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關於學習的教案文章

關於學習的教案文章

關於學習的教案文章

關於學習的教案文章

關於學習的教案文章

 (一)對社區的認識有待深化。

第一,對社區建設的主體認識模糊。

社區是城市的基本組成單位,是羣眾性自治組織,其健康發展有賴於充分發揮居民自治的效力。

而當前社區行政化現象普遍。

社區居委會的工作方式仍然以行政指揮為主導,對引導社區居民增強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認識不夠,對居民的服務意識不強,簡單地把社區工作等同於完成部門交辦的任務,從而形成對政府的依賴性,社區工作尤其是社區服務比較滯後。

政府部門往往把社區居委會當成“下屬”,直接向社區安排行政工作,“什麼事都要社區參與,什麼人都可以指揮社區”,社區忙於應付,難以開展自己的工作。

第二,社區居民對社區工作的認識模糊,還限於社區就是辦辦證明、管管衞生的層次,對社區工作的參與意識不夠。

很多單位的居住小區自成體系,小區資源開放程度不高,對社區工作不關心、不支持;居民有事仍然習慣找單位,對社區活動缺乏瞭解,積極性、主動性不夠。

 (二)社區服務有待深入。

社區服務是加強社區建設的重點之一,是凝聚社區力量,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城市社區服務還存在着以下問題,制約了社區服務的開展。

一是社區服務內容單一。

各社區主要依託於政府職能部門如勞動社會保障、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等開展工作,服務內容以政府部門安排的工作內容為主;另外,受場地、資金等因素的制約,在居民大量需要的養老、托幼、保健、娛樂、家政、保潔、綠化等方面的服務還很欠缺,社區文化建設、青少年教育等服務還沒有深入開展,社區活動的形式和內容缺乏吸引力,還不能滿足居民需要。

二是服務設施缺乏,很多院落、樓棟沒有活動場地,不能滿足居民就近、多形式活動的需要。

除了廣場社區能依託廣場開展較多活動,人氣較旺外,其他社區要麼活動場地小,要麼沒有活動場地,難以聚集人氣。

社區作為城市的基層細胞,建設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一座城市的文明和穩定發展,對促進城市管理,提高羣眾生活質量,建設和諧社會也有着重要意義。

針對泰山區社區建設中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一)發揮社區居委會自治作用,教案《學習教案3》。

——提高對社區居委會法律地位的認識,避免居委會變相成為政府的下屬機構。

社區建設的主旨是發揮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能力,使居民獲得的認同感、歸屬感、安全感和親情感,增強居民的凝聚力和建設社區的積極性,從而使社區成為社會的“減震器”。

應發揮政府的主導和指導作用,形成政府、市場、社區組織之間的良性互動和合作關係,形成共同改善社區經濟、社會及文化狀況的局面。

同時,把轉變政府職能和社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治安、教育、科技、文化、勞動保障等部門要以社區作為平台,各負其責,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協作配合,將工作開展到社區,並真正做到工作人員進社區。

——認真落實“權隨責走、費隨事轉”原則,使責、權、利統一起來。

一是對部門轉移延伸給社區的有關工作進行清理和規範。

對確需社區居委會協助完成的行政性和臨時性任務,可按照社區管理人口數量制定社區工作補貼標準,由相關部門及時向社區撥付工作經費;二是所需人員由社區居委會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由社區對所聘人員進行考核監督;三是明確社區和有關職能部門的責、權,儘量將社會公益性的工作交由社區,而政府部門做好行政執法、行政管理。

同時要避免行政不作為或亂作為,避免社區承擔本應由政府部門履行的職責。

 (二)增強社區服務能力。

社區服務涉及千家萬户,是社區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但目前服務設施有限,成為制約市區社區服務能力提高的“瓶頸”,要下大力打破這個“瓶頸”,改進社區的管理與服務,寓管理於服務之中,增強社區的凝聚力。

一是加快發展社區服務。

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國發〔2006〕14號),針對社區就業、文體、教育、體育、安全等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服務制定具體實施辦法,並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

1、政府與民間的關係。

按照轉變政府職能的要求,改善公共服務方式,同時支持各類民間組織發展,讓它們積極參與到社區服務中來,防止政府在社區建設中大包大攬。

2、部門指導與社區推動的關係。

有關部門要以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結合本單位業務,積極制定社區工作方案,指導社區開展服務工作。

既要防止撒手不管、一推了之;又要防止相互爭利、引發矛盾。

3、市場與志願服務的關係。

制定優惠政策,簡化審批程序,鼓勵創辦各類社區服務企業,鼓勵待業人員、下崗職工開辦社區服務項目,以市場化方式推動社區服務,同時,要提倡中華民族互助互愛的美德,注重志願服務隊伍的培養,將社區志願服務的經歷作為幹部考察的一項內容。

標籤: 學習 文章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9eovy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