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我最好的老師》的讀後感

《我最好的老師》的讀後感

我在上第四單元最後一篇課文是,發現了一片看似與整個單元毫無關係的文章:《我最好的老師》。文中懷特森是一位科學老師,他的教學方法獨特,把錯誤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們,讓學生們自己判斷這種知識對或錯。毫無疑問,科學課成了一種冒險。從此之後,學生們都警惕着。

《我最好的老師》的讀後感

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獨立思考和判斷事物的'真僞。書上的,老師教給我們的都不一定全是正確的。所以我們不要迷信書本,迷信權威。在學習和生活中,要不斷質疑、不斷思考、不斷探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增長更多的知識,慢慢接近真理。

華羅庚曾經說過: 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上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捨的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說的一點也沒錯,真理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那是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裏試驗多工電報機,一個偶然發生的事故啓發了貝爾。華生房間裏的電報機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生了振動。與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現自己房間裏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還發出了聲音,是電流把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另一個房間。貝爾的思路頓時大開,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對着一塊鐵片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振動;若在鐵片後面放上一塊電磁鐵的話,鐵片的振動勢必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 時大時小的電流。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處,遠處的類似裝置上不就會發生同樣的振動,發出同樣的聲音嗎?這樣聲音就沿電線傳到遠方去了。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電話嗎!

我常常提醒自己,要做一個警惕而又大膽的人,不僅在學習上而且在生活上。

標籤: 讀後感 老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ticaizuowen/duhougan/zpxz0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