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八篇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八篇

爲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方案應該怎麼制定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八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設計理念】

激發學生表達慾望,注重表達的條理性,並將口語交際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設計力求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以學生的主體活動作爲中心,巧妙創設情境,注重雙向互動,儘量多的留給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會說,發展學生的思維,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教材分析】

本次口語交際的教學設計,選擇了人教課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父母的愛》。這次“口語交際”訓練要求學生就課本中的三個小故事發表對“父母的愛”的看法,同時還要求學生聯繫生活,講述生活中與文中三個小故事類似的事,再談談自己的想法。文本中的三個小故事簡單明瞭,在生活中容易找到類似情形,不但爲學生“口語交際”有感而發提供了情感的感觸點,而且爲學生聯繫生活講故事開拓了思路。本次“口語交際”內容“父母的愛”與學生現實生活聯繫緊密,且仍然是當今社會備受關注的熱點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教育意義。

【學情分析】

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離學生的現實生活很近,而且課本中也提供了可感的材料,學生是有話可說的,但是學生要從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愛”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要挖掘父母對愛的典型事例較爲不容易。學生在“口語交際”中可能無法關注細節,進行細緻描述,容易說大話空話;也較難從各個角度回憶,講述故事,發表看法。因此,針對五年級學生認知特點,可讓他們課前參與蒐集和整理相關資料,與父母交談,爲口語交際做好鋪墊。本次活動意在激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愛”。在“口語交際”進行中,要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父母的愛,教師要注意從口語表達、交際態度等方面加以指導,還要加強對學生傾聽習慣和能力的指導。以達到本次口語交際的目標要求。

【教學準備】

1.準備多媒體課件;準備學生場景劇表演用的父親、母親、孩子的頭飾等物

品。

2.邀請家長進課堂,準備好交流的媒體資料(提前錄製好本班學生父母對孩子教育的視頻如:最想對孩子說的話及對孩子的期望等視頻錄像資料、書信、賀卡等)對學生課前要保密。意在激發學生好奇心和表達欲,從而更加增進父母與子女的情感。

【前置性作業】

課前分小組蒐集自己或他人生活中與父母之間的小故事,也可以讀讀關於“父母的愛”爲主題的作文或其他文學作品爲本次口語交際打下基礎。回憶自己生活中父母關愛自己的事例,小組內排演生活場景劇,在課堂交流表演。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交際與溝通中理解什麼是真正的父愛和母愛,建議父母改進教育方法。

2.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強學生口語表達的自信心,讓學生暢所欲言,廣開言路。

3.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教學重難點】

在口語交際中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愛。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聽、說、寫相結合的訓練。

【教學手段】:

口語交際的關鍵是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想說的興趣和慾望。在本節課中,我充分運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交際,在雙方互動交流中進行聽說寫結合的訓練,生生互動,師生與環境的互動,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家長與孩子合作等加強學習的合作性。在互動合作中,通過學生的綜合評價、自我評價,讓其體會成功的愉悅,增強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感受父母的愛

師:親愛的同學們,我們在父母的愛中長大。父母的愛如涓涓細流,父母的愛如夏日濃蔭!每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可不同的愛卻給孩子成長帶來了不同

的結果。我想,大家一定有興趣和老師一起聊一聊“父母的愛”這個話題!出示課件 (板書:父母的愛)

(設計意圖:以親切的語言激發學生交際的興趣與慾望,使學生明確圍繞什麼話題討論交流,調動學生參與交流的熱情。)

二、創設情境,體驗父母的愛

場景表演,表現父母的愛

1.展示:選擇最有自信的小組,展示課前排演的生活場景劇。教師請出小演員,將準備好的頭飾幫他們戴好,進入“父母的愛”生活故事表演環節。

2.評議:學生從不同角度交流評議,如語言、動作、神態、內容等,大膽發表看法。

3.小結:同學們真棒啊!能將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父愛和母愛演繹成這麼精彩的表演。其實,父母對我們的呵護真的很多。來,咱們一起看看課文中的小朋友,他們的父母是怎樣關愛孩子的呢?

(設計意圖:真切的場景表演,演繹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父愛和母愛,既打動在座的家長,又爲孩子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臺。)

三、閱讀故事,評說父母的愛

多媒體展示課文中提供的三個小故事,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其中一個故事閱讀交流,選擇同一個故事的同學編爲同一個小組。

1.分小組讀故事,理解內容。

2.小組內交流,談談自己的看法。

3.小組推選代表發言。學生髮言示例:

小組一:劉明明的媽媽太過溺愛孩子,劉明明什麼都不會做,做事丟三落四,我們小組覺得這種母愛雖也是愛,但對孩子成長造成障礙。

故事中的媽媽應該讓孩子學會自立。(同組成員補充)

小組二:馮剛的爸爸也太嚴厲了,考不好就挨訓,馮剛都不敢考試了,愛孩子,就應該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幫助他,而不僅僅是訓斥。負負責,這種愛是挺不負責任的。(同組成員補充)

小組三:李路傑有位好爸爸,他懂得鼓勵孩子,給孩子信心,結果李路傑在嘗試中取得了成功,這會使他在以後的成長中更有信心。(同組成員補充)

(設計意圖:雙向互動是口語交際的關鍵,分組交流爲更多的孩子提供了交流的機會。我讓孩子自主選擇閱讀內容,自主組合小組,讓全班學生充分“動口參與”,實現“口語交際”。)

四、結合實際,說說父母的愛

拿出課前準備的記錄或蒐集的資料,回憶一下你所瞭解到的故事。然後同桌間互相說一說: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父愛或母愛?

1.小採訪活動:同學們生活中一定有很多類似課文中的事,當一回小記者,去採訪你的同學,瞭解瞭解好嗎?同學之間自由進行,可以直接向同學提出問題。通過採訪,爲自己的發言找到依據。

2.學生在採訪活動中互相說說生活中的小事,然後踊躍發言,參加全班交流。

3.在同學們交流發言的時候,老師既要積極鼓勵,引導學生廣開言路,暢所欲言,又要逐一梳理問題,比較集中的圍繞主題展開交流,適時補充,發表見解,提供拓展閱讀材料,再次讓學生感知父母的愛。

(設計意圖:教師創設“小記者採訪活動”的情境,採用訪談的形式調動學生多方感官的參與,激發學生情感與興趣,巧妙引導學生置身“訪談”之中,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口語交際訓練中來。)

五、親情溝通,交流美好的愛

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每個孩子也都愛自己的父母。父母對我們的愛是深沉的、寬廣的,更是無私的,但有的方式有些不妥。今天,我們的爸爸媽媽有的也來到了我們學習的現場,讓我們敞開心扉,做一次愛的表白吧!

1.學生:心裏話說給爸爸媽媽

對於我們的父母,我們一定有感恩,也或許會有渴求,那就走到父母跟前,把你想對父母說的話大膽的、用最富有愛的語言說出來吧!

2.家長:告訴孩子你會怎樣關愛他們

親愛的家長們,孩子們愛的心聲一定打動了你們,相信你們一定明白了正確的愛是孩子走向成功人生的有力支撐。那就放下家長、長輩的架子,走近您的孩子,和孩子做一次心與心的溝通吧!

(設計意圖:這是一次愛的交流,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其中,獲得了愛的體驗,讓課堂達到的不僅僅是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還有父母和孩子的互動。口語

交際取得更大的的實效性。)

六、教師總結,佈置習作練習

師總結:是的,父愛如山,母愛似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既要學會與父母溝通,消除代溝;又要學會理解、體貼父母,感恩父母。最後,讓我們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今天相互理解愛的每一個人!

作業:請同學們將今天的愛寫下來,寫好後讀給父母聽。題目自擬。

(設計意圖:最後教師的總結是愛的宣言!成功的口語交際爲習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因此,要求學生課後完成作文,提高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使用教材]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

[設計思路]

學生在生活中經常看到人民幣,有時還使用人民幣。本設計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這一概念的學習設計成商店購物、寄賀卡、義賣等三個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初步認識商品的價格,學會簡單的購物,並瞭解元與角、分之間的進率關係。同時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他人合作的態度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並進行愛護人民幣、勤儉節約的教育。

採取分組活動教學,6-8個同學分爲一組,分爲6組。

[教學準備]

1. 一個漂亮的盒子,裏面裝着人民幣;

2. 每個組準備一個存錢罐,每個裏面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和幾張外幣;

3. 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一套;

4. 每個學生準備好3元錢,用信封裝好;

5. 貨架及價格分別爲2元1角和5角5分的物品各4種;

6. 表格,每個學生兩張(表1,表2);

7. 動畫mtv《一分錢》;

8. 義賣活動記錄表,每個參加義賣的小組兩張,文具店表格如下,其他店可自定,格式一樣(表3);

9. 根據3個義賣點義賣的內容準備物品,每個點準備8種,用塑料籃裝好,8張工作牌及3個義賣店的店牌;

10. flash課件,視頻展示臺,電腦,投影儀等。

[活動過程]

 一、 在分類中初步感知人民幣

師:(出示一個盒子),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禮物,你們猜猜是什麼?

生1:糖。

生2:紙斤。

師:到底是什麼呢?請個小朋友來摸摸看。這是什麼?

生1:錢。

師:小朋友們這麼快就猜出來了,看來你們對錢還是挺熟悉的。老師給你們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一個存錢罐,裏面裝了各種各樣的錢,請你們把它們分一分類。分完了之後,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說一說,你們是怎樣分的。

(分組活動,以小組爲單位分類,然後選一個代表來彙報結果)

師:誰來說說,你們是怎樣分的?

生1:我們把紙幣放在一起,把硬幣放在一起。

生2:我們把所有是1的錢放在一起,把不是1的放在一起。

生3:我們把見過的錢分成一類,把不認識的錢的錢分成一類。

師:我們來看看這一組同學分的,他們把我們平時常用的錢分到了一類,把沒有見過的錢分到了一類。分地非常好。那麼你們知道我們平常用的錢又叫做什麼呢?

生:人民幣。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人民幣。(板書:認識人民幣)你們都認識哪些人民幣呢?(出示課件:所有面值的人民幣,見圖一)

生1:我認識100元的,10元的,5元的,和1元的。

生2:我認識1角和5角的;

生3:我認識2角和1分的。

生4:我認識5分的。

師:看來同學們對人民幣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了。今天我們先研究小面值的,大面值的我們下節課再研究。(出示課件,小面值人民幣,見圖二)

 二、 在實踐活動中探索新知

師:我們看到屏幕上有這麼多人民幣,那麼你們會不會區別它們呢?會不會把10元的當成1元來用呢?請小組同學交流一下,你們是怎樣區分的,交流完以後,老師要考考你們。

(分組討論)

師:現在老師要來考考你們,看看你們是不是真的認識人民幣了。你們看看這張是多少面值的?(在視頻展示臺上出示面值是1元的人民幣)

生:1元。

師:你們是怎麼知道的呢?

生1:因爲上面有阿拉伯數字1,還有漢字圓。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雪松在逆境中得以生存的原因。

3、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鼓勵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方式。

4、通過雪松這一形象初步感悟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悟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山谷雪松圖、錄音機、課文朗讀磁帶、朗讀配樂

[課前活動]

1、猜謎。

2、過渡:猜謎語還是比較簡單的,同學們經過思考,大都能揭開謎底。但世界上也有許多謎卻並不那麼容易解開。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1、在加拿大魁北克的一個山谷中就有一個謎,(板書:山谷中的謎)這山谷中的謎是什麼?謎底又是什麼呢?(板書:底)

2、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山谷中的謎底》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前,大家都已經預習過了。接下來,請同學們再快速地閱讀一遍,然後來說說這山谷中的謎是什麼?謎底又是什麼?

2、學生讀。

3、交流。

⑴山谷中的謎是什麼呢?

指名說(出示圖)

再請一個同學說,其他同學一邊看圖一邊聽他說。

⑵那麼,謎底又是什麼呢?

指名說(出示謎底)

三、自主探究、精讀感悟

1、山谷中的謎我們知道了,謎底也揭開了,那是不是我們這篇課文就學完了?還要學些什麼?

指名說。

2、咱們先來看看謎底是怎麼被揭開的。在課文的第幾自然段?

⑴大家好好地讀讀這一段,我們比比誰讀得仔細,能字字入目。在你感受特別深的地方,多讀幾遍,做些記號。

⑵交流,隨機指導朗讀。

3、這雪松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瞧!他們傲立於風雪之中,是那樣的蒼翠挺拔,讓我們再一次去感受它吧,可以看着圖,也可以輕輕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在腦海中想象。

⑴聽課文錄音。

⑵剛纔,在你腦海中出現的雪松是什麼樣兒的?

指名說。

4、同學們說得真好,相信大家一定能夠把這段話讀好。

自由練讀。

指名讀。教師適當點撥。

齊讀(配樂)

5、剛開始讀這段話,雪松在書上,再讀,它彷彿出現在我們眼前,而現在,我聽出來了,你們已經把它讀在了心裏。你想對雪松說些什麼嗎?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有靈感的也可以寫寫小詩。

⑴學生自己寫。

⑵在小組中互相讀讀,把自己寫的意思讀出來,多讀幾遍,發現問題自己改,也可以請教別人。

⑶交流。

四、總結提問,延伸課外

正如同學們說的那樣,雪松不僅能頑強地與大風雪抗爭,而且能夠適時地彎曲和反彈,始終保持自己的蒼翠與挺拔。我們所看到的不僅僅是一種生存的技巧,它還是一種智慧、一種胸懷。這對於我們會有些什麼啓示呢?那兩位旅行者又會從中明白些什麼呢?請同學們繼續思考,我們下一節課再來交流。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依、歇、喪”等5個生字。會寫“精、希、卻”等12個生字。能讀寫“精心、希望、依然”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寫的方法,能較爲具體地寫出自己不斷變化的心情。

4、樂意通過上網或查閱書刊蒐集有關風箏的資料。

【教學重點】

1、“村”、“喪”的字形,“磨”、“坊”的讀音。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教學難點】

1、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

2、能較爲具體地寫出自己不斷變化的心情。

【課前準備】

1、尋找一篇細緻描寫放風箏的文字片段,有條件地可製作相關的多媒體課件。

2、蒐集有關風箏的文字資料和圖片。

第一課時

一、喚起情感,導入學習

1、喚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繽紛的,既有歡聲笑語,也有滴滴淚水。你覺得童年最大的快樂是什麼?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嗎?

2、導入學習:有這麼一羣孩子,他們童年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就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他們中間,分享他們的快樂吧!板書並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喜歡讀的可以多讀幾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把自己喜歡的讀給同桌聽聽,請同桌評出讀得好的,給予表揚。(師巡視,瞭解學情)

3、感知內容:說說課文講了什麼事,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板書:做風箏

放風箏

找風箏。(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複雜到簡單一步一步的歸納,切忌敷衍。)

三、讀中悟情,以情促讀

1、以讀代講學習第1自然段,請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聽、評。教師注意指導“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

2、學習第二自然段:

⑴自讀本段,邊讀邊把自己讀懂的和不懂的勾下來、寫下來。(估計學情:學生能讀懂做風箏所用的材料是什麼?他們做完風箏後的心情。對於“憧憬”、“依然”二詞,學生可能不大明白。)

⑵學生彙報:

學生在說用什麼做風箏時,教師可讓孩子結合自身經歷及收集的資料談談看法。“憧憬”一詞可根據“泡泡”的提示引導學生,或在具體的語境中解決。“依然”一詞可用近義詞“仍然”,通過換詞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

⑶當學生在談到書中孩子的心情時,引導他們讀兩個句子:

①我們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②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教法:多種形式讀,體會作者高興的心情。

⑷假如就是你在做風箏,你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讓學生入情入境)

⑸多種方式讀全段。

3、學習第三自然段:

⑴角色轉換:風箏做好了,此時你最想幹什麼?

⑵創設情境: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們放風箏的歡樂場面吧!播放多媒體課件,或者教師有感情地朗讀一篇細緻描寫放風箏場面的文章,讓學生入情入境。

⑶引導表達:剛纔同學們欣賞了放風箏的畫面,你們看到了什麼,與大家交流交流。

⑷角色轉換:當你奔跑在空曠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飄蕩在天空中的風箏,你的心裏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感受?

⑸品味課文:用心多遍朗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寫出了文中孩子和我們一樣的感受。

需要精讀的句子:

①一個人用手託着,另一個人牽着線,站在遠遠的地方,說聲“放”,那線一緊一鬆,風箏就凌空飛起,漸漸高過樹梢了。

②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着,我們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裏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據課堂情況,分析寫法,如第一句中動詞“託”“牽”的用法。

⑹深入賞讀:讓我們帶着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興奮、激動、自豪)再讀全段課文。

四、小組自學生字,交流學法

1、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注:“拼”“村”“喪”的讀音需特別注意,磨的讀音:二聲(摩擦)、四聲(磨面);坊的讀音:一聲(牌坊)、二聲(作坊)。

2、觀察生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注:“村”可與“材”進行比較記憶,“喪”的下面部分沒有一撇。

3、練習書寫生字。

五、課堂練習

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第二課時

一、誦讀回味

表現情感

1、選擇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愛的一段話讀給大家聽,讀出感情。

2、作者在做風箏,放風箏時的心情怎樣?用一個詞概括。

二、細讀深究

體悟感情

1、學習第4自然段。

⑴讀一讀:用心讀讀第4自然段,能發現“我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嗎?

⑵說一說:說說你讀後的發現。

⑶試一試:能不能用讀表現出不同的心情來?(可採用多次讀的方式進行)

重點讀好這個句子: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方式:讀、體會、“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可表演。

⑷評一評:你們覺得這些同學讀得怎麼樣,從哪些語詞的朗讀上能感受到“我們”的快樂或難受。

2、學習5、6、7、8自然段:

⑴師:假如你高高飛着的風箏斷了,飛了,你會怎樣呢!

⑵師:我們來看看這些小朋友們是怎麼做的?請讀讀5、6、7、8自然段。

重點讀好: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

⑶體驗: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難過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爲主要體會句。)

三、回顧課文,暢談感受

1、放箏時,線斷了,風箏飛走了,孩子們很難過、着急,爲什麼還說放風箏是快樂的呢?你有過這種生活體驗嗎?

2、一個提問下,幫助學生再次疏導出全文線索,板書: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並再次朗讀幾個描寫心情的重點句。

四、課堂練習

1、把自己玩耍、活動時候的心情告訴大家,寫一寫。

2、寫幾個描寫心情的詞語,並在小組內交流。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積累“期”“舍”等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

2、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美德的價值。

3、初步瞭解自主、合作、探究這一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一、導入

由20xx年高考作文題導入:

有一個年輕人跋涉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到了一個渡口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七個背囊。渡船開出時風平浪靜,說不清過了多久,風起浪涌,小船上下顛簸,險象環生。艄公說:“船小負載重,客官須丟棄一個背囊方可安度難關。”看年輕人哪一個都捨不得丟。艄公又說:“有棄有取,有失有得。”年輕人思索了一會兒,把“誠信”拋進取水裏。

寓言中“誠信”被拋棄了,它引發你想些什麼呢?

二、與課文有關的文學常識

1、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爲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2、劉義慶(403~444),南宋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

三、課文學習

1、你讀我念:

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好停頓,讀得流暢。

2、你翻我譯:

自學課文,對照註釋,翻譯課文。

3、搶答題:

⑴ 解釋加點文言詞語:

① 與友期行

② 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③ 門外戲

④ 尊君在不

⑤ 待君久不至

⑥ 相委而去

⑦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⑧ 下車引之

⑨ 元方入門不顧

⑵ 翻譯文言句子:

① 期日中,過中不至。

太丘與朋友約定的時間是正午,過了正午還不見朋友來。

② 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

與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我走了。

③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友人聽了很慚愧,走下車拉元方,元方走進自己家門連頭也不回。

⑶ 補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友)過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後(友)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你)日中不至,則是無信;(你)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4、3分鐘背誦比賽。

5、你扮我演:

再讀課文,揣摩說話者的語氣,同桌或小組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對話。

6、你思我想:

⑴ 對文中的三個人,你有何看法?

⑵ 問題探究:

① 陳太丘未能堅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夠守信?

② 元方最後“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7、你收我獲:

從這則故事我們學到了什麼?

四、小結與延伸

1、詞語積累:

仿照例子,瞭解句中加點字的含義,並寫出帶該字的一個成語

例子: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

成語: 三令五申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2、動手試一試:解釋加點的的詞語:

⑴ 陳太丘與友期

⑵ 太丘捨去

⑶ 下車引之

⑷ 入門不顧

3、中外名人講誠信: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

──莎士比亞

人類最不道德處,是不誠實與怯懦。

──高爾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話纔有信用。

──(波斯)昂蘇爾·瑪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屍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諾言是名譽的標誌。

──(法)諺語

4、教師寄語:

擁有誠信,你將擁有一切;失去誠信,你將失去一切。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材分析:課文寫了一隻狐狸“吃不着葡萄說葡萄是酸的”,它用這種“精神勝利法”得到了心理的安慰,卻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於親自嚐嚐,它們都將錯過這一頓美餐。從而揭示了做事要親自去嘗試,不能光聽別人的話的道理。

設計理念:

(1)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及認知規律,從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入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爲體現這一指導思想,教師應讓學生自主地參與語文實踐活動,通過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逐步提高語文能力。

學情分析:

本文屬於連環畫故事。教學時,可以藉助連環畫,閱讀課文,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通過仔細觀察每幅圖中幾隻動物的神態、動作,想象他們的語言,猜想他們的心理,並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演課本劇體會深刻道理是本課的宗旨。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

(2)通過學生的朗讀、表演等形式,幫助學生深入感悟。

(3)懂得做事不要輕信別人的話,要敢於親自嘗試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學會11個生字。結合上下文體會“一絲不苟、融爲一體、賞心悅目”等詞的含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裏”的關係,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4.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課前準備

描寫聾啞青年外貌和他看魚、畫魚的句子的投影片。

A 案

第 一 課 時

導入 新課,提出自讀要求

1.魚會在哪裏遊呢?今天我們學一篇課文,題目是“魚游到了紙上”(板書)魚怎麼會游到了紙上呢?

2.請大家帶着疑問去讀課文。(提出自讀要求)

a.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音,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b.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c.“魚游到了紙上”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是什麼意思?

學生充分自讀後小組內交流

檢查自讀情況

1.檢查生字讀音:花港清澈一絲不苟廠徽聾啞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全班評議,並指導讀好長句子。

3.課文主要講了件什麼事?(看魚畫魚)

4.說說對“魚游到了紙上”的初步理解。

第 二 課 時

回顧上節課內容,明確學習目標

上節課,我們熟讀了課文,這節課我們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學習一些描寫人物的方法。

研讀課文,體會人物品質

1.默讀課文,思考:你覺得聾啞青年是一位怎樣的青年?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用筆畫出這些句子,並把自己的體會簡要寫在旁邊。

2.同桌交流,讀讀畫好的句子,並把自己的體會說給同桌聽。

3.全班交流,引導學生體會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並把自己體會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重點引導學生從下面句子中去體會。(用投影片逐一出示句子)

a.說他“特別”,因爲他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着金魚在水裏遊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老是”“呆呆地”“靜靜地”都說明了這個青年和其他看魚的人不一樣,入神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b.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爲一體了。

這句話充分表現了青年的忘我。在圍觀的人讚歎議論時,他沒有任何反應,除因他是聾啞人外,更重要的是他專心致志地作畫,眼中所見,心裏所想,筆下所畫全都是魚,彷彿自己也變成了一條魚,才把魚畫活了。

c.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

他學畫才一年多,爲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青年看魚、畫魚持之以恆,勤奮執著,纔將魚畫得那麼生動形象。

d.先游到了我的心裏。

魚“先游到了我的心裏”,是青年長期觀察後,對金魚特點非常熟悉,在頭腦中形成了準確生動的形象,纔會下筆如有神。“魚游到了紙上”是女孩驚奇的讚歎,表明青年畫技高超,畫得魚活靈活現,形神兼備,像活的魚在紙上游動一樣。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a.讀了課文,你彷彿看到了一位什麼樣的青年?

b.把你的體會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c.指名評讀。

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的方法

1.聾啞青年那勤奮專注的形象,一定會深深印在我們的腦海中。那麼作者是怎樣觀察和描寫,才使這個人物如此生動的.呢?請同學快速瀏覽課文,說說自己的發現。(作者不僅仔細觀察,認真看、仔細聽,並且與青年進行筆談;而且在描寫時注意通過外表、神態、動作和語言描寫,來表現青年人的執著與專注)

2.小結: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但觀察細緻,抓住人物特點,而且描寫細緻入微,才寫出這樣生動感人的好文章。

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隨文練筆

1.(出示插圖)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讚歎着、議論着。那麼人們是怎樣讚歎和議論的呢?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插圖,展開想象把它寫下來。

2.指名讀作文,進行交流。

3.課外作業 :留心觀察自己的同學,抓住特點,多看、多聽、多問,寫在自己的日記本上。

B 案

第 一 課 時

創設情境,提煉研讀專題

1.(板書課題:魚游到了紙上)大膽地推測一下“遊”字的含義。使學生體會到是對作者的讚歎,讚歎其畫技高超,把魚畫得栩栩如生。

2.那麼讓魚游到紙上的畫家又是誰呢?這句話是誰說的呢?請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去自由讀課文,並儘量讀正確,讀流利。

自主讀書

1.給學生不少於15分鐘的時間讀書、識字和寫字。可點撥學生充分自讀自識,在讀中批註,並做到讀而有疑,然後再找夥伴交流與互助。

2.有針對性地指導讀詞、寫字。注意筆畫較多的“港澈壺缸徽聾啞”。

3.嘗試朗讀。面向全體,由學生自主選擇段落朗讀。發現問題,並進行評價和助讀。特別注意生字生詞和長句子的朗讀。

4.粗說印象。一是課文主要寫了聾啞青年看魚和畫魚;二是體會作者細緻觀察和通過具體事例來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第 二 課 時

由疑入手,提煉研讀專題

1.將看書讀書後提出的問題在小組內交流。

2.小組議論後將無法解決的最有價值的問題提出來。如,爲什麼說魚游到了紙上?爲什麼說他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我的心裏”和“魚游到了紙上”有什麼關係?

3.在各組充分提出問題的基礎上,確定研讀專題爲“魚游到了紙上”與“先游到了我的心裏”的關係。

研讀“魚游到了紙上”

1.找到相關段落,默讀後說說“魚游到了紙上”的含義。(聾啞青年畫技高超,畫出的魚活靈活現,如同真的金魚游到了紙上一般,這是對他的稱讚)

2.反覆朗讀,說說作者是通過怎樣的描寫,使你感受到“魚游到了紙上”的。

a.用小女孩的話直接讚歎。

b.細緻的動作描寫,寫他有時工筆細描,像姑娘繡花一樣耐心細緻,把每個部位畫得形似;有時揮筆速寫,捕捉金魚的動態,畫得神似。

c.寫圍觀人物的讚歎和議論。

3.研討作者所用的觀察和描寫方法。

a.觀察方法:認真看,仔細聽。

b.描寫方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和側面烘托。

4.出示插圖:作者略寫了圍觀人們的讚歎和議論,如果讓你具體描寫,來表現青年畫技的高超,你想怎樣寫?(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後,從動作、語言、神態等方面說一說)

研讀“先游到了我的心裏”

1.默讀相關段落,體會“游到了心裏”是什麼意思。(要對金魚非常熟悉,掌握特點,做到胸有成“魚”)

2.快速瀏覽,找到相關段落,說說聾啞青年是怎樣使金魚游到自己心裏去的。(結合“愛魚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入迷地觀察,持之以恆地刻苦練習,進而體會到聾啞青年的勤奮與執著)

3.再次研討作者所用的觀察方法和描寫方法。

a.長期仔細觀察,並進行筆談。

b.舉止和神態描寫。

4.有感情朗讀你認爲描寫精彩的段落。

研討“魚游到了紙上”與“先游到了我的心裏”的關係(因果關係)

延伸課外

1.自己選擇摘抄描寫聾啞青年外貌、神態或動作的語句。

2.多麼可敬可愛的青年啊,雖然我們不能同他交談,卻可以同他進行筆談。你想對他說什麼呢?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吧。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函數有三種表達方式,其中最爲重要的就是函數解析式法。熟練解決這一問題對後續學習非常重要,所以本節的學習必須讓學生完全突破。

1.要求學生明確確定一次函數需要兩個條件,確定正比例函數需要一個條件;會用待定係數法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並使學生初步形成數形結合的思想; 通過例題介紹了用待定係數法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的基本步驟,並明確待定係數法的用途和目的,進而形成數形結合的思想;

在前面學生一直學習的是已知函數的解析式,然後研究函數的圖象和性質,是從數到形的過程;從這一節課開始,學生反過來學習從形到數,並且在後面的學習中也經常用到數形結合的思想,所以這節課是整個學生的一種逆向思維的轉折點,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2.在前面學生學習過程中,一直接觸的是已知解析式,再研究函數。而如果沒有給解析式,能不能求出解析式呢,這節課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讓學生了解用待定係數法可以確定函數的解析式,而對於一次函數,只需要確定兩個係數就能確定函數的解析式,進而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爲後面的求二次函數的解析式以及數形結合思想的廣泛應用打下基礎。

二、學情分析

1.本節課是學生在前面學習了基本的一次函數圖像和性質後進行學習的,學生對於一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掌握尚可,能通過解析式畫出函數圖象,通過圖象判斷k和b的符號,會用待定係數法計算簡單的正比例函數的解析式,但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組還有一定的困難,而利用待定係數法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由於兩個式子相減,b就可以抵消,所以計算問題不會很大。另外,學生認爲函數的學習比較抽象不好理解,在練習的過程中,對於數形結合一直反覆疑惑,並且對於新題型比較陌生,特別是沒有直接給出點或者沒有說求函數解析式,這樣的題學生掌握的不夠好。

2.學生已經學過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並會求正比例函數的解析式,初步認識過待定係數法,以前也接觸過數形結合的思想。在此基礎上,可以先讓學生知道什麼是待定係數法,怎樣去用,具體步驟有哪些,進而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然後舉例說明從數到形和從形到數的相互滲透。

3.如何根據所給的信息找到條件,確定一次函數的解析式,是學生學習的障礙,對於這個問題,主要利用四種題型(圖象、列表、交點、實際應用)和學生一起探尋條件(主要是找兩個點),從而突破這個障礙。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待定係數法,並會用待定係數法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明確確定一次函數需要兩個條件,確定正比例函數需要一個條件,主要是因爲係數的個數所以決定了需要的條件個數。

2、能結合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靈活運用待定係數法求一次函數解析式;進而推廣利用給定的信息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引入待定係數法的過程,向學生滲透轉化的思想,並初步形成“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並感受成功的喜悅,建立自信心。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利用待定係數法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

難點:培養數形結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

1、複習提出問題

在黑板上畫出一次函數的四種類型的圖象,要學生判斷k和b的符號;通過符號確認所在的位置,複習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並初步體會從數到形的思想。

2、講授例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動手畫出y=x+3圖象後去掉解析式,拋出問題,如果給出一個一次函數的圖象,如何求出函數圖象的解析式,學生思考。

以教材例題爲主,講授待定係數法的四個步驟,在這裏學生可能會想到找兩個點,求出k和b就可以。學生能根據給的兩個點的座標代到一次函數的解析式,並且解出二元一次方程組,求出k和b,知道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只需要求出k和b,也就是需要找兩個條件,實質上就是找兩個點。如何利用待定係數法求函數的解析式,如何找到兩個點,並總結歸納什麼是待定係數法。

3用課件呈現多種題型:圖象、表格、點的座標,分別用待定係數法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上臺演示糾解題過程。使學生形成完整的利用待定係數法求函數解析式的步驟,加深對待定係數法的理解,加強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4、總結與反思。目的鞏固待定係數法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的步驟。總結主要涉及的題型提高數形結合的思想:從數到形和從形到數的思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9lqo22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