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秸稈腐熟劑可行性報告範文

秸稈腐熟劑可行性報告範文

秸稈腐熟劑可行性報告範文

秸稈腐熟劑可行性報告範文

一、秸稈腐熟劑的概念及作用

1、秸稈腐熟劑的概念

秸稈腐熟劑是指能加速各種農作物秸稈腐熟的微生物活體制劑。秸稈腐熟劑是有機物料(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等)腐熟劑之中一種,產品的技術指標符合GB 20287—2006《農用微生物菌劑》或農業部行業標準NY609—2002《有機物料腐熟劑》。產品的劑型有液體、粉劑。按腐熟對象範圍可分為小麥秸稈、玉米秸稈、水稻秸稈、其它類型秸稈的腐熟專用製劑。

2、秸稈腐熟劑的作用 秸稈腐熟劑能使秸稈等有機廢棄物快速腐熟,使秸稈中所含的有機質及磷、鉀等元素成為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併產生大量有益微生物,刺激作物生長,提高土壤有機質,增強植物抗逆性,減少化肥使用量,改善作物品質,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秸稈腐熟劑的分解原理

玉米秸稈的主要成分是15%纖維素、35%半纖維素、15%木質素及其他蠟質物質,這些物質形成堅固的組織,非常穩定,分解困難。在自然條件下,由於秸稈結構的穩定,分解腐熟的速度相當慢,在旱地中秸稈一年的腐解殘留率為50%左右。大

量秸稈直接還田後會影響作物的生根和成活並造成生產管理上的不便。因此在傳統的農業耕作實踐中,只能有少量秸稈直接還田。

秸稈的分解腐熟是在適宜的營養(特別是氮素)、温度、濕度、通氣量和pH值條件下,通過微生物的繁衍,使秸稈分解,把碳、氮、磷、鉀和硫等分解礦化或形成為簡單的有機物和腐殖質的過程。

秸稈腐解需要能夠產纖維素酶、半纖維素酶和木質素酶的多種微生物共同參與,進行逐步有序的接力分解過程,才能完成對秸稈“三素”的腐解。選用腐解秸稈的微生物種類(即產“三素酶”的微生物),是研發和生產秸稈腐熟劑產品的基礎。含有“三素酶”的微生物腐熟劑才是科學、合理的;也是保證秸稈腐解效果的基礎。要求腐熟劑中的功能微生物能在施用田間儘可能快地生長、繁殖,數量上增加迅速,這樣才能起到加速腐解秸稈的效果。尤其是環境(土壤)温度和水分是關鍵。

三、秸稈腐熟劑的使用方法和注意問題

1、秸稈腐熟劑的使用方法

第一、收穫和處理。作物成熟後,採用聯合收穫機械邊收穫邊切碎秸稈。

第二、施用秸稈腐熟劑。按每畝2公斤秸稈腐熟劑用量將腐熟劑與適量潮濕的細砂土混勻後均勻地撒在作物秸稈上,再

用機械將秸稈翻埋入土內,利用雨水或灌溉水使土壤保持較高的濕度,達到快速腐爛的效果。

第三、深施底肥。秸稈粉碎後,及時均勻將底肥撒到田間。秸稈深翻入土時每畝增施5公斤尿素調節碳氮比,並及時深翻。

第四、耕作整地。採用深耕深鬆機進行深耕作業,耕作深度25cm以上,將秸稈全部打入土層,減少表土秸稈量,加快秸稈腐爛。

第五、田間管理。秸稈翻入土壤後,如果墒情不好需澆水調節土壤含水量,田間含水量保持在60—70%之間。及時定苗除草,防治病蟲害。

2、使用秸稈腐熟劑注意的問題

第一、在施用量上,應確保每畝的腐熟菌劑用量在2公斤以上,並儘可能增加用量,才能起到明顯的促進秸稈腐熟的效果。2公斤以上的腐熟菌劑中所含的菌數量、酶活量(纖維素酶、半纖維素酶、木質素酶)是密不可分的,其載體有利於功能微生物適應環境,在秸稈中快速定殖。同時,要求產品標籤、標識完好、齊全,有產品使用説明書、合格證書,並在保質期內。

第二、秸稈的碳氮比較大(大於30:1),必須通過施用尿素、碳氨等氮肥的方法調整C/N比,調整後的適宜C/N比為:16:1~24:1。調整C/N比的原因一是促進微生物生長活動,加速秸稈腐解;二是避免微生物與作物爭氮,不致影響作物生長。

第三、田間温度在7℃—37℃範圍內,隨温度升高,秸稈分解速度加快,一般地温在20℃—30℃時分解最快;小於10℃時較弱,低於5℃則基本停止分解,在北方地區温度是限制因素,通過開溝埋土、覆蓋等措施來提高温度;水分過多或過少都不利於秸稈的分解,一般認為土壤含水量在田間持水量的60%—70%時,最適於秸稈的分解;在西部等乾旱地區,缺水成為限制因素,通過澆水增加秸稈含水量,通過開溝埋土、覆蓋等措施來保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m00gmj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