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哲理作文 >變化作文 >

浙教版三年級下七單元作文:家鄉的變化

浙教版三年級下七單元作文:家鄉的變化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浙教版三年級下七單元作文:家鄉的變化,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浙教版三年級下七單元作文:家鄉的變化

浙教版三年級下七單元作文:家鄉的變化1

放暑假了,我和爸爸媽媽準備開車回家想看看,我已三年沒回家鄉了,家鄉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我坐在汽車上回想起了家鄉三年前的樣子:會鄉的路僅是10公里,但是一條爛泥路,汽車開過翻起了陣陣煙塵,司機不得不打開車燈。更倒黴的就是遇上下雨天,爛泥路凹凸不平,出現了一個個小水窩,車要是開過這裏,就會變成黃泥車。村子裏到處都是茅草房,樣子一片“破爛不堪”。

車子慢慢地開動了。我合上眼睛想起了回家鄉時,所受到的痛苦。可是,車子停了,我真開眼睛一看,眼前的一切全變了:一條條彎彎曲曲的爛泥路,已成為了一條條筆直的柏油馬路了。村中間的一排茅草房已成為了一排排兩層多高的房子了,正中間是村委會和學校。家家户户都是石板院,石花園······

媽媽説:“去外婆家看看吧。”我聽了,連忙擺擺手説:“不不······我不想回外婆家,家裏又熱,又沒有電視看,無聊得很。”媽媽笑了笑,拉着我的手走進了外婆家,説:“進來你就知道。”

進了屋,眼前的一切然我大吃一驚:客廳上裝上了櫃式空調,42寸的液晶屏電視機,也擺上了漂亮的沙發······以前洗澡總是外婆燒水來洗澡,現在已經使用上了太陽能熱水器了。

啊!是改革的春風吹走了貧窮落後,吹來了人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相信家鄉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

浙教版三年級下七單元作文:家鄉的變化2

誰人不説自己家鄉好?誰人不説自己家鄉美?但你可曾發現過,你的家鄉已經悄悄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的家鄉在浙江的東邊的一座可愛的小城市,它不僅是人見人愛的江南水鄉,更是“中央一大”的誕生!我非常喜歡我的家鄉,我從出生到現在一隻住在這兒,是這把我撫養長大的,它有着一個悦耳的名字——嘉興!

在過去的幾年前,我們學校門口有一條泥濘的又彎又窄的小路。每天,我上學都會經過這條“魔鬼之路”,一走完這條又不想走又不得不走地路,我的腳一定會粘上又髒又粘的黃土,一步一個腳印,一直走進教室裏。每次老師都會一臉憤怒地望着地板,因為潔白如鏡的地板上會留下一道道“傷痕”。我們一直都不喜歡這條“魔鬼之路”。知道突然有一天,我正心情鬱悶地走向小路,可是我左看看、右看看卻沒有發現小路的影子!正當我奇怪時,眼前一亮,一條又寬又大又漂亮的柏油馬路出現在我的面前,原來經過了連夜的施工,那條又醜又窄的小路搖身一變成了這兒的“大明星”呢!我們又欣喜又高興。

從前聽媽媽爸爸説過;以前我們喝水根本不需要過濾的,直接可以喝,還説了以前的小河清澈見底,平靜的像一面鏡子,夏天的時候,他們還光着腳丫在小河裏抓小魚,抓小蝦呢!可是現在呢?小河雖然我們隨處可見,但是已經很少有這樣清澈見底的小河,小溪流了,看看河裏!青苔,野草才是真正的隨處可見,蚊子,小蟲在水面上飛來飛去,一走過,就有一陣令人不舒服的感覺,小河上漂浮着死去的小魚,小蝦,現在的污染是在太嚴重了,我們不能白白浪費,大自然送給我們的禮物啊!

我的家鄉有變好的地方,也有變壞的地方,但這並阻擋不了我愛我的家鄉!

浙教版三年級下七單元作文:家鄉的變化3

我的家鄉是古城保定,西依太行山,東鄰廣闊富饒的冀中平原,向有京津保三角地帶之稱,是一座具有革命傳統和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進十幾年來,保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幾年前的保定市,沒有幾條像洋的馬路,又窄又髒。晴天塵土飛揚,過路的人只好捂着臉走。下雨天就更別説了,一不小心,就會摔跤,騎自行車的人更糟糕,不是人騎自行車了,而是人扛自行車了。到處都是低矮的小瓦房、小棚屋……橫七豎八,極不規則。

如今的保定就像一條剛甦醒的巨龍,開始騰飛起來了。短短的幾年時間保定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真是令人難以只信。

今天,馬路是寬敞的柏油大路,特別乾淨,連一點塵土也沒有。

路中間和兩旁有綠化帶,裏面種着小草、樹木。小草的大夥伴——月季花正傲然怒放朵朵紅花,組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圖案,散發出陣陣清香,令人賞心悦目、陶醉不已。草地上矗立着伸臂式路燈,就像一個個士兵保衞着道路的安全。

今天,保定林立座座二三十層的高樓大廈,沒有了低矮的房屋。人們都住上了居民樓,生活在不斷的提高,家裏增加了許多“電傢伙”,利用這些東西方便了我們的生活,給我的生活帶來了歡樂和知識。

啊!保定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作為我們——22世紀的新主人,我們現在要努力學習,做到努力,努力,在努力,學習,學習,在學習。我祝願我的家鄉保定會更加美好、更加繁榮昌盛。保定,騰飛吧!祖國,騰飛吧!

浙教版三年級下七單元作文:家鄉的變化4

高正友聽爸爸説,以前他們睡覺的地方是乾乾的茅草,沒有蚊帳,晚上蚊叮蟲咬,害得他們整宿睡不着覺,門前是一堆堆的牛糞,又臭又髒,一腳踩下去,腳也不知變成什麼樣了,泥濘的路到處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個腳就陷下去了,好不容易把腳抽出來,可鞋子卻留在泥潭裏……現在啊,咱們的生活可是達到了小康水平了。以前那些坑坑窪窪,崎嶇不平的小路,已變成一條條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兩旁種滿了花草樹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高樓拔地而起。再看看我的家,牆壁刷得雪白雪白的,既好像是粉粧玉砌,又好像是銀裝素裹。傢俱也是嶄新的,刻着龍鳳圖案。房子很大很大,我們再也不用土灶頭煮東西了,都換成了煤氣灶,方便快捷。走進我的房間,掀開一塊花布,呀,這正是我再熟悉不過的東西——電腦,我能熟練地操作電腦,猶如在彈鋼琴似的。姐姐也有一台電腦,她也挺會打電腦。以前那重男輕女的舊社會觀念再也沒有了。看,咱們家鄉人素質提高得這麼快!吃過午飯,我悠閒地散步,看見遠處那些農民不再用老黃牛拉犁耕地,而是用各種各樣的拖拉機耕地,犁地發出的聲音如同一首歌頌家鄉變化的讚歌。家鄉的人變了,地變了,交通也方便了,電話、手機、家用電器等什麼的也都有了,可是什麼讓這些變了呢?我正百思不得其解,這時,兩個婦女在談笑風生,一個説:“還是政府好,我不重男輕女了,我現在才發現,原來女孩也是那麼棒!”“我的女兒也是啊……”我恍然大悟,原來是政府的功勞呀!我想,假若到了未來,這裏一定變得更美好!

浙教版三年級下七單元作文:家鄉的變化5

我的故鄉——宜州市,是馳名中外的壯鄉歌仙劉三姐的故鄉。宜州市位於廣西中部偏北,龍江中游,東與柳城、柳江兩縣接壤,南與忻城、都安相連,西與河池、環江,北與羅城等市縣為鄰。那兒有豐富的資源,大片的青山綠水,空氣新鮮。

但是過去的宜州市有很多方面都比較落後。聽媽媽説,解放初時,那兒人很少,矮房子也沒有幾個。我想那時最豪華的房子也就是龍江百貨大樓,大樓只有3層高,人站在上面,都可以飽覽的半個宜州,可想而知,那時的恩施城只有多麼小。房子是多麼矮,頓時,浮現在我眼前的是一排排的低矮平房,上面的瓦片正在一塊一塊的掉下來。遠處,是一望無際的荒地,偶爾有幾隻烏鴉從那裏飛過。

現在的宜州市變化可大了,熱鬧非凡。特別是被夜幕籠罩後的宜州市,人變得多了起來。這時,潔靜而寬敞的水泥路被燈光照得明晃晃的,先後新建建行大樓、工行大樓、君怡三星級大酒店,還有雄偉壯觀的宜州二橋,一棟棟豪華高大的大廈、住宅代替了低矮陳舊的破平房,壯麗的噴泉廣場和城南廣場肅然挺立,宜州的母親河--龍江河,靜靜地躺着,像剛出生的嬰兒投入夢鄉的懷抱……

宜州,我幸運生長在這片土地上,我為你的變化感到驕傲,我為你的現狀感到自豪。你是多麼美麗富饒,你是名符其實的、一個全方面發展的新型城市!

我為自己是一個宜州人而自豪!

浙教版三年級下七單元作文:家鄉的變化6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彈指間我從一個開口學説話的嬰幼兒長成了朝氣蓬勃的少年。而我的家鄉也在悄然地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的家在鄒城市燕京花園小區,它位於東城新區。聽爸爸媽媽講,幾年前這裏還是一片荒野,稀稀疏疏地居住着幾户人家。坑坑窪窪的小路上堆滿了垃圾,臭氣熏天,人們走過常會用手捂住鼻子。近幾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泥濘的小路已經變成了寬闊乾淨的柏油公路,路上人來人往,川流不息,井然有序;路的兩旁種上了挺拔的樹木,綠樹成蔭,綠化帶裏綠茵茵的小草中間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朵,十分漂亮!一幢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構建成了一個個新的居住樂園;寬闊的馬路一條接着一條,貫穿南北東西,看不到邊際好一派繁榮的東城新區!

變化是唐王湖。河底清淤後,水面上再也看不到雜草和垃圾了,河水清澈見底,五顏六色的魚兒在水裏歡快地游來游去。園林工人們在河岸種上了綠樹、修建了花壇,並在湖的中心建起了一個長長觀光走廊,它有四個小亭子組成,十分精緻。如今這裏變成了人們休閒的好去處。早晨,老人們舞劍、打太極,真熱鬧。傍晚,沐浴着夕陽的餘暉阿姨們跳起健身操,小朋友們做遊戲、玩耍好一幅和諧的畫面啊!

最讓我們喜愛的還是那體育廣場。每到週末,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地來到這裏。大人們有的打籃球,有的跳舞;最快樂還是我們小朋友,有的小朋友和爸爸媽媽賽跑,有的放風箏。看!那幾位叔叔在比賽放風箏,結果風箏緊緊的纏在了一起,真好玩!

我在健康快樂地成長,家鄉也在不斷地變化。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景美,人美,家鄉更美!

浙教版三年級下七單元作文:家鄉的變化7

“説起家鄉,這些年的變化可真是大啊!”爸爸總是這麼説。

星期天,我坐着爸爸開的新車去老家接奶奶參加小姑奶的六十歲生日宴會。一上車,奶奶就感慨萬千:“想想,這變化可真是大呀!”“奶奶,我感覺沒什麼變化啊,不就是買了新車嘛!”我疑惑地問。爸爸笑着説:“何止是車啊,變化大着呢!就説這條路吧,十年前還是一條鄉下土路,彎彎曲曲,坑坑窪窪,騎着自行車都能把人骨頭顛得散架。下雨天一走路,鞋子上都是爛泥,讓你寸步難行。道路兩旁的房屋都是低矮的磚瓦房,颳風時,真讓人擔心房子會倒下來……”

“哇,不會吧?”我這才仔細觀察眼前的路,這路,多直!多寬!多平坦啊!三四輛車並排行駛,一點都不覺得擁擠。道路兩旁是設計美觀的綠化帶,開滿了各種花朵,五顏六色,散發出陣陣清香。路邊上還有兩排整齊的路燈,到了夜晚,燈光映照着着豔麗的花朵,反射出色彩斑斕的光芒,煞是好看!難怪爸爸説變化大着呢!

不知不覺,我們到了酒店。爸爸興趣盎然,“爸爸小時候過生日,哪裏能來什麼大酒店啊,再説,整個縣城也找不出幾家像樣的酒店。”我好奇的問:“那你小時候酒店什麼樣子啊?”“幾間平房,幾張方桌,一隻小燈泡……”“啊,這樣啊!”我不禁驚歎,看着眼前五星級國際大酒店,燈光璀璨,每一個大廳都是歡聲笑語,人們一邊喝酒談笑,一邊欣賞着優美的節目表演,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家鄉的變化可真大啊!家鄉的明天會更美好的!我偎依在爸爸的胸前,滿是幸福,滿是自豪。

浙教版三年級下七單元作文:家鄉的變化8

我的家鄉在巖嘴鄉,它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愛它,因為我覺得它變得越來越美了,説到這裏,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美麗的家鄉鉅變畫卷。

一天,我找到了一本相冊,我一看,發現有一張相片,是爸爸媽媽在一條看起來很髒的小河旁邊合的影。我看到這條小河很髒,河面上漂浮着很多的垃圾,有果皮、食品袋、酒瓶,甚至還有一隻拖鞋!這是哪呀,我急忙去問媽媽。媽媽説:“這是以前的槌鼓侖河呀,以前的槌鼓侖河是一條又髒又臭的小河,人們在那裏走,都要捂着鼻子呢!現在人們注重環保,不亂丟垃圾,再加上政府整治了槌鼓侖河,越來越美了,成了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聽了媽媽的講述,我想現在的槌鼓侖河可美多了。現在的槌鼓侖河又幹淨又美麗。春天,一羣羣鴨子在湖面上游來游去,岸邊的柳樹抽出嫩芽,柳條迎風起舞,彷彿要給鴨子伴舞。夏天,湖面水平如鏡,在正午的`陽光照耀下,波光粼粼,金光閃閃,像是撒了無數的碎銀。秋天,一片片黃色的樹葉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有的落在地上,有的飄在水面上,像一條條小船,到處傳遞着秋的消息。冬天,大雪紛飛,這就成了孩子玩耍的好地方了。

我的家鄉正在發生着日新月異的變化,不僅槌鼓侖河變美了,一切都變美,我相信以後的槌鼓侖河會越來越美的!

浙教版三年級下七單元作文:家鄉的變化9

“一紙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聽媽媽説,我出生在有文都之美稱的安徽——桐城。他們住在偏僻的農村,後來他們從鄉村走到城市,從貧窮走到小康,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來祖國日新月異,翻天覆地的變化。

經常聽爺爺和爸爸講述我尚未記憶的“神奇”,我的內心就非常的激動!爸爸説小時候家裏除了幾件破舊的傢俱,基本沒有任何家電。出門都是靠步行,村裏的道路都是泥巴路,下雨天,寸步難行。上學的路上要走1個多小時,才能到校。冬天的時候,天沒亮就得出門!村子很大,但是沒有幾家有電視機,夏天的晚上,大家經常聚在稻穀場一起看電影、聊天。什麼叫手機,連座機都沒有……

後來他們搬到了城裏,爺爺奶奶買了三輪車,幹起來載客拉貨的活。這個時候爸爸已經上高中了,日子漸漸過得富裕起來。後來家裏裝了座機,買了黑白電視機。那時候爸爸開心得幾天幾夜睡不着,見人就炫耀!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農村生活也開始告別了貧困的面貌,有了城市化的生活狀態。以前艱難泥濘小路,變成了寬廣大道。家家户户也都蓋起了樓房。出門有轎車、公交車。在家看彩電,抽空可以玩電腦,吃自己喜歡的食物,無憂無慮的學習和生活……這些種種的改變都是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的變化,當然也少不了我們自己的努力。

世界在進步,中國在進步,我們也在進步!我在想,如果再過40年又會怎樣呢?

浙教版三年級下七單元作文:家鄉的變化10

我的家鄉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他就是天津。天津離首都北京120公里,是海上通往北京的咽喉要道,又是連接華北、東北、西北地區的交通樞紐,還是北方十幾個省市通往海上的交通要道,擁有北方最大的人工港-天津港,有30多條海上航線通往300多個國際港口,是從太平洋彼岸到歐亞內陸的主要通道和歐亞大陸橋的主要出海口。其地理區位具顯著優勢,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我第一次看見家鄉時。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路旁不是插入雲端的高樓,而是一片片長滿野草的荒地,那裏很少有汽車,鄉親們出行只能選擇步行,我對這一切是那麼陌生,如同一個剛剛降生的嬰兒一般,我很困惑……夜晚,當家人都早已進入夢鄉,而我卻驚恐地望着窗外。害怕、恐懼不禁湧上心頭……

20xx年後的十?一黃金週,我再一次觀察我親愛的家鄉。這一次,我又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這不是20xx年前的恐懼與家鄉的落後,我是那樣激動、興奮。因為這20xx年的變化實在太大了,路旁兩側沒有了耕地,全部變成了高樓大廈,鄉親們搬入了整齊化一的樓房,鄉親們有的開上了汽車,有的開上了拖垃機。超市裏,無時不見熙攘的人羣,街道上,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

家鄉的變化真快啊!人人走上了致富之路,我希望家鄉的明天會更好!

浙教版三年級下七單元作文:家鄉的變化11

聽奶奶講,在她小的時候家裏很窮,根本沒有錢供他們讀書,許多孩子連學校長的是什麼模樣都不知道。而現在呢?政府免去了我們的學雜費,我們可以享用免費的義務教育。奶奶還説在以前如果做了一套衣服,天天穿,年年穿,正所謂:“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哪像我們現在這樣,衣服舊了就不要了。自從新中國建立以後,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隨着生活水平的以高,我家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座小茅草房變成了大瓦房,屋裏換上了新家電和新傢俱,這也意味着我們的生活會越過越好。生活中的一切也都在變化着。從簡陋的茅草屋到温暖舒適的大瓦房;從凹凸不平的泥路到現在寬敞、平坦的柏油路;從忍飢挨餓的二兩糧到現在的豐衣足食;從以前的人工化到現在的機械化……人們的生活真的越來越先進,越來越幸福了。田野里人們不再用老牛耕地,都有專門耕地的機器,只要坐在上面,簡單操縱就可以了,既可以輕鬆又方便,比傳統的老方法省力多了。雖然我們是農村人,但我們跟城裏人一樣,生活水平也在提高,而且提高的分外明顯。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長大以後給我們的祖國貢獻力量,讓她變得越來越強大。故鄉是有夢的翅膀,夢是理想天堂,故鄉會帶着夢,帶着理想一直飛,越飛越高,越飛越遠,一直飛向美好的明天,去享受那燦爛的陽光。

浙教版三年級下七單元作文:家鄉的變化12

時光荏苒,春去秋來。池塘裏的魚蝦換了一代代;樹木開花長葉結果輪迴一次次;街道上的車輛由稀疏轉變為密集四十年,轉瞬而逝四十年,一個沿海小城發生了多麼大的變化!

幾近脱胎換骨般的變化,赫然呈現在交通上,最為顯著的即為輪的變化。

俗話説得好,衣食住行,生活有了起色,最先想到的可不就是這四樣。增衣、添食、換房、買車。風水輪流轉,這輪子的數量可不也得變一變!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家鄉街上還大多是十一路公交車(即雙腿),罕見兩輪的自行車。即使有,也是那種笨重的二八大槓,顏色更是漆黑漆黑的,整個外觀看上去僅僅能説是光亮、齊整,這和漂亮鮮豔等等絲毫搭不上邊的東西,在當時卻是一輪難求。整座城,算上知青們帶來的,也不過才七八十輛。騎着自行車在路上,當時是多惹人豔羨的事啊!

後來,有了公交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公交車載着人們進城回鄉、探親訪友,便宜又省力的四輪兒漸漸露面多了。

在這時候,街道還是寬敞的,即使是與現在相比稍顯小家子氣的雙車道,也那樣空蕩。

再後來,家家户户收入上來了,街道更繁榮了。雙車道擴建成四車道、八車道;奔馳的車輛從兩輪到三輪、從三輪到四輪;從稀稀疏疏到熙熙攘攘,擁擠的車流代表着時代的變遷、經濟的發展。輪的增多不僅代表我國工業發展的迅捷,更顯示出蓬勃發展的新氣象!

風水輪流轉,既如此,就讓風水隨輪一起,愈來愈好、愈來愈高!

浙教版三年級下七單元作文:家鄉的變化13

爺爺告訴我,他那個年代,他的生活都很困難,吃不飽,穿不暖,想買一件新衣服都買不到。爺爺每天去工作,一個月才22元錢。

是呀,那個時候,人類的科技一點都不發達,有錢也買不到想要的東西。

告別了以前的幾個年代,我們來到了繁華的21世紀,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盞盞霓虹燈光彩奪目。一些村子裏的一條條泥巴路,變成了一條條水泥路,一座座草房子,變成了一座座磚瓦房子,一輛輛動車飛馳遠方。大街上,人來人往。

晚上,晚飯後,熱氣已經消退了,一陣陣涼風出來了。我和爸爸走在江濱路的路上,晚上變成了一座不夜城。站在堤岸上,往外望,我看見了一座座大樓的樓上和樓前,都閃着耀眼的霓虹燈,歐南大橋的兩邊,也都掛上了五彩的霓虹燈,顯得非常雄偉,倒映在江水中。

一上堤岸,就聽到了各種歡聲笑語。人們在幹麼呢?原來人們都在做運動,人們有的在散步,有的在慢跑,有的在做運動,有的在聊天,有的和我們一樣也在看風景,還有兩位阿姨放音樂,在跳廣場舞,可熱鬧了。堤岸和小橋也被工人做得很漂亮,也亮着黃色的霓虹燈。

堤岸的對面就是龍港市。奶奶説:“以前,龍港那邊,全是草房子,很破很破。”小小的龍港鎮,如今,龍港由鎮變成了龍港市了。那邊的堤岸上,也裝上了五顏六色的霓虹燈,無比繁華。

祖國的變化可真大呀。時代在前進,我相信我們的祖國,會越來越強大,人民會越來越幸福!

浙教版三年級下七單元作文:家鄉的變化14

新年的鐘聲敲響了,而我也跟着爸爸媽媽回到了我的老家準備過年。在我兒時的印象裏,家鄉的道路總是那麼坑坑窪窪,家鄉的房屋總是那麼破破爛爛,而家鄉的夜晚也總是烏黑黑的一片。

但在這次回家的路上,卻漸漸地改變了我對家鄉的這種固有看法。我記得快到老家的時候,一路上一棟棟大廈整齊地排列着,來來往往的車輛盡情地展現着現代化氣息。於是我問爸爸:“還沒到嗎?”,而爸爸卻笑着説:“快了,還有幾公里就到了。”

不一會兒,我們就穿過了街市,來到了農村老家。我下車後,抬頭一看,頓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曾經泥濘的道路變成了寬廣平坦的水泥馬路,曾經隨處可見的垃圾堆也被一個個乾淨的垃圾桶取代,原來那個落後、頹廢的農村再也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綠色、文明的新農村。

當我走進外婆家裏時,外婆早已經把熱騰騰的飯菜準備好此時我突然回憶起小時候有一次家裏沒鹽了,但由於當時農村老家沒有超市,只能到街上去買,當時外公剛準備去我就嚷嚷着也要跟過去,結果,半路上突然下起了雨,我和外公都被淋成了落湯雞,回到家後,我兩狼狽的樣子引得大家都哭笑不得。但現在這種情況不可能再重演了,現在的家鄉,不僅有超市,還有各種各樣的特色商店,人們也再也不需要去很遠的地方買東西了。

隨着時代的發展,我們的家鄉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品質越來越高,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我相信,未來的家鄉必將越來越好,未來的人們必將越來越幸福。

浙教版三年級下七單元作文:家鄉的變化15

我的家鄉是農村,近幾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你走在晚上的街道上,街道乾淨極了,街道兩旁的路燈像一個個珍珠閃閃發光,美麗極了。車輛來來往往,川流不息。商店裏熱鬧非凡,貨架上擺着各式各樣、琳琅滿目的小吃。我還聽老家的叔叔説:“以前這裏人多地少,山上能開荒的都開來種花生、黃豆等旱地作物,如今大家響應黨的號召,退耕還林了。以前農家的菜盤子是見不着肉的,一日三頓吃鹹菜蘿蔔。如今每天都能吃上新鮮的肉。衣服也不像從前一樣一年一套,現在衣服多得很。舊的還沒爛,新的又買據奶奶介紹,以前人們都以種田為生,但是田很少,人很多,經常是吃了一頓飯,就沒下一頓的糧食,只能餓着肚子。門前只是一條很窄的土路,遇到下雨天,事情就不好辦了。人們不是騎自行車,而是抬着自行車走路。十分的困難。改革開放以來,人們漸漸富裕起來,那長滿了綠樹,開滿了鮮花的安家溝風景區不也是張家口的一大亮點嗎?那裏有鬱鬱葱葱的樹林,有芬芳撲鼻的花香,以及那連綿不斷的高山,那清澈無比的湖水,真使人心曠神怡啊!

我的家鄉在變化,我的祖國也在變化。希望家鄉會變得更加富裕,祖國能變得更加富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elizuowen/bianhuazuowen/g3zg7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