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各種各樣的岩石》教學設計與反思範文

《各種各樣的岩石》教學設計與反思範文

鄭小波在5月初要參加市級科學賽課,教研組集體選了四年級下冊《岩石和礦物》單元第一課《各種各樣的岩石》來試講。經過兩次試講,發現依然有一些問題,於是我們決定由我和李健同題各上一次,共同來尋找解決方法。

《各種各樣的岩石》教學設計與反思範文

這節課上起來容易出現的問題主要有下面幾點:1、對於石頭這種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東西大家似乎興趣不怎麼濃厚;2、學生帶來了自己的岩石,可是課堂上多是使用老師準備的岩石,可能會影響學生帶材料的積極性,但如果完全使用學生準備的岩石,材料的結構性又得不到保證;3、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描述進行的還不夠;4、給岩石分類這一環節較爲薄弱;5、課堂時間明顯不夠用。

我上這節課的任務就是針對以上問題,試着尋找解決方案。在鄭的教學設計基礎上,我加上自己的想法,簡略地完成了本課的設計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岩石是各種各樣的,在顏色、花紋、顆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點。

岩石可以按不同的特點分成不同的類別。

不同的分類標準其分類結果也可能不同。

過程與方法

綜合運用各種感官對岩石進行觀察。

用恰當的詞語描述岩石的特點。

以岩石的某種特點爲分類標準,給岩石分類。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研究岩石的興趣。

體會科學語言需要直接、清晰、準確;科學思維需要清晰嚴謹且靈活。

教學重難點:

用恰當的詞語描述岩石的特點。

以岩石的某種特點爲分類標準,給岩石分類。

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準備一塊岩石,教師給每個小組準備一套岩石和幾張標籤紙。

教學環節:

一、引入

請同學們觀察這幾幅照片(石山、河邊鵝卵石、土壤下的岩石、海底岩石),它們裏都有一種東西,是什麼呢?(生答岩石)

這些物品(圖片顯示石刀、石屋、石橋、石桌凳)都是由什麼做成的呢?(生答岩石)

這些(石英鐘、鉛筆、硬幣、石膏像)呢?(學生答不出)

它們的主要部件也是來自於岩石!

岩石是地球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在高山、平地還是海底都可以找到岩石的蹤影,這些岩石緊緊地拼接在一起,形成了地球堅硬的外殼。人類很早就懂得利用岩石,原始社會的人們已經可以把岩石磨成各種工具,後來人們又建造石屋、石橋等等,現在,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各種物品中找到岩石的身影。岩石到底有什麼特性讓它們如此重要呢?不同的岩石又各自有什麼特點呢?(停頓)就讓我們開始對岩石進行研究吧!

【意圖:第一次的四幅圖暗含高山、平地海底等地表都有岩石的意思,與後邊的引導語相呼應。石刀石屋等物品學生看到圖片就能輕易答出他們是岩石做成的,這些物品也是是人類從很早開始就使用岩石的證明,暗含了岩石對人的生活很有幫助的意思;而石英鐘等物品看不到岩石的蹤跡,看起來它們也沒什麼共同的組成成分,學生在老師這次提問時應該難以回答,和上次回答形成強烈對比,在這裏製造出一個認知衝突,學生很想知道答案,老師告訴他們這些物品的主要部件也是來自岩石,幫助學生認識到即使在我們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岩石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岩石,但是這些物品怎麼會來自岩石呢?學生依然不清楚並且強烈地想知道,這樣,就激發了學生探究岩石的興趣。】

二、觀察描述岩石的特徵

請同學們拿出你們自己帶來的岩石,四人小組互相說說你們的岩石從什麼地方蒐集到的,看看各有什麼特點。另外,老師還給每個小組準備了一些岩石作爲補充,請各小組組長到後邊材料中心領取,並把你們自己準備的岩石和老師準備的合在一起,像老師那樣給你們自己的每塊岩石也貼上標籤寫好編號,每個同學選擇一塊岩石仔細觀察,並記下它們的特點。開始行動!

【意圖:以貼標籤的方式把學生帶來的岩石和教師準備的岩石合在一起進行觀察,暗示學生兩種渠道的岩石同等重要,要一起研究,既可以保證學生帶材料的積極性又可以保證材料的結構性。給每塊岩石貼標籤還方便後邊各小組進行交流。這裏互相說說岩石來自哪裏和用怎樣的方式進行觀察的活動只在小組內進行而沒有進行班級交流,是因爲考慮到這兩個問題相對簡單,組內進行基本不會有什麼問題,而且每個帶岩石的學生都很樂意甚至急切想告訴同伴自己岩石怎麼來的,觀察方法也會在觀察後的交流環節涉及到,因此不分別進行班級交流以節約時間】

(生開始活動)

有請一個小組的同學把你們組的岩石都放到展臺上,並描述其中的一塊,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他描述的是哪一塊呢?(教師對學生使用的詞彙進行引導,記下好的詞彙。學生

自己組的岩石放到展臺上,念自己的記錄,全班同學共同推測應該是哪塊)

可能用到的引導語:大?到底有多大呢?能不能具體點?

像……的哪個特徵呢?那就直接這麼描述。

這個詞用得非常準確。描述得很清晰明白!

我們爲什麼能分析出來他在描述哪塊岩石?/爲什麼沒分析出來?

【意圖:怎樣在一個小組彙報觀察結果的同時提高傾聽學生的積極性和注意力呢?這個環節採取了猜猜看遊戲的形式,讓全班學生共同來根據描述分析出結果。教師強調根據發言學生的描述分析出到底是哪一塊,其實是對描述和傾聽雙方共同提出了要求,描述者要描述得清晰準確,並把那塊岩石的主要特徵講出來,而傾聽的學生需要邊聽邊思考纔會找到正確答案。在學生描述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中肯的評價和及時追問都有助於學生進行清晰準確的描述。】

三、給岩石分類

岩石雖然各有不同,但也有不少相似之處。大家能夠利用岩石的相似點給各自小組的岩石分分類嗎?小組討論一下,試試看!

一個小組到展臺擺出自己的分類方法。

問:你們爲什麼要這樣分?你們的分類標準是……

同學們認同這樣的分類方法嗎?爲什麼?這樣分有什麼好處?有什麼不便之處?

還有其他的分類方法嗎?

在這些標準中,哪個標準來給岩石分類更合適?爲什麼?哪個標準不太合適?爲什麼?

地質學家也在經歷了類似的一系列討論之後決定把岩石按它們的形成原因進行分類。請大家閱讀課本第51-52頁《岩石的成因和分類》,思考地質學家把岩石分爲哪幾類,這樣分的好處是什麼。

【意圖:這裏沒有事先討論分類標準,學生按自己的想法先來分類,可以幫助教師觀察學生對於分類的前概念是怎樣的,並根據學生的分類情況進行相應引導。教師提出一個個的問題來幫助學生對各自的分類標準進行審視,認同或修正自己的方法。】

課後反思

引入環節基本按照預設完成並達到預設效果。

描述岩石特徵環節給岩石貼標籤用時較多,但學生興趣濃厚而且確實貼了標籤後隨後的交流便利了很多,描述和分類時學生自己帶來的岩石的地位也得到了尊重。如何節約貼標籤的時間呢?我認爲事先在標籤上先寫好編號讓學生直接貼並且教師在操作前進一步明確方法和要求肯定會提高效率。學生交流對岩石的觀察環節我認爲比較成功,基本達成預設,但是用時有點多,應該可以進一步壓縮時間。

由於前面環節用時較多,到分類時只剩下十來分鐘時間,考慮到內容比較多,就沒有分組分類而是直接請一個同學現場在展臺上分類並分析,對班級而言,預設也是基本達到,但是沒有每個人進行分類就很難了解到每個學生的分類想法,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總的來說,這節課上下來最大問題是如何高效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ryggz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