把烽火一點燃,然後就會有一大批諸侯來護駕,我也好想點一把啊,看看是不是也有大批人來給我“護駕”呢?哈哈!

繼續往上爬,哇哦!看看那用大塊大塊石磚造成的壘台,中間是一個個小孔,用來探查敵情,壘台結實得刀劍不能傷,炮火亦不能摧,相當年它是如何讓入侵者傷透腦筋,即使搭雲梯也是無濟於事,這真是中華人民千百年來勞動和智慧的結晶,是中華人民的驕傲!

終於到達長城的頂端了,我可是累的不行了,一下子就靠在了壘台上。這裏的景色真美啊!我終於看到長城是如何在八達嶺上蜿蜒前行了,八達嶺上那些樹林真是太美了,綠得可愛,綠得耀眼,風一吹,似綠色的海洋般洶湧澎湃,一股英雄氣概,俯視羣山,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正如毛爺爺所説的:“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我也當了一回真正意義上的的好漢!

八達嶺長城作文8

大家是坐纜車上面去的,居高臨下,一覽無餘,很快來到了長城。到了長城,大家才明白為何不叫“登長城”叫“爬長城”。長城十分陡峭,猶如山路一般,直上直下的,又像一道絕壁,絕光滑陡直。所以儘管沒有山路那麼窄,但坡度絕對不在山路之下。而且一段路四面八穩,一段路是走樓梯,樓梯落差很大,有的一下子就是30釐米,有的只有2釐米左右,一步走好了,下一步可能就摔倒在地,必須小心謹慎。

我撒開腳跑,穿行在來來往往的人羣中,那時是斜坡,沒跑幾步被覺得膝蓋有些吃力,切!有什麼了不起,不就相當於爬山麼?看我的!我“噌噌噌”地爬上一大截路,人家爬天都峯是手腳並用,我爬長城只用兩條腿,哈哈。不僅如此,在城牆外,還可以看到連綿不絕的山脈,白而不化的雪覆蓋在山頭上,這一簇白,那一簇黑,好像一個黑森林蛋糕,白色是奶油,星星點點的黑色就是特意撒着的巧克力粉。明媚的陽光,熙熙攘攘的遊人,峯巒起伏的山脈,無不使長城顯得更加熱鬧歡喜。我大步大步地向前走,身旁不斷有行人走過,其中一個小男孩説:“和八達嶺長城比起來,臨海古長城簡直是個山寨品嗎?”我心裏暗自道是,走上長城,腳下的每一塊磚都有千年的歷史,它們無聲地記載了這個時代的風雲變化,默默地和觀看了每個朝代的昌盛衰亡,他們彷彿在訴説着宏圖霸業,又好像講訴一個古老的故事,一個時代的變遷,一個國家盛極而衰的過程,讓人們靜聽大地的氣脈,彷彿時間停止在那一刻,不再流動。大家想起來了,至今還有多少傳奇環繞在長城,多少人墨客的足跡深深烙印在上?“孟姜女哭長城”,“烽火戲諸侯”;“不到長城非好漢”;“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走下長城,一股颶風吹來,吹的我心驚膽寒,好像一不小心就會吹飛,特別是在凹進去的地方,風就像電風扇一樣吹個不停。我想起了古代日夜守在這裏防範匈奴進攻的士兵,他們肯定是“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吧!

對了,由於妹妹吵着要回去,大家只好提早回去了,本來大家還想去好漢坡當一回堂堂正正的好漢,只好依着妹妹回去了。

八達嶺長城作文9

俗話説:“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年我就做了一個好漢喲。

總是在書上看長城怎麼怎麼樣,今年我就實地的見到了真正的長城。

長城其實是古代的一種軍事防禦設施,古代的人為了抵禦外來民族騷擾,特意修築了長城。各個朝代都有修建,年代久遠,就形成了連綿不斷的現在的長城。聽説在月球上都能看見我們中國的長城呢,這可是世界奇蹟喲。長城的主要作用是軍事作用,不準蒙古人,胡人等少數民族入關,古時候邊境很多戰事,就因為有這萬里長城才擋住了多少入侵中原的鐵蹄。

長城的修建時依從山勢而建,坡勢陡峭的修建就稍微平緩些,地勢低矮的呢修建就堅固,高一些,總之是依山而建。長城的城樓也是有一定講究的,在合適的距離修建一座供給士兵休息,放哨的地方--烽火台,那裏有通風口,瞭望口,射擊口,設計非常合理的。如果發現有敵情,士兵們就會燒起狼煙,這種煙霧會飄很遠,而且濃烈,下一座烽火台的人看見了也會燒起狼煙,在信息不發達的古代,這就是最好的交通聯絡方式。如果靠雙腳走通報信息的話,敵人都爬上城樓了,可能還沒走到地點呢。

長城真的很長,周圍的山上全是,有陡峭的,有平緩的,全是石板路,有好些路段都是古城牆磚。爬長城真的是手腳並用,爬比直立行走輕鬆,也不容易跌倒。只有烽火台上有少數的台階,上坡還好點,下坡簡直腳在發抖,只有慢慢的半蹲着一步一步傾斜着往下試探着走,後在旁邊有幫助遊人行走的鐵欄杆,不然上不了還真不知道怎麼下來。到達好漢坡可真是不容易哈,想想看古代的士兵還要在上面作戰,真是辛苦。

站在長城上,眼觀四方,長城外叫做關外,當然北京城這邊就叫關內了。城樓上的風很大,夏天風都那麼大,冬天就更別説了。古代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巧手修建了這一世界奇蹟,給後世留下了不可複製的精神財富。

長城長,長城的雄渾霸氣真是讓我開了眼。

八達嶺長城作文10

暑假裏,我來到了北京,除了要看奧運會以外,當然還要遊覽一下北京非常有名,人人都知道的古建築奇蹟——長城咯!

和爸爸商量好之後,我們決定要去長城中最為有名,最為壯觀的長城——八達嶺長城,之所以叫八達嶺,是因為這個地方四通八達,也因為這個地方四通八達,易守難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所以要在這裏修築城關。另外,我們去八達嶺長城,也可以順便遊覽有名的明朝十三陵等景點。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北京旅遊集散中心,坐上了通往八達嶺的大巴,我們認識了一位姓夯的導遊,它是一位地道的北京人,一路上,他給我們介紹了北京許多好吃的、好玩的,也給我們講了八達嶺長城的“好漢坡”——毛主席的“不到長城非好漢”就是在這“好漢坡”説的。他還告訴我們,明朝有16位皇帝,為什麼只有13個陵墓,這是因為,剩下的三位皇帝中,開國皇帝朱元璋葬在南京,還有一位也葬在別處,另外一位至今下落不明,是歷史上的疑案……

北京非常大,由東至西坐車要行一個大白天,我們從城中心的天安門附近坐車到八達嶺也花了兩個半小時。到達了八達嶺長城後,我們下了車,一眼望去,真壯觀啊!那長城隨着連綿起伏的山脈向前曲曲折折地延伸,像一條龍,在雲霧繚繞的山峯中飛騰,再向前,就是還沒有開放的“野長城”它極為險要,有的斜坡坡度接近垂直,它那張滿雜草的斷壁殘垣,又讓人想起那烽火連天的古代戰場……看了這長城,然人頓時心胸開闊,豪情萬丈!我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情,迫不及待地登上了長城。長城時而險,時而緩,雖然非常陡峭難行,但風景非常優美,每到達新的一個烽火台,人們都會四處觀望,所以每到烽火台前面50米,都會被人堵得水泄不通,“前面的人快點兒吧!”“快走呀!”“踩我腳了!”等叫聲此起彼伏……

於是,看似只有7、8千米的路程,因為路程的艱險難行,加上每個烽火台前的“堵車”,所以當我們回到山下停車場時,已經過了3個多小時了。

怎麼樣,聽了我的經歷,你肯定對八達嶺長城有一點點了解了吧,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的話,那麼就親自去玩一玩吧!

八達嶺長城作文11

遊客們,你們好!我是趙導,今天讓我帶領你們遊覽氣魄雄偉的長城吧!

長城建於明代,明長城東起河北山海關,西至甘肅嘉峪關,全長6700米,今天我們遊覽的是八達嶺長城。八達嶺顧名思義,它東連永寧,西接宣化,南達北京,北連延慶,四通八達,故有此名。因為藉着地勢險峻,長城修築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再來看我們腳下的條石,你們知道嗎?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着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着陡峭的山嶺。你們聽了這麼多,是不是覺得古代的勞動人民很了不起,讓我們繼續遊賞吧!遊客們,隨着我的手望向遠處。你們看到了嗎?那就是長城的三台。你看到的方形城台就是屯兵的堡壘,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個方形的城台,叫烽火台,因為古代並沒有對講機,也沒有其他高科技的物品,所以他們是用烽火傳遞信息的。只要有一個人看到有敵人來襲,就會立馬點起烽火,一個傳一個,就能警戒起來。還有兩個城台建在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瞭望口是用來觀察敵軍情況,而射口以便從一個制高點發射,攻擊敵人。遊客們,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對長城有了更深的認識,讓我們繼續let'sgo吧!

説了這麼多,我再來給你介紹長城的來歷吧。春秋戰國時期,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後,為了防禦北方匈奴的南侵,於公元前214年將秦、趙、燕三國的北邊長城加以修繕,連貫起來。這就是俗稱的萬里長城,至今還有遺蹟殘存。遊客們這就是莊嚴的長城的由來,不知不覺我們已經走完了八達嶺這段長城。遊客們,長城,用“舉世無雙,獨一無二”來形容它,一點也不過分,今天你們都是登上長城的好漢,今天的遊覽到此結束,大家再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ranzuowen/changchengzuowen/jzyj2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