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說課稿 >

四年級《平均數》說課稿範文(精選3篇)

四年級《平均數》說課稿範文(精選3篇)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平均數》說課稿範文(精選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平均數》說課稿範文(精選3篇)

四年級《平均數》說課稿1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這節課是平均數是人教版義教課程標準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節的內容,是“統計與概率”中的基礎部分。統計中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情況與集中趨勢的統計量,也常用於不同組數據的比較與分析,解決相關實際問題。這裏的平均數是指算術平均數。平均數是在學生已學習理解了平均分與除法運算等知識的基礎上開展教學的。認識掌握平均平均數能爲以後進一步學習統計相關知識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學情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理解平均數意義,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能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過程與方法方面:引導學生經歷認知平均的探索過程,培養增強學生觀察分析數據,解決相關實際問題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使學生在認識平均數的過程中,體會平均數的意義作用,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數學興趣與學習自信。

三、教學重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與理解,本課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作用,運用平均數相關知識進行簡單數據分析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有關平均數的數據統計表。

四、說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教學的基本核心理念是讓“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下的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同時教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依據教材與現代建構主義學習論,結合學生學情,我擬將選擇情景教學、直觀演示、談話啓發、激疑,引導學生自主觀察、思考、合作交流、歸納構建新知,實踐應用,理解掌握平均數意義與計算方法,發展思維,訓練能力。

五、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感知引新

1、課件出示情景問題:在我家的書櫥上、中、下兩層書架上的圖書本數如下表所示:怎樣整理才能使每層書架上的圖書本數一樣多?

2、引導思考彙報整理方法

3、教師談話引題:像這樣把幾個不同的數通過“移多補少”,先合併再平均分等方法,得到的相同的數,就稱作這幾個數的平均數。今天就來進一步認識平均數。板書課題:平均數。

(二)引導探索,認知平均數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情景,提出問題

通過課件展示呈現:在學校開展的“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活動中,四年級環保分隊4名隊員收集的飲料瓶數量如下圖(課件出示例1主題圖)所示,環保分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

(2)引導觀察思考,探究方法

引導觀察,思考討論(課件呈現思考問題)

隊員收集瓶子數量的條形統計圖中,橫軸表示什麼?縱軸表示什麼?

題目中要求的問題是什麼?

有什麼方法能使他們收集的數量變成一樣多呢?

(學生交流討論中,教師指出:思考討論交流中,可看圖說方法,也可以動手算一算)

交流彙報,總結方法——移多補少(結合課件展示)

一是結合課件直觀展示隊員收集的數量,強調指出他們收集的個數“不一樣多”並板書:“不一樣多”。

二是學生彙報將多的移給少的時,結合課件展示移動方法,啓發學生說這種方法可簡單概括爲幾個字?(“移多補少”,同時板書)。

三是質疑:移多補少後,他們平均收集的個數一樣多嗎?是多少?這個數叫什麼數?,學生認識明白後在板書“移多補少”後面板書:“一樣多”,再在“一樣多”下面補上“平均數”。

深入探究,拓展方法——先求和再平均分。

質疑:還有別的方法嗎?學生彙報方法算式與計算過程,說想法,教師通過課件展示算式:(14+12+11+15)÷4=52÷4=13

平均數算法質疑理解(14+12+11+15)表示什麼?(隊員收集個數的和——總數量);爲什麼要除以4?(14+12+11+15)÷4表示(把總數量平均分爲4份,4表示總份數,結果13就是4名隊員收集瓶子個數的平均數,也就是環保小分隊平均每人收集的個數)也印證了移多補少法的結果。

板書: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

強化平均數意義

質疑:13這個平均數是每人收集到的飲料瓶的實際數量嗎?同學們發現了什麼?13是怎麼得來的?平均數的大小範圍怎樣?

(不是,每人收集的實際數量比13多或比13少;平均數13是通過移多補少和先求和再平分得到的四個數據的平均值;平均數大於四人收集的四個數組中的最小數並小於其中的最大數)

2、教學例2

(1)教師質疑談話引入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平均數,誰能說說平均數的意義?

生:平均數表示一組數據的平均值

師:學習了平均數,有什麼作用呢?人們常常通過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來進行數據分析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課件出示例2及主題圖)

(2)問題觀察思考分析討論(課件出示)

從主題圖和數據統計表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男、女生隊人數相等嗎?

成績比較哪個好?怎麼判定?

(3)彙報交流,解決問題(結合課件展示思考討論問題和問題解答)

教師重點質疑:你是怎麼判定的?可否根據兩隊各自的總人數來比較判定?爲什麼?怎樣計算各隊的平均成績?

問題解答後質疑強調:如果男、女生兩隊人數相等,還用計算每隊的平均成績來比較嗎?但在兩隊人數不等的情況下,用平均數來表示和比較各隊的成績更爲公平。

(三)應用拓展,強化鞏固新知

依據教學重難點知識,結合教材後“做一做”與習題進行變式拓展應用鞏固練習,實踐應用,學生獨立操作,深化理解,鞏固新知,形成技能。

(四)總結歸納,引導學生談收穫

通過質疑彙報:“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哪些收穫?”回顧、反饋本課所學知識。教師小結。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學知識點的濃縮再現,梳理整合。本節課我擬通過以下簡潔的板書突出重點,促進增強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識記。

四年級《平均數》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一)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

本節課是《數據的分析》中第一節內容,主要讓學生認識數據統計中基本統計量,是一堂概念性較強的課,也是學生學會分析數據,作出決策的基礎。本節課的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能直接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

(二)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知識目標:理解算術平均數、加權平均數的含義,掌握算術平均數、加權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明確算術平均數、加權平均數在數據分析中的作用。

能力目標:會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培養獨立思考,勇於創新,小組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事物的多面性與學會全面分析問題的必要性,滲透誠實、進取觀念,培養吃苦創新精神。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覺得本節課的重點是:

教學重點:算術平均數、加權平均數的概念以及其計算和確定方法。

教學難點:平均數的計算,加權平均數的理解和運算。

二、學生分析

1、學生與教材

(1)小學已學過平均數。

(2)生活接觸過平均數。

2、學生的特點(心理正處於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

(1)他們一方面好奇心強,愛說愛動、爭強好勝、學習的動力多來自興趣激情,收穫多來自“無意注意”。

(2)另一方面,他們的自覺性差、自控能力弱、情緒起伏較大,動力和效果都不穩定。

下面,爲了講清重點、難點,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徵,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三、教法

爲了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循序漸進與啓發式的教學原則,我主要是以問題的方式啓發學生,以生動有趣的實例吸引與激勵學生;在整個過程中採用情境教學法。同時,注重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小組協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主要以學生“探究思考~小組討論~相互學習”的學習方式而進行。採用了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整個探究式學習過程充滿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體現了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纔是學習的主體。

四、學法

數學作爲基礎教育學科之一,轉變學生數學學習方式,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而且有利於促進學生整體學習方式的轉變。我採用着重於學生探索研究的啓發式教學方法,結合師生共同討論、歸納。在課堂結構上,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設計了以下6個成次的學法,①引入概念、②形成概念、③例—深化概念、④鞏固新知、⑤總結反思、⑥自主探究,它們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從而順利完成教學目標。接下來,我再具體談一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教學程序及設想

(一)引入概念

長期以來,很多學生爲什麼對數學不感興趣,甚至害怕數學,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數學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事實上,數學學習應該與學生的生活融合起來,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讓他們在生活中去發現數學、探究數學、認識並掌握數學。

首先由學生的平均成績、平均年齡引入,複習算術平均數的求法,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形成概念

在學生計算出以上問題的平均數後,小組討論研究,看誰做的對,學生得出自己的見解後,老師提問,然後引導對比分析以上兩個問題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從而討論歸納出加權平均數的概念。

(三)深化概念

接着以所學知識解決一個實際問題,一個很貼近實際的應聘問題,第一問設計很簡單,用算術平均數易求,接着出示第二問,給每個數賦上“權”,讓學生探討用剛剛學到的知識解決,學生都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感覺,這樣學生就很容易深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四)鞏固新知

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深化理解,從而達到鞏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設計了一組即時訓練題,通過學生的討論研究,真正掌握算術平均數、加權平均數的計算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加深了對新知識的鞏固和提高。

(五)總結反思

由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習的主要內容:

⑴算術平均數、加權平均數的概念。

⑵算術平均數、加權平均數的計算和確定方法。

讓學生通過知識性內容的小結,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爲學生的素質;通過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並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

(六)自主探究

學生經過以上五個環節的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算術平均數、加權平均數的計算和確定方法,有待進一步提高認知水平,因此我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設計了有層次的訓練題,其中包括了必做題和選做題,留給學生課後自主探究,這樣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和餘地,這樣也充分反映了新課改的精神,就是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以上是我教學的設計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努力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把這些生活中的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能加以解釋和應用它,真正體會數學的實際作用。

四年級《平均數》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和目標確定

教材在“簡單的數據整理”之後編排了“平均數”這一課,可以看出平均數與統計知識間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繫。可以說,平均數是統計知識中的一個信息數,讓學生通過實驗、猜測、探究等活動理解“平均數”的.意義,這對學生應用平均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爲今後學習複雜的統計知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課標明確指出“估算能力、統計概率的思想和方法已成爲未來公民必備的常識。”依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本課的知識特點和學生認知能力情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索中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感知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參與、體驗、應探究意識,提高學生構建和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3、滲透“移多補少”“估算”等數學思想動態的分析和解決問題,體驗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數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平均數的應用。

二、教法、學法

教法和學法是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的。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拫據這一基本理念和本課知識學生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因此我採用嘗試教學法爲主。激勵、演示、遷移爲輔的教學方法。學生採用觀察分析、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這節課中,老師準備了實物投影片、大小一樣的4個水杯等教具;學生4人一組準備大小一樣的4個水杯等學具。

三、教學流程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環節如下:

設疑激趣→實驗探究→應用拓展→回顧小結

下面我從這四個環節談談我的教學設計

第一環節:設疑激趣

採用淡話導入,問學生從小學一年級到現在,學過哪些帶有“數”(板書:數)這個字的數學知識,學生通過說發現數學真和“數”這個字聯繫緊密,於是設疑: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和“數”這個字有聯繫的數學知識,它是什麼呢?老師想,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自己發現這個祕密。你們有信心嗎?本環節學生談的過程,就是整理原有生活經驗的過程,激活初步形成的數學思想,爲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做知識上、方法上、情感上的準備。

第二環節:實驗探究(分二步進行)

第一步、動手實踐,感知均等。

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把桌上4個不同高度的水杯的水倒勻,鼓勵學生用最少的次數,最快的速度完成。

學生充分活動後,小組彙報實驗過程時,請完成最快的一組到前面邊演示邊談談怎樣快又準的分均,從而滲透移多補少、巧合均分的思想,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步:估計預測,探究解疑。

讓學生估計一下現在水面的高度,並把這個數記下來。那準確的高度是多少呢?讓學生探究解決。預計學生會用尺子量,或先求總高度,再求每杯水的平均高度。學生得出結論後,最好選擇有差異的兩個小組彙報並板書,在討論中達成共識。在肯定學生的方法後,讓學生看板書說想的過程。教師再讓學生說4釐米怎樣得來的?通過這樣的強化,學生明確4釐米就是把4杯水的總高度平均分成4份,就求出每杯水的平均高度,我們可以叫它什麼數呢?(板書:平均)讓學生再談談對平均數的理解?由此揭示課題,突破重點。

本環節讓學生在實踐、猜測、探究中親歷親爲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構建數學知識的能力。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目的是降低個人學習的難度,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在學生討論時,老師參與其中,及時幫助有困難的學生,使課堂教學在着眼發展,凸顯主體中進行。

第三環節:應用擴展(分四個層次進行)

1)、列舉實例:生活中什麼地方你遇到過平均數?學生談完,教師出示一組平均數的資料。此題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平均數與生活的聯繫。老師出示的資料,既開拓學生的視野,又對學生緊張的學習情緒起到緩解的作用。也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等方面的教育。

1、未來1000年,人類的平均壽命將達180歲。

2、一年裏,有1032萬頃的森林從地球上消失。森林正已平均每分鐘20公頃的速度減少着。

3、一天平均笑15次。

4、通過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學生的身高明顯上升。7~12歲男生平均身高增長2.1釐米,女生增長1.7釐米;13~15歲男生平均身高增長1.9釐米,女生增長0.8釐米。

2)、嘗試練習:出示例3,讓學生嘗試計算,然後對照課本我檢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和自己的身高對比,以及猜測全縣四年級學生的身高爲一組,推廣對全省以至於全國四年級學生的平均身高。

3)、明辨真僞:深化學生對平均數的理解,關注學生應用能力的提升。通過課前瞭解自己家每月平均電費的支出,對學生進行節約能源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yuwenzhishi/shuokegao/pgmnq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