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單元作文 >五年級上冊作文 >

【精品】名著讀後感作文錦集7篇

【精品】名著讀後感作文錦集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著讀後感作文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名著讀後感作文錦集7篇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1

駱駝祥子》真實地描繪了北京一個人力車伕的悲慘命運。祥子來自農村,在他拉上租來的洋車以後,立志買一輛車自己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在強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換來了一輛洋車。但是沒有多久,軍閥的亂兵搶走了他的車;迎着這一個又一個的打擊,他作過掙扎,仍然執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來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 願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積蓄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在經過多次挫折以後,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愛 的小福子的自殺,吹熄了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於生活 任何企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爲自甘墮落:原來那個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盤輾得粉碎。這個悲劇有力地揭露了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行。

祥子是一個性格鮮明的普通車伕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勞動人民的許多優良品質。他善良純樸,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的精神。他一貫要強和奮鬥,也正是不安於卑賤的社會地位的一種表現。這是一種個體勞動者雖然卑微、卻是正當的生活願望。他的悲劇之所以能夠激起讀者強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會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這些性格特點也起了無法磨滅的作用。象這樣勤儉和要強的人最後也終於變成了頭等的“刺兒頭”,走上了墮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會腐蝕人們心靈 的罪惡。作品寫道:“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又說:“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到野獸裏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也不是他自己的過錯。”老舍正是從這樣一種認識出發,懷着對於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深切同情,寫下這個悲劇的。這就使這部作品具有激憤的控訴力量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讀者的心坎。

全書充滿了北京地區的生活風光,不少描寫點染出一幅幅色彩鮮明的北京風俗畫和世態畫。老舍十分熟悉作品所描寫的各種人物,他用一種樸素的敘述筆調,生動的北京口語,簡潔有力地寫出了富有地方色彩的生活畫面和具有性格特徵的人物形象。在寫實手法的運用和語言的凝鍊上,都取得了成功。《駱駝祥子》是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的小說。

寒假我就看了一本老舍的代表作《駱駝祥子》,講的`是一位舊北京人力車伕祥子的故事。祥子有一個理想:擁有自己的洋車。於是他憑着勤勞和堅忍省吃儉用,終於如願以償。然而好景不長,沒多久他的洋車就被士兵搶走。但他沒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買了一輛洋車。不過他實在太倒黴了,辛辛苦苦的積蓄又被洗劫一空。就這樣反覆了三次,祥子再也無法鼓起生活的勇氣 。他開始遊戲生活,吃喝嫖賭,徹底墮落爲城市的垃圾。

這故事是一個悲劇,徹徹底底的悲劇。一個曾經勤勞堅忍,有着自己目標的人最後卻淪爲了社會垃圾。從前的祥子善良淳樸,正直誠實,對生活有着像駱駝一般積極和堅韌。周圍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鍾,而祥子卻不安於現狀,他爲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奮鬥,他寧願冒着極大的風險去賺多一點的錢,來達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斷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 。然而即使是這樣,也終究沒有改變他最後的悲慘結局。

也許這纔是現實,殘酷、悲哀、無可奈何。理想和現實總是充滿了矛盾,它們往往不能調和,然而它們卻又同時存在。社會是現實的,它不會爲了一個人的理想而改變,也不會是完美無瑕的。人們爲了自己的理想不斷奮鬥,最終卻不一定能夠真正獲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樣,他努力,就是爲了尋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結局卻是那樣得悲慘。

對於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的上進。然而他最終沒能戰勝自己,沒能戰勝社會,終究還是被打敗了。也許是因爲社會的極度黑暗,也許是因爲個人的因素。不管怎樣 ,環境對人的改變至多至少都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果當時的社會治安好一點,祥子也許就能實現他的理想,也許就不會變成一具行屍走肉。人離不開社會,而社會又決定着人,如果無法處理好現實與理想、社會與自己的關係,很有可能就會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動物,應該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但是要因人而異,因社會而異。如果總是無法實現理想,那麼就有可能變成“祥子”,墮落、衰敗,厭惡生活。畢竟能夠一生都堅忍不拔的人是少數。追求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改變的過程,然而這一過程會很複雜,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會迷失方向,甚至墮落。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2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自傳小說寫的是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內心獨白。

保爾—柯察金是一個普通工人的兒子,他當過童工,飽受着折磨和侮辱後來成爲了布爾什維克。戰場上英勇搏殺工地上的磨練使他變得堅強。即使是傷病無情地奪走了他的健康他仍然頑強不屈筆耕不輟以另一種方式實踐着他生命的誓言。

從這本書當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保爾—柯察金是一位偉大的英雄。他身上有着爲理想而獻身的精神;有着鋼鐵般的意志;有着頑強奮鬥的高貴品質。我要認真地學習保爾的這樣頑強不屈的精神把這種精神用到學習上生活中讓保爾—柯察金的精神伴隨着我成長!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3

前幾天,我讀完了曹文軒寫的《草房子》這本書,這本書給我的感受很深。

《草房子》的主要內容是:主人公桑桑在油麻地小學度過了一個終身難忘的小學六年,在這六年裏,他接受了人生啓蒙。

讀完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艾地》這一章,這明明是秦大奶奶的地,可校長桑喬卻在麥子還沒有收的時候就把地分給了油麻地小學,並硬把秦大奶奶趕出這片地,這讓我十分氣憤,秦大奶奶是一位熱愛土地的好奶奶,並且她也很愛學校裏的孩子們,這從她兩次落水裏能看出來,第一次是因爲救一名叫喬喬的小女孩,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是因爲去幫助學校撈回一隻南瓜而跳入水中淹死了。所以我認爲秦大奶奶是個熱愛土地,熱愛孩子的人,他們開始誤會秦大奶奶是個自私的人,但是後來他們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我被書裏的情節深深的感動了,看到秦大奶奶奮不顧身跳下水“救一隻南瓜”時我哭了,我想秦大奶奶是熱愛這所學校裏的孩子們的。

讀完《草房子》我明白了,我們應該象秦大奶奶一樣不怕困難和挫折,讓我們擁有勇氣和信心,用微笑來面對困難和挫折。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4

三國演義》是我最喜歡讀的一本書,因爲我喜歡書中的許多的人物,有: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關羽,三顧茅廬的劉備,草船借箭的諸葛亮,粗中有細的猛張飛······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紅臉關公。他在和曹仁的一戰中,不小心被曹仁的暗箭射傷右臂,那支箭上有毒,關公的手臂上已經發青了,必須颳去骨頭上的毒。傷口才能好。

關公不懼怕疼痛,讓華佗直接刮骨療毒。

他脫下衣服,露出一臂,一邊喝酒,一邊和馬良下棋。

華佗取出尖刀,又拿了一個大盆放在關公手臂下方接血。華佗下刀割開皮肉,一直到骨頭才停止,骨頭上已經發青了,華佗用刀刮骨。

帳篷外的人看見了皆掩面失色。而關公卻飲酒食肉,談笑弈棋,完全沒有痛苦之色。

過了一會,血已經溢出了盆中,華佗刮乾淨了關羽骨頭上的毒,爲他敷上了藥,用線縫好。關羽大笑起來,對衆將曰:“此臂伸舒如故,並無痛矣。先生真神醫也!”華佗曰;“某爲醫一生,未嘗見此。君侯真天神也!”

我從這件事知道了關羽是一個堅強勇敢的人他敢讓華佗刮骨療毒,他一直忍着痛,直到結束。我很敬佩他。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5

從小到大,幸福就像空氣一樣包圍着我們。

在這個寒假,我讀了《青鳥》這一本書。

它講述了砍柴人的兒女——糠糠和咪糠受仙女之託千辛萬苦的尋找青鳥。聖誕前夕,糠糠和咪糠在看人家過節這時來了一位又老又醜的老太婆,自稱仙女。仙女請兄妹倆爲她生病的女兒尋找青鳥,並送給糠糠一頂鑲有神奇鑽石的帽子,按動鑽石就可以看到事物的靈魂。糠糠帶上帽子後,眼前的一切都變了。孩子們在光神的引導下,去尋找青鳥,但還是沒有找到青鳥。

其實,我也很幸福。記得有一次,才6點多,天還沒有亮。奶奶和爺爺都不在。我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發現肚子痛得厲害,就趕緊穿好衣服,赤着腳丫子跑到媽媽房間,對媽媽說:“媽媽,我肚子痛。”媽媽聽了,連忙坐起來,穿好衣服,跑到廚房,拿了一根泡好的年糕,放在蒸爐裏。過了幾分鐘,一根年糕放在了桌子上。我拿起筷子,紮在年糕上,慢慢地吃。

那時,我覺得真幸福。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6

如果一棵樹枝葉繁茂,那麼我們一定會驚羨它的生命蓬勃;如果把維立葉城比作一棵樹的話,那麼它的“繁盛”足以讓我們窒息:生活在樹冠的貴族,明明內心彼此仇視,爾虞我詐,相互傾軋,可一個個看上去卻衣冠楚楚,溫文爾雅,光彩照人。他們即使給對方一個微笑,也總不肯捨棄嘴角上掛着的那一絲輕蔑。虛僞,無所不用其能,恣意的佔據着枝葉間的縫隙,切斷了陽光,只在樹根周圍投下濃濃的陰影,而這陰影正好罩住了一個人——於連。

於連仰觀樹冠,內心洶涌澎湃——“社會地位:愚人的尊敬、孩子的驚奇、富人的仰慕”。正如特殊人物對周圍環境有着特殊的敏感一樣,對社會地位特殊的敏感滋生樂於連野性的慾望——一定要爬到樹冠上去!可惜命乖運蹇。“千里覓封侯”的紅色從戎夢在生不逢時的仰天長嘆中灰飛煙滅。不過,很快,神甫所帶來的高薪和所贏得的來自王室的尊敬,使他黯淡的眸子裏閃現出金燦燦的希望之光——穿上黑色的教會服,一樣可以躋身名流。可在藐視一切的上流貴族眼裏,他驚人的記憶力與街頭末技之流的雜耍在本質上並無任何區別。於連也很清楚。憑着驚人的記憶力這塊敲門磚僅能敲開上流社會的大門而已,卻比一定能得到主人的笑臉相迎,想要登堂入室,成爲座上嘉賓,還得有讓自己舉手投足增色的“行頭”。久處樹冠陰影中的他自然毫不猶豫的爲他的慾望尋找到了一個能遊刃有餘的套子——虛僞,並一頭鑽了進去。從此,他便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一步步地向他夢寐以求的上流社會挺進。

司湯達將《於連》改成《紅與黑》,讓兩個不和諧和極端矛盾的色彩痛快淋漓的昭示我們:於連是極端矛盾的混合體!他的地位在樹根定格,慾望卻在樹冠燃燒;對拿破崙在心裏是瘋狂崇拜,在人前卻大肆攻訐;他根本不信神靈,卻示人以篤信虔敬;他仇視現實生活,卻又無法控制自己的逃避;他鄙視上流社會的烏煙瘴氣,卻又癡迷於能生活其中;他沒又使自己尊嚴增重的砝碼,卻不能容忍別人有任何輕蔑,即使對方是一個的爲卑微的車伕,他也要選擇決鬥到底!的確,以一個小鋸木廠主的兒子的身份向上流社會叫板,要在林立的漩渦中馳騁捭闔,收放自如,除了靠自欺欺人的虛榮和嫉妒空白的自尊外,如履薄冰的於連還能靠什麼呢?看來,於連這個時代的畸形兒,正是從巴黎這個罪惡的母牀上誕生的怪胎。

可催生了怪胎的助產婆——上流社會,卻不願接受這個不合他們“規則”的新生兒。於連的闖入等於宣告復辟者在風雨飄搖中剛制定的統治“規則”又被撕開了一個豁口。所以,於連的擅闖必然招致貴族們本能的反感,也就必然遭到整個上流社會的聯合剿殺!

當初,於連揹負野心,懷揣虛僞啓程,一路似乎暢通無阻。但每爬高一寸,危險也就隨之加上一碼,最終還是跌了下來,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只將“遺憾”重重的摔在了身後。畢竟,於連充其量也僅是一隻逆流之筏,他無論如何也敵不過巴黎這片波詭雲譎的海洋的。

臨刑前,於連也苦笑着高聲對自己說:“我的同時代人的影響佔了上風,離着死亡只有兩步遠,單獨跟我自己說話,我仍然是僞善的……啊,19世紀!”

只有19世紀30年代的法國才能造就出野性的於連,也只有19世紀30年代的法國才能造就出於連被送上斷頭臺的命運。

於連,一個久久揮之不去的名字,蘊含了太多的沉重與悲哀……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7

這個學期,我終於把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讀完了。這是一部跨度近一個世紀,出場約400個人物的歷史長篇小說。它以浩瀚的篇章,藝術地再現了漢末羣雄割據到三國歸晉的這一段歷史畫卷,細緻生動地展現了魏,蜀,吳之間錯綜複雜的軍事政治鬥爭。以曹操,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孫權等爲代表的數百個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以桃園三結義,美人計,過關斬將,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等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將三國時代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和社會背景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感嘆萬千,所以幾百年來,《三國演義》廣泛流傳,已成爲中國文學史上最具有深遠影響的鉅著之一。

東漢末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徹底地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治,中國進入了一個羣雄爭霸的時代。作者羅貫中用他那如椽的大筆,描繪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塑造了許許多多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讓我看得非常過癮,其中我最喜歡的要數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了,他初出茅廬就才華橫溢;幫助劉備三分天下;他料事如神借東風;膽大心細使出空城計......特別是爲蜀國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更是讓我敬佩無比。

有首歌唱得好“不是英雄,不懂三國......”,我由衷的感嘆,《三國演義》不愧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的一顆明珠,永遠散發着耀眼的光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danyuanzuowen/wushangce/lre2pkp.html
專題