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專業資料 >

名人誠信的簡短小故事(通用15篇)

名人誠信的簡短小故事(通用15篇)

名人誠信的簡短小故事

一、什麼是誠信

誠信是一個道德範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統稱。泛指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用,一諾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是指為人處事真誠誠實,尊重事實,實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諾。

二、作用

誠信是人必備的優良品格,一個人講誠信,就代表他是一個講文明的人。講誠信的人,處處受歡迎;不講誠信的人,人們會忽視他的存在;所以我們人人都要講誠信。誠信是為人之道,是立身處事之本。

三、名人誠信的簡短小故事(通用15篇)

誠信是一種自我約束的品質,是需要我們用行動來做的,而不是讓我們光説不做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名人誠信的簡短小故事(通用15篇),歡迎大家閲讀分享借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人誠信的簡短小故事1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着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説:“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後,殺豬給你吃。”妻子從市場回來了,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説:“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説着玩的。”曾子説:“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説着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於是把豬給殺了。

名人誠信的簡短小故事2

郭沫若小時候很淘氣,但是很孝順。有一次,他的媽媽得了一種“暈病”,郭沫若聽説芭蕉花可以治這種病。這種花賣得很貴,並且難得一開,於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園內找這種花,恰好那座花園裏的芭蕉開了一朵大黃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來送給了媽媽。媽媽雖然知道郭沫若這樣做是孝順她,可是兒子的行為很讓他傷心。從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別人的東西了。

名人誠信的簡短小故事3

清代乾隆年間,南昌城有一點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貨真價實贏得顧客滿門。但其賺錢後便攙雜使假,對顧客也怠慢起來,生意日漸冷落。一日,書畫 名家鄭板橋來店進餐,李沙庚驚喜萬分,恭請題寫店名。鄭板橋揮毫題定“李沙庚點心店”六字,墨寶蒼勁有力,引來眾人觀看,但還是無人進餐。原來“心”字少 寫了一點,李沙庚請求補寫一點。但鄭板橋卻説:“沒有錯啊,你以前生意興隆,是因為‘心’有了這一點,而今生意清淡,正因為‘心’少了這一點。”李沙庚感 悟,才知道經營人生的重要。從此以後,痛改前非,又一次贏得了人心,贏得了市場。

名人誠信的簡短小故事4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後來,許多日本人到這裏觀光旅遊,據説這是源於一位少年的誠信。

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為之跑了3個多小時。

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於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第三天夜裏,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在一個地方只購得4瓶啤酒,於是,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返回時摔壞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 後來,到這兒的遊客就越來越多。

名人誠信的簡短小故事5

李苦禪是我國當代着名畫家,他為人爽直,凡答應給人作畫,從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請他作一幅畫,李苦禪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時完成。不久, 當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訃告後,面有愧色,即趨作畫,畫了幅“百蓮圖”,並鄭重其事題上老友的名字,蓋上印章,隨即攜至後院,將畫燒燬。事後,對兒子説:“今 後再有老友要畫,及時催我,不可失信啊!”

名人誠信的簡短小故事6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名人誠信的簡短小故事7

小華盛頓拿着父親送他的`小斧頭在花園裏玩耍,想試試斧頭的鋒利,就把父親的櫻桃樹緩砍了,父親下班時看到自已心愛的櫻桃樹被砍了,非常生氣,便把家裏人叫來,問是誰幹的?小華盛頓心裏過意不去,便把實情告訴了父親,父親很欣慰,並原諒了小華盛頓。

名人誠信的簡短小故事8

宋慶齡有一次與一所小學約定去看望小學生,可是到了約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學們都以為宋慶齡奶奶不能來了,但宋慶齡依然冒雨前去赴約,這讓同學們很感動。

名人誠信的簡短小故事9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着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讚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裏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説:“近來羣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説:“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羣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名人誠信的簡短小故事10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説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很信任和敬佩他,願意同他交朋友。當時甚至流傳着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使他免遭禍殃。

名人誠信的簡短小故事11

林肯早年當過水手。1831年6月的一天,他和幾位水手來到美國南方城市新奧爾良的奴隸拍賣市場上,他們看到,一排排黑人奴隸戴着腳鐐手銬站在那裏,他們都被一根根粗壯的繩子串在一起。奴隸主們像在買騾子買馬一樣仔細打量奴隸,有時還走上前摸摸奴隸的胳膊,拍拍奴隸的大腿,看奴隸是不是結實、肌肉發達,將來幹活有沒有力氣。奴隸主們用皮鞭毒打黑奴,還用燒紅的鐵條烙他們。這時,年輕的林肯憤怒地説:“太可恥了!等我有機會,一定要把這奴隸制度徹底打垮。”

1860年,林肯五十一歲時在美國總統競選中獲勝,當上了美國總統。他真的廢除了奴隸制,實現了這個偉大的抱負,同時他也受到美國人民的尊敬。

名人誠信的簡短小故事12

古代,有個叫孟信的人,一次被罷免了官職以後,家裏很窮,甚至連吃的東西都沒有了。一天,家裏人趁孟信外出把家裏僅有的一頭病牛賣了,來換糧食。孟信回家後發現病牛被賣了,就把家裏人打了一頓,還去把病牛要了回來,他對買主説這是病牛,沒什麼用處了,這樣的病牛不能賣給你。

名人誠信的簡短小故事13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裏很貧窮,常常衣食無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幹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於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為別人當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説:“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老婆婆笑着説:“等你長大後我就入土了。”後來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着這位曾經給他幫助的老人。他於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裏,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

名人誠信的簡短小故事14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説:“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慾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説:“他就是那個説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於困境,便沒有人再願意出手相救。失信於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名人誠信的簡短小故事15

東漢時期,朱暉和張堪都是南陽人,張堪早就聽説朱暉品德高尚,最講信用,對他十分仰慕。

有一次,兩人在太學裏結識,分手時,張堪對朱暉説:“我有一要事相托,我身體多病,恐怕不久於人世,我死後希望你能對我的妻兒多多給予照顧。”朱暉認為張堪比自己先在朝廷做官,資格比自己老,怎麼敢受此重託呢?於是只是笑着拱拱手就道別了。

兩人再也沒有見面了。過了幾年,張堪果然病逝。朱暉聽説張堪的妻子兒女過得很貧困,便親自去探望,送給他們許多財物。以後的日子裏也對他們很關心,就像關心自己的妻子兒女一樣。朱暉的兒子朱頡對父親的這一舉動很不理解,便問道:“父親過去和張堪並沒有太多的交情,他死之後怎麼對他的家人關懷備至呢?”朱暉回答説:“張堪生前把妻子兒女託付給我,只有信得過我他才會這麼做。我必須講信用,不能辜負他的囑託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zhuanyeziliao/x2p8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