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第一學期高中物理教學總結(通用5篇)

第一學期高中物理教學總結(通用5篇)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回首這段時間的教學歷程,我們收穫了成長和感動,一起好好總結過去這段努力的時間吧。但是要怎麼樣才能避免自嗨型教學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第一學期高中物理教學總結(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一學期高中物理教學總結(通用5篇)

第一學期高中物理教學總結1

本學期即將結束,期間我按照教學計劃,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試卷、講評試卷,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已經如期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爲了以後能在工作中揚長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績,我具體從以下幾方面總結:

一、從基礎抓起,重視能力培養,強化學生學習的規範性。

1、指導學生養成科學的做題習慣。

2、指導學生及時總結,形成知識結構,歸納出概念規律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3、要指導學生不僅記住定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還要讓學生記住典型的解題方法,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例子,特殊有用的二次結論,甚至三次結論,這樣可以提高選擇題的速度,及大題的解題速度。

4、指導學生跳出題海,更有效地複習。我個人認爲跳出題海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做完一道題後,進行討論,不斷變化物理模型,物理情景,把運動模型重新組合,求解角度進行變化(如題目可能是已知狀態量,求某一過程量,把它變爲已知某過程量,求解某狀態量)。

5、加強對尖子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對能力相對較弱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方法的輔導。

二、重視情感教育。

良好的情感教育,情感交流也是搞好高三複習工作重要一環。

1、用自己淵博知識,獨特的方法,及個人魅力感染學生,讓學生佩服你,甚至使學生傾倒,這樣才能做到親其師信其道,讓學生特殊愛學。

2、通過情感交流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外學生很辛勞,有時很疲勞,對學生在課堂上打磕睡要給與理解,不要動輒就批評,採用各種辦法調節課堂氣氛,緩解學生的疲勞,儘可能讓學生感覺輕鬆愉快。

3、正確對待學生犯的錯誤,尤其是學生回答問題時,學生說錯是正常現象,是寶貴信息,只有知道學生怎樣錯的,才能正確下藥方。所以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大膽回答問題,提出問題,和同學及教師辯論問題。

4、重視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三、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積極參與科組教研活動。每週四下午科組活動時間,積極和同組教師開展學科教學研討,堅持聽課,參與教師研究課評課活動,留意學習組裏老師的教學經驗,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經常上網瞭解有關本專業的知識,和同行進行廣泛的交流,注重教育理論的學習,並留意把一些先進的理論應用於課堂,做到學有所用。

高三物理複習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更好地提高高三物理的複習工作還有許多值得研究的地方。以後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一學期高中物理教學總結2

本學期我執教高三1班和2班,緊張的一個學期轉瞬即逝,爲了以後能在工作中揚長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績,現將本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緊跟備課組認真組織好課堂教學,努力完成教學進度。

二、加強高考研討,努力實現備考工作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本學期,物理備課組的教研活動時間較靈活。備課組成員將在教材處理,教學內容的選擇,教法學法的設計,練習的安排等方面進行嚴格的商討,確保教學工作正常開展。

主要內容分爲兩部分:一是商討綜合科的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知識點和練習。二是針對物理課上的教學問題展開研討,制定和及時調整對策,強調統一行動。另外,到外校取經,借鑑外校老師的經驗,聽取他們對高考備考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力求效果明顯。三是多向老教師學習,多聽他們的課,學習他們的課堂組織學習他們的教學思路,加強交流,取長補短,不斷改進教學水平。

三、對尖子生時時關注,不斷鼓勵。時時關心他們的狀態。而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更要多給一點熱愛,多一點鼓勵,多一點微笑。

四、經常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讓他們遠離學習上的困擾,輕鬆迎戰高考。

五、構建物理學科的知識結構,把握各部分物理知識的重點,難點。靈活的掌控課堂。

六、高三複習策略

1、全面複習,打好基礎,降低難度,以不變應萬變。高三複習要設法落實每一知識點,強化學科雙基,只有強化雙基才談得上能力,談得上多元目標。由於時間緊,帶領學生複習應重在概念、理論的剖析上,側重在覈心和主幹知識的基礎上,落實每一個知識點。

2、指導學生,學會複習,提高能力。學生應自覺編織知識網絡,自己總結,強化用已學知識解決未學問題,再進一步提高到用新學知識解決未學問題。理綜物理考試雖然考查得比較基礎,但題目比較新,基本上是沒有做過的原題,故學生應該掌握總結、檢索、遷移、演繹、推理和歸納等學習方法,將知識轉化爲能力。

3、創新、質疑,強調聯繫實際,強化實驗。建議在高三複習階段重做高中階段已做過的`重要實驗,開放實驗室,但不要簡單重複。要求學生用新視角重新觀察已做過的實驗,要有新的發現和收穫,同時要求在實驗中做到“一個瞭解、五個會”。即瞭解實驗目的、步驟和原理;會控制條件(控制變量)、會使用儀器、會觀察分析、會解釋結果得出相應結論,並會根據原理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以實驗帶複習,設計新的實驗。進一步完善認知結構,明確認識結論、過程和質疑三要素,爲進一步培養學生科學精神打下基礎。學會正確、簡練地表述實驗現象、實驗過程和結論,特別是書面的表述。在日常生活中多視角地觀察、思考、理解生活、生產、科技和社會問題,學會知識的應用。

4、嚴格規範,認真審題,減少失分。例如計量單位規範、實驗操作規範、學科用語規範和解題格式規範。

一學期勿勿而過,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在學校領導的正確領導下,相信以後我們的教學工作一定會更上一層樓。總之,信息社會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爲美好的明天奉獻自己的力量。

第一學期高中物理教學總結3

由於水平有限,高三教學經驗一直非常缺乏,教學成績與兄弟班級相比總是進步較慢。還是多看優點少看缺點吧,畢竟這樣看自己還是人,才能進步一點。評價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在教學上應該還算是比較用心的,比較突出的是教案、教學反思。一學期轉眼已過,有必要對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以便指導今後的教學。

一、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臻待完善

1、複習模式知識複習與典型例題的講解的關係處理得不好。這一階段過分重視了對知識的複習,忽略了對典型例題的講解與相關題目類型的總結、方法指導。這樣的教學結果就是,學生課堂上聽老師對知識點的複習很輕鬆,但到晚上處理這一部分的習題就不行了,很多題目做不出。上一節課的複習與下一節課的習題講解太割裂。從這一點上看,教學是非常機械的。比如:知識的複習一節課時間剩餘是不是就一定那個要學生做題或者看書?若時間不足呢?習題講評課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應該把本單元知識的複習與習題的講評看成一節大課,而不是把這兩節課割裂開來。

2、教學手段多媒體給人的視覺衝擊無疑是巨大的,對學生的高考成績能夠起到較大的提升。然而我在這方面還很欠缺,教學基本功還不成熟之外製作powerpiont的技術還不熟練,應該加以錘鍊。

3、師生互動高三教學面臨的是大量習題,更要加強師生互動以提高學生應試能力。然而由於受選修科目、教學時間的限制,反而更願意以講授的方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不是我的強項,結果成績大打折扣。

二、具體教學目標的落實得失並存

1、必修部分、沒有複習到得知識點質點、動力學問題的解題步驟、三個力的合力範圍的表達式、經典力學的侷限性、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改變的關係。沒有複習到位的知識點:受力分析的一般順序、力的平衡問題分析中圖示法的應用範圍、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中臨界狀態分析、三個宇宙速度的名稱、機械能守恆的推導不完備、功能關係不突出。板書存在問題的地方《運動圖像追及、相遇問題》中副板書很亂、《幾種常見性質的力》板書太瑣碎、《拋體運動》的板書多,佈局不合理、《圓周運動》的板書非常費事、僵硬、程式化。

教學語言出現問題的地方《描述運動的基本概念、勻速直線運動》中的聲音太平直,很乾澀;《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語言顯得聲嘶力竭;《動力學的瞬時性問題、超重與失重、連接體問題》中語言錯誤率高、打哏;《曲線運動、運動的合成與分解》複習課中最後部分的語言非常欠缺;離心運動的原理解釋得不清楚;開普勒第二定律表述不清楚;《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引言的敘述不好、一些地方語病百出;《功和功率》中語言有些瑣碎、舉例隨意、一些題目條件敘述不清;《動能定理及其應用》的複習引入不好;《機械能守恆定律》中一些題目條件敘述不清晰。

2、選修部分。知識不完備的地方在比較電勢與電場強度時有欠缺;帶電粒子在交變電場中的往復運動總結得不好;《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中習題類型歸納不完整,少了電路故障分析類;絕對誤差、相對誤差的概念還弄不準;《帶電粒子在複合場中的運動實例》的複習中電磁流量計、霍爾元件沒有複習到;《自感、互感與渦流》中對互感的概念有些生,電磁爐、微波爐、電飯鍋的工作原理不清楚,精密電阻的雙線繞法的原理不清楚;《變壓器、電能的輸送》知識上不熟練。

第一學期高中物理教學總結4

本學期我擔任高二(7)班、高二(11)班和高三(5)班的物理教師,高二已完成選修3-1的教學任務,高三初步完成了第一輪複習,現將我的具體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適當降低教學起點,堅持以基礎爲重

以往高估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到頭來發現他們的基礎不牢,本學期我適當降低了教學起點,注重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高二的新課,我特別注重夯實基礎,要求學生弄清新知識的來龍去脈,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對高三的一輪複習,我非常重視迴歸教材,摒棄一味抱着複習資料教學的老套路,採用啓發誘導的方法讓學生回顧每一個知識考點,避免炒剩飯,努力做到創造性的重複。

二、堅持限時訓練、先練後講的練習模式

我講的例題就是學生限時訓練的習題,基本上做到了趁熱打鐵、精益求精,着重講學生做起來很糾結的問題,同時要求他們及時糾錯,在訂正自己錯題的基礎上提高物理學習成績。

三、把網絡教學資源作爲常規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我認爲在教學上不妨大膽借鑑相關的優秀網絡資源,爲此我精心蒐集了一些適切性好、片長一二十分鐘的教學視頻,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而有機穿插在課堂教學中,爲的是拓寬學生的思路,克服我本人教學的侷限性。實踐表明,這種做法的效果不錯,也有利於我業務能力的提高。

四、儘量把課講得深入淺出,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信心和興趣

我備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讓學生有獲得感,儘量讓他們聽得津津有味,而不是昏昏欲睡。因此我把教學效率當作頭等大事,一節課下來,我都要捫心自問,這節課我幫助學生解決了哪些問題。如果哪節課的效果不盡如人意,我都要及時反思、找出補救的辦法。

五、藉助網絡堅持學習優秀的教學視頻,以補己之短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當我在教學上遇到困惑時,我總迫不及待地上網找資料,尤其喜歡學習那些優秀的教學視頻。非常感謝坤哥物理、宋曉磊系列教學視頻等資源對我物理教學的啓發,我還要進一步學習,並堅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當然我在學習期刊論文及論文撰寫方面基本上是一片空白,這一點要大力改進。

第一學期高中物理教學總結5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254班和256班的物理教學,爲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本學期初我就下定決心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在教學上虛心向老教師請教,結合本校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性的開展教學工作,使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經過了一個學期,我對教學工作有了如下感想:

一、注意初高中教學的銜接

初中物理教學是以觀察、實驗爲基礎,使學生了解力學、熱學、聲學、光學、電學和原子物理學的初步知識以及實際應用,因此,初中物理教材內容多是簡單的物理現象和結論,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定義與解釋簡單粗略,研究的問題大多是單一對象、單一過程、靜態的簡單問題,易於學生接受;教材編寫形式主要是觀察與思考、實驗與思考、讀讀想想、想想議議,小實驗、小製作、閱讀材料與知識小結,學生容易閱讀。

高中物理教學則是採用觀察實驗、抽象思維和數學方法相結合,對物理現象進行模型抽象和數學化描述,要求通過抽象概括、想象假說、邏輯推理來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和變化規律,研究解決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對象(可能是幾個相關聯的對象)多個狀態、多個過程、動態的複雜問題,學生接受難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表述嚴謹簡捷,對物理問題的分析推理論述科學、嚴密,學生閱讀難度較大,不宜讀懂。

在教學方法上,初中物理教學以直觀教學爲主,在學生的思維活動中呈現的是一個個具體的物理形象和現象,所以初中學生物理知識的獲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之上;而在高中,較多地是在抽象的基礎上進行概括,在學生的思維活動中呈現的是經過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所以高中學生物理。根據教育心理學理論“當新知識與原有知識存在着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點時;當學生對知識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維加工的梯度時,就會形成教學難點。

所以要求教師對教材理解深刻,對學生的原有知識和思維水平了解清楚,在會形成教學難點之處,把信息傳遞過程延長,中間要增設驛站,使學生分步達到目標;並在中途經過思維加工,使部分新知識先與原有知識結合,變爲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識的舊知識,從而使難點得以緩解。”所以,高一物理教師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瞭解初中物理教學方法和教材結構,知道初中學生學過哪些知識,掌握到什麼水平以及獲取這些知識的途徑,在此基礎上根據高中物理教材和學生狀況分析、研究高一教學難點,設置合理的教學層次、實施適當的教學方法,降低“臺階”,保護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學好物理的信心。

二、教學中要堅持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的原則。

正如高中物理教學大綱所指出教學中“應注意循序漸進,知識要逐步擴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教學應以初中知識爲教學的“生長點”逐步擴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現要難易適當,要根據學生知識的逐漸積累和能力的不斷提高,讓教學內容在不同階段重複出現,逐漸擴大範圍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學生進入高一後,物理學習中遇到的第一個難點。在初中,爲了適應初中學生思維特點(主要是形象思維),使學生易於接受,是從日常生活實例引出力的概念,從力的作用效果進行物體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產生原因。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高一在講過三種基本力的性質後,講授受力分析方法時,只講隔離法和根據力的產生條件分析簡單問題中單個物體所受力;在講完牛頓第二定律後,作爲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再講根據物體運動狀態和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單個物體所受力;在講連接體問題時,介紹以整體爲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的思路。這樣從較低的層次開始,經過3次重複、逐步提高,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了物體的受力分析思路與分析方法。

三、講清講透物理概念和規律,使學生掌握完整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物理思維能力

培養能力是物理教學的落腳點。能力是在獲得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在銜接教學中,首先要加強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教學。要重視概念和規律的建立過程,使學生知道它們的由來;對每一個概念要弄清它的內涵和外延,來龍去脈。講授物理規律要使學生掌握物理規律的表達形式,明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和單位,規律的適用條件及注意事項。瞭解概念、規律之間的區別與聯繫,如:運動學中速度的變化量和變化率,力與速度、加速度的關係,動量和衝量,動量和動能,衝量和功,機械能守恆與動量守恆等,通過聯繫、對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過概念的形成、規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科學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教學中,要努力創造條件,建立鮮明的物理情景,引導學生經過自己充分的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思維過程,從直觀的感知進入到抽象的深層理解,把它們準確、鮮明、深刻地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儘量避免似懂非懂“燒夾生飯”。

總之,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順應學生思維的發展規律,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堅持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方能順利的完成高一物理教學任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0q344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