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做不抱怨的教師》的讀後感(精選5篇)

《做不抱怨的教師》的讀後感(精選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做不抱怨的教師》的讀後感(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不抱怨的教師》的讀後感(精選5篇)

《做不抱怨的教師》的讀後感1

有許多老師經常在我面前抱怨:“我工作那麼認真,學生就是不願學、不愛學,成績就是上不去。”還有的說:“可悲呀,學生越來越笨,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家長越來越難伺候了。”聽了他們的抱怨,想想自己曾經也是這樣,對工作的不滿而懈怠;對學生的不滿而憤怒;對他人的不滿而耿耿於懷。心裏老是覺得憋屈,沮喪,難過,苦悶,覺得幹老師這個行業太累了。自從我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後,我的心情無比輕鬆,工作起來也不那麼累了。

記得有一句話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所作爲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而抱怨是無所作爲,是逃避責任,是放棄義務,是自甘墮落。如果你還有時間抱怨工作,那麼你就有時間將工作做好。喋喋不休地抱怨,註定於事無補。若想擁有美好前程,就要拋棄所有抱怨,學會享受工作中的樂趣。”

說的太好了,抱怨的人生是可悲的,抱怨的生活是沒有色彩的,抱怨不會使班上的孩子優秀,抱怨也不會讓家長理解你的苦衷,抱怨更不會使自己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反而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煩惱,導致疾病纏身,好工作不如好身體,好身體不如好心情,愉悅快樂的心情對工作和生活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要以陽光的心態去面對孩子的犯錯,以平和的心情面對家長的無理取鬧,用努力工作來代替抱怨,以身作則,給孩子們樹立榜樣,過一種幸福快樂的教育生活,並把快樂傳給學生,讓學生在快樂中茁壯成長。

《做不抱怨的教師》的讀後感2

這幾天讀了《做不抱怨的老師》,剛看第一遍覺得平平的。可細讀了以後,才真正理會了其中的道理。也許有人會說,不抱怨如何讓人發泄,長期不抱怨會不會得病。其實不抱怨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是一種放下挫折和不滿去尋找和追求新目標的一種銜接方式。真正的做到不抱怨,再加上努力和拼搏,你的事業會更加成功,你的人生會更加美好。

生活中,工作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順或不公,每當這時許多人會習慣性地抱怨自己的運氣壞,自己的生活糟糕。其實即使事實確實如此,沒完沒了地抱怨,不但改變不爲現實,還在浪費着我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還會影響我們周圍的人,使親人和朋友也遭受傷害。其實,只要我們與人,與社會接觸,每個人都會遇到很多困難和問題,這時就會有不滿和抱怨。抱怨和發泄也許會讓我們得到些許放鬆,但“這是一個波動的世界,當我們發出這些負面的電磁波時,一定的時間之後,這樣的負面信息又會重新回到我們自己身上。”“騷擾我們的,是我們對事物的意識,而不是事物本身。”“如果你以抱怨逃避的心態去看待問題,那麼你的信心消失,困難和問題就是一面高高的牆,阻礙你的腳步,可如果你正確認識現實,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對待,困難和問題變成了一座連接成功彼岸的橋,讓你走向光明。”

書中不乏至理名言,但我卻深深的記住了一句話:任何人和團隊要成功,就永遠不要抱怨,因爲抱怨不如改變,要有接納批評的包容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行動力。

試想,將抱怨的精力用來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不是更好嗎?做不抱怨的老師所提倡的精神在於你是否能真的擁有一個闊達平和的心境,擺正心態,化消極爲積極,可以擁有一個樂觀開朗的心態。放下所有的不滿、失望。不抱怨了,心中的鎖就會隨之打開。永遠別想要求別人,要做的只有改變自己,生活自然會過得輕鬆有趣。也許這個過程很艱難,但如果我們一起爲這個目標努力吧,相信一定會有收穫的。

從今以後,努力做個不抱怨的老師,不抱怨孩子的犯錯,不抱怨家長,不抱怨自己的選擇!懷一顆寬容的心,靜靜等待孩子在跌跌撞撞中成長!改變自己,用你的意志完成一種挑戰,爲自己創造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而挑戰!放棄抱怨,相信自己!

《做不抱怨的教師》的讀後感3

書籍是人類永遠的朋友。我喜歡讀書,更喜歡研究書。其實對於我這種無名小輩來說,襯不上“研究”一詞,“研究”一詞只是給自己讀書磨和懶惰蹭加一頂冠冕堂皇的帽子。但俗話說的好,慢工出細活。讀書讀得慢自然有慢的好處,對於一些情節、內容能更好的細細揣摩和體會。

我閱讀過《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感受頗深。剛開始看到書名,心裏想着,哪有老師會不抱怨呢?要抱怨的事情太多了。尤其是隨着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學生要求減負,家長意見卻不統一,有的要求減負,有的要求用成績說話。在家長和學生維權意識越來越強烈的壓力下,“抱怨”似乎也成爲“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但是這本書裏的第一章有這麼一句話:“抱怨是懦弱、無能的最好詮釋,他像幽靈一樣到處遊蕩、饒人不安。”“不抱怨”體現的何止是教師的胸襟?我們教師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對學生充滿信心,對生活充滿信心。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悅,卻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產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種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麼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師,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優秀。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於孩子的成績,就像有的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老師抓住,就會被批評一頓……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5分鐘,誰能保證一點小差也不開呢?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麼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因此,我們教師要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擇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現在的孩子怎麼那麼不聽話?怎麼那麼難教?怎麼那麼不愛學習?家長怎麼也不管管等等。其實可能是我們有些小題大做了,當面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着相信自己的學生,試着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說說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棄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着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進行灌輸引導;但等他們漸漸長大些,便要學會放手。只要善於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症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在我們的手中。我們應該更用心的去教學生,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我們給學生希望,他們就成爲我們的希望了。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用成人的眼光去衡量學生的言行舉止,教師會徒增許多煩惱;而把學生當成孩子,教師會擁有無盡的快樂!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樣才能與學生一起快樂,一起成長!

《做不抱怨的教師》的讀後感4

仔細讀完《做不抱怨的老師》一書,我陷入無盡的沉思之中,這本書確實是每一個職場人士的最好讀物。我們每個人需要時刻對照書中羅列的工作現象,進行深入的長期的反思,並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協調好各方關係。只有這樣,不僅我們的工作快樂,同事關係融洽,而且,一切會比你想象的還要美好!活得更快樂。下面就把我自己的一點讀書感受與大家共勉。

一、工作中無處不在的抱怨現象

在我們周圍,隨時隨地都可以聽到:生活沒意思;孩子不好好學習;也不好管,上班累,工作壓力大,特別是班主任的工作。有些活不是我乾的偏偏讓我幹,又沒有獎金、又沒有報酬。這些是很多人常常發生的對工作不滿的抱怨情緒。

其實每個人都可能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每個人都有可能陷入工作發展的低谷,需要發發牢騷、排解排解生活的壓力,於是,抱怨成了蔓延在社會中的一種情緒,聽起來似乎無可厚非。問題是,一旦你養成抱怨的習慣,內心形成抱怨的思維模式,會使我們喪失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忽略工作的完成和自身的成長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其實,我們應該問自己,能不能不抱怨?我們從抱怨中得到什麼?將心比心,單位會聘用一位不斷抱怨領導、抱怨同事的人嗎?答案是肯定的。

二、抱怨能給我們工作帶來的是什麼

任何一個單位無論是企業還是學校,都希望聘請一位能爲單位解決問題和帶來價值的得人,而不是一個喋喋不休的評論家。要知道光靠抱怨沒用,他只能增加我們進取心和克服困難勇氣,讓我們止步於成功的大門之外。

1、抱怨自己工作的單位。對於員工來說,重要的不是單位,也不是職位,而是停止抱怨,提升個人能力,拿出令人信服的成績。在工作的開始,從來都是工作選擇你,而不是你選擇工作,同樣,人活着不是工作需要人,而是人需要工作。一個人在職場上打拼,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除了要有能力外,還要有涵養,不能動不動就發牢騷,要知道,抱怨單位或單位的領導,只會偏離自己發展的方向,也無法提升自己的價值,最終被單位和領導拋棄。

2、抱怨工資。人總對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值,認爲自己應該得到重用,應該得到豐厚的報酬。從未考慮到自己發展空間、工作意義、工作氛圍、個人能力的鍛鍊等,而往往更注重的是工資的高低,工資似乎成了衡量一切的標準。事實上,抱怨不但絲毫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人失去更高的目標和更強勁的工作動力,在抱怨中渾渾噩噩的度過度過一生,那麼你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何在?

3、抱怨同事。在工作中常抱怨同事的人,不會給你的工作帶來任何的好處,反而暴露了我們的幼稚和無能。如果在工作中,你很直白的批評別人,讓別人丟了臉面,自尊心受到了侮辱,那麼我想最終的結果只能是造成雙方不歡而散、難以收拾的局面。如果你能靈活運用將心比心,多多考慮同事的利益和要求,那麼你一定能在職場上游刃有餘,否則,你可能會成爲一個到處樹敵和不受歡迎的一個人。

三、做一個不抱怨的行動者

抱怨工資掙得太少,不如想方設法讓你的工資信封變厚;與其抱怨領導太嚴厲,不如努力把工作做好;與其抱怨工作太累,不如好好尋找一下科學的工作方法;與其抱怨領導沒有提供發展平臺,不如打造自己的實力……其實,在每一種貌似合理的抱怨聲的背後,都有一種更好的選擇,那就是——————改變現狀,做一個不抱怨的'行動者。

1、與其抱怨別人,不如改變自己。不少人在平時的工作中常常指責於別人,卻很少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實,別人的存在與做法一定有其合理性。抱怨別人,不如改變自己。你自己改變了,一切就會改觀。這正如我們無法逾越牆壁,但我們可以繞過,同樣可以達到目的。

2、把抱怨化作建設性的意見。抱怨的人其實心中早已有了對某些事情的看法或解決方法,可能是不被重視或自身不夠主動,所以只能抱怨。如果把自己的想法從領導的角度加以考慮,並且以領導能夠接受的方式主動提出,或者積極實施,我想你應該是非常受歡迎的。

3、學校就是你的船。無論是領導還是老師,一旦踏上這條船,我們的命運就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了,我們有着共同的方向、共同的目的地,船的命運就是所有人的命運。學校的成長,要依靠老師的成長來實現;老師的成長又要依靠學校這個平臺來發展。

4、以領導的心態去工作。如果你以領導的心態來工作,那麼,你就會站在全局的角度來思考你的這份工作,確定這份工作在整個工作鏈中處於什麼位置,你就會從中找到最佳工作方法,會把工作做得更出色。以這種心態進行工作,你就不會拒絕領導安排的任務,你會認爲這是表現和鍛鍊自己工作能力的一次機會。

5、閉上抱怨的嘴,邁出實幹的腿。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蠟燭。抱怨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會把事情弄得更糟,只有實幹才能讓問題得以解決。成功人士有一項共通點:從來不會爲了解釋事情的結果而編造藉口,也不會抱怨事情原本應該如何發展,只會積極行動。

6、沒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態度。每個工作都有它的價值所在,工作沒有高低貴賤,只有做得好或者不好。即使處於平凡的崗位,只要你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平凡的工作做得無與倫比,就可以跨越平凡成爲精英。

7、叫苦不如吃苦,生氣不如爭氣。工作不可能一帆風順,肯定會有許多挫折和打擊,這時候,抱怨是沒有用的,只有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苦盡甘來、出人頭地。沒有苦幹的精神,再好的設想,再好的規劃,也只能停留在紙上或者只是一種美好的設想,始終無法變成現實。

8、樂做組織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想取得一番成就,樂做組織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的服從精神,和不找藉口找方法的行動方式,隨時服從領導安排的員工,才能成爲單位中最受歡迎的人,纔會受到領導的青睞。

9、工作最怕不到位,到位纔會有好位。就像蓋子要擰到位,瓶中的水纔不會漏出來一樣,工作做到位,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任何領導,都擔心下屬做事做不到位,把事情搞砸,因爲領導也要負責任甚至負最大的責任,同樣單位也會因你工作的不到位受到一定的的損失,因爲第一次沒有做好,就需要增加再做一次的成本,這樣既不經濟、也無效率。

10、思路決定出路,腦袋決定口袋。有什麼樣的思路,就有什麼樣的出路,你做出什麼樣的思考,就有什麼樣的收入。所以我們必須打破墨守成規的思維定勢,積極轉變自己的思路,才能保證我們不被這個世界所淘汰。每個單位都歡迎不墨守成規而經常出新的員工,因爲創新能力是發展的永恆動力。

四、改變抱怨心態的訓練方法

抱怨使人思想膚淺、心胸狹窄,更使自己的發展道路越走越窄,最後一事無成,所以說,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

每日反思。我爲什麼要抱怨?我從抱怨中得到了什麼?我自己有什麼地方需要改進?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問題?有沒有讚美或表揚過別人?有沒有檢討自己?有沒有爲自己得到的而感恩?一味地抱怨會使人的思想搖擺不定,進而在工作上敷衍了事。

《做不抱怨的教師》的讀後感5

這學期我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這本書,心裏爲之一動。爲自己曾經對工作的不滿而懈怠;對學生的不滿而憤怒。今天這本書讓我的心靈彷彿釋然了許多。這本書就像一劑良藥慰藉了心靈,我將用它的理論在今後的教育之路上踐行自己的人生目標,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不抱怨工作,獲得工作的樂趣。

俗話說得好:“好工作不如好身體,好身體不如好心情。”的確,愉悅快樂的心情對工作和生活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人們整天總是愁眉苦臉、鬱鬱寡歡。你縱使工作條件再好,職位再高,薪水再多,也是徒勞無用的。因爲他們沒有好的心情去享受工作的樂趣,自然就會怨聲四起,抱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教師也是如此,倘若我們沒有好心情,如何將快樂傳遞給學生,如何讓學生愉快學習呢?

高爾基曾經說過:“工作如果是快樂的,那麼人生就是樂園;工作如果是強制的,那麼人生就是地獄。”一個人之所以總是抱怨自己的工作,往往並不是因爲他的工作真的有多麼的糟糕,而是因爲他沒有用一種良好的心情,用一種積極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

我曾抱怨自己的工作,一週的滿工作量,再帶班主任,常常搞得自己暈頭轉向總是抱怨不止,雖然已盡力但還是力不從心,總覺得教書不是很好,有時會把這種負面情緒帶到了課堂,讓自己的工作變得焦頭爛額,現在回想一下,感覺心驚肉跳,怎麼可以有這種想法呢?醒悟的瞬間心情輕鬆了,工作踏實了,也不感覺累了,原有的熱情與幸福感又回到了自己的身邊。

不抱怨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

常常聽到周圍的同事抱怨說:“某某同學真笨,這麼簡單的問題都搞不懂。”“家長還說自己的孩子夠聰明,簡直太笨了。”“這屆學生笨的太多,教的都感覺沒有成就感”等等。這是教師常常抱怨的聲音,當然側面也表達出對學生的期望。但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沒有一個人會讓自己完全滿意。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更應該教學生做人的道理。可能某個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但總有他閃光點,我們要善於發現挖掘。比如某學生熱愛勞動,就讓他擔任勞動委員,充分調動他的積極性,培養其組織勞動能力。某某生在音體美方面有特長,可爲其提供他的展示機會等等。相信任何一個學生在愛的教育下都會有所收穫,健康成長。

不抱怨壓力,獲得前進的動力。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壓力是一把雙刃劍,要麼讓你一敗塗地全軍覆沒,要麼讓你一鼓作氣地勇敢直上。作爲一名現代教師,關鍵在於不抱怨壓力,而是找出壓力,利用壓力,以更加從容的姿態積極面對自己的人生,進而追求人生更高層次的發展。

或許我們在工作中會覺得有很多壓力很多不自在,不滿足,不愉快的事情,客觀的條件讓我們頹廢、悲觀。可是,我要說,人不是萬能的,七情六慾在影響着我們,教師是不應該唉聲嘆氣的。我覺得,我們應該更用心地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光光是知識!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態度。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保持快樂的心情,做一個陽光老師,不抱怨的老師,拿得起,放得下,生活就會簡單而充實。

與其抱怨,不如埋頭苦幹。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時刻銘記身上的重擔,把埋怨的時間和心思都用到提升自身素質上,以書中的事例爲借鑑;以書中不抱怨的心態爲行爲準則;以書中改變抱怨的方法爲思路,做一個不抱怨的踐行者。

讀了這本書,我會延續以前的做人態度,不悲不喜,不卑不亢,多工作,少抱怨。累了,伸伸懶腰;困了,望望遠處的風景;煩了,想想人生是多麼的美好,活着真好;厭了,找家人說說內心的苦悶,讓倦怠從此隨風而去……

如果你還有時間抱怨工作,那麼你就有時間將工作做好。若想有所作爲,就要拋棄所有抱怨,學會享受工作中的樂趣,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讓正能量時刻圍繞在身邊。

從今以後,努力做個不抱怨的老師,不抱怨孩子的犯錯,不抱怨家長,不抱怨自己的選擇!懷一顆寬容的心,靜靜等待孩子在跌跌撞撞中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ticaizuowen/duhougan/rkmmyp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