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杜甫 >

杜甫《秋興八首其八》全詩註釋賞析

杜甫《秋興八首其八》全詩註釋賞析

《秋興八首》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時創作的以遙望長安爲主題的組詩,是杜詩七律的代表作。第八首回憶當年與舊友共遊長安附近昆吾、御宿、渼陂等名勝的詩意豪情。下面是杜甫《秋興八首其八》全詩註釋賞析,供大家參考!

杜甫《秋興八首其八》全詩註釋賞析

秋興八首(其八)

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峯陰入渼陂。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幹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註釋:

[1]昆吾:漢武帝上林苑地名,在今陝西藍田縣西。《漢書·揚雄傳》:“武帝廣開上林,東南至宜春、鼎湖、昆吾。”御宿:即御宿川,又稱樊川,在今陝西西安市長安區杜曲至韋曲一帶。《三輔黃圖》卷四:“御宿苑,在長安城南御宿川中。漢武帝爲離宮別院,禁御人不得入。往來遊觀,止宿其中,故曰御宿。”逶迤:道路曲折的樣子。

[2]紫閣峯:終南山峯名,在今陝西戶縣東南。陰:山之北、水之南,稱陰。渼(měi)陂(bēi):水名,在今陝西戶縣西,唐時風景名勝之地。陂,池塘湖泊。紫閣峯在渼陂之南,陂中可以看到紫閣峯秀美的倒影。

[3]香稻啄餘鸚鵡粒:即使是剩下的香稻粒,也是鸚鵡吃剩下的。本句爲倒裝語序。

[4]碧梧:即使碧梧枝老,也是鳳凰所棲。同上句一樣,是倒裝語序。此二句寫渼陂物產之美,其中滿是珍禽異樹。

[5]拾翠:拾取翠鳥的羽毛。相問:贈送禮物,以示情意。《詩經·鄭風·女曰雞鳴》:“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

[6]仙侶:指春遊之伴侶,“仙”字形容其美好。晚更移:指天色已晚,尚要移船他處,以盡遊賞之興。

[7]彩筆:五彩之筆,喻指華美豔麗的文筆。《南史·江淹傳》:“又嘗宿於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爲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幹氣象:喻指自己曾於天寶十載上《三大禮》賦,得唐玄宗讚賞。

[8]白頭:指年老。望:望京華。

句解: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這兩句是回憶長安的景物:那稻米,不是一般的稻,是鸚鵡啄餘的香粒;那碧梧,不是一般的梧桐,是鳳凰棲老的梧桐。這種充滿豪情和詩情畫意的描繪,正反映了強烈的今昔對比,反襯出詩人關切國家安危的沉重心情。

譯文: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峯陰入渼陂”。昆吾御宿,皆地名,在上林苑中。上林苑是漢武帝開闢的遊獵場所,傍終南山而西,方三百里,跨有今周至、戶縣、長安、藍田等縣。“御宿”,因武帝曾宿於此而得名。“紫閣峯”,在終南山寺之西,在縣(今作戶縣)東南30裏。紫閣,其形上聳如樓閣,太陽初升時,山呈紫色,故謂之“紫閣”。“渼陂”(bēi),水池名,在縣(今作戶縣)西5裏,水出終南山諸谷,合胡公泉爲陂,周長14裏,水澄清而味美,故稱“陂”,是當時的遊覽勝地。陂,水池。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香稻乃鸚鵡啄餘之粒,碧梧乃鳳凰棲老之枝,因爲描寫重在說“稻”之“香”、“梧”之“碧”,使人可以想見陂物產之豐、景色之美。所以用了倒裝的句法。這些也都是作者的匠心獨運,爲後來的律句創作開了法門。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佳人”,指船上的歌女。杜甫《城西陂泛舟》詩云:“青蛾皓齒在樓船,橫笛短簫悲遠天。”亦指歌女而言。“拾翠”,語本曹植《洛神賦》:“或探明珠,或拾翠羽。”問,問遺、饋贈。詩人那次遊陂,是和岑參兄弟一道去的.,開始颳大風,黃昏時水面月出,所以繼續遊覽。“仙侶”,指同舟遊人。移,行,這裏指泛舟。

“彩筆昔曾幹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彩筆”,比喻文才高超。相傳南朝梁文學家江淹曾夢見晉文學家郭璞向他索還彩筆,從此再也寫不出好文章來。“幹氣象”,氣勢磅礴之意。范仲淹《岳陽樓記》:“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賞析:

這一首是詩人回憶在長安時與友人同遊渼陂的情形。首聯記遊蹤,即從長安出發,經過昆吾、御宿兩地,再沿紫閣峯北面的山路而達於渼陂。頷聯以“鸚鵡粒”寫渼陂物產之豐,以“鳳凰枝”寫渼陂景色之美。頸聯記渼陂泛舟中的盛事。結尾以當年才華橫溢反襯今日才思枯竭,總結全詩,言外有無窮感慨。

創作背景:

《秋興八首》是唐代宗大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時所作的一組七言律詩,因秋而感發詩興,故曰“秋興”。杜甫自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棄官,至當時已歷七載,戰亂頻仍,國無寧日,人無定所,當此秋風蕭瑟之時,不免觸景生情。持續八年的安史之亂,至廣德元年(763)始告結束,而吐蕃、回紇乘虛而入,藩鎮擁兵割據,戰亂時起,唐王朝難以復興了。此時,嚴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憑依,遂沿江東下,滯留夔州。詩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壯志難酬,在非常寂寞抑鬱的心境下創作了這組詩。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爲“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爲“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爲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tangdaishiren/dufu/dxwzyn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