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感言 >

聽其道解吾惑爲我用新教師感言

聽其道解吾惑爲我用新教師感言

再次見到這些的面孔,感覺既熟悉又陌生,共同的夢想把我們聚到一起,崗前培訓又讓我們一起對教師這個行業有着共同的想象和憧憬;如今經過兩個月的打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讓人感到陌生,心裏悄悄的爲這羣熟悉的人重新定位,也感謝教研中心爲我們搭建了這樣交流的平臺,學習着前輩的經驗,又讓我們描述着兩個月的成長經歷。

聽其道解吾惑爲我用新教師感言

9月2號,我們正式踏上教育崗位,翻開了人生新的篇章,兩個月的親身實踐,我和孩子們一起成長,一起進步。在班級管理、教學中存在着困惑,今天聽了張老師、高老師與新教師的經驗交流,有種頓悟的感覺,疑惑似乎都有了答案。以下主要從班級管理與學科教學兩個方面來談。

一、班級管理

(1)有序的常規

培養學生有序的常規,是老師的減負法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常規的訓練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開學初,我嚴厲的告訴孩子課堂應該怎樣做,站隊怎樣站,午睡怎樣等等一系列的常規,但是似乎規矩多了,孩子們不知道該記住哪樣,致使在一段時間內我們班一直處於混亂狀態。常規一定要定時抓,具體到一週就訓練一個常規,不要想一口吃成一個胖子,尤其是對於低年級的孩子們,更要從細從嚴抓起。要讓孩子明確什麼是標準,然後堅持下去,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

(2)方法的多樣

背小九九似乎每天充斥着數學早讀,一天天下來,每天都背孩子們難免疲憊,在一次的嘗試中讓我嚐到方法選擇的甜頭。我採用了三種方法,①女生背,男生背,比一比誰背的熟②女生一句男生一句,看誰接的快,然後再交換順序③橫着背、豎着背,換着花樣的背誦,他們也不會疲憊於枯燥的背誦中,反而激情四射。這種方法的多樣性要適時地運用到教學與管理中,尤其是訓練常規,不要將孩子們苦於習慣的訓練養成,而是在趣味中潛移默化。

(3)大小的官職

任用各種不同的官,可以讓孩子們分擔你繁雜的事務。而官職的任命則需要老師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發揮孩子的長處。我們班一開始班長並不是我選出來的,是由一名老教師推薦的,她雖然成績好、紀律好,但是我發現她管不住同學,尤其是老師不在教室的時候,不能很好地維持好班級紀律,想要把她撤掉又怕讓孩子心靈受挫,一直很糾結。張老師則把孩子們進行分類,然後揚長避短,打造着一幫小班幹。我很受啓發,在以後的管理中我也可以採用,打造我的得力助手。

(4)情願的懲罰

對於沒完成作業、違反紀律的孩子們,想辦法懲罰首當其衝,但是總迷茫於怎樣有效的懲罰。開始的'時候嘗試罰站,我遇到了這樣的情況,有的孩子我罰她站了,但站了一會自己不自覺坐下了,而我並沒有及時察覺,最後必然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反而造成這種方法在我們班沒有成效。張老師邀請家長和孩子們共同制定懲罰方法,然後將約定打印貼於家庭與教室中,讓孩子們努力去約束自己,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既不會造成過度懲罰的干擾,又讓孩子們自覺心甘情願的接受懲罰、吸取教訓。

二、學科教學

當大學的理論知識沒有用武之地的時候,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有着很多的感悟與困惑。很簡單顯然的東西,卻不知道該怎樣表達讓孩子們理解,很多時候一堂課下來,課堂重難點卻沒有解決等等。新教師的經驗交流,於老師的悉心講解讓我再次在迷茫中找到前進的方向。

(1)注重分層教學

課堂上難免有這麼幾個特別突出優秀的孩子,剛佈置的任務,不一會就完成,但是班裏大部分孩子都沒完成,當他們交

你看的時候,單純的眼睛看着你,我還要幹什麼,有時候我會讓他們做快樂園,但是有時候卻找不到東西讓他們做只好讓他們幫忙看紀律。想想真的挺愧疚的,我在教學過程中就忽略了這幫優秀的孩子,沒有注重對他們的拔高訓練,讓他們越發優秀、茁壯成長。如果我能夠提前給他們準備好拔高的習題,讓他們得到更高的體驗,可能他們會比現在更好。

我想在我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注重分層教學的運用,這樣不僅能夠節省教學時間,還能兼顧到優生與學差生,也使課堂越發收放自如。

(2)等分除與包含除

等分除與包含除是二年級數學的一個重點,剛開始講平均分的時候孩子們心裏都明白,要公平地每份分得一樣多,但是在包含除的時候,列除法算式漏洞百出。我曾嘗試着用一節實踐課,總結出兩個公式,總數÷份數=每份數,總數÷每份數=份數,想讓孩子們記住並運用。顯然,這種方法依舊以失敗告終,一是公式性的東西不能讓孩子們去死記硬背,二是每道題目中都讓孩子去找總數,份數,每份數,孩子們反而糊里糊塗了。這裏要讓孩子明確分的過程,明白怎樣分的,不要要求孩子們能夠說出來。

(3)理性分析試卷

在進行試卷分析的時候我也遇到過一節課講完一套試卷但是時間依舊綽綽有餘,把握不準大的方向,只好每道題目泛泛而過,錯題沒有達到很好糾正的效果。在進行試卷分析的時候要做到心中有數,這裏的數就是每道題目錯了多少人,心裏要明確哪些題目要統一講,哪些題目可以單獨講。講錯題的時候更要講究方法,老師少說,讓學生多說,多糾正其同伴的錯誤。

成長的道路上雖然荊棘滿地,但是年輕的我們依舊一直前行。且行且思且悟,以後的日子裏我們或許會面對更多的挑戰,或許會在繁忙中游刃有餘,不管怎樣我們都要不斷地去充實自己,讓自己更強大,在嚴與愛中陪伴孩子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shiyongfanwen/ganyan/rejgd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